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代权 林淑芳 +3 位作者 戴志松 周银发 陈堃 林勇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5-1372,共8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广抗结核FDC和规范全省抗结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从福建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 目的:分析福建省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fixed-dose combination,FDC)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推广抗结核FDC和规范全省抗结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从福建省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共抽取18家结核病定点医院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各研究现场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登记并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980例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FDC使用及替换情况,采用两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FDC使用的因素。结果:980例患者初始治疗方案的FDC使用率为80.41%(788/980)。两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60~90岁和有并发症/合并症均为未使用FDC的危险因素(OR=1.499,95%CI:1.000~2.247,P=0.049;OR=1.844,95%CI:1.231~2.761,P=0.003),而体质量为38~54kg、55~70kg和71~90kg的患者未使用FDC的风险均降低(OR=0.297,95%CI:0.123~0.721,P=0.007;OR=0.334,95%CI:0.136~0.823,P=0.017;OR=0.217,95%CI:0.065~0.722,P=0.013)。有16.50%(130/788)使用FDC治疗的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使用“散药”替换FDC。FDC方案替换率在不同地区[2.96%(4/135)~32.00%(24/75)]、60~90岁[20.45%(54/264)]与13~59岁[14.50%(76/524)]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752,P<0.001;χ^(2)=4.513,P=0.034)。结论:福建省抗结核FDC使用率约为80%,不同地区FDC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患者年龄、体质量及有并发症/合并症均是使用FDC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固定剂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青少年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对就诊延迟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堃 林淑芳 +2 位作者 戴志松 陈代权 陈江芬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00-207,共8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青少年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并探索其对发生就诊延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选取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8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38所... 目的:了解福建省青少年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并探索其对发生就诊延迟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选取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8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38所学校的862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南(2021版)》及专家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和就诊延迟风险。共发放问卷8624份,回收有效问卷8557份,问卷有效率为99.22%。统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知晓得分和就诊延迟风险存在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就诊延迟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8557名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77.94%(46684/59899),其中,“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的知晓率最高,为89.55%(7663/8557),“有肺结核疑似症状或确诊肺结核应主动报告,不带病上课”的知晓率最低,为65.57%(5611/8557)。题目“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夜间盗汗、发烧、体质量减轻,多久后会去医疗机构就诊”答案选择“14天以上”者有533名(6.23%),即存在就诊延迟风险。调查对象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得分[M(Q 1,Q 3)]为6(5,6)分,存在就诊延迟风险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得分[M(Q 1,Q 3)]为6(4,6)分,明显低于无就诊延迟风险者[6(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83,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中学生可能发生就诊延迟的风险是初中学生的1.663倍(OR=1.663,95%CI:1.039~2.704);不了解肺结核、不知道怀疑结核病应去定点医院就诊、不知道肺结核大多能治愈的学生可能发生就诊延迟的风险分别是了解者的1.702倍(OR=1.702,95%CI:1.328~2.161)、1.514倍(OR=1.514,95%CI:1.251~1.827)、1.405倍(OR=1.405,95%CI:1.167~1.688)。结论:福建省青少年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就诊延迟风险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加强对青少年群体尤其是高中生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提升青少年对结核病的认知水平,引导疑似症状者前往定点医院就诊,可对降低就诊延迟风险起到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 学生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2022年福建省0~14岁儿童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永成 林淑芳 +1 位作者 戴志松 林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19-1226,共8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8—2022年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2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8—2022年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08—2022年福建省0~1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和人口数据,采用回顾性描述和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疾病的三间分布、病原学检查等情况。结果:2008—2022年福建省共报告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1430例,占全人群肺结核患者比例年均为0.46%(1430/307833),15年间儿童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4/10万(1430/99435600),总体趋于稳定[全局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5.69%,t=-1.618,P=0.106]。10~14岁儿童肺结核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0/10万(929/29051400),高于0~4岁和5~9岁儿童(χ^(2)=887.195,P<0.001);0~4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AAPC=-8.55%,t=-2.438,P=0.015),5~9岁和10~14岁儿童呈阶段性变化,分别在2010—2022年[分段年度变化百分比(APC)=3.28%,t=2.416,P=0.036]和2010—2019年(APC=7.57%,t=2.787,P=0.027)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每年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无周期性变化。儿童肺结核患者中病原学阳性患者年均占35.24%(504/1430),每年病原学阳性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55.195,P<0.001)。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分别为宁德市和龙岩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688,P<0.001);除莆田市(AAPC=-6.77%,t=-2.957,P=0.011)和南平市(AAPC=-5.67%,t=-2.195,P=0.047)的儿童报告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余地市变化趋势稳定。结论:2008—2022年福建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整体趋势较为稳定,5~9岁和10~14岁儿童出现波段上升,宁德市发病率较高且下降趋势不明显,需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儿童 发病率 流行病学研究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学校结核病疫情后学生接触者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杜永成 林淑芳 +2 位作者 戴志松 陈代权 陈江芬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60-264,共5页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结核病疫情后,学生接触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省级设置的每季度《学校肺结核患者接触者筛查季报表》,收集... 目的:了解学校发生结核病疫情后,学生接触者的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省级设置的每季度《学校肺结核患者接触者筛查季报表》,收集2021年福建省辖区内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362所学校(含托幼机构)常规开展结核病筛查的31589名学生接触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寄宿与否、LTBI发生情况、接触患者的病原学结果和接触患者的职业等。分析学生接触者的LTBI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发生潜伏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31589名学生接触者中,LTBI者3785名,LTBI发生率为1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生、寄宿生和接触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学生发生LTBI的风险均较高[OR(95%CI)分别为1.139(1.063~1.221)、1.325(1.181~1.486)和1.093(1.017~1.172)];同时,相对于<5岁年龄组,其他年龄组的学生接触者发生LTBI的风险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以20~24岁组为最高[4.633(2.557~8.395)]。结论:福建省学生接触学校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后LTBI的发生率处于较低水平,女性、寄宿生、接触病原学阳性患者及年龄的升高均是发生学生LTBI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传染病潜伏期 学生 因素分析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2021年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和跨区域流动就诊情况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永成 林淑芳 +2 位作者 陈代权 陈江芬 戴志松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74-980,共7页
目的:分析2005-2021年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和跨区域流动就诊情况,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5-2022年福建省学生的肺结核... 目的:分析2005-2021年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和跨区域流动就诊情况,为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2005-2022年福建省学生的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删除相关数据后保留发病日期为2005-2021年的学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描述的方法和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年龄分组、跨区域流动就诊等情况。结果:2005-2021年,福建省共报告学生肺结核患者12529例,学生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7.00/10万(1202/7069000)下降至2021年的5.12/10万(466/9103300),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6.79%(Z=―2.706,P=0.007)。年龄分组中,≤12岁和13~15岁组平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84/10万(595/71009200)和5.95/10万(1359/22829500),均处于较低水平;但从2012年以来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分别从2012年的0.41/10万(16/3927100)和4.11/10万(46/1120400)上升至2021年的0.56/10万(29/5201700)和5.90/10万(90/1526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C=6.40,t=2.526,P=0.027;APC=5.57,t=2.208,P=0.047);16~18岁组报告发病率平均为24.93/10万(5165/20715300),≥19岁组报告发病率平均为38.97/10万(5410/13881800),均处于较高水平;≥19岁组报告发病率从2005年的102.60/10万(494/481500)下降至2021年的11.77/10万(139/1181400),总体下降幅度较大(Z=―3.836,P<0.001)。94.43%(11831/12529)的学生肺结核患者在现住址所在地市的医疗机构就诊,5.57%(698/12529)的学生肺结核患者通过跨区域流动就诊,跨区域流动就诊比例从2005年的4.24%(51/1202)上升至2021年的7.51%(35/466),呈上升趋势(Z=―4.901,P<0.001),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就近流动特征。结论:福建省学生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低,总体呈下降趋势,学生患者跨区域流动就诊比例较低。仍需继续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尤其要重点关注16~18岁年龄组高中阶段的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学生 发病率 流动人口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的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不良转归预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代权 林淑芳 +2 位作者 戴志松 周银发 陈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957-966,共10页
目的:构建肺结核患者不良转归预测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效果和实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成功治疗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2016-2020年登记的利福平敏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 目的:构建肺结核患者不良转归预测模型,评价模型预测效果和实用价值,为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成功治疗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2016-2020年登记的利福平敏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将所有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不良转归预测模型,采用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展示,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净收益,在验证集中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2016-2020年福建省利福平敏感肺结核患者平均不良转归率为9.15%(6872/750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772,95%CI:0.705~0.845),现住址在厦门市(OR=0.823,95%CI:0.704~0.961)、南平市(OR=0.571,95%CI:0.468~0.699)和宁德市(OR=0.701,95%CI:0.583~0.843)为肺结核不良转归的保护因素;年龄升高(OR=1.028,95%CI:1.025~1.030),职业为公共场所及商业服务(OR=1.496,95%CI:1.007~2.223)、体力劳动(OR=1.438,95%CI:1.039~1.989)、退休和待业(OR=1.738,95%CI:1.250~2.416)和职业不详(OR=1.658,95%CI:1.161~2.369),治疗分类为复治(OR=1.810,95%CI:1.606~2.041),现住址在莆田市(OR=1.647,95%CI:1.420~1.911)、泉州市(OR=1.194,95%CI:1.060~1.345)、漳州市(OR=1.158,95%CI:1.009~1.329)和龙岩市(OR=1.264,95%CI:1.073~1.488)为肺结核不良转归的危险因素。验证集中预测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67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74(0.665~0.683)。模型校准度高(Hosmer-Lemeshow检验,χ^(2)=3.091,P=0.929)。当阈值概率在0~32%范围内时,预测模型能获得正向的大于全干预模型和不干预模型的净获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因子可获得性好,有一定的防控净获益,可使用该模型对患者进行不良转归风险分类,加强高风险人群督导管理,从而提高患者成功治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利福平 预测 模型 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