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番鸭小鹅瘟流行毒株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林锋强 程晓霞 +2 位作者 朱小丽 陈少莺 江丹丹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96-801,共6页
【目的】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小鹅瘟病流行毒株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方法】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收集临床疑似番鸭小鹅瘟病例30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病毒感染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0份疑似病例中有15份为... 【目的】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小鹅瘟病流行毒株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方法】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收集临床疑似番鸭小鹅瘟病例30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病毒感染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0份疑似病例中有15份为番鸭源鹅细小病毒(Muscovy duck-origin goose parvovirus,MDGPV)感染,占比50%。分离到的15株MDGPV均能致死番鸭胚,番鸭感染后发病率为60%~100%,死亡率为40%~60%。15株MDGPV分离毒VP 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99.5%以上,与MDGPV-PT株同源性在96%以上,未发生碱基缺失、插入或基因重组,较为稳定;而与番鸭细小病毒MDPV-P株同源性小于90%。进化树分析显示15株分离毒与MDGPV-PT株属于同一分支,而与MDPV-P株属于不同分支。【结论】福建省2018年流行的MDGPV毒株与1997年分离的MDGPV-PT株致病性和基因序列特性相似,无明显变化,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性比较稳定,遗传变异程度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小鹅瘟 番鸭源GPV 流行毒株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病学及病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锋强 程晓霞 +2 位作者 朱小丽 陈少莺 江丹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15-19,共5页
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共收集临床疑似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病病料65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 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共收集临床疑似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病病料65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结果显示:仅有10份为MDPV感染,占比为15.2%;其余均为其他病原或两种病原混合感染。MDPV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主要以冬春季节多发(占80%)。从分离的10株MDPV来看,分离株均能致死番鸭胚,番鸭感染MDPV分离株后发病率为80%~100%,死亡率为40%~60%,与1985年分离的MDPV-P株特性相似。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后,7日龄进行分离株的攻毒,未见发病和死亡现象。基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株与MDPV-P株属于同一分支。基于2018年流行的MDPV毒株与1985年MDPV-P株致病性、抗原性和基因序列特性相似,无明显变化,可使用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进行免疫可有效防控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鸭细小病毒 流行病学 病原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多重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董紫凡 吴仁杰 +3 位作者 王隆柏 白丁平 周伦江 车勇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0,共10页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 【目的】明确多重耐药基因cfr、optrA和poxtA在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中的分子流行特征,为耐药葡萄球菌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PCR扩增16S rRNA对2020-2022年分离自福建省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南平市、宁德市不同猪场的107株菌(样品为鼻拭子、唾液、粪便和肺脏)进行鉴定。对分离菌株进行cfr、optrA和poxtA多重耐药基因检测;采用MEGA软件对cfr和optrA阳性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对cfr和optrA基因阳性菌株进行3种抗菌药物(酰胺醇类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和氯霉素,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利奈唑胺)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结果】经鉴定107株菌均为葡萄球菌,分属18个种,其中以科氏葡萄球菌占比最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07株葡萄球菌主要来自猪鼻拭子样品(占67.3%),并且在福州市猪场的样品中分离率最高(36.4%)。PCR筛查结果显示,在107株葡萄球菌中未检出poxtA基因阳性菌株;检测出14株cfr阳性菌和6株optrA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13.1%和5.6%,其中葡萄球菌FJNP2209-1和FJCT2212-1同时携带cfr及optr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4株cfr阳性葡萄球菌处于同一个分支内,其中菌株FJFQ2211与所研究的其他菌株亲缘关系稍远;6株optrA基因阳性葡萄球菌属于2个分支。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携带多重耐药基因cfr或optrA的18株葡萄球菌对氯霉素和氟苯尼考100%耐药,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83.33%。【结论】福建省不同猪场来源的葡萄球菌中多重耐药基因cfr和optrA阳性率较高,但poxtA基因未检出。福建省猪源葡萄球菌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利奈唑胺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应加强抗菌药物在养猪场中的规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猪病防制 多重耐药基因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18-2019年非免疫鸡群鸡毒支原体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峰 王晨燕 +1 位作者 郭锦玥 侯博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了解和掌握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在福建省近年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商品化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8-2019年福建地区的21个鸡群、916份非免疫鸡群血清样品进行MG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MG在福建省感染流行情况... 为了了解和掌握鸡毒支原体(Mycoplasma galliscepticum,MG)在福建省近年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商品化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对2018-2019年福建地区的21个鸡群、916份非免疫鸡群血清样品进行MG抗体检测,并统计分析MG在福建省感染流行情况。调查结果发现,2018-2019年福建地区非免疫鸡群的MG抗体总阳性率为69.43%(636/916),而检测的21个鸡群中,群体MG抗体阳性率为90.48%,其中阳性率0%~20%的有4个,21%~50%的有4个,51%~100%的有13个。育雏阶段(1~42日龄)鸡群MG抗体阳性率就高达37.10%,并且发现产蛋开始至淘汰阶段MG抗体阳性率为77.61%,MG抗体阳性率是育雏阶段的2倍以上。福建省蛋鸡和种鸡群MG感染率分别为79.22%和75.22%,并无显著差异。通过福建地区未免疫鸡群的MG抗体调查,发现MG在福建省内感染普遍,表明病原在鸡群中存在水平传播,同时种鸡群也存在着严重的MG感染,这为垂直传播提供可能。本研究通过调查福建省内MG在鸡群中的感染情况,为掌握MG在鸡群中的感染情况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鸡群MG感染率提高防治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毒支原体 血清学 流行病学调查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研究现状的回顾与面临的挑战
5
作者 江南松 陈红梅 +1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耐药性、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上,阐述全球流行趋势、宿主范围与传播途径及监测方法;病理机制方面,探讨致病因子、免疫逃逸及宿主免疫反应;诊断技术涵盖... 本文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耐药性、治疗策略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在流行病学上,阐述全球流行趋势、宿主范围与传播途径及监测方法;病理机制方面,探讨致病因子、免疫逃逸及宿主免疫反应;诊断技术涵盖分子诊断、快速检测及实验室培养鉴定;耐药性研究涉及耐药机制、监测分析及基因传播;治疗策略包括抗生素治疗、疫苗研发及替代疗法;最后对未来研究热点、综合防控策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展望,旨在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相关研究及防控提供全面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流行病学 病理机制 诊断技术 耐药性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副猪嗜血杆菌病血清学调查及菌株ompP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车勇良 王隆柏 +5 位作者 陈如敬 江斌 吴学敏 刘玉涛 庄向生 周伦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792-795,共4页
应用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对福建省8个地市的23个猪场采集的378份血清进行Hps抗体检测;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的病料,用脱纤马血TSA平板对Hps进行分离与鉴定;用琼扩试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根据GenBank登录的HS0165株的ompP... 应用血清抗体间接ELISA方法对福建省8个地市的23个猪场采集的378份血清进行Hps抗体检测;采集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病例的病料,用脱纤马血TSA平板对Hps进行分离与鉴定;用琼扩试验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型鉴定;根据GenBank登录的HS0165株的ompP5基因序列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提取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回收目的片断并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23个猪场的Hps场阳性率为100%,猪群阳性率为36.78%;从疑似感染Hps的猪只中共分离到52株Hps,分别为血清2型、4型、5型、13型和未定型,其中血清13型Hps分离最多;3株Hps分离株的外膜蛋白P5基因(ompP5)序列与GenBank中提交序列的同源性达到了9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副猪嗜血杆菌 血清学 血清型 外膜蛋白P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猪瘟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隆柏 庄向生 +3 位作者 魏宏 车勇良 陈少莺 周伦江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猪瘟病毒 血清学调查 规模化猪场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福建省 接触性传染病 阿尔巴尼亚 黄病毒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福建新分离株gB基因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学敏 陈秋勇 +7 位作者 陈如敬 修金生 车勇良 王隆柏 严山 刘玉涛 王晨燕 周伦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7-770,共4页
为探究2013年-2014年福建省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遗传进化情况,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B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4株新分离的PRV的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拼接,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个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 为探究2013年-2014年福建省新流行的猪伪狂犬病病毒(PRV)gB基因的遗传进化情况,根据Gen Bank已公布的PRV gB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对4株新分离的PRV的g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拼接,与国内外已发表的14个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表明:福建省新流行毒株gB基因序列全长2 742 bp,编码913个氨基酸,与其它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3%-99.2%;在aa75-aa77处存在连续的3个氨基酸缺失;遗传进化树表明,4株新流行毒株与国外分离毒株同属一分群,分属两个分支,而与国内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丰富福建省猪群PR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掌握PRV的分子遗传进化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GB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源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阳性细菌的耐药特性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车勇良 陈秋勇 +4 位作者 陈如敬 吴学敏 王隆柏 刘玉涛 周伦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7,共9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流行性、耐药特性及分布特征。【方法】从福建省7个地市的21个猪场采集313份粪便样本,应用PCR方法筛选、分离和鉴定mcr-1基因阳性细菌;采用K-B琼脂扩散试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mcr-1基因阳性细... 【目的】了解福建省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流行性、耐药特性及分布特征。【方法】从福建省7个地市的21个猪场采集313份粪便样本,应用PCR方法筛选、分离和鉴定mcr-1基因阳性细菌;采用K-B琼脂扩散试验进行药敏检测,分析mcr-1基因阳性细菌的耐药性,并使用PCR方法分析其耐药表型;进一步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鉴定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的类型,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方法对mcr-1阳性大肠杆菌进行聚类分析,探明其分布特征和亲缘关系。【结果】从313份猪粪便中共分离获得43株mcr-1基因阳性细菌,其中大肠杆菌39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磺胺甲基异恶唑、氟苯尼考、链霉素、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林可-壮观、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0.1%,83.7%,74.4%,67.4%,67.4%,58.1%,53.5%,39.5%,34.9%,11.6%,4.6%,0和0。磺胺类耐药基因中的sul1、sul2和sul3基因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81.4%,90.7%和74.4%;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中仅有qnrS和aac(6′)-Ib-cr被检出,其检出率分别为51.2%和30.2%;氯霉素类耐药基因中Cat2和cmlA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86.0%和74.4%;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检出率为83.7%;金属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NDM-1)的检出率为23.2%;多药耐药基因(cfr)的检出率为7.0%;而替加环素耐药基因(tet(X))未被检出。39株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除了4株不能分型外,其他35株共分为19个ST型,具有高度多样性,其中ST10为优势型,共有9株菌株。PFGE图谱显示,39株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共获得30种PFGE谱型,具有多态性特征,分为6组克隆群。【结论】福建猪源mcr-1基因阳性细菌主要为大肠杆菌,少部分为肠杆菌科其他菌株,且分离菌株具有明显的多重耐药性;mcr-1基因阳性大肠杆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多态性和高度多样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黏菌素 耐药性 耐药基因 猪源mcr-1基因阳性菌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蛋鸭主要细菌感染检测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秋玲 程龙飞 +7 位作者 傅光华 刘荣昌 万春和 施少华 陈红梅 陈珍 陈翠腾 黄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13,共4页
为明确福建省蛋鸭(金定鸭、山麻鸭、连城白鸭)流行的主要细菌病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以来福建省及周边省(区)临床调查采集和送检的病死或表现产蛋下降的852份以上3种蛋鸭样品进行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鸭大肠杆菌、... 为明确福建省蛋鸭(金定鸭、山麻鸭、连城白鸭)流行的主要细菌病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PCR方法对2013年以来福建省及周边省(区)临床调查采集和送检的病死或表现产蛋下降的852份以上3种蛋鸭样品进行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鸭大肠杆菌、鸭疫里默菌和禽沙门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并对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定鸭、山麻鸭与连城白鸭样品中以上4种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8.6%、18.2%、5.3%、1.4%,10.4%、21.8%、4.2%、1.7%和8.8%、17.6%、3.8%、0%,其中鸭大肠杆菌病、禽霍乱是危害以上3种蛋鸭养殖的主要细菌病。经血清型鉴定表明,以上4种致病菌的主要血清型(抗原群)分别为荚膜A型,O_(78)、O_2、O_(88)为2型、11型和肠炎沙门菌与鼠伤寒沙门菌为主;经长期药敏试验监测表明,对4种致病菌的首选敏感药物分别有5种、2种、7种和10种,可见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敏感的药物少、其耐药谱最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主要细菌病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宏 陈秋勇 +5 位作者 吴学敏 刘玉涛 王隆柏 陈如敬 严山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6期27-30,共4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是一种具有极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新型检测分析技术,在临床、食品、环境、药物检测及动物疫病诊断等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收集近年来CLIA在疾病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CLIA在医学及兽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是一种具有极高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新型检测分析技术,在临床、食品、环境、药物检测及动物疫病诊断等领域均有相关研究。本文主要收集近年来CLIA在疾病研究方面的相关报道,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CLIA在医学及兽医学领域的研究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医学 兽医学 兽药残留 人畜共患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液囊支原体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晨燕 邵国青 侯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 为比较滑液囊支原体(MS)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本研究将144只28日龄SPF鸡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MS感染组、IBV-M41感染组、IBV-M41+MS共感染组、IBV-QX感染组、IBV-QX+MS共感染组共6组,采用50μL/只剂量按相应分组点眼感染MS (106CCU50)、IBV(105EID50),阴性对照组以50μL/只点眼KM2培养基(左眼)和PBS (右眼)。感染后每天观察临床症状,在感染后7 d、14 d、21 d和28 d每组随机剖检6只鸡,观察气囊炎和气囊损伤评分,并采集气管进行病原再分离,其中MS经支原体液体培养基培养后进行PCR鉴定,IBV接种SPF鸡胚后进行RT-PCR鉴定。此外,各组鸡气管均经10%甲醛固定后进行粘膜厚度检测以及病理损伤评分。结果显示:除阴性对照组和MS感染组,其他组鸡在感染后4 d均出现一过性呼吸道症状。剖检结果显示MS感染组鸡在感染后21 d出现气囊炎,28 d仍可见气囊炎;而IBV-M41感染组和IBV-QX感染组鸡在感染后7 d或14 d出现气囊炎,且气囊炎的发生率均未超过50%。感染后14 d IBV-QX+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发生率达100%(6/6),直至21 d并且大部分鸡气囊炎可持续至感染后28 d (5/6),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气囊炎仅可持续至感染后21 d,且气囊炎的发生率最高在感染后14 d (5/6)。IBV-QX+MS共感染组鸡平均气囊损伤评分在感染后14 d、21d和28 d均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而IBV-M41+MS共感染组鸡仅在感染后14 d极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P<0.001)。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各感染组鸡均在气管中再分离到MS(感染后28 d内)或IBV(感染后7 d内)。病理损伤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鸡较各单一感染组鸡气管粘膜增厚持续时间更长以及病理损伤更为严重。IBV-M41+MS共感染组鸡在感染后14 d平均气管粘膜厚度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5),而在感染后21 d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P<0.001),其余各组鸡在感染后14 d和21 d均极显著低于IBV-QX+MS共感染组鸡(P<0.001)。IBV M41+MS共感染组鸡最早14 d出现气管病变,而IBV QX+MS共感染组鸡在共感染后7 d就可见气管病理损伤,且共感染组鸡的平均气管损伤评分均极显著高于单一MS或IBV感染组(P<0.01或P<0.001)。上述结果证实MS和IBV共感染较单一感染对28日龄SPF鸡的致病性更强,IBV M41或QX株与MS共感染对SPF鸡的致病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临床IB和MS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共感染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检测与S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13
作者 王隆柏 吴晓鸣 +4 位作者 王晨燕 车勇良 吴学敏 陈如敬 周伦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5-630,共6页
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PED) 在福建省的流行和流行毒株S基因的变异情况,对2011-2014 年采自117个规模猪场的295份疑似PED 的病料进行检测,对14株具有代表性的PEDV 毒株进行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病料阳性率分别为87.30%、7... 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PED) 在福建省的流行和流行毒株S基因的变异情况,对2011-2014 年采自117个规模猪场的295份疑似PED 的病料进行检测,对14株具有代表性的PEDV 毒株进行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011-2014年病料阳性率分别为87.30%、75.00%、40.91% 和34.15%,总阳性率为69.49%,虽然PED 阳性率在福建省有下降趋势,但仍较高.基因序列分析表明福建省14株PEDV 分离株S基因核苷酸之间的同源性分别为98.5%~100.0%,与国内其他毒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3.3%~99.5%,其中与国内2009年以前流行的PEDV 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与2008年泰国NPPED2008_2 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8% ~96.1%;与CV777标准株的同源性为93.8%~94.1%.分离毒株的S基因片段氨基酸存在多个位点突变、插入和缺失现象.遗传进化树表明14 株PEDV 分离株与2008 年泰国NPPED2008 _2 毒株和2009 年韩国毒株亲缘关系较近, 与attenuatedDR13弱毒株及CV777标准株亲缘关系比较远.14株PEDV 的S基因序列已登陆Genban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检测 S基因 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陈秀琴 黄梅清 +1 位作者 郑敏 陈少莺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8-446,共9页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中,病原微生物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如微...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中,病原微生物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对确保食品安全和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传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如微生物培养法和菌落技术法耗时费力,远不能满足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要求。目前已报道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方法,如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比较分析各项检测技术的特点,为新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免疫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 代谢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规模化鸡场禽偏肺病毒感染情况的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秀琴 郑敏 +2 位作者 黄梅清 陈少莺 吴南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0-133,共4页
禽偏肺病毒(aMPV)是一种危害火鸡和鸡的新病原,为调查福建省规模化鸡场aMPV的感染情况,从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和南平市18个规模化鸡场采集1020份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MP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调查... 禽偏肺病毒(aMPV)是一种危害火鸡和鸡的新病原,为调查福建省规模化鸡场aMPV的感染情况,从福州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龙岩市和南平市18个规模化鸡场采集1020份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aMPV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所调查地区的鸡群均已感染aMPV,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2.2%(634/1020),最高100%,最低为32.0%;蛋鸡和肉鸡均可感染aMPV,蛋鸡的抗体阳性率略低于肉鸡;商品代鸡群的抗体阳性率高于父母代;京红、海兰蛋鸡和本地鸡均可感染aMPV,其中本地鸡1的抗体滴度最高;aMPV抗体的log10滴度和抗体阳性率随着鸡群周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研究表明,所调查的福建规模化鸡场鸡群已经普遍感染aMPV,且感染较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偏肺病毒 血清抗体 鸡群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8年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宪煜 陈秋勇 +6 位作者 王隆柏 车勇良 陈如敬 吴学敏 王晨燕 刘玉涛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了解2012-2018年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收集自福建省179家猪场的2003份疑似猪腹泻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检测,结果显示:(1)从病原方面分析,PEDV... 为了解2012-2018年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收集自福建省179家猪场的2003份疑似猪腹泻病料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V)检测,结果显示:(1)从病原方面分析,PEDV的阳性率最高,为72.74%(1457/2003),TGEV的阳性率为7.89%(158/2003),PoRV的阳性率为2.40%(48/2003);(2)从发病季节分析,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冬春季节,PEDV、TGEV和PoRV的冬季发病率均高,占比分别为67.19%(979/1457)、70.25%(111/158)和64.58%(31/48);(3)从发病日龄分析,主要以25日龄内仔猪发病率最为严重,其中7日龄内仔猪PEDV、TGEV和PoRV的发病率均高,分别为51.54%(751/1457)、55.06%(87/158)和62.50%(30/48)。结果说明:福建省猪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PEDV,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主要发病日龄为25日龄内,通过分析福建省猪病毒性腹泻流行情况,为我省猪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病毒性腹泻 流行情况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禽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秀琴 张世忠 +4 位作者 江斌 林琳 郑敏 林甦 黄梅清 《福建畜牧兽医》 2020年第6期11-13,共3页
为研究福建省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通过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患禽的肝、脾、肺,经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生物化学试验,结合临床诊断,结果分离到15株禽源大肠杆菌(鸡源10株、鸽源5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 为研究福建省禽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通过采集疑似大肠杆菌病患禽的肝、脾、肺,经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分离、伊红美蓝培养基鉴定、生物化学试验,结合临床诊断,结果分离到15株禽源大肠杆菌(鸡源10株、鸽源5株)。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头孢菌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耐药;部分菌株对多黏菌素B和呋喃唑酮中度敏感;大部分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该研究可为福建省禽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分离 鉴定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系统的生物传感器在动物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秀琴 林甦 +2 位作者 张世忠 郑敏 黄梅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59-2876,共18页
动物疫病不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阻碍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开发灵敏、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对于疫病防控尤为重要。PCR是目前检测病原体核酸的金标准,但是它存在检测周期较长,需要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应... 动物疫病不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阻碍养殖业良性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开发灵敏、特异、快速的诊断方法对于疫病防控尤为重要。PCR是目前检测病原体核酸的金标准,但是它存在检测周期较长,需要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应用于现场即时检测等局限性。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操作简便等优点,可为动物疫病诊断提供新的方法和契机。CRISPR-Cas9靶向核酸的特异性和CRISPR-Cas12/Cas13“附属切割”活性使其在核酸检测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述了CRISPR/Cas系统的分类,对3种常用的CRISPR/Cas系统的核酸检测策略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其在动物疫病诊断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讨论了它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动物疫病诊断新方法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 生物传感器 动物疫病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2年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和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明杰 王隆柏 +4 位作者 邵金龙 应清香 陈秋勇 连春红 周伦江 《福建畜牧兽医》 2023年第2期22-24,共3页
为了解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状况,本研究应用ELISA抗体检测技术对2019-2022年福建省222场次的308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CSF、PRV-gB和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57%、85.83%、2... 为了解福建省规模猪场猪瘟(CSF)和猪伪狂犬病(PR)的免疫状况,本研究应用ELISA抗体检测技术对2019-2022年福建省222场次的308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9-2022年CSF、PRV-gB和PRV-gE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82.57%、85.83%、26.88%。2022年福建地区猪场CSF、PRV-gB免疫抗体水平及保护率均比2021年提高,但PRV野毒感染率有所升高,应加强对PRV野毒的抗体监测及猪群感染的防控。该结果为了解猪场的实时免疫情况及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 猪伪狂犬病 抗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规模猪场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王隆柏 庄向生 +3 位作者 魏宏 车勇良 陈少莺 周伦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作者分别应用血清中和试验(SNT)和PCR方法,对福建省近3年来56个规模猪场收集的1470份血清和71个规模猪场采集的136份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和病原检测。结果表明: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猪伪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合格率:母... 作者分别应用血清中和试验(SNT)和PCR方法,对福建省近3年来56个规模猪场收集的1470份血清和71个规模猪场采集的136份病料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的血清学调查和病原检测。结果表明: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猪伪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合格率:母猪分别为91.5%、89.2%和94.8%;6周龄前猪群分别为75.3%、56.6%和75.5%;6周龄后猪群分别为38%、33.9%和30.7%;被检病料中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5%、17.4%和16.0%。由此可见,猪伪狂犬病在福建省规模猪场仍未得到完全控制,应加强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流行病学调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