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水禽圆环病毒感染调查及自然共感染病例病毒基因组分子特征
1
作者 林永强 李卫 +13 位作者 梁齐章 傅秋玲 焦文龙 曹申 程龙飞 万春和 刘荣昌 陈红梅 江南松 王威威 林建生 郑小兰 黄瑜 傅光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探明鹅群水禽圆环病毒(waterfowl circovirus, WFCV),包括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 GoCV)和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的感染情况及首例自然共感染病例中两种WFCV(GoCV和DuCV)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三引物... 【目的】探明鹅群水禽圆环病毒(waterfowl circovirus, WFCV),包括鹅圆环病毒(goose circovirus, GoCV)和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 DuCV)的感染情况及首例自然共感染病例中两种WFCV(GoCV和DuCV)基因组分子特征。【方法】应用三引物PCR方法对2023—2024年自福建、广西和安徽等地养鹅场收集的153份患病鹅组织样品进行WFCV检测,并对发现的一例GoCV和DuCV自然共感染病例中两种病毒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自153份鹅样品中检测到53份WFCV阳性样品,阳性率为34.6%,其中GoCV单纯阳性样品47份,DuCV单纯阳性5份,1份安徽来源的样品(AH2367)为GoCV和DuCV共感染。AH2367样品中的GoCV(Go-AH2367)基因组全长1 821 n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GoCV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2.9%~99.0%,与DuCV序列同源性在67.0%~70.9%;DuCV(Du-AH2367)基因组全长1 992 nt,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DuCV序列同源性在84.4%~99.7%,与GoCV序列同源性在66.1%~68.8%。共感染病毒的两个主要功能蛋白(Rep、Cap)氨基酸序列仅出现零星位点变异,未出现基因重组、位点缺失和插入,蛋白中的重要功能基序均高度保守。遗传进化分析表明,GoAH2367株与基因I型GoC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Du-AH2367株与基因1型DuCV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结论】鹅群中WFCV感染较为严重,以GoCV为主,伴有DuCV的跨种感染及GoCV和DuCV共感染,呈现病毒生态多样性流行。共感染样品中的两株病毒基因组遗传稳定,未出现基因缺失或重组等明显基因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圆环病毒 鸭圆环病毒 跨种感染 共感染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宿主谱的拓宽
2
作者 程龙飞 江南松 +6 位作者 刘荣昌 傅秋玲 梁齐章 万春和 黄瑜 傅光华 陈红梅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38,共5页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 为建立一种拓宽鸭疫里默氏菌噬菌体噬菌谱的方法,将6株噬菌体混合液分别与6株宿主菌、18株多重耐药鸭疫里默氏菌(不能被6株噬菌体中的任何1株裂解)培养,收获培养液中的噬菌体,混合后同样进行30次传代。噬斑分析法测定30代混合液及混合液中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结果表明,30代噬菌体混合液可裂解79.2%(19/24)的鸭疫里默氏菌试验菌株;30代噬菌体混合液中分离出的单一噬菌体能裂解的试验菌株数量为2~9株;裂解数最多的5株单一噬菌体,以各自宿主菌传代10次,噬菌谱没有发生变化;将裂解谱互补的单一噬菌体混合,4株噬菌体即可裂解19株试验菌株,与30代噬菌体混合液相同。说明建立的方法可以拓宽噬菌体混合液、单一噬菌体的噬菌谱,为噬菌体鸡尾酒制剂的毒株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噬菌体 噬菌谱 拓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丝蛋白在噬菌体吸附鸭疫里默氏菌中的作用
3
作者 刘娜 黄瑜 +8 位作者 陈红梅 江南松 刘荣昌 傅光华 傅秋玲 梁齐章 万春和 李昂 程龙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以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噬菌体CRP2为对象,研究尾丝蛋白(Tail fiber protein,TFP)对噬菌体吸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克隆ORF70假定的TF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TFP,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诱... 【目的】以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噬菌体CRP2为对象,研究尾丝蛋白(Tail fiber protein,TFP)对噬菌体吸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克隆ORF70假定的TF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TFP,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通过Ni-NTA亲和层析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重组蛋白与CRP2噬菌体的宿主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的结合作用。竞争吸附试验测定重组蛋白对CRP2噬菌体吸附率的影响。【结果】构建了pET28a(+)-TFP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可溶性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可以与宿主菌的OMP结合,也可以抑制CRP2对其宿主菌的吸附。【结论】ORF70编码的TFP是噬菌体CRP2的一种受体结合蛋白,其对应的受体是宿主菌的O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噬菌体 尾丝蛋白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3型甲肝病毒的分离鉴定与VP1基因序列分析
4
作者 焦文龙 傅秋玲 +10 位作者 林永强 刘友生 刘荣昌 梁齐章 江南松 万春和 程龙飞 陈红梅 林建生 傅光华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8-905,共8页
【目的】探明引起安徽某鸭场雏鸭肝脏出血和大量死亡的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安徽省某鸭场的病死雏鸭中采集的出血肝脏开展鸭已知病原核酸检测、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在明确其病原为鸭3型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 【目的】探明引起安徽某鸭场雏鸭肝脏出血和大量死亡的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对安徽省某鸭场的病死雏鸭中采集的出血肝脏开展鸭已知病原核酸检测、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在明确其病原为鸭3型甲肝病毒(Duck hepatitis A virus type 3,DHAV-3)的基础上分析其VP1基因序列分子特征。【结果】细菌分离结果显示,未分离到细菌;经病毒核酸(RT-)PCR检测结果显示,鸭3型甲肝病毒(DHAV-3)核酸阳性,未检测出其他已知引起鸭肝出血的病毒核酸。将该阳性样品经鸭胚进行病毒分离与传代,发现接种后鸭胚发生死亡,胚体全身出血,对第5代尿囊液经RT-PCR检测为DHAV-3,将其命名为AH230225。经测定,该分离株的鸭胚半数致死量(Effective lethal dose 50,ELD_(50))为10^(−4.17)/0.1 mL。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毒株对樱桃谷雏鸭的致死率为80%,且攻毒死亡鸭肝脏和肾脏的剖检病变与临床典型病变相近。对该分离毒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AH230225株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AH07株DHAV-3(安徽分离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8.8%,与GenBank登录的10株DHAV-3分离株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4%~98.8%,而与DHAV-1和DHAV-2的VP1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2.1%~63.0%、64.6%~64.9%;基于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遗传进化显示,该分离株与AH07株DHAV-3处于同一小进化分支上,亲缘关系最近;而与SD01株、G株和韩国株(AP-04009、AP-03337)等亲缘关系较远,即远离DHAV-1和DHAV-2进化分支。【结论】引起安徽某鸭场雏鸭肝脏出血和大量死亡的病原为鸭3型甲肝病毒DHAV-3,同时明确了该毒株VP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遗传进化规律,为深入研究DHAV-3的致病机制和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3型甲肝病毒 分离鉴定 VP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起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新发病毒——C型禽偏肺病毒 被引量:3
5
作者 傅秋玲 江南松 +12 位作者 梁齐章 刘荣昌 万春和 程龙飞 陈红梅 林琳 焦文龙 吴胜会 江斌 郑小兰 林建生 傅光华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87-1394,共8页
【目的】明确引起种(蛋)鸭特征性输卵管积液和产蛋下降的新发疫病[俗称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方法】对自闽粤赣浙皖桂等地产蛋率较高的部分鸭群表现以输卵管内乳糜性积液、黏膜出血水肿增厚及不同程度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病(... 【目的】明确引起种(蛋)鸭特征性输卵管积液和产蛋下降的新发疫病[俗称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方法】对自闽粤赣浙皖桂等地产蛋率较高的部分鸭群表现以输卵管内乳糜性积液、黏膜出血水肿增厚及不同程度产蛋下降为特征的病(死)麻鸭、樱桃谷种鸭和种番鸭中采集的样品(输卵管积液、输卵管黏膜、卵巢和肝脾脏器),开展鸭已知病原核酸监测、病原分离鉴定和开产麻鸭人工感染试验。【结果】细菌分离显示,输卵管积液里未分离到细菌,排除细菌感染引起;经病毒核酸监测,只有C型禽偏肺病毒(Avain metapneumoviurs subgroup C,aMPV/C)阳性,未检测到其他引起禽产蛋异常的病毒;以aMPV/C单一阳性的样品经鸭胚进行病毒分离与传代,发现接种鸭胚未见死亡,但胚体表面稍水肿和出血、肝脏出血;对第5代鸭胚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a MPV/C分离阳性率为72.2%;对获得的4株分离株(JX2126、FJ2228、FJ2375和GD2381株)的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发现,该片段与最早报道的番鸭a MPV/C法国分离株(Muscovy duck/1999/99178/France)同源性最高,为96.1%,而与A、B、D型禽偏肺病毒(Avain metapneumoviurs subgroup A,B,D,aMPV/A,B,D)分离株的同源性仅分别为67.8%~68.7%、66.1%~66.8%和71.4%,与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urs,hMPV)分离株的同源性为67.7%~68.3%;遗传进化分析表明,以上4株分离株与a MPV/C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而与其他亚型aMPV和hMPV亲缘关系较远;经开产麻鸭人工感染试验,成功复制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临床病症,并能回收到病毒。【结论】明确引起种(蛋)鸭输卵管积液综合征的病原为C型禽偏肺病毒。本研究为该病的快速准确诊断和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蛋)鸭 输卵管积液综合征 产蛋下降 输卵管积液 C型禽偏肺病毒 分离与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