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E0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戴爱玲 张鑫杰 +4 位作者 林楚云 尹会方 薛少华 刘建奎 杨小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为了了解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收集福建省不同地区临床发病猪的血液和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样本1464份,采用RT-nPCR的方法对样品进行CSFV检测,对部分CSFV阳性样品E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CSFV总... 为了了解2018—2020年福建地区猪瘟病毒流行及遗传变异情况,收集福建省不同地区临床发病猪的血液和肺脏、脾脏、淋巴结等组织样本1464份,采用RT-nPCR的方法对样品进行CSFV检测,对部分CSFV阳性样品E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显示,CSFV总体阳性率为1.9%(29/1464),并获得13株CSFV E0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发现所得13株CSFV E0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在82.2%-99.7%,其中11株CSFV E0基因与1.1亚型代表毒株HCLV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0%~99.9%,与Shimen株的核苷酸同源性94.1%~95.0%;1株与2.1c型参考毒株HNSD-2012核苷酸同源性为98.2%;1株与2.1d亚型毒株CSFV/JPN/2018核苷酸同源性为99.6%。遗传进化分析发现,10株CSFV与HCLV、C-ZJ-2008、Shimen和Brescia处于同一分支,属于1.1亚型;1株CSFV与HNSD-2012等位于同一分支,属于2.1c亚亚型;1株与CSFV/JPN/2018等位于同一分支,属于2.1d亚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13株毒株与HCLV等代表毒株在重要的Rnase活性位点高度保守,其中2株2.1亚型毒株与HCLV毒株相比,其在第35位非关键氨基酸残基上发生由G→E的突变。结果表明福建地区CSFV流行情况趋向多样化,提示仍需加强对CSFV流行及遗传变异的持续监测,为猪瘟的诊断及有效防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RT-nPCR E0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8年福建省部分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林日丹 夏梁峰 +6 位作者 尹会方 费世港 范克伟 黄思琼 李晓华 杨小燕 戴爱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90,共6页
为了解2013-2018年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分别采用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2013-2018年该地区787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320份疑似发病猪群组织样品、3041场次的猪场6766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病... 为了解2013-2018年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分别采用PCR和ELISA检测方法,对2013-2018年该地区787个规模化猪场送检的1320份疑似发病猪群组织样品、3041场次的猪场67660份猪血清样品进行PRV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送检病例猪组织样品PRV野毒感染总阳性率为50.83%,场阳性率为52.60%;送检猪血清样品野毒感染抗体总阳性率为29.25%,场阳性率为61.13%。对检测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猪群送检病例组织样品PRV野毒感染情况,发现2014年和2015年是福建省西南地区规模化猪场不同猪群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感染最严重时期;分析不同年份和不同猪群血清样品PRV野毒感染gE抗体,发现2015-2018年PRV野毒感染的猪场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猪群的猪存在一定比例的PRV-gE抗体阳性猪,但差别不明显。结果表明,福建省西南地区猪伪狂犬变异毒株流行后,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提示应进一步加强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的预防控制水平,并定期做好病原学、血清学监测,实时调整疫苗免疫程序,减少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导致的猪场疫病控制更加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 GE基因 PCR ELISA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猪圆环病毒4型PCR检测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建奎 李娜 +6 位作者 吴熠丹 邓小莺 毛婉 黄晓紫 张焦杰 黄夏玲 魏春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3-38,共6页
为了解福建省猪圆环病毒4型(PCV4)流行株的现状和遗传演化,收集了2018年-2019年福建省规模化猪场200份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组织病料或血清,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PCV4的核酸检测。结果表明,200份检测样品中PCV4核... 为了解福建省猪圆环病毒4型(PCV4)流行株的现状和遗传演化,收集了2018年-2019年福建省规模化猪场200份疑似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猪组织病料或血清,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PCV4的核酸检测。结果表明,200份检测样品中PCV4核酸阳性的有4份,检出率为2%(4/200),成功克隆了1个PCV4全基因组序列(FJ-PCV4)。FJ-PCV4的基因组全长为1 770 bp,与国内PCV4代表毒株(GenBank登录号MK948416和MK986820)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8%~99.2%,与PCV1、PCV2及PCV3代表毒株Eng-1970、AF055392、AF055394、DK1980PMWSfree、BDH、 MN2016和MO2015等的核苷酸同源性为43.3%~52.0%,而与水貂圆环病毒Mink circovirus strain SD16、Mink circovirus strain MiCV-DL13同源性为68.1%~68.2%,表明PCV4是一种不同于PCV1、PCV2和PCV3的新型圆环病毒。研究结果为PCV4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4型 全基因组 Cap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谱系3 PRRSV的分离及其ORF5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魏春华 夏伟 +6 位作者 李娜 马英 吴熠丹 虞慧云 戴爱玲 杨小燕 刘建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0-24,I0002,共6页
对福建省新流行谱系3的PRRSV进行分离,并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新流行毒株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分离的毒株通过RT-PCR和IFA对PRRSV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并对其ORF5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能够在Marc-145细胞... 对福建省新流行谱系3的PRRSV进行分离,并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新流行毒株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参考。分离的毒株通过RT-PCR和IFA对PRRSV分离毒株进行鉴定,并对其ORF5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能够在Marc-145细胞上增殖并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被抗PRRSV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识别,具有特异性免疫荧光,其TCID50为105.3,将其命名为FJFQ1805。分离株ORF5基因与北美型PRRSV参考株核苷酸同源性为83.9%~92.2%,与谱系3病毒株QYYZ的同源性最高,为92.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属于北美型,与QYYZ、GM2和FJFS等谱系3的病毒株属于同一分支。综上,所分离的FJFQ1805毒株为谱系3的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谱系3 分离鉴定 ORF5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规模化猪场O/A型猪口蹄疫病毒免疫抗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思琼 肖志豪 +2 位作者 上官林梅 林日丹 戴爱玲 《今日畜牧兽医》 2018年第12期8-9,共2页
为了掌握福建规模化猪场O型/A型猪口蹄疫病毒(FMDV-O/A)的免疫情况。应用ELISA法对2014年~2017年规模化猪场进行O型/A型猪口蹄疫病毒(FMDV-O/A)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母猪、公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的FMDV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6... 为了掌握福建规模化猪场O型/A型猪口蹄疫病毒(FMDV-O/A)的免疫情况。应用ELISA法对2014年~2017年规模化猪场进行O型/A型猪口蹄疫病毒(FMDV-O/A)免疫抗体的检测,结果发现母猪、公猪、保育猪、育肥猪、后备猪的FMDVO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3.6%、92.9%、55.4%、56.0%、82.6%;母猪和公猪一年四季的抗体阳性率较高(86%以上),保育猪和育肥猪冬春季节的抗体阳性率高于夏秋两季;不同厂家的猪口蹄疫疫苗使用效果各异;A型口蹄疫病毒总抗体阳性率62.4%,母、公猪的A型总抗体阳性率77.5%,商品猪抗体阳性率44.3%,2014年~2017年A型口蹄疫病毒抗体阳性率逐年上升。表明保育猪和育肥猪仍然是猪场口蹄疫防控的重点,A型口蹄疫病毒的免疫效果有待提高。本次检测结果为规模化猪场猪口蹄疫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口蹄疫病毒 血清型O/A型 免疫抗体 ELISA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14株PRRSV-2全基因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魏春华 夏伟 +7 位作者 马英 李娜 吴熠丹 勾明郗 林志峰 戴爱玲 杨小燕 刘建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4-968,共5页
为了解福建省PRRS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本研究选取14株不同年份不同谱系的PRRSV-2(lineage 3、lineage 8.7、lineage 5.1和lineage 1)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14株PRRSV-2基因组全长为15 016 bp^15 407 bp,与VR-2... 为了解福建省PRRSV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本研究选取14株不同年份不同谱系的PRRSV-2(lineage 3、lineage 8.7、lineage 5.1和lineage 1)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14株PRRSV-2基因组全长为15 016 bp^15 407 bp,与VR-2332、CH-1a、JXA1和NADC30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9%~99.4%,14株PRRSV-2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2.1%~99.3%,差异较大。分离株FJCH、FJZH与JXA1-R疫苗株高度同源(99.5%~99.6%),且处于同一进化分支,推测其可能来源于疫苗株。重组分析显示14株PRRSV-2存在较高的重组概率(3/14),均发生在lineage 8.7和lineage 1之间。本研究为科学防控福建地区PRRS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全基因组 遗传变异 基因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一株猪瘟病毒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春华 刘建奎 +3 位作者 戴爱玲 曾建平 林炜明 杨小燕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6-41,共6页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瘟病毒(CSFV)标准参考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1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分别对11个片段进行福建流行毒株CN-FJLY的全基因组扩增,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福建流行毒株CN-FJLY基因组全长为12 296bp,与参... 根据GenBank公布的猪瘟病毒(CSFV)标准参考毒株全基因组序列,设计11对引物,应用RTPCR方法分别对11个片段进行福建流行毒株CN-FJLY的全基因组扩增,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福建流行毒株CN-FJLY基因组全长为12 296bp,与参考毒株SXCDK、HEBZ、GXWZ02、HNLY-2011和Zj0801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93.0%~97.0%,而与1.1亚群的中国强毒Shimen、疫苗株HCLV全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为84.4%~85.3%。基于全基因组及E2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福建流行毒株CN-FJLY属于2.1b亚群,与Shimen株、HCLV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与HCLV相比较CN-FJLY基因组变异较大的是5′UTR、Ems、E2、p7、NS2、NS5A、NS5B和3′UTR。综上说明福建省猪瘟病毒流行毒株正在向远离疫苗株的方向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瘟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精液PRRSV检测及ORF7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小燕 魏春华 +2 位作者 戴爱玲 戴巍 刘建奎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了解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按照10%比例随机采集该场种公猪精液样本17份,通过RT-PCR方法对其进行PRRSV检测及ORF 7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9份精液PRRSV呈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2... 为了解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情况和流行特点。按照10%比例随机采集该场种公猪精液样本17份,通过RT-PCR方法对其进行PRRSV检测及ORF 7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9份精液PRRSV呈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2.7%;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该猪场PRRSV ORF 7基因与QYYZ、GM2、FJFS等谱系3毒株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支,而与VR2332、CH-1a、NADC30、JXA1和HuN4等亲缘关系较远,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表明该毒株为近期新流行的谱系3的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精液 ORF7基因 基因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体监测在规模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防控中的预警作用
9
作者 黄喜荣 张鑫杰 +5 位作者 薛少华 吕紫欣 邱飞铭 蒙宁 陈瑶 戴爱玲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8-22,共5页
为了揭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水平在免疫猪群与非免疫猪群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福建省龙岩市两个规模相似的自繁自养猪场,其中一个场免疫国内某厂家的TJM-F92株,另一个场不进行免疫。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两个场不同周龄的... 为了揭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水平在免疫猪群与非免疫猪群中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选取福建省龙岩市两个规模相似的自繁自养猪场,其中一个场免疫国内某厂家的TJM-F92株,另一个场不进行免疫。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两个场不同周龄的商品猪进行PRRS抗体检测及分析,通过RT-PCR方法对临床样品中检测到的两株PRRSV的ORF5基因进行测序,并结合参考株进行序列分析。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未免疫场248份血清中PRRS抗体阳性率从4周龄的70.0%下降至10周龄的26.7%,14周龄后抗体阳性率开始上升直至18周龄,保持在97.1%~100%;免疫场170份血清中未免疫的2周龄抗体水平较高,阳性率为100%,免疫后除6周龄、8周龄、10周龄分别为80%、70%、90%,其他周龄均为100%。ORF5基因遗传演化分析表明,免疫场检出毒株为HP-PRRSV,与HP-PRRSV(JXA1、HuN4等)、疫苗株HP-PRRSV TJM-F92等的同源性为70.5%~93.8%,并与JXA1、HuN4等处于同一小分支。未免疫场检出毒株与PRRSV NADC30株同源性为87.2%,属于NADC30-like分支。因此,当发现PRRS抗体阳性率较低、出现个别S/P值高且离散度大时,猪场要立刻采取处理措施预防因PRRSV感染而引起的继发感染。表明抗体定期监测在疫苗免疫场和阳性稳定场PRRS防控上可发挥有效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ELISA RT-PCR 监测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NADC30-like PRRSV FJLY01株的全基因组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魏春华 刘建奎 +4 位作者 戴爱玲 龚丽贞 李晓华 黄思琼 杨小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60,67,共11页
【目的】了解福建省NADC30-like PRRSV FJLY01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为PRRSV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的疑似病料进行PRRSV分离鉴定,以NADC30PRRSV毒株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并合成9对引物,分别对分离... 【目的】了解福建省NADC30-like PRRSV FJLY01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演化规律,为PRRSV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采自福建省规模化猪场的疑似病料进行PRRSV分离鉴定,以NADC30PRRSV毒株基因序列为参考设计并合成9对引物,分别对分离株序列进行分段PCR扩增,经克隆测序后进行序列拼接,采用MEGA 6.0软件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并绘制其与其他35株毒株的系统遗传进化树。【结果】FJLY01株基因组全长为15 016bp(不包含polyA),包含10个开放阅读框,5′-UTR长190bp,3′-UTR长148bp,Nsp2基因缺失393bp。Nsp2蛋白存在类似PRRSV MN184和NADC30株的131个氨基酸的缺失。核苷酸比对结果表明,FJLY01株与VR-2332、MLV RespPRRS/Repro、CH-1a和BJ-4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5.2%~86.3%,与JXA1、HuN4等HP-PRRSV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3.7%~84.1%,与MN184A、MN184B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7.9%~88.2%,与NADC30株核苷酸的同源性最高,为97.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毒株属于NADC30-like毒株,与JXA1、VR2332和CH-1a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福建省存在NADC30-like毒株,应该加强PRRSV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RSV 全基因组 NADC30-like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水提液增强家兔抗大肠杆菌免疫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华 张鲁滨 +4 位作者 张雪冰 任美玉 杨小燕 倪敬轩 周孝琼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48-2356,共9页
用艾叶水提液给家兔饮水,通过ELISA技术和攻毒试验评价其对灭活大肠杆菌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利用ELISA、血常规、血生化、定量显色基质法以及RT-PCR等技术,对给药动物抗大肠杆菌(E.coli)固有免疫作用进行评估。结... 用艾叶水提液给家兔饮水,通过ELISA技术和攻毒试验评价其对灭活大肠杆菌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和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利用ELISA、血常规、血生化、定量显色基质法以及RT-PCR等技术,对给药动物抗大肠杆菌(E.coli)固有免疫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艾叶饮水7 d能极显著增强灭活大肠杆菌诱导的血清特异性IgM、IgG抗体应答(P<0.01),且明显提高免疫动物感染E.coli后存活率;艾叶单独饮水能显著升高血清总IgG、IgA抗体水平(P<0.05),增加血液中性粒细胞(P<0.05)和血小板的数量(P<0.01),明显减少E.coli攻毒12 h后血液中E.coli数量(P<0.05)、LPS浓度(P<0.01)以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含量(P<0.05)。另外,口服艾叶水提液能显著降低E.coli攻毒所致与LPS-TLR4通路相关的细胞因子(TLR4、TNF-α、IL-1β、IRF7、IFN-β)mRNA的过度表达(P<0.01或P<0.05)。结果表明,艾叶是一种优良的抗E.coli免疫增强剂,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大肠杆菌 免疫力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12
作者 黄喜荣 曹佳佳 +5 位作者 邱飞铭 阮静学 江子墨 蒋桢 席梓恒 戴爱玲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为了能快速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前半段95 bp~210 bp区域处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一种可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gE缺失疫苗株与流行株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 为了能快速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根据猪伪狂犬病病毒gE基因前半段95 bp~210 bp区域处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及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后,建立一种可鉴别猪伪狂犬病病毒gE缺失疫苗株与流行株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对pMD-PRV gE阳性标准质粒的最低检出下限为4.4×10^(1)拷贝/μL;该方法特异性强,对猪常见病毒性疾病(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均无交叉反应,将PRV流行株和疫苗株(Bartha-K61株、HB2000株、C株、Ea株)同时与某商品化试剂盒对比检测,特异性优于某商品化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6%,重复性好。应用本研究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165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42%(4/165),选取已知3份阳性的30份临床样品,与商品化检测试剂盒比对,符合率100%。因此,本研究建立的PRV gE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株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为PR的控制与净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病毒 荧光定量PCR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福建某原种猪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流行毒株ORF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楚云 刘建奎 +3 位作者 林志锋 林日丹 杨小燕 戴爱玲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0,共5页
为确诊福建某原种猪场保育猪群临床暴发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以及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流行情况,从该猪场采集2周龄~8周龄各周龄段保育猪临床疑似发病猪全血各5份,将各周龄段5份血样各取50μL混匀,并分别... 为确诊福建某原种猪场保育猪群临床暴发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以及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流行情况,从该猪场采集2周龄~8周龄各周龄段保育猪临床疑似发病猪全血各5份,将各周龄段5份血样各取50μL混匀,并分别命名为2W、3W、4W、5W、6W、7W、8W。利用PRRSV ORF5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ORF5基因序列分析。RT-PCR结果显示,2周~4周的保育猪全血中未检出PRRSV,5周~8周的保育猪全血中检出PRRSV。ORF5基因序列分析显示,5W毒株的ORF5基因与JXA1、HuN4和TJ等HP-PRRSV代表毒株同源性较高,为95.4%~95.6%,而与NADC30、VR2332、QYYZ等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2.7%~87.4%;6W、7W、8W毒株的ORF5基因与NADC30、FJZ03、FJY04和CHsx1401等类NADC30 PRRSV代表毒株同源性较高,为88.9%~91.6%,而与JXA1、VR2332、QYYZ等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3.3%~85.6%。基于ORF5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5W毒株属于HP-PRRSV,6W、7W、8W毒株属于类NADC30 PRRSV。结果表明,该猪场保育猪存在类NADC30和HP-PRRSV毒株混合感染。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防控PRRS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ORF5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福建地区4/6/7型猪细小病毒感染调查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鑫杰 陈羽璇 +1 位作者 戴爱玲 杨小燕 《中国动物保健》 2022年第4期14-15,共2页
猪细小病毒(PPV)是临床上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原,4/6/7型猪细小病毒是近几年发现的新型猪细小病毒,并且均已在流产胎儿中发现。为了解福建地区三种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收集2020年福建地区68份发病猪血清和20份发病猪组... 猪细小病毒(PPV)是临床上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原,4/6/7型猪细小病毒是近几年发现的新型猪细小病毒,并且均已在流产胎儿中发现。为了解福建地区三种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本研究收集2020年福建地区68份发病猪血清和20份发病猪组织样品进行调查,发现PPV4、PPV6、PPV7在福建地区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分别为9.09%、12.50%、37.50%。PPV4与PPV6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共感染率,为5.68%,分别占PPV4、PPV6阳性样品的62.50%及45.45%。另外,本次调查发现PPV4、PPV6血清样品的检出率均低于组织样品,而PPV7在血清样品的检出率高于组织样品。本研究初步调查了2020年福建地区4/6/7型猪细小病毒的感染情况,为未来新型猪细小病毒的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V4 PPV6 PPV7 病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6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鑫杰 薛少华 +2 位作者 吕紫欣 戴爱玲 杨小燕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86,共3页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原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感染后可造成猪的死木胎综合征(Stillbirth,mummification,embryonic death and infertility,SMEDI),即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胚胎发...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致病原之一,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感染后可造成猪的死木胎综合征(Stillbirth,mummification,embryonic death and infertility,SMEDI),即母猪产死胎、木乃伊胎、胚胎发育不良和死亡及母猪不孕等[1]。PPV在临床上常与猪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等病原产生共感染并引发猪的免疫抑制,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 母猪繁殖障碍 免疫抑制 共感染 木乃伊 致病原 PP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豪猪源肠侵袭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雨琪 许丽婷 +11 位作者 阙群燕 廖欣 郑欣 袁庆杨 吴林悦 谢欣杰 田颖 杨守深 李晓华 戴爱玲 杨小燕 范克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72-4382,共11页
【目的】查明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某豪猪养殖场致豪猪腹泻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离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种系发育分群鉴定分离菌株;... 【目的】查明引起福建省龙岩市某豪猪养殖场致豪猪腹泻死亡的病原菌及其特征,为该病的科学防控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离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并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扩增、种系发育分群鉴定分离菌株;通过毒力基因检测、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药敏试验对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进行研究。【结果】从发病死亡豪猪肝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大肠杆菌,命名为Fj/Porcupine2018,该分离菌株与22株不同来源的参考菌株16S rRNA序列之间的相似度为97.4%~99.8%,其中与禽源分离株(登录号:MN022583)和人源分离株(登录号:MW881377)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9.8%;种系发育分群证实该分离菌株属于B1群。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除检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毒力基因EinV外,还检出papC、iroC、Afa、luxs、stx2f及ompA 6种毒力相关基因。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小鼠在攻毒后31 h内全部死亡,且肝脏、脾脏、肺脏及肠道等器官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在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中,该分离菌株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青霉素类7类11种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25%~100%,仅对头孢曲松和头孢西叮2种药物表现敏感。【结论】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腹泻死亡豪猪的病原菌大肠杆菌,通过一系列生物学特性研究证实该分离菌为1株具有较强致病力且呈现多重耐药性的B1群肠侵袭型大肠杆菌,为豪猪等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豪猪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细小病毒7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紫欣 张鑫杰 +2 位作者 薛少华 陈瑶 戴爱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4,共6页
猪细小病毒7型(PPV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型PPV。目前,缺乏更为高效的针对PPV7的检测方法,为了建立能够快速检测PPV7的方法,本研究根据PPV7 NS1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经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一... 猪细小病毒7型(PPV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新型PPV。目前,缺乏更为高效的针对PPV7的检测方法,为了建立能够快速检测PPV7的方法,本研究根据PPV7 NS1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经过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一种便捷、灵敏、能够快速准确检测PPV7的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稳定性以及与SYBR GreenⅠq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除对PPV7的基因组DNA有特异性扩增,对猪伪狂犬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及PPV1核酸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该方法对重组质粒标准品检测限为1.76拷贝/μL,而常规PCR方法检测限为1.76×10^(2)拷贝/μL,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敏感性较高。该方法对不同浓度质粒标准品的组内和组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均小于1.7%,重复性较好。利用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和SYBR GreenⅠqPCR方法对采自福建地区的150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4.67%(37/150)和6.67%(10/150),二者的总符合率为80.67%(121/150)。表明本研究建立的qPCR方法可以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本研究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稳定性好,为PPV7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细小病毒7型 TAQMAN探针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 ORF5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5
18
作者 吕紫欣 张鑫杰 +7 位作者 薛少华 金艳冬 陈林熙 黄喜荣 罗国清 蒙宁 陈瑶 戴爱玲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5-242,共8页
【目的】了解闽粤赣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该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1475份临床猪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 【目的】了解闽粤赣地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分子流行动态,为该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1475份临床猪组织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对PRRSV阳性样品进行ORF5基因扩增和测序,并对ORF5基因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2020、2021、2022年闽粤赣地区发病猪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4.23%(95/392)、27.69%(162/585)、18.07%(90/498),2020—2022年福建、广东、江西地区PRRSV的阳性率分别为23.20%(272/1172)、23.96%(52/217)、26.44%(23/87)。挑选来自不同猪场的86份阳性样品进行PCR扩增,成功获得62株PRRSV ORF5基因序列,并下载GenBank已发布的18株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的ORF5基因序列,与127株PRRSV国内外参考株ORF5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系统发育树显示,80株闽粤赣PRRSV分离株均属美洲株。其中,40株分布在谱系1(NADC30-like株、NADC34-like株)上,12株分布在谱系3(GM2-like株、QYYZ-like株)上,7株分布在谱系5(VR2332-like株、BJ-4-like株)上,21株分布在谱系8(JXA1-like株、CH-1a-like株)上。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0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1.2%~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8.6%~100%。33株PRRSV ORF5基因编码的GP5蛋白氨基酸序列在中和表位区第39氨基酸残基处存在变异。【结论】2020—2022年闽粤赣地区PRRSV流行株以谱系1为主(50.00%),并存在谱系1、3、5、8的混合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ORF5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虎疑似感染猫细小病毒的PCR鉴定与病理组织学检查 被引量:13
19
作者 黄翠琴 范克伟 +6 位作者 余佳 傅文源 林开雄 杨守深 林青青 杨小燕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3-47,共5页
对1例疑似感染猫细小病毒的死亡华南虎幼虎进行病理剖检、病原PCR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死亡幼虎的肠道组织中能检测出猫细小病毒核酸;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结果显示,死亡幼虎胃、肠粘膜出血,大量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严重... 对1例疑似感染猫细小病毒的死亡华南虎幼虎进行病理剖检、病原PCR检测和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死亡幼虎的肠道组织中能检测出猫细小病毒核酸;病理组织切片镜检结果显示,死亡幼虎胃、肠粘膜出血,大量粘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严重部位粘膜层基本消失,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等组织也均有较为严重的病理损伤。以上结果提示,该死亡幼虎感染了猫细小病毒,且该病毒对幼虎多种主要器官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虎 猫细小病毒 PCR 病理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陈星星 李焰 +2 位作者 杨小燕 杨守深 林福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铁皮石斛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选取6周龄清洁级KM小鼠50只,体重18~22 g,全为雌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抑制组。每组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鼠。免疫... 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铁皮石斛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所致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选取6周龄清洁级KM小鼠50只,体重18~22 g,全为雌性,随机分为对照组、免疫抑制组。每组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小鼠。免疫抑制组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 mg/kg·bw),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日1次,隔天注射,连续15 d。结果:铁皮石斛在终质量浓度5~135μg/mL范围内促进效果显著,其中作用48 h增殖幅度明显。对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而言,铁皮石斛浓度为20μg/mL、40μg/mL、80μg/mL均能促进免疫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尤以浓度为20μg/mL时最佳。铁皮石斛浓度为80μg/mL时对于正常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分裂增殖显著(P<0.05)。对于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而言,铁皮石斛浓度为40μg/mL时对免疫抑制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效果最佳。各浓度铁皮石斛OD值均高于单纯LPS刺激,且细胞增殖情况差异显著(P<0.05),但对照组中3个铁皮石斛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铁皮石斛浓度在40μg/mL、80μg/mL时能有效协同Con A、LPS刺激小鼠脾脏T、B淋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环磷酰胺 免疫抑制小鼠 脾脏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