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福建省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 被引量:10
1
作者 董力豪 刘艳辉 +1 位作者 黄俊宝 刘海宁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福建省滑坡灾害频发,开展区域尺度上的滑坡灾害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滑坡成灾机理复杂,传统的区域滑坡预警方法存在精度不足等问题。深度学习是指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的提取、抽象、表示与学习的技术,是机器学习的... 福建省滑坡灾害频发,开展区域尺度上的滑坡灾害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滑坡成灾机理复杂,传统的区域滑坡预警方法存在精度不足等问题。深度学习是指通过构建神经网络模型进行特征的提取、抽象、表示与学习的技术,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卷积神经网络作为一种经典的深度学习算法,具有比传统机器学习更强大的分类能力与表征能力。文章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将卷积神经网络引入滑坡灾害预警领域,构建福建省区域滑坡预警模型,过程及结果如下:(1)采用SMOTE优化算法对2010—2018年福建省滑坡灾害样本库进行优化,扩充正样本的个数,将正负样本比例从1∶3.4扩充到1∶2,样本总量达到18040个;(2)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模型结构包括一个输入层、两个卷积层、两个最大池化层和一个全连接层以及一个输出层;(3)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对优化后的样本(2010—2018年样本的80%作为训练集)进行训练,并用贝叶斯优化算法优化模型超参数,得到福建省区域滑坡预警模型;(4)以2010—2018年样本的20%作为测试集对模型进行测试,采用混淆矩阵、ROC曲线进行模型测试,结果显示模型准确度为0.96~0.97,AUC值达到0.977,模型精度与泛化能力良好;(5)以2019年汛期滑坡灾害实况作为正样本,通过时空采样的方法采集负样本,构建2019年区域滑坡样本校验集(样本数603个),对模型进行进一步实况校验,采用混淆矩阵、ROC曲线进行模型校验,结果显示模型准确度为0.75~0.85,AUC值为0.852。虽然仅用了2019年汛期的滑坡实况样本进行校验,但也达到较好的效果。将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应用到区域滑坡预警中,为建立区域滑坡预警模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初步校验表明,模型效果良好,今后将在福建省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与校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预警模型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模型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 Carlo-SHALSTAB模型的滑坡危险性评价——以福建省德化县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悦丽 陈德辉 +1 位作者 李泽椿 黄俊宝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滑坡灾害是福建省德化县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特别是在雨季。研究表明岩土参数的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是滑坡危险性评价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因此将岩土参数,特别是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看作随机变量。考虑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化以及非均匀性,提... 滑坡灾害是福建省德化县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特别是在雨季。研究表明岩土参数的空间分布非均匀性是滑坡危险性评价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因此将岩土参数,特别是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看作随机变量。考虑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化以及非均匀性,提出了一种用来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可能性模型。模型首先利用Monte Carlo方法随机生成参数值,然后应用SHALSTAB(SHAllow Landslide STABility model)模型计算安全系数,最后统计研究单元的失稳概率。以福建省德化县的滑坡危险性为例,通过历史滑坡资料与滑坡危险区评价结果进行比较,有90%以上的历史滑坡点位于危险区域内。其中31.70%的滑坡点落在低危险区,9.83%的滑坡点落在危险区,30.96%的滑坡点落在较高危险区,17.94%的滑坡点落在高危险区内。说明该模型在滑坡危险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滑坡危险性评价 MONTECARLO SHALSTAB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福建省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艳辉 黄俊宝 +1 位作者 肖锐铧 方然可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4-955,共12页
福建省滑坡灾害群发,点多面广,开展区域滑坡灾害预警业务是有效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预警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预警业务的核心问题。传统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受到滑坡诱发机理复杂、数据积累有限,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不足等限制,存在... 福建省滑坡灾害群发,点多面广,开展区域滑坡灾害预警业务是有效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预警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是预警业务的核心问题。传统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受到滑坡诱发机理复杂、数据积累有限,以及大数据分析方法不足等限制,存在预警精度有限、精细化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近9年地质与气象大数据,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了福建省区域滑坡灾害预警模型并开展实例校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提出区域滑坡灾害训练样本集构建的优化方法,并构建了福建省区域滑坡灾害训练样本集,样本集包括地质环境、降雨等26个输入特征属性和1个输出特征属性,涵盖了福建省近9年(2010~2018年)全部样本数量达15589个(其中:正样本3562个,负样本12027个,正负样本比例约1︰3.4);(2)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福建训练样本集进行学习训练、模型优化和模型存储。模型训练采用5折交叉验证法,采用贝叶斯优化算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采用精确度、ROC曲线和AUC值等指标校验模型准确度和模型泛化能力。优化后的模型准确率和泛化能力均较好(准确率94.3%,AUC为0.954);(3)选取2021年6月22日和28日的实际滑坡灾害发生情况,采用本文新提出的预警模型进行实况模拟运行,命中率均为100%。对比原显式统计模型预警结果,新模型命中率是原模型的6倍(6月22日)或相当(6月28日),新模型预警区内滑坡密度是原模型的1.6~1.7倍。初步验证表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新模型优势明显,命中率更高,预警区面积更小,能够实现更加精准的预警。后续将继续跟踪研究区新发滑坡灾害情况,进行模型校验与修正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预警模型 机器学习 随机森林 模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玉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8年第6期4-5,7,共3页
针对建设项目环境设施竣工验收的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验收监测的内涵、边界、前提、标准、实施方案的设计和报告编写以及资格等问题,并对非污染生态影响建设项目的验收监测提出意见。
关键词 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 设施竣工 验收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轻轨交通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江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0年第1期45-50,共6页
以福州轻轨交通1号线为例,通过对拟建线路所处地质环境背景的实地调查,结合铁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选取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工程构建物及其施工条件等为主要评价要素,初步预测分析和评价了工... 以福州轻轨交通1号线为例,通过对拟建线路所处地质环境背景的实地调查,结合铁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选取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构造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条件、工程构建物及其施工条件等为主要评价要素,初步预测分析和评价了工程项目在建设中及建成后可能引发或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的各种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基坑突水、压覆温泉、隧道围岩失稳、地面沉降、基坑边坡失稳、断裂活动破坏、温泉超采危害、浅层气包裹体危害、桥梁地基失稳及地震砂土液化等,以为福州地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 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福州轻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灰色预警体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邱海源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6期42-43,52,共3页
采用灰色模型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模拟预测,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法选择设立了预警指标,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较为完备的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的预警指标体系,不仅能够满... 采用灰色模型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模拟预测,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SD)中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法选择设立了预警指标,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的较为完备的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的预警指标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少量数据的要求和预测值精度高的要求,同时在宏观和微观双维层面上,更具有管理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 灰色指标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分析铅锌矿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郭世鸿 侯晓龙 +3 位作者 邱海源 刘爱琴 马祥庆 王友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47-2053,共7页
为掌握尤溪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通过采集尤溪铅锌矿不同功能区0~20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b、Zn、Cd、Cu、Cr 5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及其化学形态,分析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分布特征,同时采用次生相与原... 为掌握尤溪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通过采集尤溪铅锌矿不同功能区0~20cm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中Pb、Zn、Cd、Cu、Cr 5种重金属元素的总量及其化学形态,分析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分布特征,同时采用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RSP)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尤溪铅锌矿不同功能区土壤中Pb、Zn、Cd含量均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废弃冶炼区土壤Cd、Cu、Pb、Zn含量均最高,分别为标准值的14.78、1.13、3.73、1.34倍,采矿区Cr含量最高,但未超过标准限值。重金属形态结果表明,相比其他元素,Cd弱酸提取态所占比例最高,Cu可交换态比例最高,Pb、Zn、Cr以残渣态为主。RSP法评价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程度表现为:Cu(1.15)〉Cd(0.80)〉Pb(0.59)〉Zn(0.57)〉Cr(0.54);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表现为:尾矿库区〉冶炼区〉废弃冶炼区〉采矿区。SPEF法评价表明,尤溪铅锌矿区受人为污染明显,采矿区和尾矿库区Zn污染最为严重,冶炼区和废弃冶炼区Pb污染最为严重,功能区污染顺序为:尾矿库区〉冶炼区〉废弃冶炼区〉采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重金属元素 化学形态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溪铅锌矿集区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陈奔 邱海源 +2 位作者 郭彦妮 汪立宜 王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研究典型铅锌矿集区的重金属分布情况,同时对居民区的潜在健康影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尤溪铅锌矿集区内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铬、铜、汞、锌、铅)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非致癌风险模型对5种重金属进行了健... 为研究典型铅锌矿集区的重金属分布情况,同时对居民区的潜在健康影响程度进行评价,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对尤溪铅锌矿集区内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铬、铜、汞、锌、铅)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应用非致癌风险模型对5种重金属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单因子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铬、铜、汞、锌的健康风险指数在10-2~10-3水平,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不会产生危害.铅的平均健康风险指数为0.529,表明人均铅摄入量接近美国EPA公布的慢性参考值;在梅仙东南部矿区出现最大值(2.30),可能会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健康总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梅仙镇采矿区和选矿区的健康风险指数均大于1,且铅所引起的健康风险占总健康风险比例最大,说明该地区存在以铅污染为主的重金属污染.越靠近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周围居民人体的健康风险越大.该地区来源于矿冶活动的健康风险远远高于来源于尾气排放(汽油燃烧)的重金属健康风险,成为当地铅锌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壤 ICP-MS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枇杷幼叶细胞内Ca^(2+)水平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陈由强 叶冰莹 +1 位作者 高一平 陈文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枇杷幼叶细胞内 Ca2 + 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枇杷幼叶细胞未经低温处理时 ,Ca2 +定位分布的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细胞壁、细胞间隙、质膜和液泡 ;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 用焦锑酸钾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 ,研究了低温胁迫下枇杷幼叶细胞内 Ca2 + 水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枇杷幼叶细胞未经低温处理时 ,Ca2 +定位分布的沉淀颗粒大量出现在细胞壁、细胞间隙、质膜和液泡 ;叶绿体、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也有一些 Ca2 +沉淀颗粒分布。枇杷幼叶经 44h、4℃低温处理后 ,在质膜和液泡膜上 Ca2 + 的沉淀增多 ,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Ca2 +水平增加。不抗寒品种在低温胁迫条件下可见核孔开口较大 ,有时可观察到核内容物外漏。抗寒品种在低温胁迫条件下核孔未见明显开口 ,叶绿体中类囊体不形成基粒 ,少数片层结合重叠后伸展在整个叶绿体中。而不抗寒品种类囊体则堆积形成明显的颗粒状基粒 ,类囊体片层数量较多。在 2个叶绿体之间还常可见到线粒体紧夹其间 ,但线粒体的内膜模糊不清。不抗寒品种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也较多见 ,内膜系统比较发达 ,但低温胁迫条件下膜系统易受破坏 ,膜结构模糊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细胞化学 细胞超微结构 CA^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鱼腥藻属的两个新记录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守淳 柴文波 +2 位作者 郑洪萍 耿军灵 李仁辉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7-800,共4页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共报道出100多种鱼腥藻,中国记录报道的仅有50余种,但有些种类的描述仍较模糊.最近在福建、浙江等地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多种丝状蓝藻.其中就有2种鱼腥藻在中国尚未报道:威格鱼腥藻(Anabaenaviguieri Denis et Fr... 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共报道出100多种鱼腥藻,中国记录报道的仅有50余种,但有些种类的描述仍较模糊.最近在福建、浙江等地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了多种丝状蓝藻.其中就有2种鱼腥藻在中国尚未报道:威格鱼腥藻(Anabaenaviguieri Denis et Frémy 1923)和史密斯鱼腥藻(Anabaena smithii(Komárek)Watanabe 1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藻属 中国 蓝藻 新记录 水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型岩溶土洞对地下水升降作用的响应及其塌陷演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洪儒宝 简文彬 陈雪珍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0-247,共8页
福建省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育,其发育程度仅次于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研究岩溶塌陷的演化过程,本文以福建省典型覆盖型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现场采取了覆盖层土样,在自制的物理模型箱中布设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沉降计等... 福建省岩溶塌陷地质灾害发育,其发育程度仅次于滑坡、崩塌地质灾害。为研究岩溶塌陷的演化过程,本文以福建省典型覆盖型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现场采取了覆盖层土样,在自制的物理模型箱中布设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孔隙水压力计、沉降计等监测仪器获取不同条件下覆盖层土体的应力-应变信息,分析了覆盖层土体的响应情况,研究了典型覆盖层岩溶塌陷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第四系覆盖层孔隙水位升降作用下,土层的孔隙水压力值基本呈等幅变化,底层土体变形最弱,顶层土体变形最大,两者的应变差值最大可达5倍。水位升降对土洞周围土体的破坏较小,土洞尚未形成。(2)岩溶水水位反复升降的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增减与渗流水位变化同步;同一水平面上越靠近溶洞的土体产生的应变越大,且土层越高,应变差值越大,顶层土体应变差值达2000με。土洞顶板变形在水动力作用与真空吸蚀作用下不断向上发展,当变形发展超过临界土洞高度40 cm时,形成地面塌陷。(3)典型覆盖型岩溶塌陷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土洞发育-覆盖层内部塌陷-地表塌陷3个不同阶段。(4)闽西南岩溶土洞塌陷大多发生于山间盆地河谷两侧地下水强径流排泄区,覆盖层厚度较大,多为第四系冲洪积的砂砾、含砾石黏性土、粉质黏土层等,其成灾机理具其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型岩溶 模型试验 光纤光栅 临界土洞 演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相关分析法的岩溶隧道涌水量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江峰 刘坡拉 +2 位作者 武亚遵 黄琨 万军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降雨往往是影响岩溶隧道涌水的最主要因素,受岩溶含水系统调蓄作用的影响,降雨补给地下水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因此岩溶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不仅与当日降雨量有关,还可能受前期降雨量的影响,以隧道涌水量与当日降雨量建立的回归方程... 降雨往往是影响岩溶隧道涌水的最主要因素,受岩溶含水系统调蓄作用的影响,降雨补给地下水一般都具有明显的滞后特征,因此岩溶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不仅与当日降雨量有关,还可能受前期降雨量的影响,以隧道涌水量与当日降雨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往往预测精度较低。以野三关隧道和马鹿箐隧道进口泄水洞的隧道涌水为例,运用多元相关分析法探讨了隧道涌水量与多日降雨量的相关关系和多元回归方程,并依据隧道实际涌水量监测资料对回归方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具有较长序列的隧道涌水量和降雨量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元相关分析法可以比较简单、快捷、准确地预测隧道未来不同降雨条件下涌水量的变化;但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非全排型涌水隧道,仅依据隧道涌水量与降雨量建立的相关方程来预测隧道未来降雨条件下的涌水量会有较大误差,此时需结合所有排泄点的总排泄量与降雨量建立更多元的相关方程才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隧道 涌水量预测 相关分析法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含水层井流模型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江峰 黄琨 +2 位作者 马丁山 郭敏 万军伟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0-164,共5页
依托在潜水含水层中开展的10组高分辨率抽水试验,探讨了泰斯(Theis)、博尔顿(Boulton)和纽曼(Neuman)3种潜水井流模型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泰斯模型由于忽略了潜水含水层的三维流动和潜水含水层重力释水的滞后效应,因此无法真实反映潜... 依托在潜水含水层中开展的10组高分辨率抽水试验,探讨了泰斯(Theis)、博尔顿(Boulton)和纽曼(Neuman)3种潜水井流模型的识别精度。结果表明:泰斯模型由于忽略了潜水含水层的三维流动和潜水含水层重力释水的滞后效应,因此无法真实反映潜水井流的运动特征和释水机理;博尔顿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抽水试验早期潜水含水层重力给水滞后的主要特征;既考虑潜水含水层重力滞后给水机理,又同时考虑了潜水含水层三维流动特征的纽曼模型最能全面反映潜水含水层井流试验的运动特征和释水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含水层 井流试验 井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滑坡的集合预报模型及其初步应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陈悦丽 陈德辉 +2 位作者 李泽椿 吴亚丽 黄俊宝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5-527,共13页
滑坡的实时预警系统GRAPES-Landslide是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 Ediction System)与滑坡预测模型TRIGRS(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id-based Regional Slopestability)进行单向耦... 滑坡的实时预警系统GRAPES-Landslide是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 Ediction System)与滑坡预测模型TRIGRS(Transient Rainfall Infiltration and Grid-based Regional Slopestability)进行单向耦合建立起来的动力数值预报预警系统。由于滑坡预测模型TRIGRS中的关键水土参数具有空间分布很不均的特性,很难获取准确的数据加以描述,使得滑坡事件的激发、预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因而用于诱发滑坡灾害的估测降水存在不确定性,进而使得滑坡的预报存在偏差。本研究基于预测降水和水土参数分布不确定性的考虑,提出了GRAPES-Landslide滑坡集合预报模型。滑坡集合预报模型中有5个不同的预报降水成员,分别是(1)GRAPES_MESO业务模式、(2)"暖—潜热加热纳近"方法、(3)基于九点平滑滤波的"暖—潜热加热纳近"方法、(4)对(1)^(3)的降水成员进行简单平均、(5)对(1)^(3)的降水成员进行概率匹配的集合。根据水土参数呈正态分布的特点,通过Monte-Carlo方法随机生成100组扰动参数值。将5个预报降水与100组扰动水土参数结合,组成GRAPES-Landslide滑坡集合预报模型。选择2013年7月18日00时到7月19日12时(协调世界时)福建省"西马仑"台风降雨引发闽三角地区发生大量滑坡灾害为例,进行实际预报试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GRAPES-Landslide滑坡集合预报系统所预测的滑坡频发区与观测区域有很好的吻合度,与目前的滑坡业务预报结果相比有明显改进,落区更精细化。因此,GRAPES-Landslide滑坡集合预报系统综合考虑了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和非均匀分布的水土参数的不确定性,为区域滑坡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型滑坡 GRAPES-Landslide 预报系统 集合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浅层地下水的硝化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迅 赵汝荣 陈琦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6-31,46,共7页
选取福州市范围内2015年4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和1个地下水监测点2011—2015年共10期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地下水中阴阳离子比例、NO-3浓度百分比与主要水化学指标之间的时空对应关系,讨论了硝酸盐型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地下水硝化作用的主要... 选取福州市范围内2015年42组浅层地下水样品和1个地下水监测点2011—2015年共10期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地下水中阴阳离子比例、NO-3浓度百分比与主要水化学指标之间的时空对应关系,讨论了硝酸盐型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地下水硝化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类统计了不同地质成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条件下含水层中地下水样品的硝化程度。结果表明:福州市地下水中硝酸盐型的采样点所占比例为27.9%,地下水硝化程度逐年加重;硝酸盐的输入为地下水的硝化提供了物质基础,酸化进一步促进了地下水的硝化;基岩风化带裂隙水硝化程度最低,第四系冲洪积层次之,残坡积层最高;人类活动强度最高的城市区地下水中硝酸盐型采样点所占比例达41.67%,硝化程度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是地下水硝化作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硝化 酸化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暴雨型浅层滑坡失稳机理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闫金凯 黄俊宝 +2 位作者 李海龙 陈亮 张艳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20年第4期481-491,共11页
针对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浅层滑坡的失稳机理进行研究。在总结福建台风暴雨型滑坡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风荷载对斜坡变形失稳的影响机理是通过植被造成坡体开裂,从而影响坡体的入渗规律。应用GeoStudio软件计算台风暴雨入渗条件下裂隙... 针对台风暴雨耦合作用下浅层滑坡的失稳机理进行研究。在总结福建台风暴雨型滑坡灾害特征的基础上,提出风荷载对斜坡变形失稳的影响机理是通过植被造成坡体开裂,从而影响坡体的入渗规律。应用GeoStudio软件计算台风暴雨入渗条件下裂隙坡体中暂态非饱和渗流场的变化,以及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裂隙坡体由于在裂隙处形成集中入渗点,雨水的入渗速度大于无裂隙的坡体,坡体达到饱和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大为缩短。裂隙深度、间距对滑坡稳定系数的影响较大,裂隙深度越大、间距越小,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滑坡的稳定系数越小,滑坡失稳需要的降雨时长越短。裂隙宽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裂隙坡体 降雨入渗 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波动条件下覆盖型岩溶塌陷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少波 简文彬 +4 位作者 洪儒宝 黄鹏 陈鸿志 刘奔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59-667,共9页
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樟坑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水位波动条件下岩溶覆盖层孔隙水压力和沉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孔隙水压力响应情况与水位波动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变... 本文以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樟坑村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室内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水位波动条件下岩溶覆盖层孔隙水压力和沉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孔隙水压力响应情况与水位波动呈现良好的一致性,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可基本判断岩溶土洞内部土体的塌陷发展情况;(2)土洞内部塌陷同时向上部及水平方向扩展,但向上部扩展速度大于水平方向;(3)塌陷发展不规律,地表形成的近似圆形塌陷坑中心与原始空洞中心不在同一垂线上。同时,在分析覆盖型岩溶土洞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出覆盖型岩溶土洞在水位循环波动条件下的致塌模式,提出了岩溶土洞塌陷变形发展经历了土洞发育、土洞扩展和地表塌陷3个演化阶段。研究结果对岩溶土洞塌陷的监测预警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型岩溶 室内物理试验 水位波动 塌陷演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型岩溶土洞致灾过程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5
18
作者 苏添金 洪儒宝 简文彬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187,共9页
以福建永定樟坑自然村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特征和工程地质资料,归纳总结了岩溶塌陷的致塌机理,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建立了考虑了负压作用、地下水浮托力和动压力、降雨入渗作用的力学模型,通过极限... 以福建永定樟坑自然村岩溶塌陷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地质环境特征和工程地质资料,归纳总结了岩溶塌陷的致塌机理,采用莫尔-库仑准则建立了考虑了负压作用、地下水浮托力和动压力、降雨入渗作用的力学模型,通过极限平衡理论进行土洞稳定性评价,同时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模拟了地下水位下降条件下岩溶土洞的发育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永定樟坑自然村岩溶塌陷成因机制以渗流潜蚀作用为主;岩溶塌陷系数K与地下水位差呈线性关系,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越大,K值降低越多;地下水位变幅、气压差、降水强度三个因素对樟坑岩溶土洞塌陷的影响方面,地下水位下降对岩溶塌陷所起的作用最大;研究区岩溶塌陷主要由于周边矿山采矿过度抽水、地下水位落差过大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 致塌机理 力学模型 塌陷系数 地下水位 预测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山美水库水质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趋势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婉卿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9-643,共5页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山美水库库区及进水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入库、库区至出库的表层水体,除pH之外,DO、CODMn和BOD5浓度呈递减趋势,入库前后浓度降低尤其显著;而TN、NO2-3 N和TP... 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山美水库库区及进水水质分布特征,评价和预测库区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入库、库区至出库的表层水体,除pH之外,DO、CODMn和BOD5浓度呈递减趋势,入库前后浓度降低尤其显著;而TN、NO2-3 N和TP浓度除入库前后有所降低之外,其他呈递增趋势.现状水体富营养化水平为中营养;预测2010至2015年,水体富营养水平由中营养向中富营养状况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市 山美水库 水质分布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 水环境监测 水质指标 水质营养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饮用水源水质评价的新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东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2-64,共3页
介绍了我国饮用水源水质评价的新方法———水质指数评价法,根据实际应用的体会,分析了该方法存在的优缺点。
关键词 水质评价 评价方法 水质指数评价法 水源 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