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L-101(Cr)基膜材料的制备及双氯芬酸钠去除性能
1
作者 胡晓静 谢晶晶 +2 位作者 张雨昕 张郁涵 黄晓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5-115,共11页
以一种结构稳定的MOFs材料MIL-101(Cr)为吸附剂,以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PAN)为载体,制备了一种通过减压抽滤即可高效去除水溶液中双氯芬酸钠的MOFs混合基质膜材料MIL-101@PAN.研究表明,所制备的膜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膜厚度约为14... 以一种结构稳定的MOFs材料MIL-101(Cr)为吸附剂,以高分子化合物聚丙烯腈(PAN)为载体,制备了一种通过减压抽滤即可高效去除水溶液中双氯芬酸钠的MOFs混合基质膜材料MIL-101@PAN.研究表明,所制备的膜材料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膜厚度约为14μm,而且随着MOFs含量的增加,膜材料的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其中,当MIL-101(Cr)与PAN的质量比增加至2∶5时,所制备的膜材料MIL-101@PAN-2对双氯芬酸钠的去除效果最佳,特别是对20 mg/L双氯芬酸钠水溶液中双氯芬酸钠的去除效率可达95.59%,而且经5次循环使用后,去除效率仍保持在75%以上.此外,在含有与双氯芬酸钠等浓度(20 mg/L)的Na^(+),K^(+)和NH_(4)^(+)的混合溶液中,该膜材料依然可以保持90%以上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Cr) 混合基质膜 双氯芬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用于高效光催化燃油脱氮的TiO_(2)@MIL-101(Cr)复合材料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沂 梁若雯 +4 位作者 颜桂炀 梁志喻 胡未能 夏宇宙 黄仁昆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6-463,共8页
溶剂热合成技术是一种有效合成复合材料的技术。在本研究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复合的TiO_(2)@MIL-101(Cr)复合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可见光光催化燃油脱氮(吡啶)。对所得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TEM、BET和DRS进行表征... 溶剂热合成技术是一种有效合成复合材料的技术。在本研究中,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复合的TiO_(2)@MIL-101(Cr)复合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可见光光催化燃油脱氮(吡啶)。对所得催化剂采用XRD、FT-IR、SEM、TEM、BET和DRS进行表征。通过活性实验结果可以得到,20%TiO_(2)@MIL-101(Cr)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可见光光照4 h后,对吡啶的脱除率高达70%。最后,通过对HPLC-MS数据分析,得到一个光催化燃油脱氮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燃油 脱氮 MIL-101(Cr) T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苯胺/金复合材料的多巴胺电化学检测 被引量:3
3
作者 林玲玲 陈峰 +1 位作者 刘锡尧 王佳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174,共5页
以末端金纳米粒子嫁接的聚苯胺复合材料(PANI/Au)为电极材料构建灵敏的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以差示脉冲伏安法(DPV)为测试方法。结果表明:DA在PANI/Au修饰电极上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并具有宽的双线性段电化学响应(0.01~1μmol/L和... 以末端金纳米粒子嫁接的聚苯胺复合材料(PANI/Au)为电极材料构建灵敏的多巴胺(DA)电化学传感器。以差示脉冲伏安法(DPV)为测试方法。结果表明:DA在PANI/Au修饰电极上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并具有宽的双线性段电化学响应(0.01~1μmol/L和1~200μmol/L)和较低的检测极限(LOD=0.01μmol/L)。此外,该传感器具有杰出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PANI/Au复合材料优异的性能为制备具有增强电化学活性的DA传感器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3N4@WO3纳米棒阵列材料制备及光催化研究
4
作者 梁志瑜 王颖 +3 位作者 汤端莲 黄仁昆 梁若雯 颜桂炀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8-72,共5页
在水热过程中利用乙二酸诱导合成了WO3纳米棒阵列,并将该纳米棒阵列与g-C3N4复合,成功制备出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探讨其光氧化苯酚的能力。结果表明,乙二酸具有诱导WO3纳米棒阵列朝(001)面定向生长的功能,在光催化活性上,g-C3N... 在水热过程中利用乙二酸诱导合成了WO3纳米棒阵列,并将该纳米棒阵列与g-C3N4复合,成功制备出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探讨其光氧化苯酚的能力。结果表明,乙二酸具有诱导WO3纳米棒阵列朝(001)面定向生长的功能,在光催化活性上,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在60 min内对苯酚的光氧化效率可达到94.4%。并分析了光降解的过程中,空穴、羟基自由基是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质,对g-C3N4@WO3纳米棒阵列复合材料的光氧化性能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WO3纳米棒阵列 g-C3N4 乙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APO-34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光催化脱氮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五魁 陈峰 +1 位作者 颜桂炀 白云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11-1415,共5页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磷酸、氢氧化铝及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Co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TG)、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合... 利用水热合成法,以三乙烯四胺(TETA)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磷酸、氢氧化铝及乙酸钴为原料,合成了Co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粉末X射线衍射(XRD)、热重(TG)、N2吸附-脱附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等方法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表征。以吡啶-正辛烷体系为模拟油品对分子筛催化剂的脱氮效果进行评价,考察了样品的用量、光催化时间及循环催化次数对其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合成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_(P_2O_5)∶n_(Al_2O_3)∶n_(SiO_2)∶n_(Co)∶n_(TETA)=1∶0.82∶0.26∶0.81∶2.05,在200℃晶化24 h,合成得到粒径约为50μm、仍保持了SAPO-34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形貌为立方体的Co SAPO-34分子筛,而且该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500 W氙灯光照条件下反应150 min,样品对质量分数为100μg·g-1模拟油品的脱除率达到70%,循环3次光催化脱氮活性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SAPO-34 分子筛 合成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边材防腐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覃斌 梁哨 +1 位作者 李权 林辉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6,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马尾松边材素样以及6种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边材在被褐腐菌侵染后的降解情况,采用同步热分析(TGA-DSC)研究了试样热解特性、各反应阶段热动力学参数等。研究表明:当热解温度升高到600℃时,各试样失重率从小到大依次... 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马尾松边材素样以及6种防腐剂处理马尾松边材在被褐腐菌侵染后的降解情况,采用同步热分析(TGA-DSC)研究了试样热解特性、各反应阶段热动力学参数等。研究表明:当热解温度升高到600℃时,各试样失重率从小到大依次为10%丙酮<10%蒸馏水<马尾松素样<4%樟脑<10%乙酸乙酯<10%甲醇<4%氨溶烷基铜铵(ACQ),最大失重量越大则对应试样防腐剂的防腐效果越好。各试样的热解在低温区(260~380℃)和高温区(380~600℃)分别满足一级和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各试样活化能从一级反应到二级反应阶段均出现不同程度减小。试样浸渍的防腐剂防腐效果越好,其褐腐后的纤维素含量保留得就越多,则对应试样的一级热解反应活化能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木材 防腐 褐腐 热重分析 热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曲面法优化制备高性能竹基热固性复合板材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覃斌 梁哨 +2 位作者 李权 王翔 林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以竹席、厚(薄)竹帘与杨木单板等为材料,施加酚醛树脂胶后按照对称、奇数和厚度原则,层与层之间纵横交错进行组坯,经热压制备成一种高性能竹基热固性复合板材,产品进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为14... 以竹席、厚(薄)竹帘与杨木单板等为材料,施加酚醛树脂胶后按照对称、奇数和厚度原则,层与层之间纵横交错进行组坯,经热压制备成一种高性能竹基热固性复合板材,产品进行响应面法设计优化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压温度为140℃,热压时间为92 s/mm,热压压力为2.5 MPa。根据最优工艺参数对模型进行验证,产品弹性模量为8.74 GPa,静曲强度98.2 MPa,吸水厚度膨胀率为4.8%,胶合强度为0.91 MPa,密度为0.89 g/cm3。实际值与预测值接近,证实所获得的模型可以在不同条件下使用以热压三要素为变量准确预测产品的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材 毛竹 响应面 热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制备及其导热声学性能的研究
8
作者 鲁旭荣 李权 林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4-188,共5页
将水杉木材用于基材制备实木复合地板并与市面常见的多层和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理化性能、导热及声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含水率为10.7%,甲醛释放量为0.112 mg/m^(3),浸渍剥离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将水杉木材用于基材制备实木复合地板并与市面常见的多层和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理化性能、导热及声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的含水率为10.7%,甲醛释放量为0.112 mg/m^(3),浸渍剥离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3种实木复合地板由于结构和树种组成不同,导热性有较大差异,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导热系数为0.188 W/(m·K),在3种实木复合地板中最低,保温隔热效果最好。水杉基3层结构实木复合地板在0.2~2 kHz范围内11个频率条件下的吸声系数,均高于相同频率条件下其他2种实木复合地板。密度、含水率、漆膜厚度等均对产品吸声系数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杉 实木 复合地板 热工学 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催化膜对水中腐植酸的去除及积垢机理 被引量:3
9
作者 饶瑞晔 毛竹简 +3 位作者 林靖靖 廖夏露 胡家朋 林皓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49-3656,共8页
利用湿式相转化方法制备TiO_2/聚苯砜(polyphenylsulfone,PPSU)/聚醚亚硫胺(polyetherimide,PEI)催化膜应用于水中腐植酸(humic acid,HAs)的去除及积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亲水性PEI比例增加,光催化膜的纯水通量和HAs的过滤通量越大... 利用湿式相转化方法制备TiO_2/聚苯砜(polyphenylsulfone,PPSU)/聚醚亚硫胺(polyetherimide,PEI)催化膜应用于水中腐植酸(humic acid,HAs)的去除及积垢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亲水性PEI比例增加,光催化膜的纯水通量和HAs的过滤通量越大,去除效率越低;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去除效率越趋于稳定,且有回复的现象。在0.2MPa操作压力下,制备的TiO_2/PPSU/PEI(1%/50%/50%)膜具有最佳的可逆阻抗力比例(Rc/Rt=48.24%);其渗透通量、HAs去除效率及反洗后通量分别为34.0L/(m^2·h)、63.2%及22.5L/(m^2·h),具有较佳的通量及HAs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催化膜 腐植酸 聚苯砜 聚醚亚硫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饰处理对毛竹和炭化毛竹表面视觉性质及防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哨 潘昌仁 +2 位作者 岑晓倩 林辉 李权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2-57,共6页
本文采用桐油和醇酸清漆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炭化毛竹试材进行涂饰处理,评估试样表面视觉性质及耐腐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毛竹经桐油和醇酸清漆涂饰后,以及在涂饰且腐朽后表现为明度不断降低,而炭化毛竹的明度则是先降低后升... 本文采用桐油和醇酸清漆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及炭化毛竹试材进行涂饰处理,评估试样表面视觉性质及耐腐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毛竹经桐油和醇酸清漆涂饰后,以及在涂饰且腐朽后表现为明度不断降低,而炭化毛竹的明度则是先降低后升高。毛竹和炭化毛竹在涂饰后和涂饰且腐朽后的红绿轴色品指数分别呈现逐渐增大和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黄蓝轴色品指数均表现为先增大后降低,色度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增加。毛竹试样的色调角在涂饰后增大,在涂饰且腐朽后降低,而炭化毛竹的色调角则恰好相反。毛竹试样涂饰后的色差比涂饰且腐朽后更大,而炭化毛竹则相反。炭化毛竹及其涂饰桐油和醇酸清漆,毛竹涂饰桐油这4种试样能达到Ⅰ级强耐腐水平。毛白杨涂饰桐油,毛竹及其涂饰醇酸清漆,这3种试样能达到Ⅱ级耐腐水平。总的来看,相同涂饰条件下炭化毛竹和毛竹相比,相同试样条件下涂饰桐油比涂饰醇酸清漆涂的耐腐效果好。扫描电镜进一步证实了炭化毛竹相比毛竹在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侵染后,其菌丝分布较少,结构保持完整,耐腐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涂饰 腐朽菌 色度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民族木结构建筑用材色差及耐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哨 覃斌 +2 位作者 岑晓倩 李权 林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5-239,共5页
以黔东南州民族木结构建筑常用的木材马尾松、杉木和枫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180、200、220、240℃热处理温度和2 h热处理时间条件下试样表面颜色及耐腐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枫香试样的明度L*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以黔东南州民族木结构建筑常用的木材马尾松、杉木和枫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180、200、220、240℃热处理温度和2 h热处理时间条件下试样表面颜色及耐腐性能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杉木和枫香试样的明度L*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各温度梯度之间的明度L*差异均表现为显著。180~240℃,3种试样的红绿轴色品指数a*和黄蓝轴色品指数b*基本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总色差ΔE反映出热处理对马尾松颜色变化的影响最大。彩绒革盖菌和变色栓菌对枫香的降解要强于2种针叶材马尾松和杉木,而绵腐卧孔菌和密粘褶菌则正好相反。热处理温度越高,各试样耐腐效果越好,当温度达到240℃时,3种树种试样在4种木材腐朽菌腐朽试验后均能达到Ⅰ级强耐腐水平。扫描电镜进一步证实了240℃热处理后的马尾松相比素样在被绵腐卧孔菌侵染后,其菌丝分布较少,结构保持完整,耐腐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杉木 木材腐朽菌 色度学 耐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TiSAPO-34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五魁 陈峰 +1 位作者 颜桂炀 白云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9-634,共6页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Ti 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热重(TG)等方法对其形貌、物相组成、孔径等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的水...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Ti SAPO-34分子筛,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N2吸附-脱附、紫外-可见漫反射吸收光谱(UV-Vis DRS)、热重(TG)等方法对其形貌、物相组成、孔径等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的水溶液模拟污染物评价Ti SAPO-34分子筛吸附性能,考察了钛的掺杂量及样品再生后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形貌为球形,是一种微孔分子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样品中部分Ti原子成功进入骨架,仍保持了SAPO-34分子筛的骨架结构。在190℃晶化24 h得到的样品吸附性能较好,0.3 g样品吸附1 h对0.01 g·L^(-1)亚甲基蓝的水溶液模拟污染物吸附率达到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材料 分子筛 合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式溶剂环境中丙氨酸二肽酰胺-Ⅰ带光谱的神经网络预测 被引量:1
13
作者 钟容臻 郑舒琳 +2 位作者 范建平 颜桂炀 蔡开聪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1-52,共2页
借助神经网络学习方法开展多肽振动光谱预测与解析,构建不同极性溶剂环境下丙氨酸二肽(ALAD)的酰胺-Ⅰ带振动频率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探究ALAD各个构象异构体的骨架二面角、C=O键长及酰胺-Ⅰ带振动频率处于不同化学环境中的相关性。
关键词 红外光谱 酰胺-Ⅰ带 丙氨酸二肽 神经网络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蛋白辅助铜催化碳氮偶联反应
14
作者 吴丰田 李俊 +7 位作者 孙艺嘉 曾蓉 任涵 刘秀萍 张彩虹 闫芳明 吴玲 崔春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4-89,共6页
采用碘化亚铜/蚕丝蛋白催化体系催化芳基卤代物与咪唑之间发生偶联反应,高收率得到了多种N-芳基化产物.本文方法不仅可实现产物的克级规模制备,还可用于2-苯基吲哚和三氮唑的合成.此外,提出了该催化体系下的反应机理.
关键词 蚕丝蛋白 C-N偶联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锗钨酸晶体合成、 二维红外光谱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15
作者 黄晓辉 黄晓星 +4 位作者 应少明 毕文超 高小梅 陈义平 孙燕琼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33-3739,共7页
通过水热法合成两个同构新型锗钨酸化合物[M(phen)_(3)]_(2)[GeW_(12)OH_(40)]·2H_(2)O[M=Zn(1),Co(2)]。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配体与簇阴离子间的氢键构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配体邻菲罗啉(phen)的π…π和C—H…... 通过水热法合成两个同构新型锗钨酸化合物[M(phen)_(3)]_(2)[GeW_(12)OH_(40)]·2H_(2)O[M=Zn(1),Co(2)]。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ma,配体与簇阴离子间的氢键构成二维层状结构,层与层之间通过配体邻菲罗啉(phen)的π…π和C—H…π分子间作用力连结成三维超分子。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PXRD)、红外光谱(FTIR)、磁微扰及热微扰下的动态红外光谱(2D-IR COS)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研究。PXRD显示化合物测试谱图和单晶结构数据模拟谱图主要峰位重合,峰形基本一致,表明合成的化合物较纯。FTIR显示在3400 cm^(-1)附近出现较宽的吸收峰是νas(O—H)吸收峰,在1650~1350 cm^(-1)之间出现的峰是phen芳环的骨架伸缩振动峰,在1100~700 cm^(-1)出现了饱和Keggin结构4个特征振动吸收峰;5~50 mT磁场变化下的2D-IR COS显示,在1300~1500和3000~3300 cm^(-1)范围内,化合物1和化合物2出现明显差异,可能是化合物中过渡金属(Zn(Ⅱ),Co(Ⅱ))造成配体phen苯环中C—C骨架振动伴随C—H…π氢键中νas(C—H)振动时偶极矩随磁场的变化。TGA显示失重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失去游离的水,第2阶段失去配位邻菲罗啉,第3阶段620℃后钨氧簇骨架开始坍塌。探讨了化合物对五种人体肿瘤细胞系(胃癌细胞HGC-27、SNU668,肝癌细胞Huh7,肠癌细胞HCT116、SW480)的体外抑制作用。发现两个化合物对这五种人体肿瘤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50都小于100μmol·L^(-1),有机配体和锗钨氧酸簇的协同作用使得化合物1、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大大增强;化合物1、2对于这五种人体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两种化合物对肠癌细胞SW480的抗肿瘤活性最高,对胃癌细胞SNU668的抑制作用最低。虽然化合物1和2同构,但是过渡金属的不同,导致于它们的抗肿瘤活性差别较大,化合物2对五种人体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都比化合物1强,其中化合物2对于肠癌细胞SW480的抑制作用是化合物1的2.7倍,为进一步研究作为多酸抗癌药物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锗钨酸 KEGGIN结构 二维红外光谱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