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饲料品质分析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刘砾 潘文静 +4 位作者 方玉芬 刘浩 向宇欣 万蒙 祝爱侠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0,共6页
试验旨在测定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的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固定其他加工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制粒温度(90、100、110、120、130℃)制备熟化软颗粒饲料,测定不同制粒温度对熟化软颗... 试验旨在测定不同制粒温度熟化软颗粒的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固定其他加工工艺参数的条件下,通过设置不同的制粒温度(90、100、110、120、130℃)制备熟化软颗粒饲料,测定不同制粒温度对熟化软颗粒饲料品质及其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熟化软颗粒饲料的制粒温度为130℃时,熟化软颗粒的内聚性为0.4、黏度为1032.01 cP、硬度为2508.48 g、下沉速度为8.22 cm/s、溶失率为8.83%、淀粉糊化度为80%。随着制粒温度的升高,罗非鱼的末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逐渐提高,并在130℃达到最大值(P>0.05)。研究表明,当制粒温度为130℃时,罗非鱼熟化软颗粒饲料的综合品质较好,罗非鱼的生长性能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制粒温度 熟化软颗粒饲料 饲料品质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刺鳅幼鱼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蛋氨酸和脂肪水平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坤 樊海平 +5 位作者 张蕉南 胡兵 邱曼丽 薛凌展 陈斌 钟全福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7-71,共5页
为确定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水平(Protein content)、蛋氨酸(Methionine content)和脂肪(Fat content)含量水平,优化大刺鳅幼鱼饲料配方,采用正交表L_9(3~4)设计,以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为因素,设置3个... 为确定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水平(Protein content)、蛋氨酸(Methionine content)和脂肪(Fat content)含量水平,优化大刺鳅幼鱼饲料配方,采用正交表L_9(3~4)设计,以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为因素,设置3个水平,探讨不同水平组合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及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形态学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1.7%、脂肪含量4%时,大刺鳅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分别为177.38%、1.65%、2.65%,除与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2.0%、脂肪含量8%处理组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50%、蛋氨酸含量2.0%、脂肪含量8%时,饵料系数最低,达0.92。以增重率及饵料系数为考察指标,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层次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各因素对正交试验的指标值影响的主次顺序为蛋白质水平>蛋氨酸>脂肪,大刺鳅幼鱼配方饲料蛋白质、蛋氨酸及脂肪最佳配比为50%、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幼鱼 正交试验 生长性能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黄鱼配合饲料在养殖中的应用与建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昌辉 陈加成 +4 位作者 康建平 张蕉南 王凡 孙敏秋 黄洪龙 《科学养鱼》 2021年第4期68-69,共2页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原居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之首,20世纪70年代因过度捕捞而濒临枯竭。自1986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成功突破后,大黄鱼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产量也逐年增加。2006-2018年,大黄鱼的产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目前,大黄鱼是... 大黄鱼俗称黄花鱼,原居我国海洋四大主捕对象之首,20世纪70年代因过度捕捞而濒临枯竭。自1986年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成功突破后,大黄鱼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养殖产量也逐年增加。2006-2018年,大黄鱼的产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目前,大黄鱼是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和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也是福建省打造水产千亿元产业链的十大水产品种之一。2018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19.8万吨,其中福建16.54万吨,占83.53%。2018年大黄鱼产量约占海水鱼产量(149.5万吨)的13.2%,广东省约占全国大黄鱼产量的7%,浙江省约占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饲料 人工繁育技术 海水鱼 过度捕捞 大黄鱼 养殖水产品 养殖产量 养殖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陈龙军 王云才 +4 位作者 钟鲁龙 张慧 方宇 林陈强 贾宪波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55-59,共5页
为探索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T1:化肥减量20%+生物有机肥,T2:化肥减量20%+未添加功能菌的有机肥,CK1:单施化肥,CK2:不施肥),分析不同处理对蕹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 为探索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4个施肥处理(T1:化肥减量20%+生物有机肥,T2:化肥减量20%+未添加功能菌的有机肥,CK1:单施化肥,CK2:不施肥),分析不同处理对蕹菜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1蕹菜的株高、根长、叶长、叶宽、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均最优。其中,T1较CK1产量提高12.6%,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提高27.4%、25.0%和19.0%,硝酸盐含量降低31.0%;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17.79%、22.61%、19.26%、35.43%和42.98%,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研究表明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可有效提高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化肥减施 生物有机肥 产量和品质 土壤肥力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外源蛋白酶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体成分和肝脏、肠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吴建军 张蕉南 +2 位作者 宋雪荣 周樱 刘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3,共9页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外源蛋白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配制5种含外源蛋白酶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0、20、40和80 U/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外源蛋白酶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饲料利用、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试验配制5种含外源蛋白酶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10、20、40和80 U/g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32.93±0.18)g的大口黑鲈8周。试验结果显示:(1)随蛋白酶添加水平的增加,鱼体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鱼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变化。(2)在全鱼体成分中,外源蛋白酶组间全鱼水分、粗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别,与对照组相比,添加80 U/g蛋白酶饲料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3)添加20 U/g蛋白酶饲料组试验鱼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其它组,而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后,试验鱼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在肝脏和幽门盲囊中,随外源蛋白酶水平的增加,蛋白酶活性有降低的趋势。(4)饲料中添加蛋白酶对大口黑鲈肝脏和前肠的表观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是添加蛋白酶20、40 U/g组的试验鱼前肠褶皱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酶水平未影响肌肉层厚度和褶皱宽度。通过饲料蛋白酶水平和鱼体特定生长率做折线回归分析可知,饲料中添加蛋白酶水平为16 U/g时试验鱼生长速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蛋白酶 生长 体成分 生化指标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植物蛋白替代鱼粉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罗悦 张蕉南 +4 位作者 向倩 王帅杰 陶敏 贺妮莎 吴建军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72-79,共8页
渔业资源的匮乏导致鱼粉供不应求,为缓解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生产的压力,众多学者将目光聚焦在来源广泛、性价比高和蛋白含量高的植物原料。但植物原料与鱼粉相比还存在含抗营养因子、不易吸收等缺点,阻碍其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而植物... 渔业资源的匮乏导致鱼粉供不应求,为缓解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生产的压力,众多学者将目光聚焦在来源广泛、性价比高和蛋白含量高的植物原料。但植物原料与鱼粉相比还存在含抗营养因子、不易吸收等缺点,阻碍其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而植物原料通过发酵可有效降低其中的抗营养因子成分、让其更易被水产动物消化吸收、大幅提升植物原料的利用价值,为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文章综述发酵植物原料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其替代鱼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发酵植物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植物原料 替代 鱼粉 水产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蛋白原料替代鱼粉在水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向倩 张蕉南 +5 位作者 罗悦 王帅杰 陶敏 徐丽 吴建军 蒋思婧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48-153,共6页
蛋白质是水产饲料中的主要成分。鱼粉作为主要蛋白原料,近年来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开发其他新型蛋白原料成为行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新型蛋白原料存在抗营养因子含量高,不利于水产动物消化吸收,所以需要通过酶解工艺降解其抗营养因... 蛋白质是水产饲料中的主要成分。鱼粉作为主要蛋白原料,近年来价格居高不下,所以开发其他新型蛋白原料成为行业日益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新型蛋白原料存在抗营养因子含量高,不利于水产动物消化吸收,所以需要通过酶解工艺降解其抗营养因子,释放营养物质,提高其营养价值。文章探讨了不同蛋白原料的酶解开发现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替代鱼粉的应用,为酶解蛋白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 蛋白原料 水产 鱼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刺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和肝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蕉南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25,共7页
采用60 d的单因素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38%、41%、44%、47%、50%、53%对体质量为(5.21±0.15)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和肝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以探明大刺鳅幼鱼配合饲料适宜蛋白... 采用60 d的单因素饲养试验,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5%、38%、41%、44%、47%、50%、53%对体质量为(5.21±0.15)g的大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和肝转氨酶活性的影响,以探明大刺鳅幼鱼配合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刺鳅幼鱼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与35%~38%蛋白质组相比,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50%时,大刺鳅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获得最大值,饲料系数获得最小值,分别为116.7%、1.55%/d、203.29%和0.99,差异显著(P<0.05)。随蛋白质水平升高,大刺鳅幼鱼胃蛋白酶、肠道胰蛋白酶及淀粉酶呈先上升后平稳趋势,50%蛋白质组的酶活性最高,为14.49、4 374.67 U/mg prot.和1.02 U/mg prot.。肝脏胰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分别在50%、53%蛋白质组达到最高,与35%~41%蛋白质组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及谷草转氨酶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表明大刺鳅幼鱼体内蛋白质代谢活力随饲料蛋白质水平升高而增强,鱼体对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利用率有一定提高。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生长速率指标的回归分析,大刺鳅幼鱼饲料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50.7%~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蛋白水平 生长性能 消化酶 肝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核苷酸在水产动物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蕉南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8-31,共4页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参与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调节过程,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发育及免疫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一种半必需营养物质。文章主要就酵母核苷酸对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发育、免疫功能和抗应激...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参与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调节过程,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发育及免疫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一种半必需营养物质。文章主要就酵母核苷酸对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发育、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为酵母核苷酸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酵母 水产动物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对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及体色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怀宁 杨欢 翟少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6-49,共4页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姜黄素对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及体色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平均体重为(12.28±0.02)g/尾的美洲鳗鲡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姜黄素添加水平为100、2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姜黄素对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及体色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平均体重为(12.28±0.02)g/尾的美洲鳗鲡幼鱼6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及姜黄素添加水平为100、200、300、400 mg/kg的试验组饲料。试验期为10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姜黄素组美洲鳗鲡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200 mg/kg姜黄素组均为最低;肝脏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水平显著降低(P<0.05)。饲料中添加姜黄素组背部体色参数无显著变化(P>0.05);100、200、300 mg/kg姜黄素组腹部亮度值(L^*)和黄度值(b^*)均显著升高(P<0.05),不同处理组之间腹部红度值(a^*)无显著变化(P>0.05),200 mg/kg姜黄素组背部与腹部色差值最大。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姜黄素可降低美洲鳗鲡幼鱼血清转氨酶活性和肝脏炎症因子水平,一定程度改善体色,且姜黄素添加水平为200 mg/kg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美洲鳗鲡 肝脏健康 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日本鳗鲡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73,共5页
试验以商业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商业饲料中添加1‰的丁酸梭菌,通过30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丁酸梭菌对日本鳗鲡前肠、中肠和后肠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丁酸梭菌后,前肠[(32.17±0.32)个],中肠[(29.42±0.21)个]和后肠[(37... 试验以商业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在商业饲料中添加1‰的丁酸梭菌,通过30 d的养殖试验,研究丁酸梭菌对日本鳗鲡前肠、中肠和后肠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丁酸梭菌后,前肠[(32.17±0.32)个],中肠[(29.42±0.21)个]和后肠[(37.50±0.21)个]的黏膜褶皱数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了22.23%、9.49%、20%(P <0.05);前肠[(669.56±54.32)μm],中肠[(639.60±19.20)μm]及后肠[(472.70±93.23)μm]黏膜褶皱高度显著增高,分别提高了34.91%、77.77%、109.35%(P <0.05);与对照组相比,前肠、中肠及后肠的肌层厚度显著增厚,分别提增加了76.79%、58.74%、128.14%(P <0.05),杯状细胞数量增加显著,分别提高了54.77%、66.15%、73.18%(P <0.05)。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明显改善日本鳗鲡肠道形态结构,促进日本鳗鲡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丁酸梭菌 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坤 张蕉南 +5 位作者 胡兵 张电光 卓玉琛 张晶晶 陈斌 樊海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6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规格一致的3000尾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及20 g/kg营养小肽,每组3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规格一致的3000尾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及20 g/kg营养小肽,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幼鱼。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第30 d,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的组织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肠道中封闭蛋白-4(Claudin-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34(IL-3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 d,试验组大口黑鲈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形态优于对照组,闭合小环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Claudin-4、闭合蛋白(Claudin)、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和20 g/kg营养小肽能够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壳聚糖 营养小肽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对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怡彤 林茂 +1 位作者 蔡国鹤 翟少伟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对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的影响。选取初重为(25.01±0.17)g的美洲鳗鲡幼鱼(Anguilla rostrata)4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即对照组(CK组)、H组、H+AST4组、H+AST8组,分别饲喂基... 试验旨在研究虾青素对组胺胁迫下美洲鳗鲡幼鱼肝脏健康的影响。选取初重为(25.01±0.17)g的美洲鳗鲡幼鱼(Anguilla rostrata)4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即对照组(CK组)、H组、H+AST4组、H+AST8组,分别饲喂基础饲料、高组胺饲料及在高组胺饲料中添加4、8 mg/kg虾青素的试验饲料。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H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升高(P<0.05);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提高(P<0.05)。H+AST4组和H+AST8组血清AST和ALT活性均低于H组(P<0.05);肝脏SOD、CAT、GSH-Px、GSH、T-AOC高于H组(P<0.05),MDA含量低于H组(P<0.05)。与CK组相比,H组肝脏细胞界限模糊,肝小叶结构不完整,有较多肝细胞出现细胞核偏移和空泡变性现象;H+AST4组和H+AST8组肝脏细胞界限明显,呈多角形,核大而圆,位于中央清晰可见,与CK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研究表明,组胺胁迫下添加4 mg/kg虾青素可降低美洲鳗鲡幼鱼血清转氨酶活性及肝脏MDA含量,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改善肝脏结构形态,有益于肝脏健康;添加8 mg/kg虾青素对美洲鳗鲡幼鱼上述指标无进一步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美洲鳗鲡 组胺 肝脏健康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用功能性卵黄粉对鳗鲡的免疫保护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英英 宋铁英 +2 位作者 江兴龙 葛均青 陈曦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9-23,共5页
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养殖具有极大的危害。前期研究已制备抗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MOMP)的鱼用功能性卵黄粉。本文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该功能性卵黄粉所含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合对鳗鲡的免疫攻毒保护和投喂后的生长性能测... 嗜水气单胞菌对水产动物养殖具有极大的危害。前期研究已制备抗嗜水气单胞菌外膜蛋白(MOMP)的鱼用功能性卵黄粉。本文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分析该功能性卵黄粉所含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合对鳗鲡的免疫攻毒保护和投喂后的生长性能测定,研究其对防控鳗鲡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影响。结果显示,鱼用功能性卵黄粉中的卵黄抗体能与3株代表菌的MOMP抗原特异结合,ELISA效价检测显示效价均达到1.10 240以上;投喂鱼用功能性卵黄粉13 d后,鳗鲡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的存活率较未投喂组提高30.8%。3个养殖场进行的鳗鲡生长性能测定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0.3%的鱼用功能性卵黄粉后,鳗鲡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42.8%、13.6%和8.8%,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4.04%、3.11%和2.55%;死亡率数据统计显示,2个养殖场差别不明显,1个养殖场死亡率下降了38.8%。上述结果说明,鱼用功能性卵黄粉可用于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鳗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鱼用功能性卵黄粉 卵黄抗体 鳗鲡 免疫保护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及其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坤 樊海平 +6 位作者 袁帅 薛凌展 林煜 钟全福 秦志清 胡兵 张蕉南 《农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60-65,共6页
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平行,其中1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为饲喂... 研究旨在考察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百草霜"对大刺鳅生长、消化酶及非特异免疫活性的影响。将野生大刺鳅子一代(Mastacembelus aculeatus)幼鱼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平行,其中1组为饲喂鳗鲡配合饲料的对照组,另外3组分别为饲喂添加0.1%、0.5%、1.0%"百草霜"鳗鲡配合饲料的试验组,水温26~28℃,溶解氧5.0~6.0 mg/L,pH 6.5~7.5,饲养周期为56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5%"百草霜"对大刺鳅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24.76%和16.18%(P<0.05),而0.1%组饲料系数降低了30.23%(P<0.05)。添加"百草霜"未影响大刺鳅成活率(P>0.05)。胃蛋白酶在0.5%组最高(P<0.05);肠道及肝脏淀粉酶活力随着"百草霜"浓度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0.1%组效果最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添加0.1%和0.5%的大刺鳅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1%组达到最大(P<0.05),各组肝脏SOD、AKP、ACP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剂量为0.1%~0.5%的"百草霜"能显著提高大刺鳅酶活性,满足生长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百草霜 消化酶 非特异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肌肉营养成分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肖文富 胡兵 +7 位作者 崔学海 曹曼霞 姚海行 李鹏 喻丽娟 袁汉文 郜卫华 田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为评估蛋粉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使用喷雾干燥蛋粉等蛋白替代0%(CON)、25%(R1)、50%(R2)、75%(R3)和100%(R4)鱼粉,饲喂幼虾[初始平均体质量(9.02±0.12) g] 6周。结果显示,各组间特定生长率、饲料系... 为评估蛋粉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中的应用效果,使用喷雾干燥蛋粉等蛋白替代0%(CON)、25%(R1)、50%(R2)、75%(R3)和100%(R4)鱼粉,饲喂幼虾[初始平均体质量(9.02±0.12) g] 6周。结果显示,各组间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摄食率、成活率和肝体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4组体质量增长率较CON组显著降低(P<0.05)。R4组肌肉粗蛋白、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R2、R3和R4组肌肉粗脂肪和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组肌肉中水解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蛋粉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R3和R4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R2、R3和R4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R3组肠道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和溶杆菌属(Lysobacter)细菌丰度显著升高,R4组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当克氏原螯虾饲料含6%鱼粉时,蛋粉可替代75%鱼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喷雾干燥蛋粉 肠道微生物 免疫力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酸适配体的竞争置换作用检测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筱钧 彭英林 +5 位作者 鄢庆枇 江兴龙 周建传 汤学敏 范云庭 郑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5-223,共9页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致病性较强的一种条件致病菌,为更灵敏、高效地对其进行检测,研发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竞争置换作用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并制备出磁珠-核酸适配体-荧光报告探针的检测复合物(MAP检测复合物)...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水产养殖中致病性较强的一种条件致病菌,为更灵敏、高效地对其进行检测,研发出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竞争置换作用的检测方法。首先设计并制备出磁珠-核酸适配体-荧光报告探针的检测复合物(MAP检测复合物),然后利用溶藻弧菌与其核酸适配体有较好的亲和特异性,在对样品进行检测时,样品中的溶藻弧菌就会竞争MAP检测复合物中的核酸适配体,从而置换出与该核酸适配体结合的荧光报告探针,再通过检测置换出的报告探针的荧光强度来表征溶藻弧菌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溶藻弧菌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溶藻弧菌的检测限可达到1CFU/mL,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水产养殖中的常见致病微生物没有交叉反应,并在1~20、20~100和100~1000 CFU/mL范围内都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另外还对MAP检测复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较为理想的制备条件为:100nmol/L核酸适配体与100nmol/L荧光报告探针按体积比1︰1混合结合30 min,制备出50 nmol/L的核酸适配体-荧光报告探针复合物,然后该复合物再与25μg/mL的磁珠按体积比1︰1混合结合60 min,制备出相应的MAP检测复合物。利用核酸适配体的竞争置换作用检测溶藻弧菌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溶藻弧菌 竞争置换作用 荧光报告探针 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鳗鲡Ⅱ型干扰素基因(IFN-γ和IFN-γrel)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想 黄文树 +5 位作者 黄贝 徐继松 翟少伟 梁英 张婉婷 刘海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577,共11页
分别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pMD19-T-IFNγ和pMD19-T-IFN-γrel重组克隆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日本鳗鲡IFN-γ和IFN-γrel基因,而后分别将IFN-γ和IFN-γrel成熟肽的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和pET32a上,成功构建了... 分别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pMD19-T-IFNγ和pMD19-T-IFN-γrel重组克隆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日本鳗鲡IFN-γ和IFN-γrel基因,而后分别将IFN-γ和IFN-γrel成熟肽的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和pET32a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QE30-IFN-γ和pET32a-IFN-γrel。将重组表达载体pQE30-IFN-γ和pET32a-IFN-γrel分别转化入Escherichia coli M15和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并优化IPTG诱导表达体系后用SDS-PAGE电泳鉴定IFN-γ与IFN-γrel重组蛋白表达形式。IFN-γ与IFN-γrel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载体pQE30-IFN-γ与pET32a-IFN-γrel分别在E.coli M15和E.coli BL21中得以正确表达。重组IFN-γ蛋白分子量为21 kD左右,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重组IFN-γrel蛋白分子量为31 kD左右,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两者均在1.0 mmol·L^-1 IPTG诱导6 h时表达量最高。经镍柱纯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成功获得高纯度的IFN-γ和IFN-γrel重组蛋白。建立了日本鳗鲡IFN-γ和IFN-γrel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日本鳗鲡干扰素系统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Ⅱ型干扰素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核酸适配体筛选中高频序列的进化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净 刘慧敏 +5 位作者 林筱钧 郑江 江兴龙 鄢庆枇 范云庭 汤学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15-1322,共8页
核酸适配体是采用分子进化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对靶目标有较高亲和力的寡核苷酸序列。研究核酸适配体筛选过程中高频序列的进化多样性,对于提高筛选效率,掌握核酸适配体的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 核酸适配体是采用分子进化技术从随机寡核苷酸文库中筛选得到的对靶目标有较高亲和力的寡核苷酸序列。研究核酸适配体筛选过程中高频序列的进化多样性,对于提高筛选效率,掌握核酸适配体的进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研究了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核酸适配体筛选产物中高频序列的进化多样性,结果表明,随着筛选进行,高频序列的种类数、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在前六轮都呈现较为剧烈的波动,之后种类数、丰富度、多样性、优势度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而均匀度则呈逐步下降的趋势,说明竞争力强的序列在筛选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其种类数量不断增加;利用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对高频序列进行了计算分析,根据IRI值可将高频序列分为5类:优势序列,重要序列,常见序列,一般序列和少见序列,其中前三种序列是筛选进化中的相对优势种群;最后对IRI较高的7种核酸适配体进行了二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其二级结构中存在着大小、数量不等的环状结构,这些环的大小数量可能与其结合位点相关。相关研究结果对于鳗弧菌的病害防控及核酸适配体的筛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适配体 高频序列 鳗弧菌 多样性 相对重要性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对稀有鮈鲫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华东 王剑伟 +1 位作者 胡兵 刘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8-113,共6页
以氯化镧(LaCl_3·7H_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浓度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 以氯化镧(LaCl_3·7H_2O)为试验毒物,以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为试验材料,采用21 d慢性毒性试验(La^(3+)浓度分别为0.00、0.04、0.08、0.16、0.32、0.80 mg/L),通过检测稀有鮈鲫肝胰脏中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了镧暴露胁迫对水生动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从抗氧化生理响应的角度探讨稀土元素镧对水生动物的毒理机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SOD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0.04~0.32 mg/L试验组肝胰脏CAT活性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但0.80 mg/L组CAT活性出现一定程度上升(P>0.05),且0.80 mg/L组CAT活性显著高于0.04~0.32 mg/L组(P<0.05);0.04~0.16 mg/L试验组肝胰脏MDA含量较对照组出现一定程度降低(P>0.05),0.32 mg/L组MDA含量略微升高(P>0.05),0.80 mg/L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也显著高于其它La^(3+)暴露组(P<0.05)。研究表明,一定浓度的La^(3+)暴露胁迫会对环境中水生生物抗氧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鮈鲫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