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红曲霉菌混合制曲高盐稀态发酵过程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5
- 1
-
-
作者
张翀
雷艳平
王丹妮
胡宗忠
田玉庭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建省潘氏食品有限公司
-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51-58,共8页
-
基金
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科技重大项目(2018N5003)
福建省高校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闽教科[2020]12号)。
-
文摘
为研究添加红曲复合制曲酿造酱油高盐稀态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变化,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对稀醪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确定稀醪的固相微萃取最佳条件为:75μm CAR/PDMS萃取头,添加2.5 g氯化钠、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0 min。在该条件下,对不同酱油的挥发性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占比进行分析,发现红曲酱油相比于其他酱油具有更高的酯类物质占比和丰度,并对稀醪发酵10、30、50、70、80、120、160 d样品检测得到醇类(14种)、酸类(7种)、酮类(9种)、酯类(15种)、酚类(6种)、醛类(3种)、吡嗪类(3种)、吡咯类(1种)、烯类(1种)、呋喃类(2种)和其他(4种),共65种物质。对比发现,红曲酱油挥发性物质中酯类的含量与种类最为丰富,是构成红曲酱油风味的的主要物质。经热图分析发现,稀醪发酵0~120 d是醛酮类、吡嗪、吡咯类物质含量的生成时期;醇类物质是在整个发酵期间均有某种物质显著增加,稀醪发酵80~180 d是酚类、酸类、酯类的显著增加时期;其中酯类香气物质的增加说明了红曲酵母的添加显著加强了酱油的酯类风味,改善了酱油风味。
-
关键词
高盐稀态发酵
萃取条件优化
红曲霉
挥发性物质
酿造酱油
-
Keywords
high-salt dilute fermentation
optimized extraction conditions
monascus
volatile substances
fermented soy sauce
-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