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语文自读课项目式预习活动的组织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思源 $$林汇波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40-42,共3页
课前预习是自读课课堂教学的基础,简单地要求学生“课外利用时间把课文读一读”,或是刷题式地做做“预习案”,预习往往很难兑现到位。预习活动怎么组织,就成为自读课教学须探索并落实的重要内容。预习是一个项目式学习活动,是教师设置... 课前预习是自读课课堂教学的基础,简单地要求学生“课外利用时间把课文读一读”,或是刷题式地做做“预习案”,预习往往很难兑现到位。预习活动怎么组织,就成为自读课教学须探索并落实的重要内容。预习是一个项目式学习活动,是教师设置真实情境的综合性任务,学生凭借阅读技能自主阅读,在合作对话中完成自读课预习的语言实践活动。自读课的项目式预习活动具有完整的结构性要素,有具体活动步骤,活动目标与意义明确。项目式预习活动的组织还应有双向考量、指向明确及评价不苛求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预习 自读课 前置性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思辨的交际语境写作诠释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思源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41,共3页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题,列举了中学生存在的错误劳动认识现象,要求写演讲稿解决问题。很多考生,包括场外的下水作文,写作时只看到宏大笼统的劳动,没有面对交际语境中的具体问题,没有在思辨中实现对劳动的真实认知。《普通高中语...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题,列举了中学生存在的错误劳动认识现象,要求写演讲稿解决问题。很多考生,包括场外的下水作文,写作时只看到宏大笼统的劳动,没有面对交际语境中的具体问题,没有在思辨中实现对劳动的真实认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写作要求已转向至“学习性写作”,2019年度高考语文全国卷I写作的命题内涵,显然旨在促进考生于写作思辨中实现真实劳动认知,因而该题作文可从身份维度的“我是谁”、任务维度的“我将做什么”及写作行为维度的“怎么论证”三个方面切入,深度思辨具体交际语境,解决中学生劳动认知的某些问题,实现新课标学习性写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学习性写作 交际语境 演讲 高考作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