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漳州柚子茶历史、制造技艺和茶艺
1
作者 郑芸 林燕腾 《福建茶叶》 2025年第3期170-171,共2页
漳州柚子茶的制作和泡饮茶艺,形成于明末清初,分布于闽粤台地区,并影响到港澳东南亚地区,至今仍为山区人民所生产和泡饮,为中国南方一大特色饮品。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选料、清选消毒、沥干、开顶取肉、装填茶叶、铁丝固定、烘干、保存等工... 漳州柚子茶的制作和泡饮茶艺,形成于明末清初,分布于闽粤台地区,并影响到港澳东南亚地区,至今仍为山区人民所生产和泡饮,为中国南方一大特色饮品。其制作工艺可分为选料、清选消毒、沥干、开顶取肉、装填茶叶、铁丝固定、烘干、保存等工序,利用茶叶吸收柚皮上芳香物质,提高柚子茶风味,增强药效。漳州柚子茶茶艺有独特的程序和要求,需要十七道程序,包括温杯净器、展示佳茗、活煮甘泉、一沸融茶、二沸连珠、腾波鼓浪、凤凰点头、壶底留根、同分甘苦、敬奉香茗、三龙护鼎、欣闻高香、鉴赏汤色、喜品奇茗、再续茶缘、三敬先贤、尽杯谢茶。漳州柚子茶是闽南山区长期生话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演绎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柚子茶 茶饮制造 非遗茶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乌龙茶及功夫茶的起源与传播
2
作者 黄艺辉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乌龙茶及功夫茶的起源与传播众说纷纭,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本文根据对古代茶书、方志、诗文、家谱等历史资料按时间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当地出土的紫砂壶等文物,通过历史学与考古学相融合,文献与文物互印证,寻根探源,来... 乌龙茶及功夫茶的起源与传播众说纷纭,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总有源。本文根据对古代茶书、方志、诗文、家谱等历史资料按时间脉络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当地出土的紫砂壶等文物,通过历史学与考古学相融合,文献与文物互印证,寻根探源,来阐述漳州是乌龙茶及功夫茶起源与传播的发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功夫茶 起源与传播 漳州 月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5
3
作者 林燕腾 林郁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1期29-32,共4页
漳州茶叶发展历史悠久,现已形成了全省最完整的产业链且产地优势和品种优势明显,但是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战、多龙治水,地方政府推动时冷时热以及市场营销严重缺位等问题。为避免由大生产滑落到大衰退,首先应该组织茶农、茶企学习以资本运... 漳州茶叶发展历史悠久,现已形成了全省最完整的产业链且产地优势和品种优势明显,但是仍然存在着各自为战、多龙治水,地方政府推动时冷时热以及市场营销严重缺位等问题。为避免由大生产滑落到大衰退,首先应该组织茶农、茶企学习以资本运作整合产业链条,其次政府的宏观管理要市场化和专业化结合,还要营销茶文化以塑造漳州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茶业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茶业优势与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2
4
作者 林燕腾 林郁 《福建茶叶》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当前,漳州茶产业已经由前几年的大繁荣发展进入供大于求的状况。如何避免由大生产落到大衰退,给茶农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漳州种茶历史悠久,现在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产地优势和高中低的品种... 当前,漳州茶产业已经由前几年的大繁荣发展进入供大于求的状况。如何避免由大生产落到大衰退,给茶农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不稳定,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漳州种茶历史悠久,现在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产地优势和高中低的品种优势为全国同行所瞩目。当前漳州茶产业存在各自为战、多龙治水,地方品牌的劣势以及地方政府时冷时热的推动等问题。为此,应该培训茶农学习现在科技技术和营销理念,学习以资本运作,整合产业链条,应该发展茶文化产业塑造漳州品牌,应该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市场化和专业化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漳州茶产业走出困境,再铸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州茶业优势 存在问题 发展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民国时期漳州茶业史话——探寻省级“非遗”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渊源 被引量:2
5
作者 黄艺辉 《中国茶叶》 2020年第2期59-63,共5页
清代以来,漳州不仅乌龙茶制作技艺精湛,且品茗之风日甚,茶叶贸易也渐兴隆。至民国初期,漳州茶叶已声誉鹊起,贸易规模居全省之冠。本文从漳州老字号茶庄的发展脉络管窥晚清民国时期漳州茶叶的采收、制作、经营情况,探寻漳州传统乌龙茶精... 清代以来,漳州不仅乌龙茶制作技艺精湛,且品茗之风日甚,茶叶贸易也渐兴隆。至民国初期,漳州茶叶已声誉鹊起,贸易规模居全省之冠。本文从漳州老字号茶庄的发展脉络管窥晚清民国时期漳州茶叶的采收、制作、经营情况,探寻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一脉相承,延续至今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漳州茶业 茶叶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传统乌龙茶的精制工艺的技术要点及其传承 被引量:4
6
作者 林燕腾 《福建茶叶》 2022年第9期27-30,共4页
漳州传统乌龙茶的精制工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芗城区及各县区,影响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地区。清同治年间(1862-1874),林心傅在漳州创立“林奇苑”茶店,漳州开始形成传统乌龙茶的精制工艺。至今已经百余年。其精制工艺表现为订立精制标准... 漳州传统乌龙茶的精制工艺主要分布在漳州市芗城区及各县区,影响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地区。清同治年间(1862-1874),林心傅在漳州创立“林奇苑”茶店,漳州开始形成传统乌龙茶的精制工艺。至今已经百余年。其精制工艺表现为订立精制标准,根据各茶山、各季节、各品种、各等级的茶叶进行官堆工艺。该工艺包括拼配、拣剔、烘焙、匀堆和包装等工序,使茶叶形成全年统一品质,同一品牌、几十年统一风格的良好情况。这些工艺记录见于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工艺包括原料归堆、手工初拼小样、确定产品质量等级、付制筛分、风选、手工拣剔、手工号茶拼合、烘焙、对照标准样拼配调整、补火、冷却、包装成商品等十二个步骤。产品在香港、日本、美国及东南亚各国有深远影响。现在不仅在我国,在新、马、泰、缅等东南亚国家仍然有企业在经营和发展,“流香、色种、一枝春”风行漳州近50年,已写入漳州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点 国际影响 非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茶业发展简史 被引量:3
7
作者 黄艺辉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3期56-58,共3页
漳州历史悠久,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元光经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漳州,漳州茶史能够考据也自唐始。
关键词 漳州 发展简史 茶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漳州茶出口及对海丝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林燕腾 《福建茶叶》 2022年第4期45-50,共6页
明清漳州茶叶出口,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历来为学者所忽视,是一大撼事。作为国内首次研究的课题,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漳州茶叶在国际上地位,对于月港的申遗和中国的海上丝路的研究无疑具有迫切的和现实的意义。近年来,漳州市政府对茶... 明清漳州茶叶出口,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历来为学者所忽视,是一大撼事。作为国内首次研究的课题,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提高漳州茶叶在国际上地位,对于月港的申遗和中国的海上丝路的研究无疑具有迫切的和现实的意义。近年来,漳州市政府对茶产业十分重视,茶叶已经成为漳州的重要农产品,成为山区各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支撑。明清漳州茶出口,一度独领风骚。首先是月港直接出口,1604年月港居民与荷兰商人互市、大帆船时代对东南亚的开发。古月港茶行与日本、中国台湾的互市可见漳州当地茶叶的发展情况。其次是月港通过厦门出口,月港茶叶贸易在厦门港体现的原因和国内外学者对于厦门茶叶贸易的记录。五口通商以后,漳州成为厦门港出口的主要渠道。清代出现漳州名牌茶和外贸公司出口茶叶的盛况。明清漳州茶出口之所以能够在海上丝路上大放异彩,首先是月港独有优势。漳州仍至南中国的许多茶叶,做为重要的出口物质,都从这里出口,成为历史的必然。其次是月港茶叶之路畅通,内销水路的畅通于各大茶区,成为重要保障。再次是光绪末年,安溪匪患,茶山富户源崇美、名苑、林奇苑、张源美等相继开业漳州。清代中期之后,土地租赁政策允许,使漳州大批客民涌向闽北租地种茶,茶叶经营有了可靠的货源和利润保证。明清漳州茶出口对于海丝的贡献和影响,首先表现为漳州茶叶的出口是中国海丝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深刻影响东南亚的茶风;其三“茶”发音成为多国语言;其四形成在世界影响深远“工夫茶”风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丝影响 明清 漳州茶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议建立漳州市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报告
9
作者 林燕腾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4期27-28,共2页
当前,茶叶的生产加工已成为漳州市的一大产业,而茶叶质量的规范和农药残留的问题已经严重困扰漳州市茶叶出口和国内市场的销售,茶叶市场存在巨大隐患,近日,漳州供销社与漳州茶厂人员到漳州市的各产茶县和福州、安溪等地调查,结果... 当前,茶叶的生产加工已成为漳州市的一大产业,而茶叶质量的规范和农药残留的问题已经严重困扰漳州市茶叶出口和国内市场的销售,茶叶市场存在巨大隐患,近日,漳州供销社与漳州茶厂人员到漳州市的各产茶县和福州、安溪等地调查,结果认为,只有尽快建立茶叶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漳州茶叶生产加工和经营依法进行质量指导、管理监督,才能使茶叶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监督检验站 茶叶出口 漳州市 生产加工 国内市场 农药残留 茶叶质量 茶叶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掀起赛茶热潮
10
作者 黄艺辉 《茶叶科学技术》 2008年第1期56-56,共1页
进入岁末,漳州各地茶区掀起赛茶热潮,各地茶赛从10月份起开始精心组织、发动。得到茶叶企业、茶农的热烈响应。为体现公平公正,茶赛分别邀请省、市、县茶叶专家、茶叶技术人员担任评委,密码审评。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进行。... 进入岁末,漳州各地茶区掀起赛茶热潮,各地茶赛从10月份起开始精心组织、发动。得到茶叶企业、茶农的热烈响应。为体现公平公正,茶赛分别邀请省、市、县茶叶专家、茶叶技术人员担任评委,密码审评。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进行。通过举办茶王赛,达到以茶会友,进一步树立茶叶无公害、有机化、高质量的绿色食品新形象,进一步促进茶叶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名牌优质茶产品的涌现。推动整个漳州茶叶产业再上新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区 漳州 茶叶企业 茶叶专家 技术人员 绿色食品 茶叶产业 心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州茶叶出口史话
11
作者 黄艺辉 《福建茶叶》 2010年第9期54-54,共1页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就有饮茶种茶的记载。 随着茶业的不断发展,至明朝已呈现出繁盛的景象。茶农生产的茶叶不仅供民间自饮,而且飘洋过海.明中叶海澄月港继泉州港之后成为福建外贸大港。据《海澄县志》载,明中叶从海澄月港... 漳州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就有饮茶种茶的记载。 随着茶业的不断发展,至明朝已呈现出繁盛的景象。茶农生产的茶叶不仅供民间自饮,而且飘洋过海.明中叶海澄月港继泉州港之后成为福建外贸大港。据《海澄县志》载,明中叶从海澄月港出口的茶叶年销售上百吨,最多一年达三百吨。居全省之冠。明末清初,龙溪县龙山、平和大峰山、南靖圭洋乡上洋茶已远销缅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出口 漳州 史话 明末清初 泉州港 龙溪县 外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顺管理体制做精做强漳州茶产业
12
作者 林瑞祥 陈永贵 《茶叶科学技术》 2008年第3期40-40,共1页
茶叶已成为漳州市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在我市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市茶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2.48万亩,产量3.68万吨,产值15.7亿元,茶叶... 茶叶已成为漳州市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在我市发展茶产业得天独厚。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全市茶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2.48万亩,产量3.68万吨,产值15.7亿元,茶叶产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目前我市拥有省级茶产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8家,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28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7家。发展茶叶现代化生产基地31个,60个茶叶专业村,9个茶叶专业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产业 漳州市 茶叶产业 制做 管理 龙头企业 支柱产业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映清代漳州人种茶到施茶全景——陈常夏《茶经》述评
13
作者 林燕腾 《福建茶叶》 2023年第4期172-174,共3页
清代《茶经》一文记录清代漳州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贮茶、施茶的方法,保留许多古代制茶和茶艺的科学技术,也表达了清代漳州人对茶品的精神追求。对于研究茶史和地方史提供可贵资料。作者陈常夏为清初会元,任过清代官员。晚年隐... 清代《茶经》一文记录清代漳州人种茶、制茶、烹茶、饮茶、贮茶、施茶的方法,保留许多古代制茶和茶艺的科学技术,也表达了清代漳州人对茶品的精神追求。对于研究茶史和地方史提供可贵资料。作者陈常夏为清初会元,任过清代官员。晚年隐居漳州江东,生前关心民瘼,敢为民请命,人称“铁山先生”。著有《江园集》14卷,《茶经》出于该书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茶经》 加工特点茶艺 陈常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仙茶品种特性及其制茶品质成因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戈佩贞 黄艺辉 +1 位作者 郑兆钦 陈桦 《中国茶叶》 2019年第2期28-31,共4页
八仙茶是1949年后第一个创新国优乌龙茶良种。优良的茶树品种特质,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条件和适宜的加工工艺,形成了色香味俱佳、品质独特的八仙茶产品。本文介绍八仙茶的历史溯源、传播发展及品质特征,探讨八仙茶品质优异的成因,并提出... 八仙茶是1949年后第一个创新国优乌龙茶良种。优良的茶树品种特质,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条件和适宜的加工工艺,形成了色香味俱佳、品质独特的八仙茶产品。本文介绍八仙茶的历史溯源、传播发展及品质特征,探讨八仙茶品质优异的成因,并提出促进八仙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仙茶 茶史 品质特征 优质成因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烘焙后快速冷却增湿的技术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宝明 《茶叶科学技术》 2004年第3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乌龙茶 烘焙后快速冷却增湿技术 工艺流程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与消费大众的品赏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瑞祥 《福建茶叶》 2013年第3期47-50,共4页
1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因产地、季节、气候条件、品种、加工方法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制成的茶叶品质千姿百态。评茶员需利用人体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分辨分析判定茶叶品质的特... 1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闽南乌龙茶感官审评是一项技术性较高的工作。因产地、季节、气候条件、品种、加工方法和技术水平的不同,制成的茶叶品质千姿百态。评茶员需利用人体的嗅觉、味觉、触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分辨分析判定茶叶品质的特征和优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南乌龙茶 感官审评 品赏 大众 消费 茶叶品质 气候条件 加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吃茶 喝茶 品茶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艺辉 《福建茶叶》 2010年第1期63-64,共2页
茶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饮料,但又不同干一般的饮料,可以品,也可以食。品茶能区分茶的不同之处。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古代就有之。人类利用茶叶就是从食茶开始的,起初人们只是折取新鲜枝叶,咬嚼食用,后来发展煮食、腌食、凉... 茶是一种食品,也是一种饮料,但又不同干一般的饮料,可以品,也可以食。品茶能区分茶的不同之处。茶叶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古代就有之。人类利用茶叶就是从食茶开始的,起初人们只是折取新鲜枝叶,咬嚼食用,后来发展煮食、腌食、凉拌、烧烤或晒干后煮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茶 品茶 喝茶 人类利用 食品 饮料 茶叶 分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诏安“八仙”的沉浮与振兴 被引量:1
18
作者 林瑞祥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3期30-31,共2页
漳州市诏安县优越的南亚热带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著名的八仙茶为国家级良种,先后获得了30多种省、部和国家级奖项。1998年诏安县累计种植八仙茶2.8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6000万元,部分产品出口日本,成为本县农业支柱产业... 漳州市诏安县优越的南亚热带自然条件,十分适宜茶树生长。著名的八仙茶为国家级良种,先后获得了30多种省、部和国家级奖项。1998年诏安县累计种植八仙茶2.8万亩,产量2500吨,产值6000万元,部分产品出口日本,成为本县农业支柱产业。八仙茶的原产地汀洋村,仅种植此茶的年收入就达数百万元。然而从90年代后期,八仙茶就急剧衰落,2005年,全县产量降至2100吨,产值仅4000万元,平均每公斤销售价只有16元,外地市场占有率基本为零。现就八仙茶的历史沉浮谈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浮 茶树生长 八仙茶 市场占有率 南亚热带 产品出口 支柱产业 诏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兰直条型制法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瑞祥 《福建茶叶》 2013年第2期19-20,共2页
漳州奇兰按闽北乌龙茶的初制工艺流程制成乌龙茶。经精制加工后,品质优异,香气浓长,滋味醇爽,近似闽北奇兰的品质特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关键词 奇兰 闽北乌龙茶初制工艺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罐装液态乌龙茶浸提工艺主要影响因子试验
20
作者 郑宝明 《茶叶科学简报》 1994年第4期28-31,共4页
液态茶制品是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各种软饮料,可瓶装、罐装、软包装,使茶叶更适合于现代社会的社交、旅游、娱乐和工作等的需要。同时浸出后的茶渣可以综合利用,更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关键词 罐装液态乌龙茶 浸提工艺 粉碎度 恒温浸提时间 冲泡时间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