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郑高超 苏香萍 +4 位作者 王思荣 陈晓琳 胡明艳 鞠雯 邹秉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7期41-47,共7页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细根生物量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杉木细根总生物量在10、23、29和42年...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细根生物量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杉木细根总生物量在10、23、29和42年生之间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7年生;(2)当不区分林龄时,0~1 mm的平均细根生物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而1~2 mm的平均细根生物量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3)当区分林龄时,杉木细根生物量在7年生时在各土层间均无显著差异,垂直分布较为均匀;而在42年生时,10~20 cm土层内的细根生物量最大,但并未显著高于0~10 cm土层内的细根生物量;(4)吸收根/运输根生物量比值在7和23年生时在各土层间无显著差异,而在20、29和42年生时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5)0~10 cm土层内吸收根/运输根生物量比值在29年生最大,在42年生反而略有降低。综上所述,在林分发育后期,杉木细根的养分获取可能更偏保守,但是需要维持较大的生物量,这将可能是导致杉木在发育后期生产力下降的一个因素,这为揭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下降的可能原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细根生物量 林龄 土层深度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形态性状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郑高超 苏香萍 +4 位作者 王思荣 陈晓琳 胡明艳 鞠雯 邹秉章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8期17-25,共9页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 为了探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细根觅食能力随林龄和土层深度的变化特征,研究了福建省龙岩市白砂国有林场7、10、23、29和42年生杉木人工林60 cm土层内杉木细根形态性状(包括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和根平均直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对于0~60 cm土层内总细根形态性状,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7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组织密度7年生最小,29年生最大;根平均直径在各林龄间无显著差异。(2)杉木细根比根长、比表面积在各土层内随林龄的变化特征相似,均为7或10年生最大,29年生最低。(3)对于各林龄细根形态性状在同一土层内的平均值,杉木细根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现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且区分不同林龄时可以发现这一变化趋势在7年生时尤为明显。(4)7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显著,塑性变化较为活跃;而29和42年生细根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塑性变化相对较弱。因此,在林分发育的后期,杉木细根自身觅食能力的下降,以及形态性状在各土层间可塑性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杉木细根在林分发育后期的资源获取潜力下降,这可能会是导致杉木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林分发育后期下降的一个因素,这为揭示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变化机理以及杉木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比根长 林龄 土层深度 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及隔离降雨对杉木不同序级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的影响
3
作者 陈玉琪 蔡世锋 +1 位作者 罗素珍 陈光水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1期7-16,共10页
为了解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对增温和干旱交互作用的响应。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增温(不增温和增温5℃)×隔离降雨(不隔离降雨和隔离降雨50%)双因子试验,共4个处理... 为了解细根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对增温和干旱交互作用的响应。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开展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增温(不增温和增温5℃)×隔离降雨(不隔离降雨和隔离降雨50%)双因子试验,共4个处理,即对照(CT)、土壤增温(W)、隔离降雨(P)、增温+隔离降雨(WP)。在处理1年后,测定前3序级细根的形态和化学计量学性状。结果表明:增温和隔离降雨对细根形态性状均无显著交互作用。增温主效应对细根直径(RD)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细根比根长(SRL,特别是1序级根)和细根比表面积(SRA)、显著增加细根组织密度(RTD);隔离降雨主效应仅显著降低了SRL,而对RD、SRA和RTD均无显著影响。增温和隔离降雨以及两者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细根碳(C)、氮(N)含量以及碳氮比(C∶N)。与CT相比,P处理导致1和2序级细根C含量和C∶N显著降低,而N含量显著升高;W和WP处理下各序级细根N含量显著上升,而细根C∶N显著降低。在增温和隔离降雨作用下,细根可能增强了生理吸收能力(高N含量),但却弱化了养分的探寻能力(低SRL和SRA)。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亚热带地区杉木细根应对环境应力的生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根 增温 隔离降雨 根序 形态性状 化学计量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