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遥感技术的厦门大嶝岛海岸线与潮滩变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萌萌 张彩云 林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1,共7页
利用长时序列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96年以来厦门市大嶝岛海岸线及潮滩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4年间大嶝岛海岸线主要是向海扩张,尤其是东部岸线;大嶝岛西南和南部的潮滩以淤积为主,且2002—2011... 利用长时序列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96年以来厦门市大嶝岛海岸线及潮滩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996—2014年间大嶝岛海岸线主要是向海扩张,尤其是东部岸线;大嶝岛西南和南部的潮滩以淤积为主,且2002—2011年间的年水平淤涨速率和沉积速率均明显大于1996—2002年间的相应值;大嶝岛-2~2 m之间的潮滩面积在1996—2011年间增加了约16%,而在2011—2014年间减少了约41%,并以西南部和东部海域潮滩的变化最为明显.围填海、海域清淤工程等人为活动是导致近20年来大嶝岛潮滩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滩 海岸线 围填海 大嶝岛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邻近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2
作者 杨位迪 郑连明 +3 位作者 李伟巍 何浩阳 林华 张格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7-525,共9页
利用2014—2016年毎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环境参数,研究了种类组成、种数平面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 利用2014—2016年毎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该海域夏季大中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种数平面分布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环境参数,研究了种类组成、种数平面及年际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3年共鉴定大中型浮游动物165种,隶属7个门的17个类群;桡足类和水螅水母类是每年夏季优势类群;调查区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分布大致呈现近岸低、远岸高、南部高于北部的特征;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数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是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年际更替.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盐度、温度和溶解氧是影响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数平面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复杂的水文环境及台风过境的剧烈影响可能是造成该区域大中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大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事件对不同流域背景河流DOM组成及入海通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魏珈 郭卫东 +3 位作者 王志恒 徐静 陈能汪 洪华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744,共8页
通过调查2014年7月"麦德姆"台风影响期间福建九龙江北溪(流域以林地为主)和西溪(农业流域和城市背景)下游定点站DOM的时间序列,测定样品的DOC含量及其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以评估不同流域背景对河流DOM动力学降雨响应的差... 通过调查2014年7月"麦德姆"台风影响期间福建九龙江北溪(流域以林地为主)和西溪(农业流域和城市背景)下游定点站DOM的时间序列,测定样品的DOC含量及其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以评估不同流域背景对河流DOM动力学降雨响应的差异性,并为流域-河口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提供重要参考。降雨期间,两条河流DOC浓度、吸收系数aCDOM(350)以及总荧光强度均随径流量升高而增大,并在水位下降期持续增加,且西溪增加量明显高于北溪,说明受人类活动扰动大的流域河流有机质对暴雨事件的响应更为灵敏;北溪和西溪的SUVA254分别显示出增大和减小的相反变化趋势,表明林地背景的流域主要冲刷芳香度高的DOM到河流,农业和城市背景则相反;降雨期西溪对九龙江DOM入海通量的贡献率高于北溪,与基流期北溪贡献率占主导恰巧相反,这种碳通量的逆转表明暴雨事件会放大人类活动对下游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事件 流域背景 溶解有机质 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碳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游动模型的铁山港水交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娜 潘伟然 +3 位作者 骆智斌 张国荣 陶小琴 郑艺妃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0-847,共8页
采用三维浅海水动力模型和粒子随机游动模型,模拟了铁山港潮汐、潮流场,分析了湾内水体平均驻留时间的时空特征和物质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山港海水交换主要受潮汐控制,上层海水与湾外水交换率大,平均驻留时间为9.84d,下层海水为25.... 采用三维浅海水动力模型和粒子随机游动模型,模拟了铁山港潮汐、潮流场,分析了湾内水体平均驻留时间的时空特征和物质迁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铁山港海水交换主要受潮汐控制,上层海水与湾外水交换率大,平均驻留时间为9.84d,下层海水为25.18d;腹大口小的海湾内湾顶水交换较慢,湾口和湾中水交换较快;落潮期水体交换速度明显快于涨潮期.采用单点中性粒子追踪公馆河入海处等5个较典型位置水体的运动轨迹,结果表明北暮—营盘附近口门海域和石头埠沿岸水交换活跃,利于水体物理自净扩散;湾顶、白沙河和沙田均水交换缓慢,容易造成物质的沿岸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港 三维数值 随机游动 水体交换 驻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温流参数的声学实时监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宜君 林松 +5 位作者 张宇 李钦胜 俞晓牮 徐晓辉 孙海信 陈能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6-880,共5页
由于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河口生态系统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干扰并呈现出脆弱性,因此,针对界面相关流域水文参数的高精度、实时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学手段的河口区域温流的监测方法,即高频声层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反... 由于受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叠加影响,河口生态系统面临着日趋严重的干扰并呈现出脆弱性,因此,针对界面相关流域水文参数的高精度、实时监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声学手段的河口区域温流的监测方法,即高频声层析技术.该技术通过反演流域两侧两个声站互易发射的高频声信号,可以获得该流域高时间精度的流速、温度、水位等水文信息,并进行信息快速集成和发布.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声学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对河口流域水文参数的实时动态监测(包括极端天气,如台风等),将有助于加深对海陆交界带水动力过程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高频声层析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HJ-1B IRS数据反演海表温度的2种辐射传输方程改进算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黄路 张彩云 +2 位作者 李炎 邵浩 杨星晨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4,共7页
针对使用NCEP再分析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SST出现偏差较大的问题,以HJ-1B SST反演为例,从修正大气透过率入手,提出中心点算法和均值点算法2种辐射传输方程改进算法。2种改进算法对大气透过率偏差和HJ SST反演偏差均有明显改善,反演... 针对使用NCEP再分析数据和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SST出现偏差较大的问题,以HJ-1B SST反演为例,从修正大气透过率入手,提出中心点算法和均值点算法2种辐射传输方程改进算法。2种改进算法对大气透过率偏差和HJ SST反演偏差均有明显改善,反演的HJ SST与MODIS SST均呈现显著的一致性。MODIS SST验证表明2种改进算法的平均偏差和均方差在0.5℃左右;浮标SST验证表明均值点算法的反演精度较高,其平均偏差为0.55℃,而中心点算法的为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EP 辐射传输方程法 大气透过率 HJ SST MODIS S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