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夏季厦门西南部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骆巧琦 陈岚 +3 位作者 张跃平 周治东 李海平 周茜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9,共14页
为进一步了解厦门西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状况,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2年夏季在厦门西南部海域20个站位进行了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水质的现场调查,研究浮游... 为进一步了解厦门西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状况,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本研究于2022年夏季在厦门西南部海域20个站位进行了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水质的现场调查,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密度以及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50属126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等)。其中,硅藻39属106种,甲藻7属16种,蓝藻、裸藻、绿藻和金藻各1属1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值为362.43×10^(4) cells/m^(3),变化范围为5.22×10^(4)~1072.54×10^(4) cells/m^(3),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九龙江口海域和厦门南部海域。主要优势种包括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日本星杆藻(Asterionella japonica)。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均值和均匀度(J)均值分别为1.74和0.35。聚类分析显示,厦门西海域与其他海域的群落相似度差异较大。和历年调查结果相比,浮游植物总种类数基本保持稳定。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影响厦门西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本研究建议进一步加强对九龙江径流富营养化水平的管控,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统计分析 厦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6
2
作者 陈能汪 王龙剑 鲁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19,共7页
在分析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归纳全球流域(河流、湿地)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案例的分类和评估方法,重点阐述以水循环和水生态过程为纽带的流域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内涵,总结提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重点... 在分析国内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归纳全球流域(河流、湿地)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案例的分类和评估方法,重点阐述以水循环和水生态过程为纽带的流域生态系统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和内涵,总结提出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重点是与水有关的水资源服务和水生态服务。强调今后要加强流域尺度上的科学研究与政策、管理的对接和应用,通过科学规范的流域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流域生态补偿、生态修复机制的建立和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流域 水资源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狮东部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骆巧琦 张跃平 +3 位作者 陈岚 周治东 李海平 洪一川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1-238,共8页
根据2018年春、秋两季在石狮东部近岸海域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春、秋两季的调查,经初步鉴定,共145种浮游植物,隶属于3门51属,种类以硅藻为主... 根据2018年春、秋两季在石狮东部近岸海域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春、秋两季的调查,经初步鉴定,共145种浮游植物,隶属于3门51属,种类以硅藻为主,其中硅藻122种,甲藻21种,蓝藻2种。在春季的调查中,优势种有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等7种,秋季的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等5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81×104~410.65×104 cells/m 3之间,春季明显高于秋季。春季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24,秋季为3.3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石狮东部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温、盐度、无机氮含量和活性磷酸盐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闽南地区与广西北海地区波纹巴非蛤的形态差异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治东 张丽艳 +3 位作者 霍云龙 李海平 何雪蒨 张跃平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1-590,共10页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福建闽南地区(厦门、云霄、惠安)及广西北海4个野生波纹巴非蛤群体进行形态学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惠安与北海群体的形态最为相近,其次为云霄群体,而厦门群体的趋异度最大。... 本研究采用形态学和微卫星分子标记对福建闽南地区(厦门、云霄、惠安)及广西北海4个野生波纹巴非蛤群体进行形态学与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惠安与北海群体的形态最为相近,其次为云霄群体,而厦门群体的趋异度最大。构建了两个主成分PC1和PC2,其中PC1的贡献率为36.134%,PC2的贡献率为21.443%,累计贡献率为57.577%。建立了4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_(1)为43.3%~93.5%,P_(2)为44.8%~88.0%,综合判别率为66.1%。4个波纹巴非蛤群体的整体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微弱,属于同1个自由交配组群,NJ系统发育树聚类结果未检测到与地理位置相对应的谱系结构,这可能与人为引种、贸易及增殖放流等活动导致波纹巴非蛤不同群体间频繁基因交流有关。建议今后在波纹巴非蛤的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时,加强本地种质资源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波纹巴非蛤 遗传多样性 形态差异 群体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春季微型浮游生物数量变动及其与小型水母消长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旭光 郭东晖 +2 位作者 肖武鹏 郭卫东 黄邦钦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9-583,共5页
通过2011年春季对九龙江口的生态调查,对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母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特征并对分粒级叶绿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分析了营养盐、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参数。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种类45种,以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 通过2011年春季对九龙江口的生态调查,对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以及小型水母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特征并对分粒级叶绿素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分析了营养盐、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参数。调查共记录浮游植物种类45种,以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针杆藻(Synedra spp.),以及绿藻门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甲藻门的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蓝藻门的优美平裂藻(Merismopedia elegans)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微型浮游动物分为4大类,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占有最大的比例为55.5%-79.8%,无壳纤毛虫次之,砂壳纤毛虫和无节幼体所占的比例均不足10%;小型水母种类组成中主要以弗洲指突水母(Blackfordia virginica)、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厦门和平水母(Eirene xiamenensis)以及水螅水母幼体(Hydroidomedusae larvae)为主要优势类群,占小型水母总量的85%以上。小型水母数量在4月底和5月初达到丰度最高值(69.49±29.4)ind/L,此时微型浮游动物数量从小型水母出现初期的峰值(1085±574.66)ind/L下降为(526±152.93)ind/L,同时micro级叶绿素占总叶绿素比例达到最大值(42.26±12.94)%。小型水母数量下降后,微型浮游动物的数量回升。在小型水母数量消长过程中,浮游植物、微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水母数量间处于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水母 浮游植物 微型浮游动物 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海北部海域微型浮游动物及其对浮游植物摄食压力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郑丽平 相卫国 黄邦钦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12年第1期72-78,共7页
2009年1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的5个站位,采用稀释法和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类群组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无壳纤毛虫为主,南海北部微... 2009年1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的5个站位,采用稀释法和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生长率及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同时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类群组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主要以无壳纤毛虫为主,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类群细胞丰度为33~529个/dm3.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生长率为0.45~1.83 d-1,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为0.44~1.76 d-1,摄食压力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42.6%~82.8%,占初级生产力的97.3%~225.1%.近岸区摄食压力比陆架区高,表明冬季南海近岸区微型浮游动物摄食能够有效的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而陆架区浮游植物生长率大于摄食率,浮游植物存在着现存量的积累,微型浮游动物并不能完全控制浮游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微型浮游动物:摄食压力:浮游植物: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周边水库浮游植物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段宇 田永强 +1 位作者 莫钰 黄邦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0-24,共5页
从2010年6月初至12月末,对厦门周边九龙江江东水库、厦门大学芙蓉湖和情人湖三个淡水湖库进行两周一次的连续采样,开展水体总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研究。从营养盐和叶绿素a水平看,三个湖库属不同的富营养化程度:芙蓉湖>情人湖>... 从2010年6月初至12月末,对厦门周边九龙江江东水库、厦门大学芙蓉湖和情人湖三个淡水湖库进行两周一次的连续采样,开展水体总碱性磷酸酶活性(APA)的研究。从营养盐和叶绿素a水平看,三个湖库属不同的富营养化程度:芙蓉湖>情人湖>江东水库。群落水平的总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溶解性磷酸盐(SRP)浓度的结果表明,三处水体均呈现群落水平上的磷胁迫状态;不同水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浮游植物的磷胁迫亦不同,蓝藻是芙蓉湖的绝对优势类群且标记率较低,绿藻是情人湖和江东水库的优势类群,且标记率较高。群落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浮游植物群落的磷胁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碱性磷酸酶活性 磷胁迫 淡水湖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东海及南海北部海域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磊 林丽贞 +1 位作者 谢聿原 黄邦钦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6,共8页
采用14C与15 N核素示踪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环境制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真光... 采用14C与15 N核素示踪方法,于2008年12月—2009年1月对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和新生产力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环境制约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叶绿素a质量浓度在空间分布上呈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真光层底部低的分布趋势。东海海域的积分初级生产力(IPP)和积分新生产力(INP)均低于南海北部海域,f比值为东海海域>南海北部海域,东海海域新生产力(NP)对初级生产力(PP)的贡献大于南海北部海域。浮游植物对氨盐的吸收速率(ρNH4)显著大于对硝酸盐的吸收速率(ρNO3)(P<0.05)。水柱平均新生产力与环境参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盐是影响冬季调查海域新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盐度为次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生产力 新生产力 f比值 东海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多糖体外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四光 李文权 +3 位作者 黄智伟 陈岚 王键 张钒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0,共6页
选取了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为研究对象,以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硫酸多糖提取,所得粗多糖采用凝胶法在AKTA系统下进行分离纯化得到PCA2-1及PCA2-2共2种硫酸多糖,电泳及HPGFC法检验结果表明所得硫酸多糖的均为均一多糖。选取... 选取了自养小球藻(Chlorella autotrophica)为研究对象,以超声辅助提取法进行硫酸多糖提取,所得粗多糖采用凝胶法在AKTA系统下进行分离纯化得到PCA2-1及PCA2-2共2种硫酸多糖,电泳及HPGFC法检验结果表明所得硫酸多糖的均为均一多糖。选取了4种在海洋环境或医学中常见的菌株为作为受试菌株,分别进行了PCA2-1和PCA2-2抑菌活性的初步实验,其中大肠杆菌抗生素检定株(Escherichia coli)和解藻朊酸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革兰氏阴性菌,表皮葡萄球菌(Staphytococcus epidermidis)和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为革兰氏阳性菌。所得结果表明,这2种多糖均对某种特定的菌株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PCA2-2对溶壁微球菌和解藻朊酸弧菌有较强有抑菌作用,KI值可达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糖 自养小球藻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镉还原法测定海水硝酸盐的改进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郑瑞芝 陈岚 +4 位作者 王键 黄智伟 陈艳梅 刘四光 张钒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9-234,共6页
提出在锌镉法中添加含氨的氯化铵溶液,称铵锌镉还原法,其还原率94.3%,精密度2.0%,比锌镉法还原率和精密度高,无盐效应,又有锌镉法操作简便之优点。铵锌镉法反应机理:由于氨使Zn2+形成络合物,NH4+电离出H+,二者使NO3-还原更完全。
关键词 铵锌镉法 硝酸盐测定 锌镉法 镉铜柱法 还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海马肠道益生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治东 张跃平 +6 位作者 骆巧琦 李海平 连张飞 张丽艳 郭炳坚 林荣光 李纪忠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1-247,共7页
从正常养殖的健康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肠道中分离纯化到52株细菌,通过溶血性实验对肠道菌群进行初筛,结果发现52株肠道细菌均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以纸片扩散法在胞外蛋白酶选择培养基上对菌株产蛋白酶的能力进... 从正常养殖的健康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肠道中分离纯化到52株细菌,通过溶血性实验对肠道菌群进行初筛,结果发现52株肠道细菌均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以纸片扩散法在胞外蛋白酶选择培养基上对菌株产蛋白酶的能力进行测试,筛选出2种能够分泌胞外蛋白酶的菌株.动物安全性实验证实2株实验菌对海马无明显的毒害作用.海马生长参数测定实验显示投喂菌株的实验组体长、体重的日平均增长率均高于不投喂菌株的对照组,证明所筛选菌株具有一定的生长促进作用,有望对其进行海马养殖微生物制剂的开发.随后测定了2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应细菌序列的同源性,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菌株生理生化特性及其表型特征,分别将Hm7与Hm28鉴定为Bacillus horikoshii和Pseudoalteromonas carrageenov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马 肠道益生菌 蛋白酶 水产养殖 菌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产酶酵母的分离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治东 骆巧琦 +3 位作者 李海平 张跃平 连张飞 张丽艳 《渔业研究》 2017年第6期444-454,共11页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传统饲料受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因而对水产微生物制剂等新型养殖饲料的开发迫在眉睫。筛选能够分泌胞外消化酶的酵母菌株对水产养殖饲料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传统饲料受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因而对水产微生物制剂等新型养殖饲料的开发迫在眉睫。筛选能够分泌胞外消化酶的酵母菌株对水产养殖饲料的开发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海洋沉积物为载体,从中分离筛选出能够分泌胞外消化酶的酵母菌株44株。其中能够分泌淀粉酶的有15株,能够分泌蛋白酶的有12株,能够分泌胞外脂肪酶的有21株,能够分泌纤维素酶的有14株,而有两株酵母HY-27与HY-37能够分泌全部四种消化酶。笔者对这两株酵母进行了初步鉴定,鉴定结果分别为Sporidiobolus pararoseus与Sporobolomyces patagonicus,并将之作为开展微生物制剂后续研发工作的重点突破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淀粉酶 蛋白酶 脂肪酶 纤维素酶 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