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近岸港湾沉积物质量状况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宪 李文权 张钒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7-131,共5页
关键词 沉积物 污染 福建 海岸线 海洋环境 DDC PD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分析的生态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定量选取--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洁 吝涛 胡灯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6-695,共10页
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开展区域生态建设评估以及规划、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目前在生态指标体系构建中仍缺乏对指标内涵的系统研究,同时指标的选取过程不够透明,掺杂诸多主观臆断,损害了生态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福... 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是开展区域生态建设评估以及规划、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目前在生态指标体系构建中仍缺乏对指标内涵的系统研究,同时指标的选取过程不够透明,掺杂诸多主观臆断,损害了生态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福建省生态建设实践,将网络分析与量化指标选择过程相结合,(1)根据福建省生态建设规划和目标,建立主题导向的生态省建设评估网状指标体系;(2)从因果联系、生态过程和管理需求三方面分析各个备选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基于主题导向的生态指标网络;(3)根据生态指标应用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标准,基于网络分析原理,建立生态建设评估指标选择标准矩阵和备选指标矩阵;(4)构建面向经济社会成本和生态完整性的指标选取模型,定量化选取符合福建省实际发展特征的生态建设评估操作指标体系。将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提高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提升生态指标体系在实际生态建设评估、规划和管理应用中的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指标 指标选取 网络分析 定量方法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南部海岛大型真菌考察初报
3
作者 林汝楷 郑群力 +5 位作者 江宝兴 杨青 陈晓 林津添 章长生 杜庆红 《食用菌》 2012年第2期9-11,共3页
首次在福建省南部海岛开展大型真菌资源野外考察活动。在厦门海岛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49份,分属6目9科18种;在东山海岛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34份,分属6目11科19种。
关键词 厦门海岛 东山海岛 大型真菌 野外考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鲻鱼精子发生和形成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洪万树 翁幼竹 +2 位作者 林君卓 方永强 戴燕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6-120,共5页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鲻鱼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 ,鲻鱼早期精巢有两种类型的精原细胞 ,即A型和B型 ,在B型精原细胞可见核旁有类核周体 (nuage) ,可视为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发育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初级精母细胞减数...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鲻鱼精子发生和精子形成过程 .结果表明 ,鲻鱼早期精巢有两种类型的精原细胞 ,即A型和B型 ,在B型精原细胞可见核旁有类核周体 (nuage) ,可视为精原细胞向初级精母细胞发育分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早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明显可见 ,精子细胞之间存在着间桥联系 .鲻鱼成熟精子的特点是细胞核呈马蹄形 ,核凹较浅 ,核前端无顶体 ,核内染色质呈粗颗粒状 ,核膜与质膜之间有较大的空隙 .中段较短 ,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互相垂直 .精子尾部细长 ,横切面为典型的“9+ 2”双联微管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鲻鱼 精子发生 精子形成 精子形成 超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冬季小型原生动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蓝文陆 黄邦钦 +2 位作者 黄凌风 宁修仁 袁梁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6,共6页
分析了2004年2月珠江口小型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和异养甲藻)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鞭毛虫在珠江口的丰度为3.4×103~25.6×103个/mL,异养甲藻的丰度为11~312个/mL,纤毛虫的丰度为7~172... 分析了2004年2月珠江口小型原生动物(包括鞭毛虫、纤毛虫和异养甲藻)的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鞭毛虫在珠江口的丰度为3.4×103~25.6×103个/mL,异养甲藻的丰度为11~312个/mL,纤毛虫的丰度为7~172个/mL。高丰度的原生动物主要集中在广州附近盐度为2~5的河口上段,而低丰度在外海盐度超过30的下段区域,原生动物的3个类群的丰度均从上段往下段呈递减的趋势。原生动物的分布特征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相似,原生动物也与细菌呈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细菌和浮游植物影响着原生动物在珠江口内的分布。冬季温度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不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而营养盐可能是通过影响浮游植物及细菌的分布而间接对原生动物的分布产生影响。原生动物的丰度表明珠江口部分水域已处于富营养化和超营养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 丰度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大洋深水沉积物波举例研究
6
作者 焦强 庄振业 +2 位作者 曹立华 杨顺良 赵东波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9期7-16,共10页
深水细粒底流型沉积物波多分布于陆坡、洋盆等深水洋底。以大澳大利亚湾上部陆坡和康拉德隆起西南坡的波状底形为例,解释了南大洋深水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和形成发育机理。以大澳大利亚湾的沉积物波为代表的钙质细粒底流型沉... 深水细粒底流型沉积物波多分布于陆坡、洋盆等深水洋底。以大澳大利亚湾上部陆坡和康拉德隆起西南坡的波状底形为例,解释了南大洋深水沉积物波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和形成发育机理。以大澳大利亚湾的沉积物波为代表的钙质细粒底流型沉积物波波高约40m,波长1~2km,直线型脊线长10km,平行于等深线,主要由苔藓虫软泥组成,间冰期陆架上苔藓虫丰富,冰期移至陆架外缘和陆坡上部,在流速约16cm/s的高密度出流作用下于陆坡上部发育成泥质沉积物波。康拉德隆起西南坡的硅质细粒底流型沉积物波由硅藻软泥组成,绕南极流锋面的上升流使得此处的生产力高,硅藻类微体生物丰富,在流速约6cm/s的底流作用下发育大量沉积物波。2种细粒底流型沉积物波的向陆侧翼的沉积率大于向海侧翼,披覆形成后爬不同相爬升层理,显示沉积物波向上游坡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大洋 大澳湾 康拉德隆起 深水沉积物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1999年8月温、盐、密度的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曾淦宁 胡建宇 +5 位作者 潘伟然 陈照章 陈华 张彩云 贺志刚 李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75-678,共4页
利用 1999年 8月份的 CTD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温、盐、密度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1)粤东及闽南沿岸的上升流在调查期间较为明显 ,上升流的低温中心位于南澳岛以南区域 ;2 )台湾浅滩东侧在调查期间也存在上升流 ;3)在南澳与台湾浅... 利用 1999年 8月份的 CTD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温、盐、密度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1)粤东及闽南沿岸的上升流在调查期间较为明显 ,上升流的低温中心位于南澳岛以南区域 ;2 )台湾浅滩东侧在调查期间也存在上升流 ;3)在南澳与台湾浅滩之间海域 ,存在一个来自西南方向的高温、低盐、低密水舌 ,显示此区域受来自粤东沿岸水的影响 .水平方向 ,粤东沿岸水与表层离岸的低温高盐水逐渐混合 ;垂直方向 ,粤东沿岸水影响范围可达 2 0~ 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南部 温度 盐度 密度 1999年 8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现象在夏季对台湾海峡南部浮游桡足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黄加祺 朱长寿 李少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关键词 浮游桡足类 分布 厄尼诺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长岛砾石海滩侵蚀及修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杨杨 庄振业 +3 位作者 赵东波 王永红 马莹 王双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5期22-28,共7页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海岸侵蚀的状况越发严重,近年来国际上砾石养滩作为一种新的海滩养护方法开始兴起,由于其粒径粗、孔隙度大,波浪下渗率较高,起到抵浪消浪的作用,从而形成稳定度较高的海滩,在海滩养护中有着重要的...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海岸侵蚀的状况越发严重,近年来国际上砾石养滩作为一种新的海滩养护方法开始兴起,由于其粒径粗、孔隙度大,波浪下渗率较高,起到抵浪消浪的作用,从而形成稳定度较高的海滩,在海滩养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014年和2016年对山东长岛的砾石海滩做过2次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砾石海滩确存在侵蚀现象,滩面下蚀深度最高达到0.6m,海滩宽度也有变窄的趋势。因此,建议当地采用砾石养滩的方法进行海滩修复,根据当地状况并结合国外砾石养滩的案例可知,砾石抛填的位置应在高潮线以上,填充厚度至少应达到3~4m,粒径以2~50mm较好,将滩肩扩宽至30m海滩能够稳定一段时间。砾石海滩经修复后不仅能够防护海岸,也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海滩 侵蚀 修复 山东长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东侧莺东沙脊及其在管线工程中的负面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昌翔 曹立华 +3 位作者 庄振业 徐继尚 杨顺良 赵东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4期49-55,共7页
北部湾东侧莺东潮流沙脊是整个琼西南沙脊群之一,沙脊从感恩角岸外发育最好,至东方岸外已趋缓和。根据海底特征,由海向岸分为深水平坦段、沙波沙脊段和近岸段共3个区段。沙波沙脊区段主要分布4条沙脊,这些沙脊大都呈NS或NW—SE走向,与... 北部湾东侧莺东潮流沙脊是整个琼西南沙脊群之一,沙脊从感恩角岸外发育最好,至东方岸外已趋缓和。根据海底特征,由海向岸分为深水平坦段、沙波沙脊段和近岸段共3个区段。沙波沙脊区段主要分布4条沙脊,这些沙脊大都呈NS或NW—SE走向,与主水流平行,呈不甚规则的长条状,长约45km,宽度较大。脊槽高差约20~30m,脊顶水深5~8m,沙脊槽向不对称,向海侧缓,向陆侧陡。成因上属于全新世低海面形成的连滨沙脊,受现代浪流修蚀改造而成。这些沙脊的基础部分基本稳定,只在暴风浪或强潮流情况下表面活动性泥沙做少量迁移。2003年铺设的东方1-1气田输气管线路由经过北部湾莺东沙脊。通过对中国海洋大学东方1-1海底管线多年调查资料分析认为,本区沙波沙脊海底管线被严重掏空,已发现的130余掏空悬跨点平均长达33m,深度最大可达1m。管线掏空可归因于底形特征动态变化和管线改变海底水动力环境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潮流沙脊 东方1-1海底管线 管线掏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阿莱曼旅游区海滩养护及硬工程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康雪宁 刘冬雁 +2 位作者 庄振业 杨顺良 赵东波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2期33-39,共7页
阿莱曼海滩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西侧,是长约12km的平直沙坝潟湖岸,在强劲的西向常、强浪的作用下,泥沙沿岸向东运移,引起海岸长期强烈蚀退。1998—2009年分3个阶段整治和抛沙养滩,先后建成13条丁坝组成的丁坝群,丁坝效应稳定了8.5km的... 阿莱曼海滩位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西侧,是长约12km的平直沙坝潟湖岸,在强劲的西向常、强浪的作用下,泥沙沿岸向东运移,引起海岸长期强烈蚀退。1998—2009年分3个阶段整治和抛沙养滩,先后建成13条丁坝组成的丁坝群,丁坝效应稳定了8.5km的海滩,3个阶段共向滩肩抛沙116×104 m3,但是水下基岩陡斜地形导致严重沙流失,使海滩不能增宽,丁坝群尾闾效应也导致丁坝群下游3.5km海难侵蚀更加严重,于是先后采取了分段式岸外坝群和岸外连续长潜堤加堤内丁坝格,消除了丁坝群下游岸的侵蚀。结合我国相应案例说明在那些强烈侵蚀和严重沙流失岸段养滩,必须强调丁坝、岸外坝等硬工程的作用。这些构筑物既能消散波能,又能阻拦所抛沙的流失。对于那些水下为基岩陡斜地形的海滩,更应设计一定的硬工程,埃及阿莱曼的连续长潜堤加丁坝格的设计和我国三亚三美湾的连续岸外坝丁坝加人造沙坝的经验都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养护 丁坝群 岸外潜坝群 陡斜岸坡 沙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防除药物对滩涂底栖生物影响的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小梅 张跃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2-406,共5页
2005年7月15日对厦门海沧青礁海堤外的互花米草进行药物杀除,试验选用的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的杀除有效.药物喷洒后不同时段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的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同步对比数量相差不明显,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2005年7月15日对厦门海沧青礁海堤外的互花米草进行药物杀除,试验选用的除草剂对互花米草的杀除有效.药物喷洒后不同时段调查结果表明:试验区与对照区的底栖生物种类组成、生物量、栖息密度同步对比数量相差不明显,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亦呈现总体一致.这表明互花米草防除药物对底栖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其生境的干扰不大,试验区与对照区底栖生物群落组成结构总体一致的变化趋势与时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测 互花米草 防除药物 底栖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虾混养蟹类的防病效应
13
作者 林野 杨俊阳 《科学养鱼》 2003年第11期50-51,共2页
福建南部虾池晚季长期养殖日本对虾,由于虾池老化、气候异常、进排水不良、病毒传播等原因,自1997年晚季后,发病率居高不下。当地早季多混养锯缘青蟹,于6~9月收获上市;并将体重不足110克等不合规格的个体收购后,放入部分虾池继续混养,... 福建南部虾池晚季长期养殖日本对虾,由于虾池老化、气候异常、进排水不良、病毒传播等原因,自1997年晚季后,发病率居高不下。当地早季多混养锯缘青蟹,于6~9月收获上市;并将体重不足110克等不合规格的个体收购后,放入部分虾池继续混养,以培育膏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混养 蟹类 病虫害防治 气候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