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月龄福建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巫旗生 周小文 +4 位作者 宁岳 祁剑飞 郭香 罗辉玉 葛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8-24,共7页
研究了18、27月龄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明确壳型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牡蛎多倍体的人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随机选取18、27月龄福建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各50个个体,分别... 研究了18、27月龄福建牡蛎Crassostrea angulata二倍体和三倍体的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明确壳型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为福建牡蛎多倍体的人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随机选取18、27月龄福建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各50个个体,分别测量壳高(SH)、壳长(SL)、壳宽(SW)、体质量(TW)共4个数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决定系数分析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作用效果。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牡蛎18月龄二倍体和27月龄三倍体的壳高和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18月龄三倍体和27月龄二倍体群体的壳宽和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8月龄二倍体和三倍体群体中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壳高,27月龄二倍体群体为壳宽,27月龄三倍体群体为壳高。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相一致。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壳型性状对体质量的4个最优回归方程,其相关指数R2均小于0.850,表明还可能存在对体质量影响较大的其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牡蛎 壳型性状 体质量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毒性及其积累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硕良 郑惠东 +3 位作者 陈宇锋 许贻斌 姜双城 吴立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9-147,共9页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 以海水养殖的2种甲壳类动物(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和2种双壳类动物(文蛤Meretrix meretrix、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材料,进行了溴氰菊酯对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急性毒性及其积累实验研究。结果显示,4种海水养殖生物的死亡率与溴氰菊酯浓度及其暴露时间成显著正相关。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和日本囊对虾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2.07×10^(-4)、1.70×10^(-4)、1.10×10^(-4) mg/L和7.32×10^(-4)、3.90×10^(-4)、1.43×10^(-4)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44×10^(-5) mg/L和3.32×10^(-5) mg/L;溴氰菊酯对文蛤和菲律宾蛤仔的24 h LC_(50)、48 h LC_(50)、96 h LC_(50)分别为1.52、0.30、0.27 mg/L和0.67、0.11、0.0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3.51×10^(-3) mg/L和9.50×10^(-4) mg/L。溴氰菊酯对远海梭子蟹、日本囊对虾的毒性明显大于文蛤和菲律宾蛤仔。文蛤和菲律宾蛤仔在溴氰菊酯平均浓度分别为0.86–0.05 mg/L和0.37–0.03 mg/L的水体中暴露24–96 h时,其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系数分别为2.57–12.40和3.03–27.85,文蛤和菲律宾蛤对溴氰菊酯的积累率与暴露时间成正相关,与暴露浓度成负相关。不同种类的海水养殖生物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及其积累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氰菊酯 毒性 积累 海水养殖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晓婷 吴靖娜 +1 位作者 陈艺晖 刘智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226-1232,共7页
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海洋鱼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中上层鱼类产量巨大、营养丰富,从不同领域研发中上层鱼类及副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主要从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中营养成分的角... 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的高效利用是我国海洋鱼类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研究方向,中上层鱼类产量巨大、营养丰富,从不同领域研发中上层鱼类及副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主要从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中营养成分的角度出发,加工优化食用制品以及提取利用其中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从而研发营养功能制品、医药品及调味品等。本文从鱼糜及鱼糜制品、生物医药及制品、鱼油提取及制品、调味品、休闲食品以及其他制品等方面,综合论述了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高值化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广阔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旨在有效提高中上层鱼类及加工副产品的附加值,为其更深入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上层鱼类 加工副产品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养殖仿刺参抗氧化多肽的酶解工艺优化及其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南 吴靖娜 +4 位作者 苏永昌 陈贝 苏捷 郑昇阳 刘智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183-191,共9页
目的:优化仿刺参抗氧化多肽的酶解工艺,并研究其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以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目的:优化仿刺参抗氧化多肽的酶解工艺,并研究其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以酶解产物的水解度、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筛选出最适蛋白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温度、加酶量、pH作为影响因子,以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条件;进一步探讨酶解多肽体外抗氧化活性。以MTS法检测低、中、高剂量组的仿刺参抗氧化多肽对H_2O_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MDA含量、SOD活力测定细胞氧化及抗氧化水平。结果:动物蛋白水解酶为最适蛋白酶,酶解工艺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20 g/m L、酶解时间2 h、酶解温度50℃、加酶量7000 U/g、pH7.5,该条件下制备的仿刺参多肽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81%,与模型预测值(68.35%),相对误差为1%,回归模型可靠。酶解多肽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ABTS自由基(ABTS^+·)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是9.01、0.63、10.89和20.53 mg/m L,说明其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选取200μmol/L浓度H_2O_2建立细胞损伤模型,与H_2O_2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仿刺参抗氧化多肽能明显抑制H_2O_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降低MDA含量,提高SOD活力。结论:采用动物蛋白水解酶酶解优化工艺制备的仿刺参抗氧化多肽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刺参 多肽 酶解 EA.hy926 过氧化氢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仿生消化在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体内镉的生物可给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妙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4-99,共6页
体外仿生消化是目前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体外仿生消化法应用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以下简称扇贝)中镉(Cd)生物可给性分析的前处理工序(Cd暴露水平较高),即模拟人体消化环境,加入消化液所含有机物... 体外仿生消化是目前研究食品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有效手段之一。将体外仿生消化法应用于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以下简称扇贝)中镉(Cd)生物可给性分析的前处理工序(Cd暴露水平较高),即模拟人体消化环境,加入消化液所含有机物和无机物(含消化酶),探讨扇贝体内Cd在胃肠中的释放机制。结果显示,各体外仿生消化液单独作用于扇贝时,Cd溶出平衡时间顺序依次为:仿生唾液>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而溶出量大小顺序为:胃液>胆汁≈十二指肠液>唾液,仅十二指肠液和胆汁中Cd溶出时的ln C–t呈线性相关(R^2=0.9530和R2=0.8891)。因此,Cd在唾液或胃液中溶出时的关键因子是pH,但在十二指肠液、胆汁和全过程仿生消化液中,消化酶起决定作用。样-液比在1∶10–1∶120(g/ml)之间时,扇贝体内Cd溶出率没有显著差异,即样-液比对Cd的生物可给率影响不大。体外全仿生消化结果显示,扇贝内约有70%的Cd释放溶出,即扇贝消化糜中Cd的最大生物可给率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仿生消化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鲑鳟通用型低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的开发 被引量:2
6
作者 邰如玉 许建 +5 位作者 江炎亮 张瀚元 白庆利 杨世勇 徐鹏 赵紫霞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3-61,共9页
为开发常见鲑鳟养殖物种通用的遗传分析工具,本研究利用Affymetrix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57K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国内代表性鲑鳟养殖群体开展了分型检测,包括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 为开发常见鲑鳟养殖物种通用的遗传分析工具,本研究利用Affymetrix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57K高通量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芯片,对国内代表性鲑鳟养殖群体开展了分型检测,包括山女鳟(Oncorhynchus masou masou)、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美洲红点鲑(Salvelinus fontinalis)、白斑红点鲑(Salvelinus leucomaenis) 4个物种,从57,501个SNP标记中筛选出96个共享多态性标记,应用Fluigidm 96.96动态芯片平台,构建了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和红点鲑属(Salvelinus)通用型低通量SNP芯片。该芯片分型结果准确性较高,与Affymetrix高通量芯片分型一致性达到96.55%。使用该芯片对来自6个家系的48尾银鲑个体及其候选亲本进行检测,应用Cervus 3.0.7软件进行亲权鉴定,结果能够准确重现复杂家系的真实系谱。在用于单亲本亲权鉴定时,第一亲本非排除率(Non-exclusion probability for first parent, NE-1P)为4.120×10^(–4);用于双亲本亲权鉴定时,双亲非排除率(Non-exclusion probability for parent pair, NE-PP)低至6.219×10^(–12),表明该芯片在鲑鳟养殖群体系谱鉴定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使用该芯片开展4个鲑鳟养殖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样本分群聚类结果与其所属的分类阶元相符,能够准确反映群体遗传组分构成和遗传关系。本研究构建的低通量SNP芯片在常见鲑鳟养殖物种中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将其应用于养殖群体遗传分析,能够为鲑鳟制种、育种和引种等科学决策提供基因组信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科鱼类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亲权鉴定 群体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疲劳功效的天然海洋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赵雨茜 熊何健 +4 位作者 苏永昌 刘淑集 吴靖娜 何传波 刘智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58-164,共7页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人们常常处于疲劳状态之中,这个状态潜移默化影响着当代人的正常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若不及时消除或延缓疲劳感,则会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报道的具有抗疲劳功效的活性物质非常广泛,尤其海星、海参、鱼类、虾类等从海... 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人们常常处于疲劳状态之中,这个状态潜移默化影响着当代人的正常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若不及时消除或延缓疲劳感,则会引发各种疾病。目前报道的具有抗疲劳功效的活性物质非常广泛,尤其海星、海参、鱼类、虾类等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活性物质引起学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当代疲劳的现状、根据不同研究需要对疲劳的分类、疲劳感的产生机制、抗疲劳保健食品的功能性评价方法,以及具有延缓和消除疲劳感的海洋生物的种类概述,为开发具有抗疲劳作用的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评价 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酶法制备菲律宾蛤仔抗肿瘤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康鹏 吴靖娜 +4 位作者 蔡水淋 潘南 苏永昌 刘智禹 肖美添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7-52,共6页
为确定酶解法提取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抗肿瘤活性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5种蛋白酶在相同的料液比、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各自最适温度和pH的条件下酶解菲律宾蛤仔。通过甲醛电位滴定法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 为确定酶解法提取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抗肿瘤活性多肽的最佳工艺条件,选用5种蛋白酶在相同的料液比、酶解时间和酶添加量、各自最适温度和pH的条件下酶解菲律宾蛤仔。通过甲醛电位滴定法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分别测定了菲律宾蛤仔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和酶解多肽的抗肿瘤活性,分析了氨基态氮含量与A549抑制率之间的相关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抑制率为指标,正交分析优化酶解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的5种酶解产物中,风味蛋白酶的酶解液中氨基态氮含量最高,而胃蛋白酶获得的酶解多肽抗肿瘤活性最高。胃蛋白酶酶解菲律宾蛤仔正交实验确定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w/w)1∶1,pH 2.0,酶解时间1 h,酶添加量2 000 U/g,酶解温度37℃。当设定最佳酶解工艺获得的酶解多肽浓度为20 mg/m L时,其对A549的抑制率为99.83%。研究表明,酶的种类对菲律宾蛤仔酶解液氨基态氮含量和酶解多肽的抗肿瘤活性有较大影响,菲律宾蛤仔酶解液中氨基态氮含量与A549抑制率没有直接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酶解多肽 A549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蔼巴非蛤人工育苗及稚贝培育技术
9
作者 巫旗生 宁岳 +4 位作者 祁剑飞 郭香 罗辉玉 曾志南 葛辉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9-14,共6页
探讨了和蔼巴非蛤Paphia amabilis的人工育苗技术与稚贝培育技术,旨在为实现和蔼巴非蛤苗种规模化、高效化的繁育生产提供技术资料。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和蔼巴非蛤物种鉴定及苗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探讨了和蔼巴非蛤Paphia amabilis的人工育苗技术与稚贝培育技术,旨在为实现和蔼巴非蛤苗种规模化、高效化的繁育生产提供技术资料。分别采用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开展了和蔼巴非蛤物种鉴定及苗种繁育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稚贝的COI序列与Paphia amabilis序列相似度为100%,所测稚贝均为和蔼巴非蛤。在和蔼巴非蛤繁殖期选择平均壳长为45.37 mm的亲贝,采用阴干+氨海水刺激的催产方法获得受精卵,催产率和孵化率分别为59.25%、91.68%。在水温28.1℃、盐度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经20 h发育为D形幼虫,幼虫培育密度为1~2个·mL^(-1),经过9 d发育至变态幼虫期。采用细砂作为附着基,经过3~5 d培育,幼虫全部变态为稚贝,变态率可达50%以上。早期稚贝采用有砂培育,壳长大于1 mm的稚贝则采用无砂培育,稚贝经过6个月室内水泥池培育,壳长可达12 mm以上。选用壳长大于12 mm的稚贝开展中苗室外水泥池培育试验,结果显示架空组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显著高于未架空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蔼巴非蛤 人工育苗 幼虫培育 稚贝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丁鱼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丽琴 陈雅茹 +5 位作者 刘淑集 张玉苍 陈晓婷 苏永昌 罗联钰 刘智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目的优化沙丁鱼(Sardinapilchardus)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工艺和评价不同分子量大小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沙丁鱼鱼鳞为原料,通过酶工程结合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优化胶原蛋白肽制备工艺,采用超滤膜分级分离鱼鳞胶原蛋白肽,并通... 目的优化沙丁鱼(Sardinapilchardus)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工艺和评价不同分子量大小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沙丁鱼鱼鳞为原料,通过酶工程结合单因素与响应面实验优化胶原蛋白肽制备工艺,采用超滤膜分级分离鱼鳞胶原蛋白肽,并通过体外自由基化学体系分析对比不同分子量大小(10、5、1 kDa)的胶原蛋白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采用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得率最高;最优酶解工艺参数为:碱性蛋白酶加酶量7526 U/g、料液比1:20(g/mL)、pH 10.5、酶解温度67℃、酶解时间4 h,此条件下鱼鳞胶原蛋白肽得率最高,达43.44%±1.59%。通过超滤获得的分子量小于1k Da的鱼鳞胶原蛋白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OH)的清除能力最强,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0.72 mg/mL和1.76 mg/mL;分子量为1~5 kDa的鱼鳞胶原蛋白肽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superoxide radical,O^(2-)·)的清除效果最好,其IC50为1.45 mg/mL。结论碱性蛋白酶能够有效制备鱼鳞胶原蛋白肽,且小于1 kDa的鱼鳞胶原蛋白肽抗氧化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丁鱼鱼鳞 胶原蛋白肽 蛋白酶 膜分离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蒸煮液美拉德反应制备海鲜调味基料工艺优化 被引量:39
11
作者 吴靖娜 靳艳芬 +3 位作者 陈晓婷 潘南 叶琳弘 刘智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69-76,共8页
为研制新型的海鲜调味品基料,以鲍鱼蒸煮液为原料,加入木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对样品进行感官评定及p H值测定,同时辅以电子鼻分析美拉德产物的气味变化,研究不同木糖添加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美拉德反应程度及产物的影响,确定鲍鱼蒸... 为研制新型的海鲜调味品基料,以鲍鱼蒸煮液为原料,加入木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对样品进行感官评定及p H值测定,同时辅以电子鼻分析美拉德产物的气味变化,研究不同木糖添加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美拉德反应程度及产物的影响,确定鲍鱼蒸煮液美拉德反应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不同反应条件对反应程度及产物气味组成均有影响,正交试验得出鲍鱼蒸煮液美拉德反应工艺的最优参数为木糖添加量10%、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40 min,此条件下产物的p H值为4.73±0.08,A280 nm为0.37±0.02,A420 nm为0.27±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蒸煮液 美拉德反应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电子鼻和SPME-GC-MS分析鲍鱼熟制前后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靖娜 路海霞 +4 位作者 刘智禹 苏捷 廖登远 潘南 蔡水淋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1-437,共7页
为了揭示熟制鲍鱼主要特征气味的成因,采用电子鼻及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对熟制过程中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香气差异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熟制鲍鱼的香气变化,经PCA... 为了揭示熟制鲍鱼主要特征气味的成因,采用电子鼻及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对熟制过程中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香气差异和挥发性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熟制鲍鱼的香气变化,经PCA分析发现,熟制鲍与生鲍整体气味有显著差异;GCMS分析表明,熟制前后鲍鱼的挥发性成分发生明显变化,从生鲍和熟制鲍中分别鉴定出42种和61种风味物质,主要物质有醇、醛、酮、烃、酯、酸、芳香族、含氮化合物、酚类;生鲍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的为苯甲醛(68.15%)和1-辛烯-3-醇(9.22%),熟制鲍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较高的为2,3-丁二醇(22.80%)和(2R,3R)-(-)-2,3-丁二醇(19.84%)。研究表明,运用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能够很好地分析鲍鱼熟制前后气味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鱼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优化蓝圆鲹调味基料的制备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晓婷 吴靖娜 +2 位作者 路海霞 刘智禹 陈艺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2-289,共8页
为获得品质和风味较好的蓝圆鲹调味基料,采用蓝圆鲹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蓝圆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和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进行检测及分析。得到最佳的酶解工艺参数... 为获得品质和风味较好的蓝圆鲹调味基料,采用蓝圆鲹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对蓝圆鲹酶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氨基酸组成和呈味核苷酸二钠含量进行检测及分析。得到最佳的酶解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g/m L)、加酶量8 000 U/g、酶解温度60℃、酶解时间6.4 h。在此工艺条件下,酶解产物的水解度达27.52%,酶解物有较好的酶解效果,且风味较佳;酶解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和甜味+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7.93%和20.68%,呈味核苷酸二钠质量分数为3.47%,表明蓝圆鲹蛋白酶解产物营养价值和品质较优,且具有蓝圆鲹特有的鲜味,为进一步开发成产品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电子鼻 电子舌 酶解 氨基酸及呈味核苷酸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优化液熏鲍生产工艺 被引量:18
14
作者 吴靖娜 路海霞 +2 位作者 蔡水淋 位绍红 刘智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4932-4941,共10页
目的对液熏鲍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以新鲜鲍为原料,通过选择色泽、质地和风味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因素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价评分体系,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液熏鲍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了不同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烘干温度和烘干... 目的对液熏鲍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研究。方法以新鲜鲍为原料,通过选择色泽、质地和风味为评价指标,确定合理的因素权重,建立感官综合评价评分体系,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液熏鲍加工工艺进行优化,探讨了不同浸泡温度、浸泡时间、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液熏制品感官指标的影响。结果基于模糊数学感官评价法确定了液熏鲍最佳的加工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55℃,浸泡时间2.3 h,烘干温度67℃,烘干时间20 min。结论本工艺所得液熏鲍具有外观好、光泽感好、呈烟熏色、烟熏香味浓郁、肉质富有弹性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熏 响应面 模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圆鲹肌肉中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晓婷 吴靖娜 +2 位作者 路海霞 刘智禹 陈艺晖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为了测定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及合理的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蓝圆鲹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蓝圆鲹肌肉中水分... 为了测定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及合理的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生化测定方法检测蓝圆鲹肌肉中的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蓝圆鲹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5.00%,粗蛋白质、粗脂肪及粗灰分的干重含量分别为79.52%、9.88%和4.16%;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5.24%(干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0.08%,谷氨酸含量最高(11.40%),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和缬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3.32;共检出17种脂肪酸,棕榈酸含量最高(2.60%),EPA+DHA含量为2.20%;富含磷(P)、钾(K)、钙(Ca)、钠(Na)、镁(Mg)等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磷的含量最高(2 193.99 mg/kg),微量元素中铁的含量最高(22.25 mg/kg)。研究表明,蓝圆鲹是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价值及经济价值均较高的优质海洋经济鱼类,具有较好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肌肉 营养成分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熏鲍冷风干燥工艺优化及贮藏期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吴靖娜 陈晓婷 +3 位作者 位绍红 乔琨 王茵 刘智禹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提高鲍鱼的附加值,研发干制液熏鲍新产品,以确定液熏鲍干燥最优工艺参数及贮藏时间。以液熏鲍为研究对象,采用冷风干燥技术干制液熏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试验,以冷风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和干燥时间为因素,对干制熏鲍... 为提高鲍鱼的附加值,研发干制液熏鲍新产品,以确定液熏鲍干燥最优工艺参数及贮藏时间。以液熏鲍为研究对象,采用冷风干燥技术干制液熏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设计试验,以冷风干燥温度、干燥风速和干燥时间为因素,对干制熏鲍的硬度和弹性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确定液熏鲍冷风干燥的加工工艺;同时探讨干制熏鲍的安全指标及保藏性。结果显示,由模型方程确定液熏鲍鱼冷风干燥工艺的最优参数为:温度26℃,风速4 m/s,时间23 h。在此条件下干制熏鲍的硬度为(22 845.05±1 098.71)N,弹性为(-0.13±0.03)mm。经该工艺生产的干制熏鲍,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商业无菌要求,并且具有较好的风味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熏鲍 冷风干燥 质构特性 干燥速率 商业无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海胆黄基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清云 潘南 +3 位作者 吴靖娜 刘淑集 刘智禹 陈丽娇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了测定紫海胆黄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及合理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的生化测定方法以及美国化学分析方法(AOAC)检测海胆黄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海胆黄粉中水... 为了测定紫海胆黄中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及合理评价,采用国家标准的生化测定方法以及美国化学分析方法(AOAC)检测海胆黄中的水分、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总糖、氨基酸、脂肪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海胆黄粉中水分含量(5.29±0.02)%,粗灰分(8.69±0.03)%,粗蛋白质(60.36±0.04)%,粗脂肪(25.32±0.09)%,总糖含量(0.044±0.002)mg/100 g;共检出18种氨基酸,总含量(46.50±0.89)%;谷氨酸含量最高,为(5.57±0.11)%;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7.75±0.01)%;主要的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和亮氨酸;药效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6.86%;蛋白质氨基酸评分(AAS)>0.8,化学评分(CS)>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7.86;共检出30种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2.43±005)%;海胆黄富含钾、磷、钠、镁、铁、锌等矿物质元素;常量元素中,磷元素含量最高,为(1 432.27±8.91)mg/100 g;微量元素中,锌元素含量最高,为(13.13±0.09)mg/100 g。研究表明,海胆黄中蛋白质含量丰富,氨基酸种类多、比例合理,脂质含量高且富含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含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黄 紫海胆 营养成分 营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圆鲹沙拉酱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靖娜 陈晓婷 +2 位作者 路海霞 位绍红 刘智禹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6-134,共9页
为了得到风味独特的蓝圆鲹沙拉酱,采用蓝圆鲹鱼肉为主要原料,探讨了大豆油、全蛋粉、变性淀粉、黄原胶等对沙拉酱质构及感官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大豆油、全蛋粉及变性淀粉为研究因素,以质构分析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 为了得到风味独特的蓝圆鲹沙拉酱,采用蓝圆鲹鱼肉为主要原料,探讨了大豆油、全蛋粉、变性淀粉、黄原胶等对沙拉酱质构及感官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大豆油、全蛋粉及变性淀粉为研究因素,以质构分析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蓝圆鲹沙拉酱的加工工艺配方及条件,开发具有蓝圆鲹风味的沙拉酱,并对制品的理化指标、安全指标及保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圆鲹沙拉酱的最佳配方为:油脂12%,全蛋粉3.70%,变性淀粉5.38%,食盐3%,砂糖6%,白醋4%,黄原胶0.45%,在这基础上添加鱼肉25 g,蔬菜30 g。成品口感佳、风味适宜、整体接受度较好,并且符合商业无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圆鲹 沙拉酱 加工工艺 保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海地瓜皂苷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永昌 刘淑集 +3 位作者 阮伟达 刘秋凤 王茵 刘智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05-209,215,共6页
目的:以海地瓜为原料,开展了海地瓜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响应面法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海参皂苷得率的影响,优化获得最佳的海地瓜皂苷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9%,提取温... 目的:以海地瓜为原料,开展了海地瓜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方法: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响应面法分析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海参皂苷得率的影响,优化获得最佳的海地瓜皂苷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9%,提取温度为73.5℃,提取时间为2.75 h,料液比为1∶1.7 g/m L。对海地瓜皂苷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乙醇体积、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在该工艺下提取海地瓜皂苷得率为0.378%。与模型预测值一致。结论: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提取条件合理,验证值与预测值接近,可以用于海地瓜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地瓜 皂苷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下脚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永昌 刘淑集 +2 位作者 刘智禹 刘秋凤 王茵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85-288,293,共5页
通过测定罗非鱼下脚料的各组分营养成分,对罗非鱼下脚料进行营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罗非鱼下脚料占整鱼质量的56.3%,其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60.5%、18.4%、10.6%、0.9%、8.8%;罗非鱼下脚料中氨基... 通过测定罗非鱼下脚料的各组分营养成分,对罗非鱼下脚料进行营养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罗非鱼下脚料占整鱼质量的56.3%,其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粗灰分的含量分别为60.5%、18.4%、10.6%、0.9%、8.8%;罗非鱼下脚料中氨基酸含量达26.38%(干重),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WEAA/WTAA)为36%,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WFAA/WTAA)为45%,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例(WEAA/WNEAA)为5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3.16,生物价(BV)为78.95,表明罗非鱼下脚料中的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标准;罗非鱼下脚料不饱和脂肪酸(UFA)占脂肪酸总量的50.8%;矿物质元素中钙含量最高,达43600 mg/kg。因此,罗非鱼下脚料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酸和矿物质元素的水产生物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下脚料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