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水产类教学实验室建设——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林明 何亮华 赵超 《河北渔业》 2025年第4期38-40,共3页
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海洋科学相关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于2021年11月整合涉海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团队,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根据相关专业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了海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成,为海洋、... 在海洋强国的背景下,各大高校相继开设海洋科学相关的专业。福建农林大学于2021年11月整合涉海领域的优势资源和团队,成立了海洋学院。学院根据相关专业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了海洋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中心的建成,为海洋、水产相关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必要条件,为学生科研活动、创新创业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本文介绍了海洋学院实验室建设背景、建设内容、实验室运行成效等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为更多海洋、水产类学科实验室、实践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海洋科学 实验室建设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福建乡土红树植物对近海滩涂污染修复效果的比较
2
作者 何家博 张韦炜 +3 位作者 陈志 王世永 林兴达 胡丰晓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3-711,共9页
【目的】比较4种福建乡土红树植物对近海污染滩涂的生态修复效果,为福建省近海滩涂生态修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不同树种对滩涂沉积物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总氮(TN)、总磷(... 【目的】比较4种福建乡土红树植物对近海污染滩涂的生态修复效果,为福建省近海滩涂生态修复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不同树种对滩涂沉积物中氨氮(NH_(4)^(+)-N)、亚硝酸盐(NO_(2)^(-)-N)、总氮(TN)、总磷(TP)、总有机碳(TOC)和硫化物等理化指标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典型污染物苯并芘(BaP)和镉(Cd)的去除效果。【结果】种植秋茄(Kandelia candel)对沉积物中NO_(2)^(-)-N和TP的去除率最高,对沉积物中NH_(4)^(+)-N、TN、Cd和BaP的去除效果与种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秋茄对滩涂沉积物的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且其环境适应性较强,是红树林高纬度地区海洋滩涂生态修复的适宜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滩涂沉积物 红树植物 室内模拟试验 苯并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比例对山仔水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
作者 黄雄伟 刘惟潇 +7 位作者 田欣方 李覃楠 郭子翰 刘毅凡 覃盼 管永晶 吴龙地 方垂弘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5-566,共12页
【目的】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鲢、鳙增殖放流以控制蓝藻、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23年4—7月在山仔水库进行。在4个容积均为27 m^(3)的围隔池中... 【目的】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为鲢、鳙增殖放流以控制蓝藻、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23年4—7月在山仔水库进行。在4个容积均为27 m^(3)的围隔池中,鲢、鳙的投放比例分别为2∶1(C1组)、4∶1(C2组)、6∶1(C3组)、0∶0(C4组,为空白对照组),另设池外库区对照组(C5组)。C1~C3组鲢、鳙投放总密度均为50.00 g·m^(-3)。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各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结果】测序获得504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的序列,归属于30门53纲133目223科417属,门水平下的最优势菌群为蓝藻门(Cyanobacteria),纲水平下的最优势菌群为生氧光细菌纲(Oxyphotobacteria),属水平下的最优势菌群为双色藻属(Cyanobium_PCC-6307)和微囊藻属(Microcystis_PCC-7914)。C1~C4组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差异均不显著,C1~C3组与C5组的差异显著。门水平下,C1~C3组微生物群落聚为一支,C4组与C5组聚为另一支,聚类结果与蓝藻门丰度有关。PCoA分析结果与聚类结果相符。鲢、鳙投放能明显减少蓝藻,起到控制蓝藻的效果。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与水温、溶解氧含量的相关性显著,而与鲢、鳙投放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鲢、鳙投放比例为4∶1时具有相对较好的水质净化和蓝藻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仔水库 鲢、鳙养殖 微生物群落 蓝藻控制 测序分析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福建省中北部海域贝类中的软骨藻酸 被引量:3
4
作者 田璐 黄奕雯 黄种持 《渔业研究》 202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灾害频发,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贝类毒素的分析研究越来越重要。为此,本研究探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失忆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Domoic acid,DA)的方法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 近年来,我国沿海赤潮灾害频发,食用贝类造成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对贝类毒素的分析研究越来越重要。为此,本研究探究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失忆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Domoic acid,DA)的方法条件,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DA在0.5~2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为5μg/kg,平均回收率为68.7%~92.4%,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在5.4%~8.4%之间(n=6),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9%~5.1%之间(n=6)。2)采用该方法检测2020—2021年福建省中北部海域主要养殖贝类中的DA,结果显示:(1)136个贝类样品中有27个样品检出DA,检出率19.9%,其中福州连江县、宁德福鼎市和莆田北岸区检出率较高,达到40%及以上;(2)2021年4—6月整体检出率呈逐渐递增趋势(0%~41.5%);(3)136个样品中DA主要在花蛤、牡蛎和贻贝中检出,检出率为13.6%~35.7%,缢蛏、鲍和扇贝中均未检出。本方法具有快速、高效、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等优点,适用于贝类中软骨藻酸的日常检测和监控,对加强贝类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藻酸(DA) 贝类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 福建省中北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DDGS替代豆粕对中华圆田螺幼螺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莹 刘轩宇 +8 位作者 张雯怡 廖梦香 林学文 朱晓鸣 刘昊昆 姜能座 娄格格 兰怡菲 黄小红 《水生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145,共13页
以玉米DDGS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0(D0)、25%(D25)、50%(D50)和75%(D75)]的豆粕蛋白,配制成玉米DDGS含量分别为0、13.63%、27.26%和40.89%的4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0±0.01)g的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幼... 以玉米DDGS替代饲料中不同比例[0(D0)、25%(D25)、50%(D50)和75%(D75)]的豆粕蛋白,配制成玉米DDGS含量分别为0、13.63%、27.26%和40.89%的4种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60±0.01)g的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幼螺56d,探讨其对中华圆田螺幼螺生长性能、体成分、抗氧化能力和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D25组终末体重(FBW)、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显著高于D0组(P<0.05),D25和D0组之间存活率(SR)、摄食率(FR)、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无显著差异(P>0.05),但D50和D75组的FBW、SGR和WGR显著低于D0组(P<0.05);D2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螺体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D0组(P<0.05);D50和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的胰蛋白酶(TRY)及脂肪酶(LPS)的活性均显著低于D0组(P<0.05),而各组间淀粉酶(AMS)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2)D2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与D0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D50和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CAT、SOD和GPx活性显著低于D0组(P<0.05),D75组肝胰腺和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0组(P<0.05);D50和D75组肝胰腺GPx、GST和SOD和肠道GST基因表达量均显著低于D0组(P<0.05)。(3)D2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和肠道组织结构与D0组无显著差异,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肝胰腺部分肝小管结构紊乱,基膜破裂;D50和D75组中华圆田螺幼螺肠道上皮细胞受损,固有层萎缩。综上结果,玉米DDGS在中华圆田螺幼螺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以不超过13.63%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DDGS 蛋白源替代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中华圆田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6
作者 林楠 李长淇 +3 位作者 郑清寅 巫立文 邵建春 王学习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3-58,共6页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360尾初重(1.18±0.13)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料,试... 试验旨在探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功能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信号通路的影响。选取360尾初重(1.18±0.13)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用发酵豆粕替代10%(FSM10组)、20%(FSM20组)和30%(FSM30组)鱼粉蛋白的试验饲料。预试期2 w,正式试验期8 w。结果显示,FSM20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FSM30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FSM30组(P<0.05)。FSM10组幼虾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FSM30组(P<0.05)。随着替代鱼粉比例从10%升至30%,凡纳滨对虾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FSM30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CON组和FSM20组(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mTOR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FSM30组相比,FSM10组的mtor、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2(eif4e2)和FSM20组的mtor、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1a(eif4e1a)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发酵豆粕替代饲料中30%鱼粉蛋白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无显著负面影响,但会降低幼虾的抗氧化能力和肝脏健康水平,mTOR信号通路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发酵豆粕 鱼粉 生长性能 mTOR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鱼卵油对面包品质特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饶菁菁 皮俊飞 +4 位作者 吴晨昕 钟榕斌 许瀛尹 杨倩 梁鹏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2,共8页
本研究主要考察大黄鱼鱼卵油添加比例对面包品质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分析添加不同比例(0、1%、2%、3%、4%、5%,w/w)大黄鱼鱼卵油的面包色度、比容、水分含量以及质构等特性指标,考察大黄鱼鱼卵油对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同... 本研究主要考察大黄鱼鱼卵油添加比例对面包品质特性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通过分析添加不同比例(0、1%、2%、3%、4%、5%,w/w)大黄鱼鱼卵油的面包色度、比容、水分含量以及质构等特性指标,考察大黄鱼鱼卵油对面包品质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分析面包中的差异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面包的L值和b值较未添加大黄鱼鱼卵油组无显著变化(P>0.05)(1%添加比例下除外),a值显著升高(P<0.05),比容和水分含量随着大黄鱼鱼卵油的添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硬度和咀嚼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大黄鱼鱼卵油添加比例为3%时,面包的综合品质较好。进一步分析添加3%鱼卵油的面包(鱼油组)与对照组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两组检出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32种,以醇类、酮类和醛类为主,酯类、酸类和烷类次之。其中3-羟基-2-丁酮、乙酸、甲酸乙酯、己醇、乙酸乙酯和丁醇等物质在鱼油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增强面包的奶油糖果香、酒香和水果香等特征香气。本文为大黄鱼鱼卵油在面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鱼卵油 面包 品质特性 离子迁移谱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刺鳅syce3基因表达特征及其对温度胁迫的响应
8
作者 翁曼欣 薛凌展 +4 位作者 陈度煌 曾高雄 胡振禧 高宇 张伟妮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02-1912,共11页
【目的】研究大刺鳅联会复合体中心元件蛋白3基因(syce3)结构,分析其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和细胞定位,以及其对温度胁迫的响应,为大刺鳅性别控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大刺鳅syce3基因,利用生物... 【目的】研究大刺鳅联会复合体中心元件蛋白3基因(syce3)结构,分析其在不同性别、不同组织、不同胚胎发育阶段的表达特征和细胞定位,以及其对温度胁迫的响应,为大刺鳅性别控制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大刺鳅syce3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构及功能位点预测和系统进化分析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syce3基因在11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其在性腺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温度对胚胎发育及syce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大刺鳅syce3基因序列,长度为303 bp,共编码87个氨基酸残基;syce3蛋白分子量为10.03334 kD,理论等电点(pI)为4.85,平均亲水性指数为-0.609,预测为亲水性蛋白;syce3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63.22%,无规则卷曲占29.88%,延伸链占6.90%。同源性对比发现,大刺鳅syce3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较低;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大刺鳅syce3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他物种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syce3基因在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性腺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并在精巢中特异性高表达;荧光原位杂交试验验证,大刺鳅syce3基因在精巢的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中,以及卵巢的皮层滤泡期表达。通过温度孵化试验,发现syce3基因在26℃卵裂期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胚胎发育期(P<0.05),且26℃的syce3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32℃。【结论】成功克隆并鉴定了大刺鳅syce3基因,发现该基因在精子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精子中均有表达,表明syce3基因参与大刺鳅早期胚胎发育及性腺分化调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刺鳅 联会复合体中心元件蛋白3基因(syce3) 性别分化 温度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海水青鳉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细菌群落结构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9
作者 陈紫琴 李晓东 +5 位作者 姜璠 张宇 王紫阳 陈明鑫 陈龙 陈新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8-799,共12页
【目的】研究室内海水青鳉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为海水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海水青鳉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缸、出水口和沉淀池的水样并进行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研究该系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 【目的】研究室内海水青鳉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为海水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海水青鳉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缸、出水口和沉淀池的水样并进行16S rDNA V3~V4区高通量测序,研究该系统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结果】养殖缸和出水口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近似,沉淀池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较养殖缸和出水口显著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ota)等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主要门类,其中,沉淀池中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养殖缸和出水口,而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养殖缸和出水口。属水平下,各采样点优势菌属存在差异,养殖缸优势属为噬甲基菌属(Methylotenera),多与固氮、除磷功能有关;出水口和沉淀池优势菌属为柄杆菌科某属(norank Caulobacteraceae)和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PICRUSt功能预测显示,预测基因三级功能层显著富集在ABC2型转运系统蛋白、铁复合物外膜受体蛋白、鞭毛蛋白等相关通路上,且采样点之间差异明显。【结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缸、出水口和沉淀池的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出水口和沉淀池水体细菌群落结构更相似;细菌群落经生物滤池后其多样性显著下降,其功能也发生显著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循环水养殖 海水青鳉 细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PICRUSt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多糖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0
作者 安慧敏 王馨怡 +2 位作者 王永阳 黄小红 张伟妮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0-639,共10页
【目的】探究猴头菇多糖(HEP)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PKM)的免疫调节作用,为HEP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大黄鱼PKM。用50、100、200、400、800μg·mL^(-1)HEP处理PKM 24 h... 【目的】探究猴头菇多糖(HEP)对大黄鱼原代头肾巨噬细胞(PKM)的免疫调节作用,为HEP在鱼类养殖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大黄鱼PKM。用50、100、200、400、800μg·mL^(-1)HEP处理PKM 24 h,采用CCK-8法测定HEP对PKM活性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HEP对PKM吞噬活性及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生成量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200μg·mL^(-1)HEP对PKM 3种促炎细胞因子基因(IL^(-1)β、IL-6、IL-8)表达量的影响。【结果】100、200、400、800μg·mL^(-1)HEP均能显著增强PKM活性;100、200、400、800μg·mL^(-1)HEP均能显著增强PKM的吞噬能力;50、100、200、400、800μg·mL^(-1)HEP均可极显著抑制PKM ROS和NO的生成;200μg·mL^(-1)HEP能显著上调PKM IL^(-1)β、IL-6、IL-8的表达量,而HEP预处理能抑制灭活变形假单胞菌诱导的IL^(-1)β、IL-6、IL-8的上调表达。【结论】HEP对大黄鱼PKM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多糖 大黄鱼 头肾巨噬细胞 活性氧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在美洲鳗鲡黑仔鳗养殖上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黄春芳 卓玉琛 +4 位作者 张电光 樊海平 陈斌 林煜 张晶晶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养殖美洲鳗鲡黑仔鳗的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35 g·kg^(-1),以未添加为对照,在水温25~29℃条件下饲喂60 d,研究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 在养殖美洲鳗鲡黑仔鳗的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35 g·kg^(-1),以未添加为对照,在水温25~29℃条件下饲喂60 d,研究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能显著提高美洲鳗鲡黑仔鳗的平均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平均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平均饲料转化率(P<0.05),对日摄食率、平均肝体比、平均脏体比、平均肥满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消化道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脏和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等抗氧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浆中的补体C3、免疫球蛋白M、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能显著提高中肠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P<0.05)。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肠道健康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 美洲鳗鲡黑仔鳗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Bmf2的基因克隆、序列分析及促细胞凋亡功能研究
12
作者 蒋吉敏 张纪元 +3 位作者 黎球华 陈依婷 陈新华 敖敬群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2-319,共8页
B细胞淋巴瘤-2修饰因子(Bcl-2-modifying factor,Bmf)是Bcl-2家族中仅含BH3结构域促凋亡蛋白亚家族的一员,当凋亡刺激存在时,Bmf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启动细胞凋亡,从而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肿瘤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低等脊椎动... B细胞淋巴瘤-2修饰因子(Bcl-2-modifying factor,Bmf)是Bcl-2家族中仅含BH3结构域促凋亡蛋白亚家族的一员,当凋亡刺激存在时,Bmf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启动细胞凋亡,从而在胚胎发育、器官发生、肿瘤抑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有关低等脊椎动物Bmf的研究较少,仅在斑马鱼(Danio rerio)中有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序列比对、基因共线性分析及进化分析证实与高等脊椎动物Bmf主要以单个基因的不同剪切异构体形式存在不同,鱼类具有Bmf1、Bmf2两种不同的基因。从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中克隆获得了其Bmf2(LcBmf2)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该序列全长561 bp,编码187个氨基酸。尽管LcBmf2的氨基酸序列与人和小鼠Bmf的一致性较低,但具有对Bmf功能至关重要的DLC2结合基序和BH3结构域,提示其可能具有与哺乳动物Bmf相似的功能。大黄鱼Bmf2在HEK-293T细胞系中的过表达可诱导HEK-293T细胞脱壁、形态改变以及细胞内凋亡相关Caspase 3、Caspase 8的酶活性升高,展现出较强的促凋亡功能。这是鱼类Bmf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促细胞凋亡功能的首次报道,为进一步研究Bmf在鱼类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Bmf 细胞凋亡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源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avidus)的分离鉴定、体外培养及药物敏感性研究
13
作者 薛谦玺 郭香 +5 位作者 袁家豪 韦海运 黄光亮 卓玉琛 陈新华 覃盼 《渔业研究》 2025年第5期598-608,共11页
【背景】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作为中国特色海水养殖鱼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产业地位,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产量较高的鱼类之一。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多种因素导致养殖环境恶化,造成病害频发,对大黄鱼养殖业造成重大经... 【背景】大黄鱼(Larimichthyscrocea)作为中国特色海水养殖鱼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产业地位,已成为中国海水养殖产量较高的鱼类之一。然而,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快速发展,多种因素导致养殖环境恶化,造成病害频发,对大黄鱼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其中,以盾纤毛虫病为代表的寄生虫病近年来日益严重。【目的】本研究旨在分离并鉴定感染大黄鱼的盾纤毛虫种类,研究其病原学特征,以期为盾纤毛虫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宁德海区某大黄鱼养殖渔排采集锥体虫与盾纤毛虫共感染的鱼体样品,成功分离、培养并鉴定盾纤毛虫种类,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体系。利用体外培养体系,评估盾纤毛虫在不同温度(0、10、20、25、26、28、30℃)、pH(5.5、6.5、7.4、8.5、9.0)及盐度(0、5、10、20、30)等培养条件下的增殖特性。同时,开展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评估常用水产抗虫药物的杀虫效果。【结果】形态学观察结合cox1和18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分离的盾纤毛虫为贪食迈阿密虫(Miamiensis avidus)。环境耐受性实验结果显示,虫体在温度为0℃条件下12h内全部死亡,在温度为30℃条件下种群密度逐渐下降;温度为10℃时仍可增殖但显著低于对照组(20℃),而在温度为25℃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提示该虫对高温(>25℃)较为敏感。盐度实验表明,虫体在淡水中无法存活,在盐度10条件下可增殖但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30),而盐度20条件下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其具备较广的盐度耐受性。pH实验结果表明,虫体在pH5.5和pH9.0下仍能增殖,但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H7.4);在pH6.5和pH8.5下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提示其具有较强的pH适应性。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香芹酚在低剂量(100mg/kg)即可显著杀灭贪食迈阿密虫。【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中鱼阶段的大黄鱼中分离出盾纤毛虫,并鉴定其为贪食迈阿密虫,系统阐明了环境因子对其增殖的影响,并在常用水产药物中筛选出高效抗虫药物香芹酚。这些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理解大黄鱼源贪食迈阿密虫的生物学特性,也为盾纤毛虫病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贪食迈阿密虫 种属鉴定 体外培养 环境因子 药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永晶 刘惟潇 +8 位作者 田欣方 李覃楠 郭子翰 张心怡 林洛萱 覃盼 黄雄伟 吴龙地 方垂弘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目的】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为通过增殖放流技术防控水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鲢、鳙投放比例分别为2∶1(1#箱)、4∶1(2#箱)、6∶1(3#箱)3个生态围隔组(鱼类总密度为50 g·m^(-3)... 【目的】探究鲢、鳙配比对山仔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为通过增殖放流技术防控水库富营养化提供依据。【方法】设置鲢、鳙投放比例分别为2∶1(1#箱)、4∶1(2#箱)、6∶1(3#箱)3个生态围隔组(鱼类总密度为50 g·m^(-3)),1个对照围隔组(4#箱,不投放鲢、鳙),1个库区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为期3个月。【结果】试验期间共监测出浮游植物7门84属,丰度为1.09×10^(4)~13.6×10^(4)个·L^(-1),鲢、鳙配比为4∶1的浮游植物属数最多。鲢、鳙生态箱的浮游植物丰度低于库区。试验末期(7月份),鲢、鳙生态箱绿藻门丰度占比降低,库区绿藻门丰度占比升高,表明鲢、鳙能有效降低绿藻门丰度,其中,鲢、鳙配比为2∶1对绿藻门藻类抑制效果最为明显。作为试验初期(5月份)1#、2#箱优势种的硅藻门小环藻属、曲壳藻属藻类在试验末期(7月份)消失。各生态箱的水质呈弱碱性;鲢、鳙生态箱的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库区,达到了去除氨氮和控藻的效果;1#、3#箱的高锰酸盐指数较低,且这两个生态箱水体的透明度最高,表明鲢、鳙配比为2∶1或6∶1的水质状况最好。【结论】运用鲢、鳙预防山仔水库水华发生,建议鲢、鳙投放比例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鳙配比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非经典生物操纵 生态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坤 张蕉南 +5 位作者 胡兵 张电光 卓玉琛 张晶晶 陈斌 樊海平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58-64,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规格一致的3000尾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及20 g/kg营养小肽,每组3个重...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和营养小肽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规格一致的3000尾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及20 g/kg营养小肽,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0尾幼鱼。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第30 d,试验组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过氧化氢酶(CAT)、总抗氧化能力(T-AOC)、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肠的组织结构明显优于对照组;肠道中封闭蛋白-4(Claudin-4)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34(IL-3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第60 d,试验组大口黑鲈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KP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肠道形态优于对照组,闭合小环蛋白-1(ZO-1)、封闭蛋白-1(Claudin-1)、Claudin-4、闭合蛋白(Claudin)、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 g/kg壳聚糖和20 g/kg营养小肽能够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壳聚糖 营养小肽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对刺参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德娟 郑清寅 +3 位作者 邵建春 覃盼 陈新华 王学习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67-7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PS)对刺参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头初重为(62.35±4.17)g的刺参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刺参。Control组、CHM1组和CHM2组分别饲喂添加0、100和200 ... 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黄芪多糖(APS)对刺参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450头初重为(62.35±4.17)g的刺参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头刺参。Control组、CHM1组和CHM2组分别饲喂添加0、100和200 mg/kg APS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CHM2组刺参的末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HM2组刺参肠道的绒毛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CHM1与CHM2组的绒毛宽度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5),且CHM1组显著低于CHM2组(P<0.05)。16S测序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是刺参肠道菌落的优势菌门;CHM2组肠道菌落的多样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其特异优势菌落为α-变形菌纲、γ-变形菌目和芽孢杆菌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200 mg/kg APS,能够提高刺参的生长性能,改善肠道形态和细菌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刺参 生长性能 肠道结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FcRs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免疫应答中的初步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玉生 程安怡 +2 位作者 张亚萌 崔正伟 陈新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Fc受体(Fc Receptors, FcRs)是一类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特异性结合,介导多种免疫反应的受体分子。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6个FcRs基因,分别是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LcFcγRⅢ、LcFcRL5和LcFcRLA,其... Fc受体(Fc Receptors, FcRs)是一类与免疫球蛋白的Fc段特异性结合,介导多种免疫反应的受体分子。本研究克隆得到了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6个FcRs基因,分别是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LcFcγRⅢ、LcFcRL5和LcFcRLA,其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1 070、2 486、1 145、 1 955、4 125、1 659 bp。大黄鱼的6个LcFcRs都具有一个信号肽和2~8个免疫球蛋白(Ig)结构域,LcFcγRⅡ、LcFcγRⅢ和LcFcRL5还包含一个跨膜区。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cFcγRⅠL、LcFcγRⅡ、LcFcγRⅡaL和LcFcγRⅢ主要在鳃或肠等黏膜组织中表达,而LcFcRL5和LcFcRLA主要在脾和头肾等系统免疫组织中表达;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脂多糖(LPS)刺激后,这6个LcFcRs基因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在不同时间出现了显著上调;双链RNA病毒类似物Poly(I:C)刺激后,6个LcFcRs在头肾和脾脏中的表达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而LcFcRL5在脾脏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在头肾中则明显下调,提示大黄鱼FcRs可能在LPS和Poly(I:C)诱导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但又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大黄鱼 FcRs 免疫球蛋白 分子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鱼类的影响
18
作者 钟泽辛 吴欣怡 +2 位作者 孔慈 葛汝祥 黄莹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效的深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藻类、虾、蟹等生物体中,对鱼类的生长健康、色素沉积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虾青素的理化性质、来源及其对鱼类促进生长、改善体色、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作用进行总结,... 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效的深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藻类、虾、蟹等生物体中,对鱼类的生长健康、色素沉积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对虾青素的理化性质、来源及其对鱼类促进生长、改善体色、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作用进行总结,以期为虾青素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鱼类 着色作用 抗氧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海产鱼卵的营养成分差异性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婷婷 周静 +4 位作者 翁欣 陈丽娇 程文健 庞杰 梁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44-249,共6页
为分析4种不同种类海产鱼卵营养组成差异,采用国家标准等测定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分析了大黄鱼、鱿鱼、鮟鱇鱼及多春鱼4种鱼卵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结果表明,鱿鱼鱼卵干基水分含量[(6.69±0... 为分析4种不同种类海产鱼卵营养组成差异,采用国家标准等测定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分析了大黄鱼、鱿鱼、鮟鱇鱼及多春鱼4种鱼卵的基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结果表明,鱿鱼鱼卵干基水分含量[(6.69±0.29)g/100 g]最高,而大黄鱼鱼卵[(2.23±0.18)g/100 g]最低;多春鱼鱼卵粗脂肪[(18.88±0.06)g/100 g]和灰分[(14.75±0.13)g/100 g]含量最高;鮟鱇鱼鱼卵粗蛋白含量(89.49±0.38)g/100 g最高,且其粗脂肪含量较低,为优质的低脂肪高蛋白食品资源。4种鱼卵中常量元素磷(P)、钙(Ca)和微量元素锌(Zn)、铁(Fe)含量较高。除色氨酸外,4种鱼卵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缬氨酸,且4种鱼卵必须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36.9%~47.6%。4种鱼卵脂肪酸含量丰富且种类多样,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含量为33.69%~43.78%。4种鱼卵均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极具开发利用价值,该研究为开发利用海产鱼卵资源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卵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饲料对草鱼幼鱼生长和毒素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莹 姚远 +4 位作者 朱晓鸣 王寿昆 许伟华 刘雨龙 陈新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3-730,共8页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0、10、20、100、1000和5000μg/kg饲料)的6种等氮等能(32.96%蛋白质,14.55 Kj/g能量)配合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90±0.16) 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84d,探讨AFB1对草鱼幼鱼生长... 以含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0、10、20、100、1000和5000μg/kg饲料)的6种等氮等能(32.96%蛋白质,14.55 Kj/g能量)配合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质量为(2.90±0.16) 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84d,探讨AFB1对草鱼幼鱼生长、肝胰脏和肾脏组织结构以及鱼体肌肉中的毒素积累的影响。实验分为6个实验组,每组3个平行。结果表明,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实验组幼鱼的行为均未表现出异常,各组幼鱼的存活率、终末体重、摄食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肝体比、脏体比均无显著差异。饲料AFB1水平对草鱼幼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无显著影响。各毒素组和对照组肝胰脏、肾脏组织学观察中未发现病理变化。摄食AFB1≤1000 μg/kg的草鱼幼鱼肌肉中未检测出AFB1残留,仅在5000 μg/kg实验组中检测出肌肉中含有(1.21±0.18)μg/kg的AFB1,低于FDA食品安全限定标准。由此可见,草鱼幼鱼至少可耐受AFB1含量达5000 μg/kg饲料(实测值: 4979.2 μg/kg饲料) 84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草鱼幼鱼 生长 肝脏 肾脏 毒素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