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专刊寄语
1
作者 蔡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07,共1页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上不断努力,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成为各国共同的关切。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紧跟时代...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道路上不断努力,随着国际社会对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的呼声越来越高,全球和区域海洋治理成为各国共同的关切。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矢志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展开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我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创性工作 生态环境 海洋环境 人类命运共同体 生态文明建设 全球环境治理 系统治理 大国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区域层面的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 被引量:5
2
作者 赖敏 欧阳玉蓉 +3 位作者 吴耀建 戴娟娟 方婧 傅世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6965-6975,共11页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估是全面检验海洋生态修复质量、厘清修复目标与行动差距的关键手段。当前,我国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已有研究尚欠缺从多要素、多工程类型融合、多维价值角度进行...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估是全面检验海洋生态修复质量、厘清修复目标与行动差距的关键手段。当前,我国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已有研究尚欠缺从多要素、多工程类型融合、多维价值角度进行的累积效益分析和对“目标⁃成本⁃效益”三者的协同策略探讨,故本研究立足于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的技术特点、实施进展和政策需求,在对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概念及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核心构架,研究提出了面向市(县)级层面的海洋生态修复综合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评估方法、分级标准。生态效益类指标包括海水水质变化率、岸线生态化率、渔业资源量变化率和生态系统恢复指数,用于衡量海洋生态修复对海洋生态系统状况、区域生存发展条件的改善作用;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经济投入产出比,用于衡量海洋生态修复所带来的有效经济成果;社会效益指标包括社会公众参与度、生态效果满意度、居民收入影响程度和生产生活影响程度,用于衡量公众对海洋生态修复的认同感和海洋生态修复对社会公平的维护情况。该评估指标体系能为管理部门开展相关评估工作、多目标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海洋生态修复的效益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修复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海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回顾与展望
3
作者 赵绍华 戚洪帅 +6 位作者 蔡锋 雷刚 刘建辉 刘根 曹超 曹惠美 郑吉祥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7-689,共13页
为解决海岸蚀退、滩面下蚀、岸线固化、亲水空间有限等问题,厦门实施了我国内地首个大型海滩修复工程——观音山海滩修复工程,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中海滩生态保护修复之先河。通过对厦门海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的系统... 为解决海岸蚀退、滩面下蚀、岸线固化、亲水空间有限等问题,厦门实施了我国内地首个大型海滩修复工程——观音山海滩修复工程,开启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中海滩生态保护修复之先河。通过对厦门海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的系统梳理和全面分析,研究了厦门海滩生态修复实践的主要技术应用及其推广,探讨了厦门海滩生态保护修复效益和发展趋势。厦门自2007年始陆续开展了系统而全面的海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累积修复海滩长度超过16 km,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厦门海滩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践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和修复技术,在我国沿海地区获得了广泛应用,为我国海滩养护技术体系构建与标准化以及科学化管理水平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我国海滩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树立了典范,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厦门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海滩修复 海岸侵蚀 技术应用 效益分析 厦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专刊寄语
4
作者 蔡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共1页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环境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和福祉,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气候变化加剧、海洋污染持续、局部海洋生态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减、珍稀物种消失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部分海域海...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生态环境关系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和福祉,关系着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当前,海洋生态系统面临气候变化加剧、海洋污染持续、局部海洋生态退化、海洋生物资源衰减、珍稀物种消失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警示我们,部分海域海洋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大力开展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了"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全国整治修复岸线1200千米、滨海湿地2.3万公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重点专项行动和工程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式,坚持陆海统筹,保护好生态环境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态环境 海洋生态保护 陆海统筹 新发展理念 生态退化 海洋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实践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克亮 王梓浩 +3 位作者 王骏博 高宇 岳亮 蔡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20,共13页
海洋生态产品核算是贯彻落实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一环。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理论方面,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理论仍然未形成统一的共识... 海洋生态产品核算是贯彻落实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一环。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理论方面,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理论仍然未形成统一的共识;核算方法方面,海洋生态产品的核算方法亟需进一步完善,存在核算方法较多且尚未规范、统一的问题;受限于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不足,目前国内外基于价值核算结果的应用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针对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的理论、方法和应用实践不成体系的问题,本文从机理研究、核算体系和应用实践三个方向,设计了从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理论研究到应用实践的框架体系,形成“以理论支撑技术方法,用技术方法促进应用实践,利用实践经验反馈和完善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系统反馈机制,并根据理论研究、核算体系、数据共享和应用实践四个方面提出了开展海洋生态产品核算相关研究和实践的建议,旨在为国家和地方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机制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生态产品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 核算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基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框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婉婷 马志远 +4 位作者 陈彬 张典 胡文佳 陈光程 俞炜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68,共8页
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面积缩减、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基于活力-组织结构-... 红树林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最高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红树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面积缩减、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严重生态问题。以福建省九龙江口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基于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vigor-organization-resilience,VOR)框架遴选并构建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借鉴现行标准,并采用时间和空间参照等方法确定各指标参考标准,通过专家咨询方式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法构建红树林健康综合指数计算模型,并评价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MHI)为0.72,处于亚健康状态。MHI值存在空间差异,以大涂洲为最高,其后依次为浮宫、海门岛和紫泥,这与各区块自然环境特征、人为干扰、互花米草入侵程度、生态保护和管理力度等因素的差异密切相关。从VOR框架构成来看,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最高,组织结构次之,活力最低,主要呈现生产力和繁殖潜力较低,群落多样性和抗干扰能力较高,以及红树植被成熟度和生境适宜性高等特点。当前,互花米草入侵是九龙江口红树林生态系统健康面临的主要威胁,直接或间接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造成影响。因此,应加大研究区互花米草的清除整治和控制力度,恢复及拓展红树林和滩涂生境空间,恢复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促进生物多样性自然恢复,以提升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框架 九龙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霖 欧阳玉蓉 +2 位作者 吴耀建 蔡灵 戴娟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01-608,682,共9页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湿地等四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修复成效评...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湿地等四类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在进行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时,基于修复目标和修复方法,评估指标选取虽各有侧重,但主要包括生物和生境状况两个方面。多数生态修复项目的监测、评估都是在短期内进行的,缺乏长期、连续性监测,社会和经济相关指标的研究还相对较为缺乏。成效评估方法目前没有比较清晰、全面的分类。实际应用的评估方法较为单一,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揭示不够全面。建议未来应立足生态系统过程,加强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中长期成效评估,开展基于生态修复方式的成效评估,以及社会经济文化效益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成效评估指标和方法的梳理,以期更好地为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修复 成效评估 海洋生态系统 评估方法 评估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政策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克亮 吴侃侃 +1 位作者 黄海萍 姜玉环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0-178,共9页
通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近年来国家和沿海地方在制订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政策的现状和实施概况,从管理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海洋生态修复的政策大多分散在岸线保护、滨海湿地保护、围填海管控修复的单项... 通过系统梳理并分析了近年来国家和沿海地方在制订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政策的现状和实施概况,从管理政策、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认为:目前海洋生态修复的政策大多分散在岸线保护、滨海湿地保护、围填海管控修复的单项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相关规划或标准中,国家和地方层面对于系统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尚缺少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法律法规、整体规划、标准体系、资金保障等政策上的顶层设计;从管理需求、技术支撑和经济保障的角度,在国家层面提出完善海洋生态修复立法,编制全国海洋生态修复规划,建立海洋生态修复标准体系,统一动态监测与评估方法,拓展多元化资金筹措,加强广泛的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建议,系统性地建立海洋生态修复相关制度和政策,为保障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生态修复 立法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欧阳玉蓉 戴娟娟 +4 位作者 吴耀建 方婧 赖敏 蔡灵 吴霖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9,共9页
依据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特点和工作程序确定生态修复的管理目标,以生态修复效果为导向,运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项目管理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分别对应于逻辑层次的投入、产出、目的/作用与目标。其中,项... 依据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特点和工作程序确定生态修复的管理目标,以生态修复效果为导向,运用逻辑框架法构建了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项目管理类指标和效果类指标,分别对应于逻辑层次的投入、产出、目的/作用与目标。其中,项目管理类指标包含项目实施情况、跟踪监测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管理情况等4类指标;效果类指标包含海洋水动力、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海洋水质、海洋生物生态状况、生态景观、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项目综合效益等7类指标。该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为科学评判项目实施效果,提高项目管理绩效提供技术支撑,对提升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的运行效率,满足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适应性管理需求,具有积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生态修复 绩效评估 逻辑框架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修复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俞炜炜 马志远 +4 位作者 张爱梅 胡文佳 陈光程 刘云鹏 陈彬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 海洋生态修复是遏制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途径,受到全球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方法,结合VOSviewer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软件,定量分析了1980—2019年国际上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发表的相关文献,梳理了近40年来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前沿热点和未来方向。结果表明,近40年间,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发文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尤其2000年后增长速度加快,以北美洲、大洋洲、欧洲国家居多,其中美国占绝对领先地位。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涉及的学科主要有环境科学、生态学、海洋及淡水生物学等,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Restoration Ec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和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是该领域的主要发文期刊。当前海洋生态修复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植被恢复、海洋生物种群恢复、滨海湿地修复与生物地球化学、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管理等主题,其中关于缓解和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途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等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拉开序幕以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化,我国海洋生态修复研究将驶入快车道,建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生态修复、区域性海洋生态系统修复规划、海洋生态退化机理与修复关键技术、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海洋生态修复 VOSviewer 文献计量统计 滨海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现状及体系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7
11
作者 戚洪帅 蔡锋 +4 位作者 刘建辉 俞炜炜 陈敏 欧阳玉容 赵绍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1-208,共8页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深入分析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设,本研究基于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标准检索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发展的态势,探讨了当前我国海洋生态修复... 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标准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生态修复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深入分析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设,本研究基于海洋生态修复领域标准检索和文献资料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海洋生态修复发展的态势,探讨了当前我国海洋生态修复标准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标准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修复 技术标准 体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价的核心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赖敏 欧阳玉蓉 +1 位作者 陈肖娟 陈克亮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7,共9页
绩效评价是保障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总体框架,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同时暴露出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制定... 绩效评价是保障生态补偿机制运行效率的关键环节之一。尽管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生态保护补偿的总体框架,并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同时暴露出补偿资金来源单一、使用不够精准、激励作用不强等突出问题。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客观判断生态补偿效果与政策目标的实际偏差,识别政策执行不到位、影响效力发挥的短板,是未来生态补偿理论探索的重要方向和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实践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剖析了生态保护补偿绩效的主要评价内容,从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的角度入手,讨论了生态保护补偿绩效的影响因素;结合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内容与进度、海洋生态保护补偿区的共同特点以及数据资料的可获取性等,探讨了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绩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监管机制,以期为提高海洋生态保护补偿质量贡献新思路,为完善与优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保护补偿 海洋生态补偿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网络功能辨识的海坛岛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鹏 吴剑 +1 位作者 傅世锋 潘翔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90,共9页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生态保护修复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并识别其关键生态功能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选择海坛岛为研究案例,利用遥感信息源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生态保护修复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并识别其关键生态功能区域,是开展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切入点。选择海坛岛为研究案例,利用遥感信息源和GIS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辨识出区域潜在的生态网络功能结构。通过景观连接度的重要值评价,揭示海坛岛生态源地和生态节点的重要性,并提出生态保护和修复策略。结果表明:①海坛岛共有生态源地30个,生态廊道219条,生态节点67个。源地、廊道和节点构成了区域潜在的生态网络。②海坛岛生态功能分区中以生态占用低值区为主,其次为中值区,高值区分布最小,三者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54.8%、25.3%、19.9%。③海坛岛景观整体连接度(dIIC)较差,生态流指数(dF)空间分布呈现自西南至东北贯穿全岛的特点,可能连接度指数(dPC)的空间分布呈现从南向北圈层梯度过渡的特点。④根据生态网络功能的辨识结果,对人类的干扰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处在关键地段的受破坏区域进行生态恢复,以加强研究区的景观结构和功能联系,增强生态系统安全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保护和修复 生态网络 景观连接度 重要值评价 海坛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崩溃风险的华南沿岸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奉龄洋 张典 +6 位作者 陈彬 阚志毅 林金兰 陈光程 马志远 方秦华 俞炜炜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7-2207,共11页
准确评估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是制定有效保护和修复决策的基础.然而,现有的海草床生态退化评估多从健康的角度开展,忽略了退化的终点及其在退化过程中的临界水平.以生态系统崩溃作为退化终点,从生态风险角度,借鉴生态系统红色名录... 准确评估海草床生态系统的退化状况是制定有效保护和修复决策的基础.然而,现有的海草床生态退化评估多从健康的角度开展,忽略了退化的终点及其在退化过程中的临界水平.以生态系统崩溃作为退化终点,从生态风险角度,借鉴生态系统红色名录评估框架,综合考虑生境范围退化、非生物环境退化和生物过程退化三大准则,建立了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框架.并以华南沿岸14个海草床分布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评估结果显示,唐家湾海草床达到极度退化水平,柘林湾等8处海草床为严重退化(57%),黎安港海草床为中度退化,流沙湾等4处海草床轻度退化(29%).在三大评估准则中,生物过程是华南沿岸海草床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本文从生态系统崩溃风险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海草床生态系统退化评估框架,为评估海草床乃至其他生态系统退化状态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重要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床生态系统 退化评估 生态系统崩溃 生态系统红色名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福建省红树林潜在适生区评估 被引量:33
15
作者 胡文佳 晁碧霄 +5 位作者 王玉玉 董鹏 张典 俞炜炜 陈光程 陈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029-4038,共10页
本研究利用生物气候、地形、底质类型、海温等环境因子和红树林分布数据建立了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模型,基于最大熵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沿岸红树林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对福建省红树林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估,识别了影响红... 本研究利用生物气候、地形、底质类型、海温等环境因子和红树林分布数据建立了福建省红树林分布模型,基于最大熵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沿岸红树林潜在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对福建省红树林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估,识别了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适生值区间,并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取了福建省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与空缺区域.结果表明,影响福建省红树林适生区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海表温度、气温和降水等,福建省红树林潜在适生区主要位于沙埕港-三沙湾-兴化湾沿岸、泉州湾-厦门湾-九龙江口沿岸、漳江口-东山湾沿岸等地,其中最优适生区面积约为91km^2.全省共识别出8处红树林保护与修复的优先区域,现存红树林保护率约为64.4%,保护修复空缺主要出现在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福清湾等处,研究结论可为未来福建省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适宜性 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57
16
作者 陈彬 俞炜炜 +4 位作者 陈光程 郑新庆 黄海萍 胡文佳 马志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73,共10页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强烈的人为活动,滨海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丧失。滨海湿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退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也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 滨海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然而由于强烈的人为活动,滨海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丧失。滨海湿地退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退化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也已成为国际上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生态退化诊断、修复目标、修复措施、修复监测、修复成效评估等几个关键问题对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进行了探讨。滨海湿地生态退化诊断主要采用参照系统对比法,即选取退化生态系统干扰前、邻近未受干扰或干扰小、或参考多方面资料而构造的假设生态系统等作为参照进行对比;生态修复最终目标不是简单地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能自我维持、自我调控或在较少人为辅助下能健康运行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修复途径包括自然恢复、人工促进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只有在自然恢复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才考虑采取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或生态重建;生态修复监测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功能参数,监测覆盖施工前、施工期和施工后全过程;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成效评估需同时考虑生态结构、生态功能及生态服务。目前,我国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尚存在退化机制及恢复机理认识不足;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储备不足,关键技术不能满足需求;修复的区域空间尺度较小,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足,缺乏国家和区域生态修复规划;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后期管理、监测、成效评估不足。为此建议:①注重滨海湿地恢复生态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②强调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完整性,推动整体规划、区域统筹、系统修复;③加强典型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发,如红树林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提升技术,海草、盐沼植物等种苗人工繁殖和种植技术,珊瑚有性繁殖技术和珊瑚礁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技术等;④注重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后期管理及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生态修复 滨海湿地 退化诊断 目标 监测 成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7
作者 陈顺洋 安文硕 +1 位作者 陈彬 陈光程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42,共9页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 红树林是具有重要碳汇功能的生态系统,其保护和修复成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适宜的生境条件是红树林生态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红树植物物种和种植措施等也决定了修复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红树林生态修复固碳功能的特点,分析了生境条件、物种和种植措施等因素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固碳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红树林生态修复提供参考。总体上,红树林生态修复促进了有机碳在植物体和土壤中的累积,而在生态修复初期红树植被的固碳能力高于土壤。水文条件、滩涂高程、底质条件、物种、种植密度和种苗来源等关系到修复后红树植物的生长、颗粒态有机物的沉降、有机物的输出和保留、有机质的分解等过程,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因此,开展红树林生态修复时选择适宜生境条件的修复地块,合理选择物种和种植措施,在提高植被恢复效果的同时可提高红树林固碳增汇的生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红树林 固碳 生态修复 植被 土壤 种植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典型富营养化海区生态修复技术与策略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汤坤贤 范祥 +3 位作者 李和阳 马勇 张飞 孙元敏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3-169,共7页
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等经常造成近海富营养化。选用大型海藻或大型海藻与贝类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开展富营养化海区生态修复,在介绍富营养化海区特征及治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修复生物及其组合对不同富营养化海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 陆源排污和海水养殖等经常造成近海富营养化。选用大型海藻或大型海藻与贝类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开展富营养化海区生态修复,在介绍富营养化海区特征及治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修复生物及其组合对不同富营养化海区的适宜性。结果表明,贝类不宜单独作为修复生物;大型海藻可以有效吸收水中的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提高溶解氧(DO)浓度,是良好的富营养化海区修复生物。贝藻复合生态系统适宜在营养盐和颗粒物含量较高的海区开展生态修复。针对两种典型的富营养化海区(网箱养殖区、污水排放区),制定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和策略,介绍不同修复技术的修复生物品种选择、修复时间、养殖筏架、密度控制、操作方法与实施效果等,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富营养化海区的生态修复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富营养化 生态修复 贝类 大型海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新庆 张涵 +1 位作者 陈彬 俞炜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6-141,共16页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范围内珊瑚礁大幅度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可以恢复珊瑚礁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还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文化、经... 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全球范围内珊瑚礁大幅度退化,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开展珊瑚礁生态修复是恢复珊瑚礁生态系统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可以恢复珊瑚礁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还可以提供相应的社会、文化、经济效益以及服务价值。近十几年来,我国在海南、西沙以及广西等海域开展了大量的珊瑚礁生态修复实践,但在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效果上仍没有一套系统的技术指标体系。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广泛使用的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与珊瑚礁生态系统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涉及珊瑚礁生态系统、社会文化、经济和治理等方面共12个指标,构建一套适合我国珊瑚礁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指导珊瑚礁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和保护我国的珊瑚礁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珊瑚礁生态系统 修复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海岸活力特性及其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超 赵欣彤 +5 位作者 蔡锋 刘建辉 戚洪帅 赵绍华 刘根 余凯凡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78,共14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事件的频发给沿海地区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海岸免受侵蚀,防止社会经济财产损失,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是海岸带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的活...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事件的频发给沿海地区带来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海岸免受侵蚀,防止社会经济财产损失,维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是海岸带持续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基于自然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NbS)的活力海岸构建技术,采用近自然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在低能岸段以天然材料独立实现,高能岸段辅以人工措施,在实现海岸防灾减灾功能的同时,维持海岸带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升生态功能,挖掘海岸活力潜能。本研究采用熵权法,构建了福建省海岸活力评价体系,从防护安全、生态韧性和经济发展3个方面,结合福建海岸带2010年和2020年两期数据比较,开展海岸活力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福建海岸活力呈现北低、中高、南较低的初始状态,活力值为0.20~0.67(数字越大活力越强);近十年海岸带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使福建海岸活力整体趋势向好发展,高活力岸段明显增多,福建中部和南部活力海岸变优趋势整体优于北部。水体质量、气旋指数、生物岸线长度、湿地面积等因子对海岸活力特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基于NbS理念的海岸开发利用方式和丰富的软质护岸保护亦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活力。海岸活力的提升应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合理、高效利用海岸带资源,结合区域生态价值和经济产值的优化,构建发展模式的海岸活力评价体系,为海岸防护能力、生态活力、经济潜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学 活力海岸 特性 评价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发展模式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