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为利用小麦粉(wheat flour,WF)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的中筋WF-SPI在pH为7、8、9下制备了膜,以及利用含有低筋、中筋、高筋、特高筋的WF通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了WF-SPI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探究pH和WF筋度对发酵WF-SPI膜理化性质的影响。WF-SPI膜的表面结构伴随pH的增加逐渐光滑致密,且膜中的蛋白分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伴随pH的增加,WF-SPI膜的抗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TS)和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逐渐提高,而断裂伸长率(elongation at break,EAB)和水蒸气透过率(water vapor permeability,WVP)逐渐降低。特高筋WF中的蛋白结构没有完全展开无法与SPI发生充分的相互作用,结果导致特高筋WF-SPI膜中的蛋白质会聚集在膜的下表面并破坏其致密的网络结构。中筋WF-SPI膜的TS和T_(g)分别达到12.53 MPa和50.94℃的最高值,而其WVP、透明度值和溶解度均达到最低值。因此,中筋WF和SPI经过发酵后在pH9下制备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将为WF-SPI膜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展开更多
为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时间为0、2、4、8和24 h的谷朊粉(wheat gluten,WG)与SPI制备复合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发酵时间...为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时间为0、2、4、8和24 h的谷朊粉(wheat gluten,WG)与SPI制备复合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发酵时间的WG对WG-SPI膜理化性质的影响。WG-SPI膜下表面的球形颗粒随WG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且含有发酵4 h WG的复合膜具有致密的网络结构。WG-SPI膜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的酰胺A带吸收峰强度随着WG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WG发酵时间的增加,WG的高分子量聚合物(high-molecular-weight aggregate,HMWA)条带逐渐减弱,而在干燥形成的WG-SPI膜中HMWA条带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WG发酵时间从0 h延长至24 h时,WG-SPI膜的a^(*)值从-3.24逐渐升高至-2.84,b^(*)值从15.02降低至12.19。添加发酵4 h WG制备的WG-SPI膜的抗拉伸强度、上表面接触角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达到4.99 MPa、99.67°和59.73℃的最高值,水蒸气透过率、透明度值和溶解度分别达到1.34×10^(-10) g·m^(-1)·s^(-1)·Pa^(^(-1))、2.11和6.42%的最低值。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发酵处理4 h的WG能改善WG-SPI膜的抗拉伸强度、水蒸气阻隔能力和热稳定性,这将为利用WG改良SPI膜的理化性质提供新思路。展开更多
茶多糖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研究茶多糖的性质、推动茶多糖产品的开发将有利于茶产业及健康产业的发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十年茶多糖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2022年,茶多糖相关主题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茶多糖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研究茶多糖的性质、推动茶多糖产品的开发将有利于茶产业及健康产业的发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十年茶多糖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2022年,茶多糖相关主题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关键词的共现、突现、频次分析结果均表明茶多糖的抗氧化性是持续的研究热点,这也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当前,全球范围内茶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糖组成、溶解性、乳化性等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方面。茶多糖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相关的机理解析仍不够深入;最新研究表明茶多糖能够影响肠道菌群,具有良好的益生元潜力。另外,茶多糖相关产品的转化和开发尤为不足,研究者们未来可聚焦于利用茶多糖开发生物膜制品、药物递送产品及功能性食品等。总结茶多糖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及茶多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该文基于烤海苔的终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特点,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原理对烤海苔生产全过程中的危害识别、分析和研判,采用关键控制点决策树与危害分析工作表相结合的分析研判方...该文基于烤海苔的终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特点,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原理对烤海苔生产全过程中的危害识别、分析和研判,采用关键控制点决策树与危害分析工作表相结合的分析研判方法,确定了烘烤熟制和异物检测2个关键控制点,结合企业良好卫生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构建了既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治理要求又能满足企业生产管理和第三方认证要求的烤海苔HACCP体系,有效控制了烤海苔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结果为海苔制品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提供应用技术借鉴和实践参考。展开更多
文摘为改良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性质,利用发酵时间为0、2、4、8和24 h的谷朊粉(wheat gluten,WG)与SPI制备复合膜。通过测定膜的微观结构、傅里叶红外光谱、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和热稳定性等指标,探究不同发酵时间的WG对WG-SPI膜理化性质的影响。WG-SPI膜下表面的球形颗粒随WG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消失,且含有发酵4 h WG的复合膜具有致密的网络结构。WG-SPI膜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的酰胺A带吸收峰强度随着WG发酵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WG发酵时间的增加,WG的高分子量聚合物(high-molecular-weight aggregate,HMWA)条带逐渐减弱,而在干燥形成的WG-SPI膜中HMWA条带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当WG发酵时间从0 h延长至24 h时,WG-SPI膜的a^(*)值从-3.24逐渐升高至-2.84,b^(*)值从15.02降低至12.19。添加发酵4 h WG制备的WG-SPI膜的抗拉伸强度、上表面接触角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达到4.99 MPa、99.67°和59.73℃的最高值,水蒸气透过率、透明度值和溶解度分别达到1.34×10^(-10) g·m^(-1)·s^(-1)·Pa^(^(-1))、2.11和6.42%的最低值。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发酵处理4 h的WG能改善WG-SPI膜的抗拉伸强度、水蒸气阻隔能力和热稳定性,这将为利用WG改良SPI膜的理化性质提供新思路。
文摘茶多糖是茶叶中的重要活性成分,研究茶多糖的性质、推动茶多糖产品的开发将有利于茶产业及健康产业的发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近十年茶多糖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2013-2022年,茶多糖相关主题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关键词的共现、突现、频次分析结果均表明茶多糖的抗氧化性是持续的研究热点,这也可能是未来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当前,全球范围内茶多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糖组成、溶解性、乳化性等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抗肿瘤、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方面。茶多糖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但相关的机理解析仍不够深入;最新研究表明茶多糖能够影响肠道菌群,具有良好的益生元潜力。另外,茶多糖相关产品的转化和开发尤为不足,研究者们未来可聚焦于利用茶多糖开发生物膜制品、药物递送产品及功能性食品等。总结茶多糖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热点方向,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者及茶多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文摘该文基于烤海苔的终产品特性和生产工艺特点,运用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原理对烤海苔生产全过程中的危害识别、分析和研判,采用关键控制点决策树与危害分析工作表相结合的分析研判方法,确定了烘烤熟制和异物检测2个关键控制点,结合企业良好卫生规范和标准操作程序构建了既符合监管部门的监管治理要求又能满足企业生产管理和第三方认证要求的烤海苔HACCP体系,有效控制了烤海苔生产全过程的食品安全风险。研究结果为海苔制品生产企业建立HACCP体系提供应用技术借鉴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