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危害与预防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政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1-22,共2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这些生物被叫做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外来入侵物种具备适应力强、繁殖力强、传播力强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水产养殖业 危害 预防 海洋 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物种 分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微卫星DNA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曦 黄勤 +1 位作者 江锦祥 马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8-554,共7页
本文采用Ucdcg153、157、202微卫星引物对福建两个太平洋牡蛎(学名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养殖种群进行扩增分析和序列测定.与采自漳浦旧镇的近江牡蛎(C. ariakensis)比较,前者对以上三种引物全部呈阳性反应,后者只对Ucdcg157显阳性... 本文采用Ucdcg153、157、202微卫星引物对福建两个太平洋牡蛎(学名为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养殖种群进行扩增分析和序列测定.与采自漳浦旧镇的近江牡蛎(C. ariakensis)比较,前者对以上三种引物全部呈阳性反应,后者只对Ucdcg157显阳性.与Genebank提供的相关序列比较,福建太平洋牡蛎与Genebank样品应属同源,其中漳浦霞美和厦门白礁的样品则可能代表同一种群的两个衍生品系.本项调查结果同时显示,近亲繁殖的育苗方式已经导致福建太平洋牡蛎种群裂化;任其发展不利于维护良种优势.本次采集的样品中未发现显示葡萄牙牡蛎、熊本牡蛎和美洲牡蛎微卫星特征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牡蛎 近江牡蛎 微卫星DNA 种群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大连1号杂交鲍肠道及养殖水体中细菌产酶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蔡俊鹏 陈华 +1 位作者 林阿乞 钟雄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4,共6页
从大连1号杂交鲍养殖水体及肠道中分离出18株弧菌和32株异养型细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及产胞外酶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分离出的14株弧菌和22株异养细菌,共有22株(61.1%)具有分泌脂肪酶、卵磷脂酶、明胶酶、蛋白酶、淀粉酶... 从大连1号杂交鲍养殖水体及肠道中分离出18株弧菌和32株异养型细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及产胞外酶能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分离出的14株弧菌和22株异养细菌,共有22株(61.1%)具有分泌脂肪酶、卵磷脂酶、明胶酶、蛋白酶、淀粉酶或溶血毒素的能力;鲍肠道分离出的4株弧菌和10株异养细菌,共有9株(64.3%)具有此产酶能力。但总体上,从水体中分离出的菌株的产酶能力要强于从鲍肠道中分离出的菌株,且数量更多,尤其是水体中异养细菌。在所有的50株菌株中,有2株(4%)具有产3种酶(脂肪酶、卵磷脂酶和溶血素)的能力;有9(18%)株具有产2种酶的能力。产酶菌株大部分为革兰氏阴性。本次试验对鲍肠道及养殖水体中菌株产酶能力进行了分析,为大连1号杂交鲍在南方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鲍 肠道 养殖水体 弧菌 异养菌 胞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与太平洋牡蛎的同工酶鉴别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勤 马平 +1 位作者 赵蓉 林能锋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23-330,共8页
福建省罗源湾于上世纪 80年代初先后引进来自日本、台湾和澳大利亚的太平洋牡蛎 .该品种引进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养殖品质退化的现象 ;对此 ,有人怀疑是与本地近江牡蛎杂交所致 .本文通过同工酶分析 ,确认罗源湾太平洋牡蛎被测样品中不含... 福建省罗源湾于上世纪 80年代初先后引进来自日本、台湾和澳大利亚的太平洋牡蛎 .该品种引进后不久就开始出现养殖品质退化的现象 ;对此 ,有人怀疑是与本地近江牡蛎杂交所致 .本文通过同工酶分析 ,确认罗源湾太平洋牡蛎被测样品中不含与近江牡蛎杂交的个体 .苹果酸脱氢酶电泳可作为鉴定相关种群的技术手段 .但是 ,本项调查结果也显示罗源湾太平洋牡蛎很可能不是纯系品种 .培育纯化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同工酶 水产资源学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鲍稚鲍“漫爬病”潜在病原菌胞外产物的分析及种类鉴定 被引量:1
5
作者 祝玲 林阿乞 +3 位作者 李娟 刘丽 蔡俊鹏 吴忠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60-563,共4页
从发病的杂交鲍(皱纹盘鲍×盘鲍)稚鲍中共分离27株菌株,并对其分泌胞外产物(包括酪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脂肪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的能力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分泌胞外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脂肪酶、磷脂酶和溶血素... 从发病的杂交鲍(皱纹盘鲍×盘鲍)稚鲍中共分离27株菌株,并对其分泌胞外产物(包括酪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脂肪酶、磷脂酶和溶血素)的能力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具有分泌胞外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脂肪酶、磷脂酶和溶血素能力的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81.5%(22/27)、74.1%(20/27)、18.5%(5/27)、0%(0/27)、11.1%(3/27)、29.6%(8/27)。其中,1#、14#菌株具有很强的产胞外蛋白酶能力,而明胶酶的最大分泌者为2#、7#、9#、17#菌株,淀粉酶的为11#、14#菌株,磷脂酶的为11#、15#菌株,溶血素的为菌株10#、21#。此外,10#、11#、15#菌株可同时分泌4种胞外产物,而12#、14#、18#、21#、23#、24#菌株可同时分泌3种胞外产物。综合考虑每一种胞外酶的潜在致病作用,以及菌株分泌多种胞外酶的能力,初步确认11株菌为潜在的致病菌:1#、2#、7#、9#、10#、11#、12#、14#、15#、17#、21#。用API条带法对它们进行了种类鉴定,11株菌中巴斯德氏菌和假单胞菌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5%、2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鲍稚鲍 “漫爬病” 致病菌 胞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发杂色鲍苗掉板死亡的溶藻弧菌分离鉴定及毒力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祝玲 吴忠业 +1 位作者 林阿乞 周晶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99,共3页
跟踪观察了广东汕尾鲍鱼养殖场的培苗过程,并从变白病鲍苗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1号菌株)。2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回归感染实验均证明其可引发鲍苗死亡掉板,API条带分析表明其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毒力因子分析揭示该... 跟踪观察了广东汕尾鲍鱼养殖场的培苗过程,并从变白病鲍苗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1号菌株)。2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回归感染实验均证明其可引发鲍苗死亡掉板,API条带分析表明其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胞外毒力因子分析揭示该菌株可分泌蛋白酶、脂肪酶、明胶酶以及拥有明显的溶血能力。结果证明了溶藻弧菌可引发我国南方杂色鲍苗掉板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色鲍 溶藻弧菌 掉板死亡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汕尾患病黑稚鲍微生物胞外产物的分析
7
作者 蔡俊鹏 李春霞 +1 位作者 林阿乞 祝玲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从广东汕尾一鲍鱼养殖厂的患病黑稚鲍中分离筛选到56株菌,并对之进行致病毒力因子(胞外酶及溶血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在56株菌中有16株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蛋白酶、明胶酶、磷脂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占总菌株数的28.6%;而有溶血... 从广东汕尾一鲍鱼养殖厂的患病黑稚鲍中分离筛选到56株菌,并对之进行致病毒力因子(胞外酶及溶血作用)的分析。结果表明,在56株菌中有16株具有较强的分泌胞外蛋白酶、明胶酶、磷脂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能力,占总菌株数的28.6%;而有溶血现象的仅有6株,占总菌株数的10.7%,且溶血能力不强。其中,8株具有很强的产胞外蛋白酶的能力,3株具有很强的产胞外明胶酶的能力,21株具有产胞外磷脂酶的能力,5株具有产溶血素的能力。此外,同时可分泌4种以上胞外产物的菌株为22株,占39.3%;同时分泌6种胞外产物的菌株为3株。综合考虑每种胞外产物的潜在致病作用以及菌株分泌多种胞外产物的能力,初步确认16株菌为潜在的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鲍 胞外产物 潜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次大规模暴发“白点病”谈海水网箱健康养殖
8
作者 邱政 《水产养殖》 CAS 2010年第4期38-39,共2页
2007年10月,福建省连江县岗屿海水网箱养殖区大规模暴发鱼类“白点病”,导致岗屿养殖区4.3万箱各种规格的养殖鱼类均受到不同程度感染、50多吨养殖鱼类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余元。事件的发生给当地的经济社会稳定、养殖鱼类声... 2007年10月,福建省连江县岗屿海水网箱养殖区大规模暴发鱼类“白点病”,导致岗屿养殖区4.3万箱各种规格的养殖鱼类均受到不同程度感染、50多吨养殖鱼类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余元。事件的发生给当地的经济社会稳定、养殖鱼类声誉等均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时至今日,回顾与反思当时大规模暴发的养殖鱼类“白点病”,总结经验教训,对进一步开展海水网箱健康养殖、更好地发展渔业经济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养殖 海水网箱 白点病 直接经济损失 网箱养殖区 养殖鱼类 鱼类死亡 社会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弹涂鱼的养殖
9
作者 刘端辉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10期231-233,共3页
福建省福鼎市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大弹涂鱼养殖,目前已达到2万亩(每亩667平方米)。养殖大弹涂鱼地点主要集中在硖门、秦屿、龙安等乡镇(开发区)的沿海村,原来由于当地群众没有合理进行大弹涂鱼养殖,
关键词 海水养殖业 大弹涂鱼 鱼养殖 福鼎市 福建省 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