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及益生菌干预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郭桂元 黄子成 +1 位作者 林婵婵 黄志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293-2298,共6页
目的考察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干预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Ⅱ期结肠癌患者185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益生菌干预组(80例)和益生... 目的考察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干预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收治并确诊的Ⅱ期结肠癌患者185例,患者均接受根治术,按照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分为益生菌干预组(80例)和益生菌未干预组(10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术前和术后1个月粪便,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粪便的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分析结肠癌患者术后4年生存情况及与肠道菌群数量的关系。结果两组术前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均明显降低(P<0.05),益生菌干预组和益生菌未干预组的菌群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年随访,无1例失访。105例益生菌未干预组中存活90例(85.71%),15例(14.29%)死亡,其中14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为心血管病死亡。乳酸杆菌属(χ~2=6.700,P=0.035)和双歧杆菌属(χ~2=5.777,P=0.016)数量越高,大肠杆菌(χ~2=3.301,P=0.069)和肠球菌属(χ~2=4.780,P=0.029)数量越低,结肠癌患者4年生存时间越长。80例益生菌干预组中存活76例(95.00%),4例(5.00%)患者死亡,其中3例为结肠癌转移死亡,1例交通意外死亡。与益生菌未干预组比较,益生菌干预组的存活例数较多(χ~2=4.248,P=0.039),因结肠癌转移死亡例数较少(χ~2=4.997,P=0.025)。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后,双歧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数量越高,大肠杆菌和肠球菌属数量越低,结肠癌的预后较好。给予益生菌干预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肠道菌群 益生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中文症状量表在使用闽南方言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颜国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0期1726-1727,共2页
目的探讨反流性疾病中文症状量表(CRDQ)在使用闽南方言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3例受试者接受CRDQ量表评估,并进行胃镜检查。结果63例受试者中,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26例,占41.27%。症状评分阳性者35例,占55.56%,以症状评分判... 目的探讨反流性疾病中文症状量表(CRDQ)在使用闽南方言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63例受试者接受CRDQ量表评估,并进行胃镜检查。结果63例受试者中,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RE)26例,占41.27%。症状评分阳性者35例,占55.56%,以症状评分判断RE的存在,其阳性预测值为71.43%,阴性预测值为96.42%。有无RE症状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症状评分与RE的洛杉矶分级呈正相关(r=0.505,P=0.009)。结论CRDQ可作为反流性疾病病情评价的手段,操作方便,受试者接受程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症状评分量表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