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陈杰云 林晓莹 +4 位作者 杨子江 黄永础 陈向荣 朱聪辉 尚京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1例,21例均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发现22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多发者5例,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共18个。16...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21例,21例均行CT检查,16例行MRI检查。结果 CT发现22个病灶,MRI发现23个病灶,多发者5例,病灶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共18个。16个病灶具有典型脑内型CA的MRI表现,即由低信号环围绕的混杂信号团块。结论 MRI是脑内型CA最佳检查方法,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CA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T1 WI脂肪抑制序列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少平 陈向荣 +2 位作者 许淑惠 陈杰云 汪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66-467,共2页
关键词 MR 脂肪抑制 脊柱 转移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血管瘤的MR诊断及其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杰云 陈向荣 高培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管瘤的MR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本组搜集15例MR诊断为脑表脉血管瘤的病例,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其中6例行DSA检查)。结果15例均能在MR上显示典型的“水母头”状形态,而增强扫描显示的更清楚,... 目的探讨脑静脉血管瘤的MR表现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本组搜集15例MR诊断为脑表脉血管瘤的病例,对其MR表现进行分析(其中6例行DSA检查)。结果15例均能在MR上显示典型的“水母头”状形态,而增强扫描显示的更清楚,且能显示其静脉引流方向,同时MR能显示其它合并症。15例中位于幕上10例,小脑半球4例,1例多发,分别位于小脑及丘脑。结论MRI是确诊脑静脉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并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静脉血管瘤 NMR 成像 脑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间脂肪瘤1例
4
作者 陈向荣 张少平 许淑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子宫肌间脂肪瘤 子宫肿瘤 CT诊断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子江 汪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9.6岁。结果:21例患者共检出30个病灶,其MRI表现具有如下特点:①病...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常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NSL的MRI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9.6岁。结果:21例患者共检出30个病灶,其MRI表现具有如下特点:①病灶T1WI多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单发或多发,境界清晰。②轻中度瘤周水肿,并可见“火焰样”特征性水肿。③增强后病灶多明显均匀强化;“缺口征”、“尖角征”的出现具有特异性。结论:传统MRI在PCNSL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