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大麦品种区试结果分析及今后生产和育种方向 被引量:3
1
作者 涂祖荣 林守涌 +1 位作者 苏保 陈火高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71-476,共6页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 “七五”至“九五”期间 ,福建省进行了三轮大麦品种区试。结果表明 :大麦品种产量不断提高 (从“七五”平均 14 4 .0kg/u提高到“九五”平均 2 4 2 .4kg/u) ,穗数增加 ,千粒重提高 ,向多穗大粒和大穗大粒方向发展 ,抗白粉病能力增强 ,新育成品种多表现抗白粉病 ,株高和生育期适宜 ,但稳定性尚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区试筛选出丰产品种莆大麦 4号、闽诱 3号 ,丰产稳产品种闽麦 0 6 ,丰产抗白粉病品种莆大麦 5号、莆大麦 7号和闽麦 0 2等。从区试结果分析认为 :今后福建大麦育种目标应该是 :中熟、中秆、高产、稳产、抗逆力强 ,质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 品种区试 生产 育种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地区花生新品种(系)引进、鉴定与分析
2
作者 詹柳琪 陈剑洪 +4 位作者 郭陞垚 黄佳华 陈茹艳 方庆源 王智卿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6期64-69,共6页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花生区种植的优质花生新品种(系),对引进的8个花生新品种(系)进行产量、特征特性、抗病(逆)性和品质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花376的干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805.05 kg·hm^(−2)和2430.00 kg·... 为筛选出适合福建花生区种植的优质花生新品种(系),对引进的8个花生新品种(系)进行产量、特征特性、抗病(逆)性和品质等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花376的干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805.05 kg·hm^(−2)和2430.00 kg·hm^(−2),比湛油75(CK)增产20.60%和21.96%,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品种(系)的耐涝性表现均为强,中抗锈病。莆花66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9.24%,可作为高蛋白亲本材料加以利用;桂花376油酸含量为78.96%,可作为高油酸亲本材料加以利用。综合可知桂花376综合表现最好,可在福建地区进一步加大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引进 产量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施迎迎 吕美琴 +4 位作者 林文磊 康蓉蓉 曾红英 叶志雄 王智卿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研究福建地区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2024年,以福建本地品种泉豆17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月26日(B1)、3月4日(B2)、3月12日(B3)、3... 为研究福建地区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2024年,以福建本地品种泉豆17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月26日(B1)、3月4日(B2)、3月12日(B3)、3月18日(B4)共4个播期处理为主因素,设置18.0万株·hm^(-2)(M1)、24.0万株·hm^(-2)(M2)、30.0万株·hm^(-2)(M3)、36.0万株·hm^(-2)(M4)、42.0万株·hm^(-2)(M5)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为副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豆17在4个播期均能正常成熟,对播期的适应性较广,播期越晚,出苗越快,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越短,生殖生长期越长。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大豆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效分枝数、茎粗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相同播期处理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呈现递增趋势,有效分枝数、茎粗、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蛋白质含量和大豆产量则先增后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下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表现可知,在福建省泉州市现有的栽培条件下,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以3月12日至3月18日之间播种为宜,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时,能获得最高产量,达2 837.63 kg·hm^(-2),该品种可适当晚播、稀植,有利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籼常规稻品种东联早2号的选育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智卿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2期116-119,共4页
优质早籼常规水稻品种东联早2号是南安市码头东联农业科技示范场以东联占和佳禾早占为亲本,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210006。该品种米粒细长,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 优质早籼常规水稻品种东联早2号是南安市码头东联农业科技示范场以东联占和佳禾早占为亲本,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210006。该品种米粒细长,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大田种植表现株叶形态较理想、熟期转色较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重点介绍了东联早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地阐述,为推广该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 早稻 东联早2号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新品种“泉花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永水 陈剑洪 +4 位作者 腾振勇 陈茹艳 苏保 庄明川 黄佳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花生油 新品种 选育 技术 栽培 育种方法 农作物品种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特优366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洪雪清 《中国种业》 2022年第11期93-95,共3页
特优36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州农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福建宏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其母本为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龙特浦A,父本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R36... 特优366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福州农丰源种业有限公司、福建宏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其母本为福建省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不育系龙特浦A,父本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恢复系R366。202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210023。对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制种技术等进行了全面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新品种 特优366 栽培技术 制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