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明松 吕美琴 +2 位作者 康蓉蓉 王金线 曾红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14-219,共6页
通过对福建省125份春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20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6.36%,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72。相关性分析,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主成分分析前10个主成分... 通过对福建省125份春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形态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20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6.36%,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372。相关性分析,各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主成分分析前10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1.806%。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125份种质资源聚为3大类,各类的农艺性状表现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种质资源 形态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紫淮山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2
作者 陈丹心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38-43,共6页
筛选适合紫淮山茎尖诱导、脱毒苗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以及离体再生苗移栽驯化的基质,为生产上提供健康种苗。以3种紫淮山为供试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和GA_(3),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继代... 筛选适合紫淮山茎尖诱导、脱毒苗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以及离体再生苗移栽驯化的基质,为生产上提供健康种苗。以3种紫淮山为供试材料,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NAA、KT和GA_(3),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配比对茎尖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并将离体再生苗移栽到不同配比的进口泥炭土、珍珠岩、椰糠的苗床中,观察不同基质配比对其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武夷山紫山药、虎头山紫山药、政和红心薯在添加1.0 mg·L^(-1)6-BA+0.1 mg·L^(-1)NAA的MS培养基中茎尖成苗率最高,分别为77.78%、77.78%和71.11%;武夷山紫山药在添加1.0 mg·L^(-1)6-BA+0.5 mg·L^(-1)KT+0.3 mg·L^(-1)NAA+0.1 mg·L^(-1)GA_(3)+0.2 g·L^(-1)AC的MS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高,为4.6,虎头山紫山药及政和红心薯在添加0.5 mg·L^(-1)6-BA+0.2 mg·L^(-1)KT+0.1 mg·L^(-1)NAA+0.1 mg·L^(-1)GA_(3)+0.2 g·L^(-1)AC的MS培养基中增殖系数都为最高,分别为4.83和4.82;武夷山紫山药、虎头山紫山药和政和红心薯在添加0.5 mg·L^(-1)IBA+0.5 mg·L^(-1)NAA+0.5 mg·L^(-1)CCC+0.5 g·L^(-1)AC的MS培养基上根生长情况最好;3种紫淮山在进口泥炭土100%基质中移栽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2.7%、80.0%、8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品种 紫淮山 茎尖脱毒 组培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春大豆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明松 吴俐 +3 位作者 吕美琴 康蓉蓉 王金线 曾红英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24-529,共6页
采用表型和SSR标记对23份福建省春大豆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6.56%,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29,聚类分析将23份种质资源聚为3大类;SSR分子标记分析,23份种质中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 采用表型和SSR标记对23份福建省春大豆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7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6.56%,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29,聚类分析将23份种质资源聚为3大类;SSR分子标记分析,23份种质中共检测到163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变异系数为3.26,有效等位变异系数为2.286。PIC变幅为0.131 8~0.728 5,平均值为0.454 9。Shannon-Weaver指数平均值为0.899 5,成对相似系数范围为0.194 4~0.725 2,平均相似系数为0.450 9,基于SSR分子标记结果的聚类也将23份材料聚为3大类,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表型性状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发展、成效及完善措施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永水 陈剑洪 +2 位作者 郭陞垚 陈茹艳 王金线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1-576,共6页
利用福建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历史资料,简要回顾福建省花生品种区域试验的发展历程,总结花生品种区试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效,以及区域试验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福建省花生品种区试工作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福建 花生品种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近年来育成春大豆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吕美琴 《中国种业》 2019年第6期55-57,共3页
对福建省11个春大豆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 对福建省11个春大豆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等变异系数较大;单株粒重与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3.78%,分别为荚粒性状因子、产量性状因子和株型性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凌永胜 李锦泉 +2 位作者 黄枝英 林富杰 张发栋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77-80,共4页
总结分析泉州市淮山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建立种薯繁育基地;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提高种植管理水平;加快无公害产地认证;培育壮大市场竞争主体等促进泉州市淮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泉州市 淮山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洲作物马铃薯的传入及在福建省的引种栽培 被引量:2
7
作者 凌永胜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2期158-161,共4页
自16世纪以来,美洲作物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品种相继传人我国,其影响重大深远。笔者从中外食事交流史的视域展开,通过文献考订讨论了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途径及在福建省的引种栽培等问题。
关键词 美洲作物 马铃薯 福建省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黄果西番莲果腐病菌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林育钊 陈月莉 +2 位作者 蒋璇靓 郑金水 陈洪彬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探究引起福建黄果西番莲采后果腐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组织分离病果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验证其致病性,观察病菌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同源性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病原菌,并初步研究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等... 为探究引起福建黄果西番莲采后果腐病的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组织分离病果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验证其致病性,观察病菌形态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同源性分析与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病原菌,并初步研究不同温度、pH值、碳源、氮源等对病原菌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引起福建黄果西番莲采后果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28℃、pH值6、葡萄糖、硝酸钾分别是L.theobromae菌落生长最适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果西番莲 果腐病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H值 碳源 氮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特征特性的鉴定与分析(简报)
9
作者 林荣辉 庄卫东 +2 位作者 林文造 李占伟 高泉浦 《福建农业学报》 2000年第1期7-11,共5页
为了探索已收集到的 196份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通过田间种植、室内考查测定 ,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 ,福建春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不仅有经济性状良好的种质 ,抗性较好的品种 ,而且还有高蛋白、脂肪含量... 为了探索已收集到的 196份福建省春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通过田间种植、室内考查测定 ,并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 ,福建春大豆种质资源较为丰富 ,不仅有经济性状良好的种质 ,抗性较好的品种 ,而且还有高蛋白、脂肪含量的基因源。这些优异种质对今后开展春大豆高产、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性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6号在泉州市的种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10
作者 沈少峰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6-7,共2页
2006年泉州市引进水稻新品种甬优6号,通过几年的试种、示范,表现超高产、优质、耐肥抗倒等特性。该文总结甬优6号在两年福建省区试和在泉州市示范的种植表现及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甬优6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份淮山种质资源在泉州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11
作者 陈丹心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为了筛选出在泉州地区适应性好、外形美观、品质好的良种材料,从各地收集了15份淮山种质资源,以当地主栽品种寸金薯为对照,从产量、抗病性、褐变程度、熟食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5份淮山种质资源中高产资源(大于42000 ... 为了筛选出在泉州地区适应性好、外形美观、品质好的良种材料,从各地收集了15份淮山种质资源,以当地主栽品种寸金薯为对照,从产量、抗病性、褐变程度、熟食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5份淮山种质资源中高产资源(大于42000 kg·hm^(-2))9份,高抗炭疽病资源5份,不易褐变资源12份,口感佳资源5份。综合参试资源各评价指标,泉淮1816、泉淮1518、泉淮1801、GO533在泉州地区表现突出,产量分别为43990.74、93750.00、54425.93、42287.04 kg·hm^(-2),口感佳,其中泉淮1816微香清甜,口感松散,略带沙性;泉淮1518微香清甜,口感略带沙性;泉淮1801微香清甜、口感细腻;GO533较为香甜,口感似板栗,略带沙性;4份资源均抗炭疽病且不易褐变,可作为主要品种在泉州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地区 淮山 种质资源 适应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施迎迎 吕美琴 +4 位作者 林文磊 康蓉蓉 曾红英 叶志雄 王智卿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为研究福建地区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2024年,以福建本地品种泉豆17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月26日(B1)、3月4日(B2)、3月12日(B3)、3... 为研究福建地区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最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2024年,以福建本地品种泉豆17为试验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月26日(B1)、3月4日(B2)、3月12日(B3)、3月18日(B4)共4个播期处理为主因素,设置18.0万株·hm^(-2)(M1)、24.0万株·hm^(-2)(M2)、30.0万株·hm^(-2)(M3)、36.0万株·hm^(-2)(M4)、42.0万株·hm^(-2)(M5)共5个种植密度处理为副因素,分析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大豆生育期、农艺性状和品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泉豆17在4个播期均能正常成熟,对播期的适应性较广,播期越晚,出苗越快,营养生长期和生育期越短,生殖生长期越长。同一种植密度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大豆产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有效分枝数、茎粗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相同播期处理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呈现递增趋势,有效分枝数、茎粗、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和脂肪含量呈现递减趋势,蛋白质含量和大豆产量则先增后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下各农艺性状和产量品质等表现可知,在福建省泉州市现有的栽培条件下,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泉豆17以3月12日至3月18日之间播种为宜,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时,能获得最高产量,达2 837.63 kg·hm^(-2),该品种可适当晚播、稀植,有利于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农艺性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大豆良种筛选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13
作者 林国强 罗英 +2 位作者 林荣辉 黄建成 陈志雄 《大豆通报》 2003年第3期8-8,共1页
对福建省近年来选育出的春大豆新品种进行筛选及栽培要素研究结果 :“泉豆 2 61”和“福豆 181”适宜在福州以南种植 ,“明引 3号”在闽南表现迟熟 ,不适合福州以南种植 ;“泉豆 2 61”和“福豆 181”均比“莆豆 80 0 8”增产显著 ,以h... 对福建省近年来选育出的春大豆新品种进行筛选及栽培要素研究结果 :“泉豆 2 61”和“福豆 181”适宜在福州以南种植 ,“明引 3号”在闽南表现迟熟 ,不适合福州以南种植 ;“泉豆 2 61”和“福豆 181”均比“莆豆 80 0 8”增产显著 ,以hm2 种植 45 0万株 ,每hm2施 75kg氯化钾 +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大豆 品种筛选 栽培技术 福建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被引量:3
14
作者 凌永胜 杜娟 +2 位作者 肖宇 胡晓倩 林忠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共7页
在缺氧条件下,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通过促进氧输送增强呼吸和能量代谢,并在各种宿主中表达,显示出改善增长,蛋白质分泌,代谢产物的生产力和提高宿主抗逆性等的生理效应,从而使蛋白质在代谢工程尤其在优化植物代谢中应用前景广阔。概括... 在缺氧条件下,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通过促进氧输送增强呼吸和能量代谢,并在各种宿主中表达,显示出改善增长,蛋白质分泌,代谢产物的生产力和提高宿主抗逆性等的生理效应,从而使蛋白质在代谢工程尤其在优化植物代谢中应用前景广阔。概括了VHb在生物技术工业的诸多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潜力,探讨VHb功能的细胞机制,并显示出各领域所采取的各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 代谢工程 植物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露地栽培草莓果实主要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靓 张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33-537,共5页
以草莓3个杂交组合F1代实生苗及亲本为材料,研究草莓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草莓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3... 以草莓3个杂交组合F1代实生苗及亲本为材料,研究草莓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草莓平均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的纵径和横径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呈连续性变异。3个组合杂交后代果实纵径、横径、平均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平均值分别为0.68、0.56、0.64和0.86,表明草莓杂交后代这4个性状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引起的。与亲代相比,草莓杂交后代果实平均果重和果实横径有减小的趋势,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纵径有增加的趋势;草莓杂交后代平均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均极显著正相关;佐贺清香×甜查理组合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果实纵径显著正相关,丰香×甜查理组合极显著正相关;同时3个杂交组合草莓果实纵径与横径均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果实性状 遗传特性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泉薯9号丰产性及其高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文中 余成章 +3 位作者 傅文泽 罗维禄 黄瑞方 苏保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29-233,共5页
泉薯9号是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2009年初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泉薯9号的丰产性好:鲜薯产量在27 859.5-49750.5 kg·hm-2,为对照的89.81%-127.05%;薯干产量在8500.0-14 929.5 ... 泉薯9号是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3年以泉薯26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的,2009年初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泉薯9号的丰产性好:鲜薯产量在27 859.5-49750.5 kg·hm-2,为对照的89.81%-127.05%;薯干产量在8500.0-14 929.5 kg·hm-2,为对照的104.20%-152.30%;淀粉产量在5620.5-9 850.5 kg·hm-2,为对照的107.91%-155.36%。高产机理研究表明,泉薯9号中后期茎叶消退平缓,为其间鲜薯快速稳定生长奠定了物质基础,其叶面积系数、净同化率和经济系数均较高是其丰产的主要原因。该品种兼具优质、多抗、高淀粉等性状,适于鲜薯食用和淀粉加工,2009年在福建省累计示范推广约3 000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泉薯9号 丰产性 高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泉云3号和泉引1号叶片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凌永胜 李锦泉 +3 位作者 林金秀 林涛 陈朝文 刘建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通过对马铃薯品种泉云3号和泉引1号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云3号的SPAD值高于泉引1号,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补偿点等光合参数均高于泉引1号,泉引1号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泉云3号,泉云3号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 通过对马铃薯品种泉云3号和泉引1号叶片光合特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泉云3号的SPAD值高于泉引1号,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和补偿点等光合参数均高于泉引1号,泉引1号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泉云3号,泉云3号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泉引1号Pn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泉云3号的Pn日变化曲线与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相似,气孔导度的变化在Pn的变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光合作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沈清景 叶贻勋 凌永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54-56,共3页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克新 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进行试管薯诱导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全黑暗条件对试管薯形成、结薯数量和平均鲜重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适当低温 (19± 1)℃有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和膨大 ;液体培养基诱导试管薯的效果优... 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克新 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进行试管薯诱导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全黑暗条件对试管薯形成、结薯数量和平均鲜重均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适当低温 (19± 1)℃有利于试管薯的形成和膨大 ;液体培养基诱导试管薯的效果优于固体和固液双层培养基 ,是生产试管薯最好的培养方式 ;培养基 (MS+8.0 %蔗糖 )中添加 10 0 m g· L- 1的生长抑制剂 CCC能促进试管薯的形成 ,显著增加结薯数量和鲜薯产量。而添加 5 0 0 mg· L- 1CCC+5 m g· L- 1 6 - BA虽能显著提高试管薯的大薯率和鲜薯产量 ,但平均结薯数量却显著下降 ;单独添加 5mg· L- 1 6 - BA诱导效果差 ,这说明细胞分裂素 6 - BA并非离体培养诱导结薯的必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试管薯 诱导因素 光照 温度 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脱毒种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新育花生品种鉴定及产量与性状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茹艳 郭陞垚 +3 位作者 施爱玲 陈剑洪 王金线 陈永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64-1670,共7页
【目的】鉴定福建省新育花生品种的丰产性、抗逆(病)性等性状,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花生品种以供生产利用。【方法】以福建省主栽品种泉花7号为对照(CK),在明溪、南安、惠安、翔安、莆田、福清、新罗等7个试验点对福建省新... 【目的】鉴定福建省新育花生品种的丰产性、抗逆(病)性等性状,筛选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花生品种以供生产利用。【方法】以福建省主栽品种泉花7号为对照(CK),在明溪、南安、惠安、翔安、莆田、福清、新罗等7个试验点对福建省新育成的12个花生品种进行产量、抗性等性状鉴定。【结果】在12个参试新品种中,荚果产量比CK增产的有6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福花0739、龙花13、0910-63和福花0721,其中,泉花806平均荚果产量最高(3930 kg/ha),比CK极显著增产10.36%(P〈0.01,下同);龙花128平均荚果产量(3771 kg/ha)比CK显著增产5.90%(P〈0.05,下同)。籽仁产量比CK增产的有4个,分别是泉花806、龙花128、龙花13和福花0739,其中泉花806和龙花128分别比CK极显著增产14.27%和6.62%。各参试品种主茎高37.10-68.79 cm,侧枝长41.20-77.80 cm,分枝数5.28-6.86条/株,结果枝数4.44-5.88条/株,结果数11.21-17.56个/株,饱果数9.28-14.99个/株,饱果率为76.77%-89.30%,百果重为191.41-222.01 g,百仁重为72.74-82.01 g,出仁率为58.80%-70.37%。各品种生长势、抗旱性、耐涝性和抗倒性整体表现为中-强;叶斑病级数为1.7-2.9;锈病级数0.4-0.6;青枯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0951-13表现为抗,泉花608、莆花31和0910-63表现为中抗,其他品种表现为中感。品质检测结果表明,各品种含油量为48.58%-52.20%,蛋白质含量为25.62%-31.09%,油酸亚油酸比值为0.98-1.3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和千克果数与荚果产量呈负相关,其中侧枝长与荚果产量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荚果产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结果数、饱果数、饱果率、双仁果率、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与籽仁产量呈正相关,其中出仁率与籽仁产量显著正相关;其余性状与籽仁产量均呈不显著负相关。【结论】泉花806和龙花128的产量高、品质优,且抗逆(病)性表现突出,可进行小范围试种示范;福花0739、龙花13和01913-63产量较高,但是否适合推广仍需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新品种 区域试验 产量 抗性 品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沟施保水剂对闽南丘陵旱地马铃薯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凌永胜 李锦泉 +2 位作者 叶丽娇 曾雪莲 李瑞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58-162,共5页
在闽南红壤土丘陵旱作区开展了沟施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延长5~10d;不同处理现蕾期、收获期均表现为保水剂施用量越大,茎叶的生物量和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 在闽南红壤土丘陵旱作区开展了沟施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和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的马铃薯生育期比对照延长5~10d;不同处理现蕾期、收获期均表现为保水剂施用量越大,茎叶的生物量和块茎产量越高,块茎个数越少,最大块茎越大。在块茎生长形成层和根系生长分布层中,保水剂处理土壤含水率在现蕾前略高于对照,茎叶衰老后略低于对照。在马铃薯生产应用中,以沟施保水剂60kg.hm-2用量的增产增收效果最佳,可增加纯收入3477.0元.hm-2,其投入产出比为1∶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马铃薯 产量 土壤水分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