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汀香芋种植技术及病虫害综合防控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建娜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第3期40-41,共2页
对沙县长汀香芋种植过程中的主要栽培技术和病虫进行田间调查,分析和总结其主要栽培技术与病虫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香芋 栽培技术 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蝇类害虫性诱监测技巧 被引量:3
2
作者 叶永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23,共2页
实蝇类害虫是一类重要的检疫性果蔬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传播快、危害损失大等特点。鉴于此虫的危险性,我国开始在全国建立长期的防止外来检疫性实蝇传入的预防监测体系。沙县植保植检站从2001年5月开始,承担福建省植保植检站下达... 实蝇类害虫是一类重要的检疫性果蔬害虫,具有寄主范围广、传播快、危害损失大等特点。鉴于此虫的危险性,我国开始在全国建立长期的防止外来检疫性实蝇传入的预防监测体系。沙县植保植检站从2001年5月开始,承担福建省植保植检站下达的“实蝇类害虫性诱监测和田间危害调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蔬害虫 监测体系 蝇类 检疫性实蝇 植保植检站 寄主范围 危害损失 危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瘿蚊的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的研究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叶永发 姜发灶 乐阿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55-56,67,共3页
通过分析总结福建沙县近20年稻瘿蚊发生为害特点及无公害防治研究的成果,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稻瘿蚊无公害与生态防治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稻瘿蚊 发生特点 无公害防治 生态防治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天情对农作物的危害及其防控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叶永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79-80,共2页
以福建省沙县历年及近年降雨等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南方地区田间早季暴雨天情形成的气象因素,剖析了暴雨天情导致农作物灾害的发生机理,进而提出了针对暴雨天情,南方地区田间农作物的防灾减灾措施。
关键词 暴雨天情 农作物 危害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永发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10期63-63,65,共2页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防治技术 发生特点 田间发生 水稻生产 发生面积 防治面积 迁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瘿蚊无公害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叶永发 姜发灶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3期42-43,共2页
关键词 稻瘿蚊 无公害防治 虫口 除草 耕作制度 农药 栽培 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季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秀金 廖盛水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9期54-55,共2页
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每667m2成本112元,比常规育秧节本50 ~60元.总结了水稻工厂化早季育机插秧配套技术.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工厂化育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早季稻田一代二化螟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8
作者 叶永发 《福建稻麦科技》 2006年第2期33-33,42,共2页
关键词 一代二化螟 重发原因分析 防治 稻田 福建沙县 产量损失 收割期 危害 平均 田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15%多效唑在施用中的简易换算关系
9
作者 叶永发 《农村百事通》 2006年第24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施用浓度 多效唑 换算关系 生长调节剂 计量单位 农作物 反应比 使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效唑在生产中的施用技术
10
作者 叶永发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6年第8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农作物生产 多效唑 施用技术 植物生长延缓剂 广谱杀菌剂 PP333 化学公司 吲哚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赤枯病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11
作者 叶永发 《江西植保》 2006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水稻赤枯病 重发原因分析 防治 质量问题 农业执法 病情诊断 生理性病害 福建沙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瘿蚊灯下虫量变化动态观察
12
作者 叶永发 《华东昆虫学报》 2006年第4期284-287,共4页
对1993-2005年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下稻瘿蚊诱集虫量与田间稻瘿蚊虫害的发生程度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可利用诱集虫量来预测预报稻瘿蚊的发生;灯下稻瘿蚊每年始见期不定,出现在第1代期的频率为38.46%,出现在第2代期的... 对1993-2005年稻瘿蚊灯下虫量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灯下稻瘿蚊诱集虫量与田间稻瘿蚊虫害的发生程度存在较高的关联性,可利用诱集虫量来预测预报稻瘿蚊的发生;灯下稻瘿蚊每年始见期不定,出现在第1代期的频率为38.46%,出现在第2代期的频率为13.33%,6月底至7月初的第3代期是主要的始见期,其频率为48.21%;第1、2代稻瘿蚊灯下诱集虫量通常极少,从第3代开始,灯下稻瘿蚊诱集虫量迅速增加,测报灯下稻瘿蚊诱集虫量以第3、4、5代居多,这与田间稻瘿蚊以第3、4、5代为主害代的实际危害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瘿蚊 灯下虫量 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