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催化降解的微塑料污染治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林良斌 周为明 +4 位作者 薛珲 钱庆荣 杨松伟 曹长林 陈庆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综述了近年来光催化降解微塑料的前沿进展,包括微塑料光催化降解机理、催化剂的设计,探讨了评估光催化降解效率的重要参数及影响光催化降解效率的因素,从微塑料聚集态的角度剖析了现有降解效率低的原因。最后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微塑料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河渠-人工湖连通系统表层溶存N_(2)O浓度及排放通量研究
2
作者 陈凡 池善庆 +7 位作者 林财强 俞伯林 谢蓉蓉 李家兵 黄翔峰 张海平 刘佳 吴乔枫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98-1608,共11页
研究受居民用排水影响的城市水体溶存N_(2)O的产排特征及影响因子对控制城市水域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福州城区自然河流-排污渠-人工湖连通系统,研究居民用排水影响下典型城市水体的表层溶存N_(2)O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过程,并识别... 研究受居民用排水影响的城市水体溶存N_(2)O的产排特征及影响因子对控制城市水域温室气体具有重要意义。选择福州城区自然河流-排污渠-人工湖连通系统,研究居民用排水影响下典型城市水体的表层溶存N_(2)O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过程,并识别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表层溶存N_(2)O浓度为中等水平(11-476 nmol·L^(-1)),但排放通量低于大多数城市河流(5-763 nmol·m^(-2)·h^(-1)),与河湖连通系统减缓温室气体产排有关。2)排污渠表层溶存N_(2)O浓度显著高于自然河流和人工湖,主要受高氮环境以及pH、溶解氧(DO)的影响,各季节的日变化均显著;自然河流和人工湖溶存N_(2)O仅在秋季18:00时出现浓度小高峰。3)排污渠表层N_(2)O排放通量也显著高于自然河流和人工湖,各点位均有显著日变化;受风速和氮元素的影响,除秋季城市河渠在13:00达到峰值外,其余季节均于18:00达到排放峰值;流经城市的自然河流(R1)主要受到氮元素和风速的显著影响;流经林地和公园的自然河流(R3)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小;排污渠和人工湖的环境影响因子介于R1和R3之间。该研究为城市河湖系统的N_(2)O温室气体分布格局、排放特征及环境影响因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湖连通系统 溶存N_(2)O 排放通量 时空变化 氮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山仔水库不同季节表层沉积物内源磷负荷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翁圆 苏玉萍 +4 位作者 张玉珍 邵凯 詹旋灿 刘怡靖 姜炳棋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71-878,共8页
对山仔水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季节性特征以及夏、冬季磷释放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库表层沉积物含有较丰富的磷,4个季节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范围为(521.23±7.60)^(1255.54±11.03)μg/g,夏季各采样断面中总磷含量... 对山仔水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季节性特征以及夏、冬季磷释放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水库表层沉积物含有较丰富的磷,4个季节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总磷含量范围为(521.23±7.60)^(1255.54±11.03)μg/g,夏季各采样断面中总磷含量及各形态磷含量均高于其他季节.表层沉积物磷以无机磷为主,且主要赋存形态为铁/铝结合态磷.活性较大的铁/铝结合态磷和有机磷占总磷量的77%~90%.柱状样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夏季溶解性磷释放平均速率范围在1.66~2.49 mg/(m2·d),冬季溶解性磷释放平均速率范围为0.69~1.29 mg/(m2·d),夏季各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磷释放速率约为冬季的2倍.由于水温分层,夏季沉积物释放的溶解性磷主要滞留在上覆层,但夏季暴雨天气可能导致水温分层破坏,沉积物释放的溶解性磷对水体将产生重要影响;冬季由于水温分层破坏导致上、下水层混合,沉积物释放的溶解性磷被带到上层,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不同季节 释放速率 山仔水库 SM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的熔融沉积成型工艺参数的优化 被引量:13
4
作者 杨裕金 林鸿裕 +6 位作者 杨晨 杨松伟 夏新曙 罗永晋 钱庆荣 陈庆华 肖荔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75,共7页
采用商用聚乳酸(PLA)线材作为熔融沉积成型(FDM)打印材料,以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为优化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从分层厚度、打印速度、喷嘴温度、填充角度等元素探究成型工艺参数对FDM打印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工艺... 采用商用聚乳酸(PLA)线材作为熔融沉积成型(FDM)打印材料,以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为优化指标,设计正交试验,从分层厚度、打印速度、喷嘴温度、填充角度等元素探究成型工艺参数对FDM打印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法,考察了各工艺参数对制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情况,通过综合评分法和综合平衡法,获得了最优成型工艺参数组合并验证试验结果正确性。结果表明,分层厚度为0.3mm,打印速度为90mm/s,喷嘴温度为220℃,填充角度为45°/45°时,FDM制件的力学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熔融沉积成型 正交试验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磷剂-硅藻土联合除磷控藻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婉宁 苏玉萍 +2 位作者 刘键熙 刘雨诗 陈小燕 《渔业研究》 2019年第6期502-508,共7页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探究不同投加量锁磷剂-硅藻土联用对富营养化水体除磷控藻的效果。结果表明,1.2phoslock■(Phl)+80 mg/L硅藻土(DM)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65.9%,其次为1.5Phl+80DM,达到55.0%;水体活性磷(SRP)的去除率主要与锁磷...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模拟探究不同投加量锁磷剂-硅藻土联用对富营养化水体除磷控藻的效果。结果表明,1.2phoslock■(Phl)+80 mg/L硅藻土(DM)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达到65.9%,其次为1.5Phl+80DM,达到55.0%;水体活性磷(SRP)的去除率主要与锁磷剂投加量有关,但投加量高于1.2Phl时,SRP去除率变化不大;同时,各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显著下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1.2Phl+80DM与1.5Phl+40DM组均有较高的抑藻率,分别为74.1%和81.8%。综上所述,锁磷剂与硅藻土联用在投加量为1.2Phl+80DM的情况下,除磷控藻效果显著且成本较低。因此,锁磷剂-硅藻土联用方法有望在实际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得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磷剂 硅藻土 投加量 除磷控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近年主要水质指标变化趋势及污染识别 被引量:6
6
作者 赵天旸 石成春 +4 位作者 谢蓉蓉 李家兵 江华 陈锦 刘继辉 《渔业研究》 2022年第4期324-335,共12页
水环境污染研究是全面治理流域污染的重要抓手。以闽江流域为例,采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6个监测点位2004—202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13个点位进行主要污染识别和污染分... 水环境污染研究是全面治理流域污染的重要抓手。以闽江流域为例,采用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对研究区域16个监测点位2004—2020年的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7—2020年13个点位进行主要污染识别和污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支流的pH和DO高于干流,干流沿程表现为上中游低、下游高,COD和NH_(3)-N在干流自上游到下游呈现先降低后升高,TP则为先增高后降低;2)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法显示研究区域pH和DO有好转趋势,而TP和NH_(3)-N污染风险较高,部分点位需加强对COD的重视;3)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出研究区域目前水体污染压力主要来自NH_(3)-N和TP,尤其需要加强流域内各支流的污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季节性肯达尔趋势分析 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 时空分布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ussian、ECOSAR模型的紫外/次氯酸体系降解含卤阻燃剂的产物预测与毒性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志磊 范勇杰 +3 位作者 陈洁洁 杨婧 吴春山 孙启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含卤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难降解且具有生物毒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部分含卤阻燃剂会残留在水体并排放到水环境造成累积污染,威胁水环境安全,亟需探寻有效的降解去毒方法.本研究通过Gaussian与ECOSAR模型预测了四氯双... 含卤阻燃剂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生产,难降解且具有生物毒性.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部分含卤阻燃剂会残留在水体并排放到水环境造成累积污染,威胁水环境安全,亟需探寻有效的降解去毒方法.本研究通过Gaussian与ECOSAR模型预测了四氯双酚A(TCBPA)、四溴双酚A(TBBPA)、十溴二苯乙烷(DBDPE)等3种典型含卤阻燃剂在紫外/次氯酸(UV/Cl)体系中的光催氧化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结果表明,UV/Cl体系中的含氯自由基(RCS)与羟基自由基(·OH)易攻击阻燃剂分子结构上键能较低、Fukui指数较高的位点,促使C—Cl键、C—Br键、C—C键等因为受到攻击而断裂,进而降解阻燃剂.同时,利用ECOSAR模型评估发现降解产物的急性毒性LC_(50)-96 h均低于100 mg·L^(-1),佐证了UV/Cl体系对含卤阻燃剂降解的有效性,并降低其环境危害.因此,采用Gaussian计算、ECOSAR模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便捷地预测阻燃剂降解路径与产物毒性特征,为深入揭示UV/Cl体系光催氧化降解含卤阻燃剂机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USSIAN Fukui指数 ECOSAR模型 含卤阻燃剂 紫外/次氯酸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对水中抗病毒药物降解路径及降解产物毒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鹏程 许泽平 +3 位作者 郭雨欣 王菲凤 蔡开聪 孙启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58-2068,共11页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UV/NaDCC)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工艺,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含氯自由基(Cl·,ClO·和Cl_(2)·^(−))等活性物质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等的抗病...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UV/NaDCC)是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工艺,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OH)和含氯自由基(Cl·,ClO·和Cl_(2)·^(−))等活性物质降解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等的抗病毒类药物,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通过各环境介质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威胁水环境和水质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探索高效绿色降解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的新技术.本研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通过福井函数、简缩双描述符预测了UV/NaDCC体系中莫诺拉韦和巴瑞替尼易发生反应的位点及其降解路径;通过ECOSAR和T.E.S.T程序预测降解产物毒性变化.结果表明,莫诺拉韦中O21、N20及巴瑞替尼中C20、C21更易受到UV/NaDCC产生的含氯自由基和·OH攻击.ECOSAR预测结果显示,部分降解产物表现出比母体物质更高的毒性水平,因此在UV/NaDCC实际应用于抗病毒药物的降解中应关注有毒中间产物的去除.T.E.S.T预测结果表明,多数降解产物生物蓄积性和发育毒性均有所降低.研究成果对UV/NaDCC高级氧化技术对水中抗病毒药物的无害化去除机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二氯异氰尿酸盐体系 降解路径 产物毒性 密度泛函理论 莫诺拉韦 巴瑞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俊彬 林超 +1 位作者 陈日耀 刘键熙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1-2555,2561,共6页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于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在8 h基本达到平衡,平衡浓度为1.339 mg/g,吸附的最佳pH为4,盐度的质量分数为0.4‰,最大吸附容量为5.567 mg/g。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于罗丹明B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罗丹明B的吸附在8 h基本达到平衡,平衡浓度为1.339 mg/g,吸附的最佳pH为4,盐度的质量分数为0.4‰,最大吸附容量为5.567 mg/g。通过吸附等温线和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其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说明了是一种单层表面吸附为主,多分子层吸附为辅的化学吸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吸附 罗丹明B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淀粉类代表组分生熟大米中温厌氧发酵产氢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煜琦 卓桂华 +5 位作者 王瑛琦 白雨欣 陈细妹 黄雅欣 刘常青 甄广印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1-2121,共11页
餐厨垃圾中淀粉类组分的性质是影响产氢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淀粉类代表组分——大米在生、熟性状下(RR、CR)的产氢效能,本文通过中温批式小瓶试验,研究不同接种比条件下生、熟大米的厌氧发酵混合体系(RR-F、CR-F)产氢及底物变化情况.... 餐厨垃圾中淀粉类组分的性质是影响产氢效率的重要因素.为探究淀粉类代表组分——大米在生、熟性状下(RR、CR)的产氢效能,本文通过中温批式小瓶试验,研究不同接种比条件下生、熟大米的厌氧发酵混合体系(RR-F、CR-F)产氢及底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论RR-F或CR-F产氢效能均随基质与种泥比(S/I)比的增大而增大,最佳S/I比为1∶1;CR产氢效能更佳,RR-F和CR-F的最大累积产氢量分别为59.62 mL·g^(−1)VS和166.97 mL·g^(−1)VS.发酵副产物以乙酸和正丁酸为主,属于丁酸型发酵;正丁酸/乙酸比值越大,累积产氢量越大.发酵过程中,可溶糖、可溶蛋白浓度和pH快速降低,总挥发酸(TVFA)浓度快速增加并逐趋于稳定.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累积产氢量主要受可溶糖降解量、乙酸浓度的影响.蒸煮使CR的可溶糖析出更多,导致CR-F产氢效能明显高于R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大米 生熟组分 厌氧发酵 产H_(2) 碳水化合物 中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连续混炼设备的进展
11
作者 潘志杰 谢一督 +4 位作者 吴德隆 曹长林 杨松伟 钱庆荣 陈庆华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由于具有稳定、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综述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的国内外研发历程,梳理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系统结构设计、转子结构优化和加工机理等的研究进展,并系统地分析了转...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由于具有稳定、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聚合物材料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首先综述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的国内外研发历程,梳理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系统结构设计、转子结构优化和加工机理等的研究进展,并系统地分析了转子的楔入角、转子的螺棱数和转子的相位角等重要转子结构参数对聚合物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另外,总结了双转子连续混炼机在高填充母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加工和回收橡胶等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概述了双转子连续混炼设备的发展趋势,需要深入研究其加工机理,并且,不断朝着大型化、专业化、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材料加工 双转子连续混炼设备 混合机理 转子结构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提高厌氧发酵产甲烷研究
12
作者 杨煜琦 白雨欣 +4 位作者 王瑛琦 卓桂华 王永萍 郑育毅 刘常青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5-1271,共7页
通过配伍不同来源垃圾调节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优化厌氧发酵,可突破传统的外源物质调节餐厨垃圾性质的局限性。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进行批式厌氧消化,研究餐厨垃圾性质优化以获得最佳产甲烷效能,其中以甲烷产... 通过配伍不同来源垃圾调节餐厨垃圾性质(自调节)优化厌氧发酵,可突破传统的外源物质调节餐厨垃圾性质的局限性。采用响应曲面法通过3因素3水平的中心复合设计进行批式厌氧消化,研究餐厨垃圾性质优化以获得最佳产甲烷效能,其中以甲烷产量作为响应因子,并分别选取果蔬类占比(干重质量分数)、含水率和碳氮质量比(C/N)作为餐厨垃圾影响因素(其取值以福州市餐厨垃圾变化范围为基准)。结果表明,当餐厨垃圾C/N为14.92、含水率为92.0%时,果蔬类占比为49.0%,以挥发性固体(VS)计甲烷产量最高,为431.74 mL/g;果蔬类占比为70.0%,以干重计甲烷产量最高,为311.51 mL/g。方差分析证明,含水率和果蔬类占比对甲烷产量和有机物降解量具有显著影响,而C/N及两两因素交互作用均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初始VS浓度、VS降解量与甲烷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VS降解率与甲烷产量相关性不大。有机质降解量较高的体系,甲烷产量较高,与产甲烷规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基质性质 响应曲面法 中心复合设计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合成纳米铁去除矿区废水中稀土元素:动力学与机制
13
作者 林强 周淦晨 +1 位作者 金晓英 陈祖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78-184,共7页
随着稀土资源的开发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稀土矿区废水的处理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利用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绿茶纳米铁(GT-Fe)去除矿区废水中的稀土元素(REEs),并探究其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最大去除效率... 随着稀土资源的开发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稀土矿区废水的处理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文章利用绿色合成法制备的绿茶纳米铁(GT-Fe)去除矿区废水中的稀土元素(REEs),并探究其去除机制。实验结果表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最大去除效率分别为97.81%(Y)、78.85%(La)、52.27%(Dy)、80.49%(Er)、71.11%(Yb);FTIR和XPS表征结果证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多酚类化合物中的有机官能团和Fe-O键的共同作用;此外,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GT-Fe对稀土元素的吸附符合化学吸附;GT-Fe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仍具有较高的活性,表明绿色合成GT-Fe是一种环保、高效的吸附剂,能够实现矿区废水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Fe 绿色合成 矿区废水 稀土元素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CN催化过一硫酸盐降解四环素性能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项伟 景燕娜 +2 位作者 陈铮华 陈晓 金延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3-130,共8页
利用室温合成和高温热解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CN非均相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表征仪器对... 利用室温合成和高温热解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CN非均相催化剂,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四环素(T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表征仪器对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评价了Cu O/CN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物质状态。结果表明,铜以Cu O的形式均匀地负载在CN上,并对PMS降解四环素表现出高效的催化性能。在四环素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p H=5.5、PMS浓度为0.3 mmol/L、2.5%Cu O/CN投加量为0.2 g/L的条件下,处理120 min后TC降解率达93.72%。采用猝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PR)技术分析降解过程的活性物质,结果表明^(1)O_(2)是TC降解过程的主要活性物种。催化剂历经5次循环实验后,TC降解率仍能够达到86.39%,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因此,CuO/CN在催化PMS降解TC等抗生素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CN 高级氧化 四环素 过一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废利乐包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对含铬废水的处理研究
15
作者 刘文贵 曹清源 +5 位作者 倪尔灵 曹长林 林良斌 陈益明 张健 李滔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160-167,共8页
为了开发具有广阔固体废物增值应用前景的吸附剂,同时缓解环境中污染物的危害,该研究通过热解废弃复合包装物,并利用K_(2)CO_(3)浸渍法对其进一步活化处理制得利乐包炭-k,用于处理含Cr(Ⅵ)废水,并通过材料表征、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实... 为了开发具有广阔固体废物增值应用前景的吸附剂,同时缓解环境中污染物的危害,该研究通过热解废弃复合包装物,并利用K_(2)CO_(3)浸渍法对其进一步活化处理制得利乐包炭-k,用于处理含Cr(Ⅵ)废水,并通过材料表征、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实验等手段分析炭材料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利乐包炭-k对Cr(Ⅵ)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各因素对Cr(Ⅵ)吸附容量的影响显著性顺序为p H>炭材料投加量>Cr(Ⅵ)初始浓度,在模型给出的最佳的吸附条件下测得吸附容量为99 mg/g,相较于市售活性炭拥有更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复合包装物 改性炭材料 吸附 六价铬 响应曲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素转化关键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家兵 张党玉 +4 位作者 吴春山 吴映红 周宁宇 林梦雨 谢蓉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2-278,共7页
以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的沉积物培养试验(pH=2.5,3.5,4.5,5.5,6.5),研究pH对湿地沉积物氮元素硝化、反硝化、矿化3个关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pH=2.5)对硝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余pH对沉积物的硝化速率... 以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变量的沉积物培养试验(pH=2.5,3.5,4.5,5.5,6.5),研究pH对湿地沉积物氮元素硝化、反硝化、矿化3个关键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pH=2.5)对硝化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余pH对沉积物的硝化速率影响不大,硝化细菌的数量和活性在强酸条件下限制明显。随时间推移,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减小,反硝化活性增强。偏酸条件对反硝化活性有一定抑制作用,主要由于沉积物中反硝化细菌在酸性条件下不活跃或耐酸细菌数偏少。不同pH条件下,矿化速率基本无规律可循,表明pH对湿地沉积物矿化过程无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湿地沉积物 氮素转化 闽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矿化对盐度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谢蓉蓉 李家兵 +3 位作者 张党玉 黄倩倩 丁晓燕 吴春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48-2254,共7页
2015年7月采集闽江鳝鱼滩微咸水湿地和道庆洲淡水湿地两种类型湿地沉积物,采用淹水密闭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湿地沉积物氮矿化过程及盐度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矿化培养条件下,微咸水湿地矿化持续时间长,矿化能力大,鳝鱼滩沉积物无机氮(NH_4^... 2015年7月采集闽江鳝鱼滩微咸水湿地和道庆洲淡水湿地两种类型湿地沉积物,采用淹水密闭培养方法,研究不同湿地沉积物氮矿化过程及盐度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矿化培养条件下,微咸水湿地矿化持续时间长,矿化能力大,鳝鱼滩沉积物无机氮(NH_4^+-N和NO_3^--N)总量70d后达到矿化稳定浓度(499.8±2.1)mg/kg,道庆洲35d后达到稳定浓度(202.9±4.1)mg/kg,不同盐度条件对矿化过程无机氮浓度基本无影响.两种湿地类型的氮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鳝鱼滩沉积物0‰,5‰和10‰盐度条件对应最高矿化速率为(2.54±0.56)mg/(kg·d),(4.96±0.22)mg/(kg·d)和(3.88±0.25)mg/(kg·d),道庆洲同条件矿化速率(1.40±0.01)mg/(kg·d),(2.48±0.15)mg/(kg·d),(1.85±0.11)mg/(kg·d).表明一定范围内的盐度可促进氮矿化速率,但是高盐度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作用 盐度 沉积物 短叶茳芏 闽江河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累积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家兵 赖月婷 +5 位作者 吴如林 曹石云 谢蓉蓉 文昊 秦安贵 孙志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50-1662,共13页
于2015年7月份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布设两条样带(T1和T2),并分别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因重金属Co和V对动物和人类会造成一定危害,且闽江河口潮间带Co和V的研究较少,则对其理化性质、Co和V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程度等进行了研... 于2015年7月份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布设两条样带(T1和T2),并分别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因重金属Co和V对动物和人类会造成一定危害,且闽江河口潮间带Co和V的研究较少,则对其理化性质、Co和V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程度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Co和V的污染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沉积物中Co和V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19 mg/kg、102.94 mg/kg,均高于福建省背景浓度,与其他河口对比,Co和V浓度处于中等水平。Co和V的含量由陆向海方向略有下降。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得出沉积物中Co含量呈现轻度污染状态,V呈现无污染状态。此外,Co和V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_r^i分别为7.24-14.85和1.47-4.17,表明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闽江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Co和V属于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零价铁活化过硫酸钠降解2,4-二氯苯酚 被引量:19
19
作者 金晓英 李任超 陈祖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2-818,共7页
采用纳米零价铁(nZVI)活化过硫酸钠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去除目标污染物2,4-二氯苯酚(2,4-DCP).通过比较nZVI与Fe2+催化S2O2-8对2,4-DCP的降解,结合SEM、EDS对nZVI反应前后表面结构变化分析发现,nZVI在过硫酸盐氧化降... 采用纳米零价铁(nZVI)活化过硫酸钠产生强氧化性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去除目标污染物2,4-二氯苯酚(2,4-DCP).通过比较nZVI与Fe2+催化S2O2-8对2,4-DCP的降解,结合SEM、EDS对nZVI反应前后表面结构变化分析发现,nZVI在过硫酸盐氧化降解2,4-DCP中主要起到Fe2+离子源的作用,也具有还原和吸附作用.深入研究不同因素(初始pH值、nZVI投加量、S2O2-8初始浓度、2,4-DCP初始浓度)对2,4-DCP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溶液初始pH值能提高nZVI/S2O2-8对2,4-DCP的降解率.在2,4-DCP初始浓度为30 mg·L-1,S2O2-8浓度为12.5 mmol·L-1,nZVI为2.0 g·L-1,pH值为3.0,温度为30℃下,2,4-DCP的去除率能达到92.1%,其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表观活化能为91.48 kJ·mol-1,是表面控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纳米零价铁 2 4-二氯苯酚 氧化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T/PP/POE-g-GMA共混体系结晶性能和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孟东伟 曹长林 +3 位作者 黄宝铨 曾晓强 夏新曙 肖荔人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共混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进... 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g-GMA)为相容剂,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丙烯(PP)共混体系,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旋转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偏光显微镜(PLM)等分析手段对共混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POE-g-GMA后,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粒径减小,两相界面模糊;体系中出现了具有更长松弛时间的新的大分子链,使体系黏度随之增大,最终形成了"类凝胶网络"结构;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具有组分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聚丙烯 聚乙烯辛烯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流变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