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樟溪入汇对乌龙江洪水水动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胡朝阳 王新强 +2 位作者 许立 梁越 夏厚兴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3-81,共9页
为研究大樟溪入汇对乌龙江洪水水动力的影响,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洪水工况下乌龙江河道流量、水位及流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 a、100 a、200 a一遇工况下,乌龙江流量分别减少125 m 3/s、167 m 3/s、190 m 3/s,相应分流比减... 为研究大樟溪入汇对乌龙江洪水水动力的影响,采用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洪水工况下乌龙江河道流量、水位及流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50 a、100 a、200 a一遇工况下,乌龙江流量分别减少125 m 3/s、167 m 3/s、190 m 3/s,相应分流比减少0.38%、0.47%、0.50%;乌龙江进口至峡兜河段洪水位壅高幅度分别为0.10~0.28 m、0.10~0.35 m、0.10~0.42 m,大樟溪入汇对入汇口上游乌龙江河道水位的影响更大;入汇口上游河段流速减小幅度基本在0.10 m/s以下,其中由支干流水流相冲引发的水体滞留区流速最大分别减小0.26 m/s、0.26 m/s、0.31 m/s,入汇口下游左侧主河槽部分流速增幅基本在0.10 m/s以上、右侧支汊除上段流速增幅达0.10 m/s以上以外其余区域流速增幅均小于0.10 m/s,入汇口下游近右岸侧回流区流速最大分别减小0.20 m/s、0.20 m/s、0.20 m/s,大樟溪入汇对入汇口下游乌龙江河道流速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樟溪 乌龙江 洪水 水动力 数值模拟 支流入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与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演变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朝阳 王二朋 王新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水库与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有其独特的演变进程。以闽江下游河道为例,对水库及河道采砂作用下的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两者联动作用下的河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库清水下泄及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闽江下游河床的演变... 水库与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的河道有其独特的演变进程。以闽江下游河道为例,对水库及河道采砂作用下的河道演变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了两者联动作用下的河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库清水下泄及河道采砂共同作用下,闽江下游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为河床纵横向的大幅度下切,河道断面面积显著扩大,河床泥沙损失量极大。在采砂得到禁止的北港,河床则较为稳定,冲淤幅度小。水库与河道采砂引发的河床演变均是使河床形态朝着与水沙条件相适应的平衡状态发展,两者作用下的河道演变呈现出3个特征:河道冲刷加剧,河床下切幅度明显;河床演变规律复杂,演变趋势难以准确预测;演变带来的不利影响非常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水库 采砂 河道演变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装CAD排料系统在宁海闸水工模型地形断面制作中的应用
3
作者 邱学峰 胡朝阳 王新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5-126,131,共3页
水工(河工)模型地形断面板的排序加工多由人工完成,存在易出错、工作量大、耗时多等问题。为提高制模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服装排料系统进行断面板自动排序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宁海闸水工模型地形断面制作中。经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能够... 水工(河工)模型地形断面板的排序加工多由人工完成,存在易出错、工作量大、耗时多等问题。为提高制模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服装排料系统进行断面板自动排序的新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宁海闸水工模型地形断面制作中。经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能够实现断面板的自动排序,可有效提高断面板制作效率,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河工)模型 服装排料系统 CAD 自动排序 断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IKE21前后处理模块实现河床冲淤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朝阳 王新强 +1 位作者 叶丽清 陈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146,共4页
为实现河床冲淤变化的可视化分析,结合2008、2009及2011年闽江下游大目埕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介绍了利用MIKE21前后处理模块中地形网格生成、数据提取及网格面积计算等常规功能建立河段数字高程模型(DEM)及河床冲淤可视化、横断面自动提... 为实现河床冲淤变化的可视化分析,结合2008、2009及2011年闽江下游大目埕河段实测地形资料,介绍了利用MIKE21前后处理模块中地形网格生成、数据提取及网格面积计算等常规功能建立河段数字高程模型(DEM)及河床冲淤可视化、横断面自动提取及冲淤量计算的基本流程。大目埕河段冲淤分析结果表明,2008、2009、2011年该河段总体呈冲刷状态,仅在边滩零星部位出现淤积,全河段河床平均下切2.31m,冲刷总量为659.22×104 m3。该研究方法简单方便,冲淤分析结果直观,可有效应用到河道演变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淤演变 MIKE21 横断面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