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评《水资源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
作者 陈新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I0001-I0002,共2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水利水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民生福祉,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在此背景下,水利...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增大,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水利水电工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和民生福祉,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效率。在此背景下,水利水电工程的市场营销策略必须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和运营需要遵循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原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营销策略的制定和执行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确保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市场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经济命脉 水利水电工程 竞争态势 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视角 资源环境压力 市场营销策略 可持续发展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调度发电量和调峰目标的竞争关系研究模型与方法
2
作者 魏艳清 柳迪 +3 位作者 吴红峰 刘建锋 刘丰 邹小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223,共5页
随着我国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电网调峰是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此时,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调度目标从发电量最大逐步向调峰转变,以缓解剩余负荷不稳定、火电机组频繁启停等问题。然而,中长期调度中发电量和调峰目标之间... 随着我国持续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电网调峰是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此时,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调度目标从发电量最大逐步向调峰转变,以缓解剩余负荷不稳定、火电机组频繁启停等问题。然而,中长期调度中发电量和调峰目标之间的竞争协同关系尚不清晰。为此,对比了以剩余负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的调峰模型和以发电量最大为目标的电量模型,在福建省古田溪梯级水电站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①调峰目标和发电量最大目标存在竞争关系,调峰模型可以在提高余荷均方差平稳性的同时,对发电量的减损较少,其相比电量模型更具优势;②入库流量与均方差和发电量间斜率成反比,入库流量越大则斜率越大,即调峰模型的优势变得更加显著。研究可为梯级水电站中长期调度模型的目标函数选取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升梯级水电站调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电站 中长期调度 剩余负荷 调峰 最大发电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方法——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海涛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4期10-14,79,共6页
以小流域为单元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范围是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福建省长汀县属于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面蚀、浅沟蚀、切沟蚀。利用DEM数据... 以小流域为单元明确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范围是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福建省长汀县属于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土壤侵蚀以轻中度水力侵蚀为主,主要表现形式为面蚀、浅沟蚀、切沟蚀。利用DEM数据、水文分析工具划定长汀县小流域,再采用“1(基础指标)+N(区域特性指标)”的模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流域,划定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结果表明:①结合县域水土流失特点、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长汀县选取1项基础指标+3项区域特性指标作为划定指标,只要符合其中任一项指标的小流域即可划定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②长汀县共计划定14条小流域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面积307.37 km^(2),与《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中确定的重点治理区面积267.81 km^(2)较为接近,且分布合理,契合实际。长汀县选取的指标较为科学合理,对福建省国家级或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指标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福建省其他县区域特性指标的选取仍需结合各县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确定;另外,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应根据水土流失状况变化而进行调整,以确保各项治理措施的落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重点治理区 小流域尺度 国家级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汇合口山区强弯河道洪水淹没研究
4
作者 林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7,136,共4页
基于福建省顺昌县城区河段整体二维数学模型,对不同洪水组合下山区强弯河道的洪水特征及其淹没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受复杂洪源影响,汇合口至弯顶上游侧河段表现出不同的水面横比降沿程分布和流速重分布特征,在洪水组合1时具有更为... 基于福建省顺昌县城区河段整体二维数学模型,对不同洪水组合下山区强弯河道的洪水特征及其淹没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受复杂洪源影响,汇合口至弯顶上游侧河段表现出不同的水面横比降沿程分布和流速重分布特征,在洪水组合1时具有更为显著的水面横比降,凹岸水位大幅高于组合2;水动力轴线偏向凸岸,而组合2时偏向凹岸;该类型河道的弯道水流特征导致两岸洪水淹没差异大,在洪水防控中应从水位、流速两方面考虑不利工况。研究成果可为当地防洪体系建设及防汛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类似河段的洪水淹没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洪水组合 强弯河道 汇合口 洪水淹没 二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潮河段枯水期盐度模型构建与咸潮上溯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雅丽 盛晟 +7 位作者 胡朝阳 刘阳 葛建忠 姚佳玲 付开雄 林斌 刘炳义 陈华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9,204,共11页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结合实测咸水数据及气候模式数据,构建了感潮河段枯水期水动力-盐度模型,并以受咸潮影响严重的闽江水口水库坝下至河口的感潮河段为例,探究了枯水期气候态条件下咸潮上溯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在枯水期,闽江感潮河段... 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结合实测咸水数据及气候模式数据,构建了感潮河段枯水期水动力-盐度模型,并以受咸潮影响严重的闽江水口水库坝下至河口的感潮河段为例,探究了枯水期气候态条件下咸潮上溯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在枯水期,闽江感潮河段平均流量最小,气候态风场正值东北风向,综合作用下最易发生咸潮上溯;枯水期气候态大潮期间,河口水体混合强烈,闽江南港较北港上溯更强烈,上溯最严重时已危及城门水厂;枯水期气候态小潮期间,咸潮上溯程度整体强于大潮,南港的咸潮上溯界远于北港,落憩时水体分层明显,其余时刻水体混合强烈,上溯严重时马尾、炎山、城门水厂均于取用水高峰时段遭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段 枯水期 咸潮上溯 用水安全 水动力-盐度模型 气候态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大风暴雨复合致灾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高鹏举 周翔 +4 位作者 郑玉烽 郝晓博 陈莹 严勰 高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目的】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对提升区域灾害防御能力、针对性地制定防灾抗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州市为例,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历史台风灾害数据,以及1 km网格的人口、经济、建筑物等承灾体调查数据,运用Copula函数和... 【目的】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对提升区域灾害防御能力、针对性地制定防灾抗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州市为例,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历史台风灾害数据,以及1 km网格的人口、经济、建筑物等承灾体调查数据,运用Copula函数和风险矩阵模型,综合评估不同重现期情景下台风大风和台风暴雨复合致灾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千年一遇情景下,闽清县风雨设计值最小,复合重现期对应设计值为26.03 m/s与463.72 mm;罗源县和长乐区复合重现期对应设计值最大,分别为57.78 m/s、1173.87 mm与65.42 m/s、1094.27 mm。(2)随着重现期水平提高,致灾因子危险性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山区增大。承灾体中高、高脆弱性地区主要分布于福州市主城区以及东南临海乡镇,与人口、经济和建筑物的集中度密切相关。(3)福州市台风灾害风险大致呈“东高西低”格局,随着重现期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由东北、东南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提高,福州市主城区、长乐区、罗源县、福清市风险高于其余地区。(4)极端灾害条件下(如千年一遇),中高、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福州市东北、东南部与主城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4.5%。【结论】福州市台风灾害风险大致呈“东高西低”格局,随着重现期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由东北、东南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提高,极端灾害条件下(如千年一遇),中高、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福州市东北、东南部与主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风险 复合灾害 COPULA函数 福州市 气候变化 降水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暴雨内涝积水模拟预报研究
7
作者 柴永丰 陈敏 +4 位作者 郝彦龙 肖家清 邓蔚珂 吕凯 师鹏飞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4,共8页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开展精准高效的预报、预警和预演对于城市内涝防控和防洪排涝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市雨洪模拟面临计算效率低、建模资料需求大等问题,难以支撑“四预”实现。本研究以扬州新城河片区为研究区,建立...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开展精准高效的预报、预警和预演对于城市内涝防控和防洪排涝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市雨洪模拟面临计算效率低、建模资料需求大等问题,难以支撑“四预”实现。本研究以扬州新城河片区为研究区,建立时空数据(降雨和地形)驱动的基于二维卷积神经网络的城市内涝积水预测模型,实现研究区全域网格的逐时段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对积水时空预测性能表现优异,卡帕系数等空间性能指标高于0.80,且半数指标高于0.95,大部分积水点积水深时间序列纳什效率系数为0.80~0.99。相较物理过程模型,训练(率定)和预测效率分别提升77.7倍、285.2倍。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内涝实时预报、即时预警、快速推演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模拟 二维卷积神经网络(2DCNN) 机器学习 时空特征 快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方法的赤水河营养物基准制定研究
8
作者 苗蔚 欧延静 +3 位作者 吴秋双 张尚弘 闫龙 林小楠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52-1566,共15页
营养物质浓度与生物多样性及水质息息相关,制定营养物基准是实施河流水生态保护的关键手段。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养物基准的制定可为长江流域的水质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2020-2023年水质... 营养物质浓度与生物多样性及水质息息相关,制定营养物基准是实施河流水生态保护的关键手段。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养物基准的制定可为长江流域的水质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2020-2023年水质监测数据及2023年水生生物采样数据,采用群体分布法、参照点分布法和压力源-响应分析制定了赤水河pH、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浊度(Turbidity)、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高锰酸盐指数(permanganate index,COD_(Mn))、氨氮(ammonia nitrogen,NH_(3)-N)、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总氮(total nitrogen,TN)的营养物基准值。结果表明:①赤水河各参数均呈现季节性差异,春、夏季营养盐浓度波动大,选择春、夏季进行营养物基准研究能更准确地反映水体的营养负荷,同时提出两个季节中限制性最小的值作为各指标的基准值。②群体分布法、参照点分布法和压力源-响应分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不同,不同方法计算出来的基准值存在差异,群体分布法制定的营养物基准值低于参照点分布法和压力源-响应分析,本研究结合3种方法可准确地制定赤水河的营养物基准值。③综合3种方法,研究建议赤水河pH基准值为7.960,EC基准值为395.292μS/cm,Turbidity基准值为22.839 NTU,DO基准值为8.540 mg/L,COD_(Mn)基准值为1.820 mg/L,NH_(3)-N基准值为0.041 mg/L,TP基准值为0.055 mg/L,TN基准值为2.467 mg/L。研究显示,考虑季节性变化的营养物基准值更符合水生态保护的实际需求,群体分布法适用范围广、计算过程简单,适宜用于计算各类参数的基准值。通过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和以往研究对比,发现本研究结果基本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认为本研究所得结果合理可靠。研究结果可为赤水河水环境管理及河流营养物基准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基准 频数分布法 压力源-响应分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仿真及温控标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汪琦 程井 +1 位作者 李明志 张渊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14-21,共8页
亚热带地区高温季节气温与热带相似,且昼夜温差大,对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较为不利.本文以福建省某典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开展了大坝混凝土温控措施及温控标准研究.基于稳定温度场计算结果,依托规范并参考相似工程提... 亚热带地区高温季节气温与热带相似,且昼夜温差大,对大坝混凝土温控防裂较为不利.本文以福建省某典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开展了大坝混凝土温控措施及温控标准研究.基于稳定温度场计算结果,依托规范并参考相似工程提出相应温控标准;通过不同方案对浇筑温度、冷却水温和水管间距等温控措施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据此给出了推荐温控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不采取温控措施时各区最高温度均不能满足控制要求;最高温度对浇筑温度较为敏感,但只控制浇筑温度时,后期内部温度下降缓慢,可能在低温季节产生较大的内外温差而导致表面开裂;综合考虑浇筑温度及通水冷却,可有效降低最高温度及后期内外温差.研究成果可为亚热带地区的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温控防裂 有限元仿真 温度应力 基础容许温差 温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水力学水生态结合法的大渡河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薛笑薇 苗蔚 +3 位作者 欧延静 张尚弘 尹世洋 林小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487-6498,共12页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水电资源丰富,流域内现存大量特有物种和珍惜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生态流量是保障河道生态环境不退化、维持河道健康的重要指标,开展对大渡河生态流量的计算,对大渡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 大渡河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水电资源丰富,流域内现存大量特有物种和珍惜物种,具有较高的生态及经济价值。生态流量是保障河道生态环境不退化、维持河道健康的重要指标,开展对大渡河生态流量的计算,对大渡河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生态流量的研究众多,本文基于大渡河中下游2008—2017年天然来水情况,分别选取水文学方法中的Tennant法、改进Tennant法,水力学法中的湿周法,以及鱼类生境适宜度法,提出了水文-水力学-水生态的结合法(下称结合法)。将结合法计算的生态流量与多年实测流量对比,确定需要进行生态补水的月份,并根据水利部印发的第四批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对大渡河生态流量进行满足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法考虑了水文学、水力学以及不同月份鱼类繁殖的需求,满足年内不同时段河道生态需求。大渡河中下游泸定站2—4月、沙湾站2月的来流量无法满足生态需水,应进行生态补水,使河道流量满足鱼类繁殖要求。与水利部制定的大渡河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相比,本文计算的生态流量在鱼类繁殖期高于保障目标,在非鱼类繁殖期低于保障目标。本文提出的结合法考虑了河道生态需水的年内差异,且计算方法简便,实用性较强,大渡河生态流量的计算能够为年内生态补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大渡河 水文学法 水力学法 结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作用下高含水率疏浚泥颗粒迁移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玲玲 王其忠 林晓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76-1782,共7页
研制了高含水率疏浚泥真空固结模型装置,针对两种具有不同液限的疏浚泥,开展不同初始状态下的真空固结试验,探究真空作用下疏浚泥初始状态对细颗粒迁移性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初始含水率与液限比值作为无量纲化的初始状态指... 研制了高含水率疏浚泥真空固结模型装置,针对两种具有不同液限的疏浚泥,开展不同初始状态下的真空固结试验,探究真空作用下疏浚泥初始状态对细颗粒迁移性状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初始含水率与液限比值作为无量纲化的初始状态指标,能够作为确定细颗粒迁移与否的一个临界阈值。当初始含水率与液限比值不大于临界阈值,真空作用下高含水率疏浚泥没有发生颗粒迁移;当初始含水率与液限比值大于临界阈值,真空作用下高含水率疏浚泥发生颗粒迁移,黏粒向排水面附近聚集。一旦发生颗粒迁移,黏粒向排水面附近富集的程度随着初始含水率与液限比值的增大而愈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 真空预压 颗粒迁移 液限 初始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技术治理河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综述
12
作者 郑超群 闫路 +2 位作者 郑仲剑 蒋雅晨 段倩囡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65-1371,共7页
针对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电解技术展现出去除效率高和回收效果良好等特点,具有巨大潜力。综述了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利用电解技术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机理和相关影响因素、氮磷资源的回... 针对河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电解技术展现出去除效率高和回收效果良好等特点,具有巨大潜力。综述了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利用电解技术去除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机理和相关影响因素、氮磷资源的回收方法以及电解技术对水生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提高电解技术对水体中氮磷污染物的处理效果提供新的思路,促进电解技术在河湖富营养化水体治理领域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技术 河湖污染 脱氮除磷 控藻 生物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960高强钢锥形削弱梁柱节点滞回性能及恢复力模型
13
作者 聂诗东 龙泓州 +4 位作者 叶曦雨 邓颜智 陈振业 马成 潘进 《重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93,共13页
为研究某新型高性能抗震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对3种不同连接构造的高强钢梁柱节点开展拟静力作用下的滞回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削弱”节点的延性发挥较为充分且耗能能力较高,“复合型”连接构造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以试验数据为基... 为研究某新型高性能抗震结构钢的抗震性能,对3种不同连接构造的高强钢梁柱节点开展拟静力作用下的滞回试验。结果表明,“锥形削弱”节点的延性发挥较为充分且耗能能力较高,“复合型”连接构造可有效提升节点的抗震性能。以试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考虑刚度退化的三线性恢复力模型,采用试验特征点拟合骨架曲线,并用指数函数微分方程求解滞回曲线表达式。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重构解析误差控制在10%以内,可有效表征节点的滞回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力模型 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Q960高强钢 削弱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坝对闽江感潮河段咸潮入侵的影响
14
作者 黄雅丽 胡朝阳 +6 位作者 刘阳 葛建忠 姚佳玲 付开雄 林斌 刘炳义 陈华 《水资源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0-188,共9页
基于有限体积算法的FVCOM,采用非结构网格下的堤坝处理方法构建了感潮河口三维水动力-盐度-潜坝耦合数值模型,以受咸潮入侵影响显著的闽江河口为研究对象,探究潜坝对闽江感潮河段咸潮入侵特征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坝对咸潮入侵具... 基于有限体积算法的FVCOM,采用非结构网格下的堤坝处理方法构建了感潮河口三维水动力-盐度-潜坝耦合数值模型,以受咸潮入侵影响显著的闽江河口为研究对象,探究潜坝对闽江感潮河段咸潮入侵特征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坝对咸潮入侵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底层水体盐度的削减程度优于表层,对大潮期的咸潮入侵削减程度优于小潮期;在大、小潮期,潜坝对水体分层较明显的宽浅河道抑咸效果明显优于水体充分混合的窄深河道,北港大潮期的安全用水控制线在峡南、金刚腿两处潜坝的影响下分别消退约5 km和8 km;潜坝改变了底层水体的流速与流向,使底层水流偏转的同时产生小范围涡流,进一步抑制了咸潮的继续上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坝 感潮河口 咸潮入侵 盐度 FVCOM 闽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识别与时空格局特征
15
作者 孙雪 涂玉凤 +5 位作者 孙劭 周翔 姜立智 郝晓博 江彩英 高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探讨闽江流域四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暖干、暖湿、冷干和冷湿)的频数、趋势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年均频次最高,达到76.15 d;冷干事件次之,年均频次为53.32 d。季节尺度上,暖干事件频次最高,均超过15 d;冷干事件在秋季和冬季最高,均超过15 d。暖湿和冷湿事件频次较低。(2)从空间上看,暖湿事件和暖干事件的频发区均位于建溪流域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东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东部和北部;冷湿事件和冷干事件主要发生于建溪流域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西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西南部。(3)暖干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冷干事件呈显著下降趋势。就子流域而言,沙溪流域的暖干事件增强趋势最大,达到13.58 d/10 a;富屯溪流域的冷干事件减小趋势最显著(-7.49 d/10 a)。(4)从强度上看,暖湿事件虽然频次较低,但强度较强,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中等级的天数多于强等级。暖干事件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强等级的天数多于中等级。【结论】总体上看,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强度大且呈增多趋势。冷干事件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趋势逐步减小。极端降水影响下,暖湿事件的强度较强,但频次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复合事件 频率 趋势 强度 闽江流域 气候变化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闽大地的“两山论”答卷:从红土荒山到绿色样本的蜕变之路
16
作者 张玲玲 张永健 张天立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8期96-100,共5页
福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孕育地和实践地,部分区域曾深陷红土荒山困境。聚焦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阐述在“两山论”引领下福建水土保持的实践历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的治理背景、模式、成效及示范意义,总结了“红土荒山”向“绿... 福建省是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的孕育地和实践地,部分区域曾深陷红土荒山困境。聚焦福建省水土保持工作,阐述在“两山论”引领下福建水土保持的实践历程,通过分析典型案例的治理背景、模式、成效及示范意义,总结了“红土荒山”向“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基于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保障机制等方面存的在的问题及挑战,福建省需持续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深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潜能,健全完善机制体制体系,方可持续践行“两山论”,推进水土保持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论” 水土保持 生态治理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表土资源保护与利用要点
17
作者 雷泳南 《中国水土保持》 2025年第9期85-88,共4页
表土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保护和利用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广、施工区地形条件复杂、建设周期长、施工扰动强度高、土石方调配量大,易造成表土资源流失,表土资源保护难度大。以福建上白石水... 表土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其保护和利用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重要内容。水利枢纽工程占地面积广、施工区地形条件复杂、建设周期长、施工扰动强度高、土石方调配量大,易造成表土资源流失,表土资源保护难度大。以福建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在实地勘查确定表土剥离范围的基础上,分析工程表土资源分区分级剥离、集中堆存、防护和利用等要点,提出在施工阶段编制表土保护专项实施方案、搭建表土信息管理平台和建立协同管理机制等建议,以做到表土剥离、储存和再利用全过程管控,以及表土资源“规划—实施—监督—评估”闭环管理,实现表土“零废弃”,减少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资源 保护 利用 上白石水利枢纽工程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模型构建器在福建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划定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建 李海涛 张淼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福建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的划定是以小流域为基本单位,采用定量指标+区域性指标判定的方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流域,最终明确具体范围。本文为了解决重点治理区范围划定中数据处理流程复杂、指标比例选取、重复性操作等问题... 福建省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的划定是以小流域为基本单位,采用定量指标+区域性指标判定的方法,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小流域,最终明确具体范围。本文为了解决重点治理区范围划定中数据处理流程复杂、指标比例选取、重复性操作等问题,提出采用ArcGIS模型构建器建立一个自动化处理的工具,只需设置好输入数据,不需重复操作,就可以获得最终符合条件的小流域数据,划定实施范围。该方法的建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繁琐的中间操作过程,同时可应用于以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划定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模型构建器 小流域 指标比例选取 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实例工程浅谈乡村振兴项目景观设计
19
作者 张庆乔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3期17-21,30,共6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紧紧抓住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着力打造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全省相继建成一批示范区,有效地探索出具有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紧紧抓住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着力打造移民后扶项目示范区,全省相继建成一批示范区,有效地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库区乡村振兴之路。本文选取了“永定区‘生态龙湖、秀美仙峰’移民发展示范区项目”作为实例工程,浅谈并分析乡村振兴项目的景观设计,以期为同类项目的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项目 景观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北江流域防洪体系与布局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民 李臻 +3 位作者 刘正风 陈志和 刘志敏 郑泳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结合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中的“江河安澜防洪保安网”,重点针对北江流域“22·6”特大洪水暴露出的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短板、弱项,在分析评估北江流域(思贤滘以上)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水文计算成果及骨干水库调洪... 结合广东省水网建设规划中的“江河安澜防洪保安网”,重点针对北江流域“22·6”特大洪水暴露出的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短板、弱项,在分析评估北江流域(思贤滘以上)现状防洪体系与布局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水文计算成果及骨干水库调洪计算、飞来峡水利枢纽动态库容调洪计算等分析成果,提出了“防、管、控”三位一体系统治理的北江流域防洪(潮)治理思路及“调蓄、拦挡、蓄滞、分洪、畅泄”多功能、有韧性、相融合的防洪体系与布局。按照治理思路和科学构建现代化水网目标,综合提出了完善、优化北江流域防洪体系与布局的各项具体工程和非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 防洪体系布局 广东水网 “防、管、控”三位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