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东山湾春、夏季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郑惠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4,共8页
根据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福建东山湾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东山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共鉴定出鱼卵和仔稚鱼34种,隶属4目15科22属,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鯡形目... 根据2011年5月(春季)、8月(夏季)福建东山湾海域生态环境调查资料,对东山湾鱼卵和仔稚鱼的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夏两季共鉴定出鱼卵和仔稚鱼34种,隶属4目15科22属,其中鲈形目种类最多,共19种;鯡形目次之,共9种;鲽形目4种;鲀形目1种.其生态类型主要为近岸中上层鱼类、近岸底层鱼类、沿岸浅水中下层鱼类和港湾河口型鱼类4个生态类型.春、夏两季鱼卵和仔稚鱼优势种变化不明显,但丰度变化较大,春季丰度为夏季的2.3倍.丰度平面分布呈现湾顶、湾中高而湾口低的分布特点.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平面分布与水温无相关性(p>0.05);鱼卵丰度平面分布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仔稚鱼丰度平面分布与盐度无相关性(p>0.05);春季,鱼卵和仔稚鱼丰度平面分布与浮游动物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东山湾鱼类繁殖的关键时期为春季,关键区域为大霜屿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鱼卵和仔稚鱼 生态分布 回归分析 东山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对大黄鱼网箱养殖区水质的生物修复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向阳 钟晨辉 +3 位作者 唐隆晨 林琪 张鹏 温凭 《渔业研究》 2018年第4期279-285,共7页
为构建大黄鱼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开展海带-大黄鱼间养试验,研究了该养殖模式下海带对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修复效果。通过对生物修复区、非生物修复区和非养殖区的连续定时和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间养海带对大黄鱼网箱养殖区... 为构建大黄鱼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开展海带-大黄鱼间养试验,研究了该养殖模式下海带对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富营养化海水的生物修复效果。通过对生物修复区、非生物修复区和非养殖区的连续定时和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间养海带对大黄鱼网箱养殖区的富营养化海水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经过28 d的连续监测,生物修复区的溶解氧(DO)浓度明显高于非修复区,无机氮(IN)、无机磷(IP)浓度均低于非修复区,同时生物修复区的化学耗氧量(COD)达到非养殖区的水平。因此,海带-大黄鱼的生态间养模式能有效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的IN和IP,并显著提高DO浓度,改善水质,这将为大黄鱼的健康生态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海带 大黄鱼 无机氮和无机磷 网箱养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江口水体中不同相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姜双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1-519,共9页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和提取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相(粒径<0.45μm)、胶体相(分子量>1 kDa,粒径<0.45μm)和真溶解相(分子量<1 kDa)的活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态总磷(DTP),初步探讨了不同相中各形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表明... 利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和提取九龙江口水体中溶解相(粒径<0.45μm)、胶体相(分子量>1 kDa,粒径<0.45μm)和真溶解相(分子量<1 kDa)的活性磷酸盐(SRP)和溶解态总磷(DTP),初步探讨了不同相中各形态磷的环境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切向超滤过程的SRP和DTP系统空白分别为ND~0.001 mg/dm^(3)和ND~0.005 mg/dm^(3),均未高于方法检出限;样品质量回收率为92.3%~100.0%,满足80.0%~120.0%质量技术要求。真溶解相中SRP、溶解态有机磷(DOP)和DTP占溶解相比例为65.3%~92.3%,存在形式以真溶解相为主;胶体相中SRP、DOP和DTP的含量分别为0.13~4.19、3.25~19.20μg/dm^(3)和3.39~23.40μg/dm^(3),占溶解相比例为1.2%~17.0%;真溶解相和溶解相中的各形态磷含量主要受陆源输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切向超滤技术 分离 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丽娟 《渔业研究》 2016年第4期343-350,共8页
多环芳烃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来源广泛,易在生物体内富集且难以降解。水产品因能够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备受青睐,但由于受到水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其体内含有不同程度的多环芳烃污染物(PAHs)。而水生生... 多环芳烃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来源广泛,易在生物体内富集且难以降解。水产品因能够为人体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而备受青睐,但由于受到水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其体内含有不同程度的多环芳烃污染物(PAHs)。而水生生物体内的PAHs通过食物链传递,在人体内蓄积,进而威胁人体健康。本文就PAHs的来源、分布迁移、在水产品中的检测方法及污染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 多环芳烃 检测方法 含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状裸甲藻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在翡翠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和排出 被引量:2
5
作者 许翠娅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3-1372,共10页
为研究链状裸甲藻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在翡翠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和排出规律,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链状裸甲藻和中肋骨条藻投喂翡翠贻贝,开展短期累积(12 h)、长期累积(10 d)和排出(28 d)试验。结... 为研究链状裸甲藻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在翡翠贻贝体内的累积、转化和排出规律,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链状裸甲藻和中肋骨条藻投喂翡翠贻贝,开展短期累积(12 h)、长期累积(10 d)和排出(28 d)试验。结果表明:翡翠贻贝具有较强的毒素累积能力,内脏团是PST累积的主要部位,PST含量与产毒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链状裸甲藻密度为1.0×10^(6)cells/L时,贻贝内脏团PST含量累积2 h已接近食用贝类毒素安全标准,累积8 h超标。当产毒藻密度为5.0×10^(5)cells/L时,贻贝内脏团PST含量累积2 d超标,累积8 d达到峰值(3590.4±545.7)μg/kg。贻贝对PST具有累积快排出慢的特点,内脏团PST含量在排出16 d达标,排出速率先快后慢。内脏团对PST的累积和排出速率显著高于闭壳肌和其他组织,闭壳肌和其他组织则无显著差异。PST进入贻贝体内后发生了代谢转化,贻贝可能将产毒藻中膝沟藻毒素GTX3转化为GTX2,N-磺酰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C2转化为C1,部分C1转化为脱氨甲酰基膝沟藻毒素2(dcGTX2),并将高毒的石房蛤毒素(STX)转化为较低毒的脱氨甲酰基石房蛤毒素(dcSTX)。贻贝对dcSTX有较强的累积能力且排出能力较弱,肝胰腺和肾可能是PST累积的主要部位。该研究可为贝类脱毒与净化、赤潮减灾和水产品质量风险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 PST) 链状裸甲藻 翡翠贻贝 累积 转化 排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4种三唑类农药残留 被引量:13
6
作者 余颖 《渔业研究》 2018年第3期209-216,共8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水产品中4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4种三唑类农药包括三唑酮、三唑醇、环丙唑醇和联苯三唑醇。采用乙腈提取样品,石墨化碳黑-弗罗里硅土复合柱净化,丙酮-正己烷(1∶9,V/V)溶液洗脱,以及利用气相色... 本文建立了一种水产品中4种三唑类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4种三唑类农药包括三唑酮、三唑醇、环丙唑醇和联苯三唑醇。采用乙腈提取样品,石墨化碳黑-弗罗里硅土复合柱净化,丙酮-正己烷(1∶9,V/V)溶液洗脱,以及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和外标法定量。研究显示,三唑酮在1.25~125.00 ng/m L,三唑醇、环丙唑醇和联苯三唑醇在25~2 500 ng/m L范围内响应值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7~0.999 8。当添加浓度分别为三唑酮0.4~8.0μg/kg,三唑醇、环丙唑醇和联苯三唑醇8~160μg/kg时,鳗鲡、日本对虾、鲍鱼和龙须菜加标样品的日内和日间平均回收率为78.8%~95.0%,相对标准偏差为1.48%~11.4%;三唑醇、环丙唑醇和联苯三唑醇检出限均为4.0μg/kg,最低定量限均为8.0μg/kg;三唑酮的检出限为0.2μg/kg,最低定量限为0.4μg/kg。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水产品中4种三唑类农药的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类农药 气相色谱法 水产品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漳江水体营养盐含量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永青 《渔业研究》 2016年第4期318-325,共8页
本文以2010—2013年丰、平、枯水期漳江水流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漳江氮、磷营养盐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漳江NO_3^--N含量范围为1.45~3.50 mg/L,NH_4^+-N含量范围为0.112~0.940 mg/L,NO_2^--N含量范围为0.030~0... 本文以2010—2013年丰、平、枯水期漳江水流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分析漳江氮、磷营养盐含量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漳江NO_3^--N含量范围为1.45~3.50 mg/L,NH_4^+-N含量范围为0.112~0.940 mg/L,NO_2^--N含量范围为0.030~0.188mg/L,PO_4^(3-)-P含量范围为0.005~0.143 mg/L,TN、TP含量范围分别为3.40~5.75、0.104~0.379 mg/L。漳江TN含量全年偏高,呈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变化规律,受点源和面源的双重污染,以面源污染占主导。TP含量在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无明显区别,受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交互作用。漳江NO_3^--N含量占漳江DIN总量的65.3%以上,是氮的稳定形态,不具有显著季节差异。漳江NH+4-N表现出枯水期高值的特征,主要来源于点源排放污染。PO_4^(3-)-P在枯、平、丰水期均有高值出现。漳江水体各营养盐因子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在枯水期,NH+4-N、TP和TN三个因子间皆呈极显著正相关,NO_3^--N和PO_4^(3-)-P也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雨季径流对各营养盐因子含量变化的影响则截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漳江 氮磷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紫外线辐照坛紫菜壳孢子制备色彩突变体的新途径
8
作者 陶伟丽 钟晨辉 +3 位作者 张鹏 郭辰涛 王铁杆 林琪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5-244,共10页
壳孢子萌发时期是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壳孢子萌发形成的最初4个细胞呈线性排列,形成减数分裂四分体,且发生遗传重组的四分体细胞可以决定叶状体的发育模式和性状分离。因此,诱变产生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相... 壳孢子萌发时期是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壳孢子萌发形成的最初4个细胞呈线性排列,形成减数分裂四分体,且发生遗传重组的四分体细胞可以决定叶状体的发育模式和性状分离。因此,诱变产生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相比诱变叶状体产生的点状色块,将更易于获得突变细胞。本研究为获得坛紫菜人工色彩嵌合突变体,使用不同剂量(50、100、200、300、400、500和600J/m^(2))的短波紫外线(UV-C,λ=254nm)辐照坛紫菜壳孢子,培养数天后,在壳孢子苗中出现了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结果显示,低剂量(50 J/m^(2))的辐射促进壳孢子萌发,而辐照剂量高于100 J/m^(2)则会抑制壳孢子萌发和分裂。辐照剂量在50~400J/m^(2)范围内,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照剂量分别为300和400J/m^(2)时,突变率分别达到15.22%和17.18%。其中,出现色彩突变的嵌合叶状体以2色块嵌合体和3色块嵌合体居多,4色块嵌合体最少,但辐照剂量增加至400 J/m^(2)以上时,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色彩突变体出现的频率反而下降,表明最适宜的诱变剂量为300或400 J/m^(2)。同时,短波紫外线辐照也使色彩突变嵌合体的长宽比下降,采用生物酶解法从色彩嵌合体中分离出了单色的体细胞萌发体。本研究为坛紫菜人工色彩突变体的制备和诱变育种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壳孢子 短波紫外线 色彩突变体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5个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祁剑飞 宁岳 +4 位作者 巫旗生 郭香 郑雅友 曾志南 江泽贵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9-194,共6页
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海州(HZ)、南浦(NP)、莱州(LZ)、莆田(PT)和汕尾(SW)等不同海域的5个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HZ群体在多个... 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对海州(HZ)、南浦(NP)、莱州(LZ)、莆田(PT)和汕尾(SW)等不同海域的5个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野生群体形态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HZ群体在多个形态参数上与其它组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显示HZ群体与其它组距离较大;主成分分析共提取2个主成分,贡献率为28.28%和20.77%,累计贡献率为49.05%,散布图表明HZ群体与其他组区分明显;建立了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和P2均为36.0%~80.0%,综合判别率为53.6%,HZ群体的判别率最高。以上结果说明HZ群体与其它4组形态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菲律宾蛤仔 形态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法的沉积物质量评价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双城 林培梅 +6 位作者 蔡建堤 颜聪毅 陈宇峰 吴建绍 陈思源 汪新 林琪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1-510,共10页
本研究针对我国沉积物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近海沉积物监测常规指标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沉积物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划分出三类沉积物质量综合指数(F)的量化区间值,并在九龙江及毗邻海域进行... 本研究针对我国沉积物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基于近海沉积物监测常规指标和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构建了沉积物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划分出三类沉积物质量综合指数(F)的量化区间值,并在九龙江及毗邻海域进行了示范应用。模型结果显示九龙江口沉积物质量以二类为主,具有面源和点源的复合污染特征,关键区域为漳州近岸海域;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主要污染指标为Zn、Cu和Pb。评价结果较好地反应了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为九龙江口底质保护和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化学 沉积物 质量评价 模型 九龙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绿色真江蓠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晨辉 黄瑞芳 +3 位作者 林琪 郑雅友 李雷斌 刘波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83-189,共7页
应用rDNA-ITS和线粒体cox1片段扩增序列,分析了厦门杏林湾的2株绿色未知江蓠(Gracilaria sp.;四分孢子体GR-1和雌配子体GR-2)及2株紫褐色真江蓠(G.vermiculophylla;四分孢子体PU-1和雌配子体PU-2).运用MEGA5.0估算了4个供试样本与Ge... 应用rDNA-ITS和线粒体cox1片段扩增序列,分析了厦门杏林湾的2株绿色未知江蓠(Gracilaria sp.;四分孢子体GR-1和雌配子体GR-2)及2株紫褐色真江蓠(G.vermiculophylla;四分孢子体PU-1和雌配子体PU-2).运用MEGA5.0估算了4个供试样本与GenBank中相似度最高序列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ITS序列分析显示绿色未知江蓠GR-1、GR-2都与真江蓠聚集在一起,推断两者与真江蓠的亲缘关系非常近.cox1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绿色未知江蓠GR-1、GR-2和紫褐色真江蓠PU-1、PU-2都与索引的真江蓠聚集在相同类群.其中GR-1、GR-2与真江蓠JQ619142、JQ619143的相似度都为100%,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00~0.002,低于种群内部的遗传距离范围0.000~0.015,从分子水平上确定了绿色未知江蓠是真江蓠.联合ITS和cox1片段序列的分子标记适用于真江蓠的种质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真江蓠 绿色 ITS cox1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乳球菌XP-15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求华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是一种具有促进宿主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益生菌。本研究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以仿刺参源肠道分离菌株乳酸乳球菌XP-15为候选益生菌,开展菌株XP-15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菌... 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是一种具有促进宿主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益生菌。本研究以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以仿刺参源肠道分离菌株乳酸乳球菌XP-15为候选益生菌,开展菌株XP-15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研究。以乳酸乳球菌XP-15投喂组为实验组(XP-15组),基础饲料投喂组为对照组(CK组),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第1—8周,XP-15组的仿刺参肠道内的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p.)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至第8周时占比为54.00%,明显高于CK组的7.33%,表明菌株XP-15可较好地在仿刺参肠道内定殖;于第6周取肠道进行免疫酶活力测定,结果显示,XP-15组仿刺参肠道一氧化氮合成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免疫指标显著高于CK组。于第6周采用体腔注射法进行相对免疫保护率实验,计算结果表明,投喂菌株XP-15后仿刺参在塔式弧菌(Vibrio tubiashii)感染中的成活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33.33%。于第8周测定各组仿刺参体重计算增重率,结果显示,初始体重为(43.63±2.15)g的XP-15组仿刺参的增重率为122.19%,显著高于初始体重为(42.10±1.93)g的CK组(增重率为109.46%),表明菌株XP-15对仿刺参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乳酸乳球菌作为候选益生菌种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仿刺参 乳酸乳球菌XP-15 生长 免疫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海带生长及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13
作者 郑惠东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3-670,共8页
为研究不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生长和叶绿素a(Chl a)含量的影响,选取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氰戊菊酯、醚菊酯等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设置1、5、10、50、100、500μg/dm^(3)6个梯度对海带进行半静置染毒。结果表... 为研究不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生长和叶绿素a(Chl a)含量的影响,选取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氰戊菊酯、醚菊酯等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设置1、5、10、50、100、500μg/dm^(3)6个梯度对海带进行半静置染毒。结果表明:低浓度(1μg/dm^(3))组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海带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P<0.05),高浓度(100、500μg/dm^(3))对海带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溴氰菊酯、联苯菊酯、氰戊菊酯、醚菊酯对海带的24 d半抑制效应浓度(EC 50)分别为82.4、53.0、10.7、14.6μg/dm^(3),抑制作用大小为氰戊菊酯≈醚菊酯>联苯菊酯>溴氰菊酯。低浓度(1、5μg/dm^(3))组海带体内Chl a含量均出现升高,具有一定促进作用(P<0.05);高浓度(100、500μg/dm^(3))组海带体内Chl a含量均出现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抑制作用大小为醚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溴氰菊酯。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对海带生长和Chl a含量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升高和暴露时间延长,呈促进作用减弱,抑制作用增强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海带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生长 叶绿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对坛紫菜果孢子和壳孢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嘉嘉 梁小君 +4 位作者 周琳琳 钟晨辉 郭辰涛 唐隆晨 林琪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9-415,共7页
本研究探究了白、蓝、红、绿光4种光质对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果孢子和壳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用绿光培养时,果孢子萌发管分枝形成速度、萌发管生长速度,以及壳孢子的细胞分裂速度均相对较快,用红光与蓝光培养... 本研究探究了白、蓝、红、绿光4种光质对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果孢子和壳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相比,用绿光培养时,果孢子萌发管分枝形成速度、萌发管生长速度,以及壳孢子的细胞分裂速度均相对较快,用红光与蓝光培养时则相对较慢。不同光质对坛紫菜果孢子和壳孢子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能造成萌发体色泽呈现明显差异。刚从孢子囊释放出来的两种孢子均呈黄褐色,经白光培养的两种孢子以及蓝光培养的果孢子,其萌发体颜色加深至鲜红色,蓝光培养的壳孢子萌发体颜色加深尤为明显,最终呈深紫红色,而红光和绿光培养的两种孢子颜色变浅,最终呈浅黄褐色。研究表明,绿光培养可能不利于坛紫菜孢子萌发过程的色素积累,但有利于孢子萌发及萌发体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坛紫菜 光质 果孢子 壳孢子 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B和SQL的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书悦 《渔业研究》 2016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科研项目信息管理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科研机构项目信息管理的便捷性、规范性、条理性、衔接性和系统性,本文以VB为前端开发工具,SQL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开发出一个中小型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各项目信息的浏... 科研项目信息管理是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科研机构项目信息管理的便捷性、规范性、条理性、衔接性和系统性,本文以VB为前端开发工具,SQL为后台数据库设计开发出一个中小型科研院所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各项目信息的浏览、查询、录入、修改、更新、删除等功能,以提高科研机构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管理 VB SQ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