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8个新优良种引种及武平绿茶适制性评价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刘德发
-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良种场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12年第4期26-28,31,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2008SZ0001-8)项目资助
-
文摘
经引种及加工试验示范表明:梅占、茗科1号、福鼎大毫、乌牛早是适制武平绿茶优良品种,可作为今后武平绿茶的主推品种,以提高武平绿茶的品质与效益。
-
关键词
武平绿茶
良种
适制性
-
Keywords
Wuping green tea, improved variety, processing suitability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武平绿茶名优品种引种与适制性试验小结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刘德发
-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良种场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1期8-9,共2页
-
基金
福建省重大专项专题(2008SZ0001-8)项目资助
-
文摘
武平绿茶是福建省的绿茶类精品,主要分为梁野翠芽(扁形)、梁野炒绿(条形)、梁野雪螺(螺形)三大炒青绿茶系列。主栽品种长期以福云6号、福云7号为主,福云6号所制武平绿茶香清味淡不耐泡;福云7号所制干茶、汤色及叶底偏黄,花色品种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提高武平绿茶的名优茶比例和市场竞争力,2008年以来,相继引种了“茗科1号”、“丹桂”、“龙井43”、“乌牛早”、“黄观音”、“福鼎大毫”、“梅占”、“春兰”等茶树名优品种,分别种植在武东乡东兴村仙岩茶业公司茶场、桃溪镇新礤村义亨茶园、象洞乡京晨茶业公司茶场等地进行种性观察,翌年开始武平绿茶适制性加工试验,目前已获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小结如下。
-
关键词
品种引种
加工试验
适制性
市场竞争力
炒青绿茶
茶名
福云6号
主栽品种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武平绿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小结
- 3
-
-
作者
刘德发
-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良种场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3年第8期18-18,共1页
-
文摘
为短期内快速扩大绿茶种植规模,推动福建省武平县茶业迅速发展,达到丰产优质高效,2009年以来,笔者在本县中山、桃溪、民主等地开展了高效茶园建设试验,初步取得一些成效,所产武平绿茶产品分别获得2011年福建“省名茶”、“省优质茶”和2012年“中绿杯”中国名优绿茶评比“金奖”。主要做法小结如下。
-
关键词
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名优绿茶
种植规模
茶园建设
福建省
武平县
茶产品
优质茶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武平绿茶投产茶园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试验小结
- 4
-
-
作者
刘德发
-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良种场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3年第3期19-21,共3页
-
文摘
武平县是福建省著名的炒青绿茶主产区,茶园土壤主要为红壤土、红壤沙土和黄壤土等酸性母质土种,土层厚度多为60-100cm,水土流失较严重,土壤肥力相对瘠薄。长期以来,茶农施肥方法不当,少施或不施有机肥,偏施氮肥现象突出,施肥比例失衡,肥料利用率低,管理较粗放,导致投产茶园肥力衰退,低产低效,经济效益不佳等。为此,笔者于2008-2011年在桃溪镇开展了投产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初步取得一些成效,现将相关情况小结如下:
-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炒青绿茶
技术试验
投产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土壤肥力
肥料利用率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特优175在武平试种表现与栽培技术浅析
- 5
-
-
作者
周玉光
-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良种场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3期37-37,共1页
-
-
关键词
杂交稻
水稻
特优175
试种
栽培
-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武平绿茶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小结
- 6
-
-
作者
刘德发
钟德民
-
机构
福建省武平县良种场
武平县农业局
-
出处
《福建茶叶》
2013年第4期32-33,共2页
-
文摘
经多年多地试验,武平绿茶高效茶园建设的主要方法是:生态建园,选用良种,适时定植,强化管理,合理修剪综防病虫。
-
关键词
武平绿茶
名优品种
引种
适制性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粤优93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兰华雄
周玉光
戴展峰
-
机构
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
福建省武平县良种场
-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3期35-36,共2页
-
-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粤优938
水稻特征
栽培
产量
-
分类号
S511.0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