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夷山市紫云英示范推广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王家泓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9期301-301,305,共2页
紫云英是武夷山市冬种绿肥的主要品种,稻田冬种紫云英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作青饲料,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武夷山市冬种紫云英绿肥示范推广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 紫云英是武夷山市冬种绿肥的主要品种,稻田冬种紫云英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同时可作青饲料,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对武夷山市冬种紫云英绿肥示范推广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示范推广 现状 栽培技术 福建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浙优8号在武夷山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继旺 《福建稻麦科技》 2015年第1期67-68,共2页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T-8配组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0年引进武夷山市种植,表现株型挺拔、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介绍了该品种在武夷山市的种植表现及... 中浙优8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用优质不育系中浙A与恢复系T-8配组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10年引进武夷山市种植,表现株型挺拔、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介绍了该品种在武夷山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浙优8号 武夷山市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产量形成过程稻桩的形态生理学效应 被引量:9
3
作者 蔡亚港 黄育民 李义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4期7-11,共5页
为揭示籼型杂交稻稻桩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形态生理学效应,探讨了稻桩优势芽位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籼型杂交稻蓄养再生稻,依赖稻桩上倒2至倒5腋芽的萌发成穗,其中倒2芽形成的穗数及产量占总穗数及总产的30%~50%,在无... 为揭示籼型杂交稻稻桩对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形态生理学效应,探讨了稻桩优势芽位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结果:籼型杂交稻蓄养再生稻,依赖稻桩上倒2至倒5腋芽的萌发成穗,其中倒2芽形成的穗数及产量占总穗数及总产的30%~50%,在无N区竟占50%~80%,表现出明显的上位芽生理优势。前季收割后,稻桩中贮藏性干物质源源转运到再生分蘖,其中后10d内转运量最多,占再生稻同期干物质净积累量的80%,对再生分蘖的萌发和初期生长起了重大作用。适当高留稻桩,以保留倒2芽和较多份额的贮藏性干物质,是取得再生稻高产的关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稻桩 籼稻 形态生理学效应
全文增补中
天优华占作烟后稻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家泓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66-66,共1页
介绍了天优华占的特征特性及其作为烟后稻的栽培技术,包括播种期、栽植、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天优华占 烟后稻 特征特性 高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净洁灵农好复合微生物肥在茶叶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家泓 祝金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4期270-271,共2页
在茶叶生产中施用净洁灵农好复合微生物肥料研究其对茶叶生长的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施和根灌肥料均有增产、增收效果,以叶面喷施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净洁灵农好复合微生物肥 茶叶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二元复混肥在蔬菜上的肥效试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梁继旺 祝金虹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5期79-79,81,共2页
氮钾二元复混肥在蔬菜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小白菜施用氮钾二元复混肥1 200kg/hm2增产显著,分别比不施肥、等养分化肥、等价复合肥处理增产15.23%、5.07%、0.55%,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蔬菜 氮钾二元复混肥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中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
7
作者 王家泓 祝金虹 李龙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0期294-294,共1页
进行闽中有机肥在空心菜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配合施用闽中有机肥和复合肥,可有效促进空心菜生长,增产21.52%,增收12.65%,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闽中有机肥 肥效 空心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