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铃薯Y病毒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分子变异和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史凤阳 高芳銮 +2 位作者 沈建国 常飞 詹家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13-722,共10页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1基因的分子变异及结构特征,并查明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来源。文章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扩增、克隆获得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1基因的分子变异及结构特征,并查明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来源。文章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扩增、克隆获得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并采用贝叶斯法重建P1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12个福建分离物均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915 bp)的特异性片段,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PVY不同株系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73%~99%;QK44、XT02、XT08、LH05分离物的309 nt位置均检测到一个强烈的重组信号。12个PVY分离物中,P1蛋白有85个变异的氨基酸位点,表明其高度变异;P1蛋白的第41~275位是一个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含有3个保守的活性位点(H192、D201、V235);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福建分离物形聚为3种不同的簇,其对应的卷曲结构(Coiled-coil domain)和空间结构也不相同,表明不同株系型的P1基因在系统发育关系上分化较大。该研究结果表明PVY P1基因在核苷酸序列、氨基酸序列以及空间结构具有高度变异性,但行使P1蛋白功能的活性位点所在的氨基酸(H192、D201和V235)均高度保守;福建分离物P1基因的变异源主要来自碱基突变和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P1基因 变异 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毒卫星核酸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杨文婷 林文武 +3 位作者 陈玲丽 徐小丽 王润语 吴祖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44-850,共7页
植物病毒卫星核酸是已知的最小的侵染因子之一,其起源、致病性以及复制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认为,植物病毒卫星核酸最有可能来源于寄主植物基因组或辅助病毒基因组,植物病毒卫星核酸、辅助病毒及寄主三者相互作用对辅助病... 植物病毒卫星核酸是已知的最小的侵染因子之一,其起源、致病性以及复制机制一直都是研究的热点。目前研究认为,植物病毒卫星核酸最有可能来源于寄主植物基因组或辅助病毒基因组,植物病毒卫星核酸、辅助病毒及寄主三者相互作用对辅助病毒的积累量及寄主病症的发展有调节作用。植物病毒卫星核酸不能自我复制,它们依赖于辅助病毒进行复制,然而,由于结构不同它们的复制方式也不完全相同。自发现以来,这类小的亚病毒分子已成为研究植物细胞中大分子间的互作及其辅助病毒复制机制的简单模型。本文主要总结了植物病毒卫星核酸在复制机制、起源、致病性及应用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毒卫星核酸 复制 起源 致病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Y病毒pipo基因的分子变异及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高芳銮 沈建国 +3 位作者 史凤阳 常飞 谢联辉 詹家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125-1134,共10页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ipo基因的分子变异和结构特征,文章根据文献报道的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pipo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中克隆获得pip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 为揭示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ipo基因的分子变异和结构特征,文章根据文献报道的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pipo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感染PVY的马铃薯病叶中克隆获得pipo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特征,并基于氨基酸序列使用贝叶斯法重建了Potyvirus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20个PVY分离物成功扩增出预期大小(约235bp)的特异性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已报道的其它PVY株系的pipo基因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均在92%以上;5′端均含有典型的G1-2A6-7基序(motif),无碱基插入/缺失,所有的核苷酸变异都是碱基置换,共发现1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4个简约信息位点,9个单一变异位点,表明该基因高度保守,但不同分离物也存在一定的分子变异;PIPO蛋白理论等电点11.26~11.62,无信号肽和跨膜区,是可溶的亲水性蛋白;整个蛋白含有3个保守区,其中位于10~59aa的基序最为保守。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可能是线粒体导肽。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源于PVY不同株系优先相聚成簇,而向日葵褪绿斑驳病毒(Sunflower chlorotic mottle virus,SuCMoV)与辣椒重花叶病毒(Pepper severe mosaic virus,PepSMV)的亲缘关系较PVY相比更近,与前人的结果相一致,表明PIPO蛋白可以作为研究Potyvirus系统发育关系的新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pipo基因 病毒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抗性的鉴定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建国 巴俊伟 +3 位作者 李冠义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4,共5页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virus,RD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RDV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品种的发病率划分其抗性等级.免疫品种1个,占供试品种的6.25%;中抗品种6个,占37.50%;中感品种3个,占18.75%;高感品种6... 16个水稻品种对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virus,RDV)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RDV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根据各品种的发病率划分其抗性等级.免疫品种1个,占供试品种的6.25%;中抗品种6个,占37.50%;中感品种3个,占18.75%;高感品种6个,占37.50%.感病品种潜育期较短,为11-15 d左右;抗病品种潜育期较长,为15-20 d左右.水稻品种的发病率与叶蝉带毒率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99.99%.协优46兼具抗虫性和抗病性;宜香2292仅具抗病性;冈优734为免疫品种,是水稻矮缩病抗性育种的良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品种抗性 叶蝉 抗病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春嵋 吴祖建 +1 位作者 林奇英 谢联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2-27,共6页
近年来,已有10多个植物抗病基因被克隆并定序。植物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含有富氨酸重复单位(LRR)和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等结构。在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中,这些蛋白可作为受体识别由病原物无毒基因编码的激发子,从而... 近年来,已有10多个植物抗病基因被克隆并定序。植物抗病基因编码的蛋白,大多含有富氨酸重复单位(LRR)和核苷酸结合位点(NBS)等结构。在植物与病原物的互作中,这些蛋白可作为受体识别由病原物无毒基因编码的激发子,从而激发一系列防卫反应,使植物表现出抗病性。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可用于培育基因工程植株而大大加快育种速度。本文对目前植物抗病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病基因 作用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寄主来源的马铃薯Y病毒群体遗传结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常飞 邹文超 +2 位作者 高芳銮 沈建国 詹家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2-301,共10页
文章以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3和pipo基因为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烟草和马铃薯两个寄主的PVY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并评估突变、选择、基因流等遗传力所起的作用。通过P3和pipo基因计算获得的烟草和马铃薯群体分化指数FST分别... 文章以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P3和pipo基因为分子标记,比较分析烟草和马铃薯两个寄主的PVY遗传多样性和群体分化,并评估突变、选择、基因流等遗传力所起的作用。通过P3和pipo基因计算获得的烟草和马铃薯群体分化指数FST分别为0.116和0.120,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表明烟草和马铃薯寄主的PVY之间中度分化。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烟草分离物P3和pipo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5.2%~100%和76.5%~100%,而马铃薯分离物的P3和pipo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7%~100%和93.0%~100%,表明烟草PVY变异程度高于马铃薯。同时,P3基因内检测到大量的净化选择位点,表明该基因大部分位点的变异为有害突变,在进化过程中被剔除。此外,P3基因内还检测到两个显著正向选择位点,表明这两个位点的变异为有益突变,有利于病毒的生存竞争。在pipo基因中未检测到显著的选择位点,表明该基因上的变异基本不受自然选择影响。通过P3和pipo基因计算烟草和马铃薯群体间的基因流Nm值分别为1.91和1.83,表明这两个群体间存在较强的基因交流。以上结果表明,来源于烟草和马铃薯寄主的PVY遗传差异显著,突变、自然选择以及基因流都影响两者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P3基因 pipo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NS3蛋白与水稻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间的互作 被引量:3
7
作者 肖冬来 贾东升 +4 位作者 吴建国 杜振国 谢荔岩 吴祖建 谢联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3-496,共4页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NS3蛋白为病毒的沉默抑制子。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与RSV NS3蛋白互作的基因片段。推测该基因的功能是编码水稻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NS3蛋白为病毒的沉默抑制子。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出一个与RSV NS3蛋白互作的基因片段。推测该基因的功能是编码水稻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进一步验证了NS3与GAPDH存在互作。瞬时表达实验表明,GAPDH与GFP基因融合蛋白在本氏烟表皮细胞细胞质中大量积累。此外,讨论了GAPDH蛋白在RSV侵染水稻过程中可能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蛋白功能 互作 酵母双杂交 双分子荧光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Y病毒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其在株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邹文超 沈林林 +3 位作者 沈建国 蔡伟 詹家绥 高芳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18-929,共12页
为实现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常见株系的快速鉴定,本文以PVY的P1、HC-pro、VPg和CP 4个基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多基因联合体系。根据基因的不同组合建立5个不同数据集,分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贝叶斯标签关联显著... 为实现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常见株系的快速鉴定,本文以PVY的P1、HC-pro、VPg和CP 4个基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多基因联合体系。根据基因的不同组合建立5个不同数据集,分别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通过贝叶斯标签关联显著性(Bayesian tip-association significance,Ba TS)分析各数据集中代表分离物与株系的关联性,以确定实现PVY快速鉴定的最佳组合。不同数据集的系统发育及Ba TS分析结果显示,除了联合P1、VPg和CP 3个基因数据集外,其他4个数据集均无法实现PVY常见株系的准确鉴定。采用不同建树方法对联合P1、VPg和CP 3个基因数据集比较分析显示,基于ML法和NJ法的系统发育树在拓扑结构上基本一致,均优于基于贝叶斯算法的最大分支置信(maximum clade credibility,MCC)树。同时,以HLJ26分离物为研究对象,对建立的多基因联合体系进行实际应用,结果显示该分离物与PVY^(NTN-NW)株系的3个分离物SYR-Ⅱ-2-8、SYR-Ⅱ-Be1和SYR-Ⅱ-Dr H以高置信值聚为一亚簇,表明该分离物可能属于PVY^(NTN-NW)株系(SYR-Ⅱ型)。重组分析显示,HLJ26基因组存在4个潜在的重组信号,分别位于P1、HC-pro/P3、VPg和CP的5¢-末端,与PVY^(NTN-NW)株系(SYR-Ⅱ型)的重组位点相一致,表明其属于PVYNTN-NW株系(SYR-Ⅱ型)。同时,应用多重RT-PCR成功扩增出约为1000 bp和400 bp的2个特异性片段,与PVY^(NTN-NW)株系(SYR-Ⅱ型)的特异条带大小相一致。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多基因联合体系的鉴定结果。联合P1、VPg和CP 3个基因数据集系统发育分析,可以实现PVY常见株系的准确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Y病毒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系统发育与性状关联分析 SYR-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物的群体遗传学 被引量:24
9
作者 祝雯 詹家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品种单一化、生产密集型和一年多茬的现代农业特点导致病原物呈现出进化速度加快、致病力增强及流行风险增大趋势。深入研究病原物群体遗传学对认识病害的流行、有效选育和使用抗性品种乃至控制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植物病原物... 品种单一化、生产密集型和一年多茬的现代农业特点导致病原物呈现出进化速度加快、致病力增强及流行风险增大趋势。深入研究病原物群体遗传学对认识病害的流行、有效选育和使用抗性品种乃至控制病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植物病原物群体遗传学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突变、基因迁移、基因重组、随机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5大遗传机制在植物病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目前植物病原物群体遗传学研究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物 群体遗传 进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6互作的水稻蛋白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冬来 邓慧颖 +2 位作者 谢荔岩 吴祖建 谢联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3期435-439,共5页
RBS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6为该病毒的沉默抑制子。为了研究P6与寄主水稻间的互作关系,首先利用RT-PCR扩增,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6基因,并将其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上,自激活验证表明,P6蛋白无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顺序转... RBSDV编码的非结构蛋白P6为该病毒的沉默抑制子。为了研究P6与寄主水稻间的互作关系,首先利用RT-PCR扩增,获得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6基因,并将其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上,自激活验证表明,P6蛋白无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顺序转化法从水稻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4个与RBSDVP6互作的寄主因子,分别为水稻内囊体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醛糖1差向异构酶、immutans蛋白基因同源蛋白和一个功能未知蛋白。分析了3个已知功能的寄主因子在病毒侵染过程中的可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条矮缩病毒 酵母双杂交 P6蛋白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全基因组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洁 林文武 +2 位作者 宛柏杰 余小芳 吴祖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1-504,共4页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地区番茄上曲叶症状的病原,提取样品总DNA,利用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从10个样品中均可扩增到500 bp左右的特异条带.NCBI BLAST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 为明确引起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地区番茄上曲叶症状的病原,提取样品总DNA,利用简并引物PA/PB进行PCR扩增,从10个样品中均可扩增到500 bp左右的特异条带.NCBI BLAST序列比对表明,该序列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达99.0%.再根据已知500 bp序列设计1对反向引物,扩增TYLCV分离物Fz01全基因组近全长,克隆并测序.经序列拼接发现,TYLCV分离物Fz01基因组全长2781 nts(KP685598),与已报道的TYLCV其他各分离物相似性均在89.3%以上,而与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TYLCV分离物的相似性均在98.7%以上.因此,Fz01属于TYLCV的一个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洁 陈晓敏 +3 位作者 吴锦鸿 朱重庆 丁新伦 吴祖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237,共6页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表达情况如何未见报道。【方法】利... 【目的】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RRSV)Pns10蛋白在介体昆虫细胞内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viroplasm)的内含体,是RRSV侵染介体所必需。然而Pns10蛋白在水稻寄主中是否具有类似功能及其表达情况如何未见报道。【方法】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Pns10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通过水稻原生质体病毒侵染体系,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分析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分布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Pns10 RNA和Pns10蛋白在水稻原生质体内的积累情况。【结果】将Pns10基因克隆到Gateway系统原核表达载体p DEST17中,IPTG诱导表达成功后,制备融合蛋白抗血清。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该抗血清可检测感病水稻叶片中的Pns10蛋白。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Pns10蛋白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Pns10 RNA在病毒接种8 h后开始积累,24 h后达到最大值,随后开始下降;Pns10蛋白在24 h后开始表达,之后维持较高水平,60 h后略有下降。【结论】成功获得了Pns10抗血清;Pns10在水稻原生质体内成功表达,可形成类似病毒原质的内含体,并且Pns10 RNA的表达先于其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齿叶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体 Pns10抗体 Pns10RNA Pns1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非结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章松柏 王开放 +1 位作者 刘小娟 吴祖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02-2107,共6页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 病毒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可以反映病毒的某种功能,是研究病毒功能的重要依据。借助农杆菌的介导,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可能编码的6种非结构蛋白分别在本氏烟细胞中表达,通过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所表达的蛋白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Pns52、Pns91定位相似,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在细胞质中形成较大的颗粒状聚集体;Pns6、Pns71、Pns72和Pns92定位相似,分散于整个细胞,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或膜上,均形成丝网状结构;WoLF PSORT对比分析显示它们可能都是膜内在蛋白(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此外,Pns6在细胞质中还可以形成颗粒状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非结构蛋白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原核表达与免疫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卢全有 吴祖建 +1 位作者 夏志松 谢联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8-225,共8页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MMLRa V)是从发生桑花叶卷叶病的桑树植株中分离的一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推测其外壳蛋白的分子质量约59 k D。以感染MMLRa V的桑树叶片的c DNA为模...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mulberry mosaic leaf roll-associated virus,MMLRa V)是从发生桑花叶卷叶病的桑树植株中分离的一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病毒,推测其外壳蛋白的分子质量约59 k D。以感染MMLRa V的桑树叶片的c DNA为模板,采用RT-PCR获得编码该病毒外壳蛋白C端38 k D的核苷酸序列片段,暂命名为CP38。将CP38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GEX-4T-CP38,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经1 mmol/L IPTG诱导,使融合蛋白GST-CP38高效表达。通过SDS-PAGE胶回收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其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MMLRa V的多克隆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该抗血清的效价为1∶2 048,Western blot检测其能够与MMLRa V发生特异性反应。用制备的抗血清对感病桑树叶片粗汁液煮沸后离心获得的上清液进行间接ELISA检测,MMLRa V的检出率达到84%,可以应用于大田病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花叶卷叶病相关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原核表达 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的检测及介体传毒特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章松柏 宋国威 +2 位作者 杨靓 吴祖建 谢联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分别建立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病株的dsRNA基因组检测法和单头介体褐飞虱带毒的RT-PCR法,并结合生物学接种试验,对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病株样品中快速检测到RRSV,RT-PCR法可以灵敏... 分别建立了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RRSV)病株的dsRNA基因组检测法和单头介体褐飞虱带毒的RT-PCR法,并结合生物学接种试验,对介体传毒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dsRNA基因组鉴定法可以从0.5 g病株样品中快速检测到RRSV,RT-PCR法可以灵敏地应用于褐飞虱带毒、传毒情况的检测;饲毒后褐飞虱成虫、若虫的带毒率分别为75.0%、68.2%,传毒率分别为50.0%、32.5%,说明褐飞虱种群传播RRSV的能力很强,是高度亲和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PCR dsRNA基因组检测法 水稻锯齿叶矮缩病毒 褐飞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瘤矮病毒P3、P7、P8、Pn9、Pn10、Pn11、Pn12的酵母双杂交载体的构建及自激活效应检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建国 蔡丽君 +4 位作者 胡梅群 谢荔岩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9期1364-1368,共5页
将编码水稻瘤矮病毒P3、P7、P8、Pn9、Pn10、Pn11、Pn12的S3,S7,S8,S9,S10,S11和S12基因分别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和pGADT7中,转化AH109酵母细胞,结果显示:除pGBK-S10转化子可以在SD/-Trp和SD/-His营养缺陷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外,... 将编码水稻瘤矮病毒P3、P7、P8、Pn9、Pn10、Pn11、Pn12的S3,S7,S8,S9,S10,S11和S12基因分别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和pGADT7中,转化AH109酵母细胞,结果显示:除pGBK-S10转化子可以在SD/-Trp和SD/-His营养缺陷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外,其它转化子均只能在SD/-Trp或SD/-Leu营养缺陷固体培养基上正常生长。通过α-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揭示,除pGBK-S10可以在SD/-Trp/X-α-Gal平板上生长并变蓝外,其它均不变蓝。结果证实:RGDVPn10在酵母细胞中具有转录激活活性,融合GAL4的RGDVPn10蛋白可以在酵母细胞内激活HIS3和MEL1报告基因的表达。暗示该蛋白可能在病毒的侵染和复制过程中参与调控病毒或寄主基因的转录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瘤矮病毒 转录激活活性 酵母表达载体 Pn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缩病毒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洁 宛柏杰 +3 位作者 尚鹏祥 丁新伦 杜振国 吴祖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为明确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 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动态,【方法】利用PEG介导的病毒侵染原生质体体系,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技术分析Pns6、P8蛋白以及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同时... 【目的】为明确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 Pns6和P8蛋白在病毒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的表达动态,【方法】利用PEG介导的病毒侵染原生质体体系,通过免疫荧光和电镜技术分析Pns6、P8蛋白以及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定位;同时,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ns6和P8蛋白及其RNA在水稻原生质体中的积累量。【结果】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48h后,Pns6蛋白在细胞质中可以形成类似于病毒原质(viroplasm)的点状内含体,P8蛋白也大量的表达。同时,病毒粒体在水稻原生质体中也形成内含体状的结构。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12 h后,均可检测到Pns6和P8蛋白的表达,并且在36 h后达到最高值。病毒接种水稻原生质体后,Pns6 RNA在24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P8 RNA在3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结论】RDV侵染水稻原生质体后,Pns6和P8蛋白均有表达,并且病毒也可能通过形成病毒原质来完成病毒在寄主细胞的复制和装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矮缩病毒 水稻原生质体 Pns6蛋白 P8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eal-Time RT-PCR鉴定2个水稻品种(品系)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金广 方振兴 +6 位作者 张孟倩 徐飞 王文婷 谢荔岩 林奇英 吴祖建 谢联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28,共4页
应用Real-time RT-PCR检测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在2种水稻品种(品系)武育粳3号和KT95-418的悬浮细胞内复制变化和相对含量的差异,结合传统生物学接种试验,确定了这2个品种(品系)对RSV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RSV在武育粳... 应用Real-time RT-PCR检测了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在2种水稻品种(品系)武育粳3号和KT95-418的悬浮细胞内复制变化和相对含量的差异,结合传统生物学接种试验,确定了这2个品种(品系)对RSV抗性的差异.结果表明,RSV在武育粳3号的悬浮细胞内24 h达到复制高峰,病毒含量为侵染初期的7.46倍.而在KT95-418的悬浮细胞内,RSV达到复制高峰需要36 h,病毒含量为侵染初期的4.51倍.利用病毒生物学接种的方法,武育粳3号发病率达91.7%,而KT95-418仅为36.0%.由此可见,KT95-418较武育粳3号对RSV具有较高的抗病性.因此,Real-time RT-PCR方法与传统生物学接种试验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灵敏性,可以作为传统品种抗病性鉴定的验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RT-PCR 水稻 水稻条纹病毒 品种抗性 悬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条纹病毒胁迫下灰飞虱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肖冬来 邓慧颖 +2 位作者 谢荔岩 吴祖建 谢联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4-919,共6页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循回增殖型方式经卵传播,目前RSV与灰飞虱间的互作研究很少。为了研究RSV侵染对灰飞虱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5条随机引物和3条锚定引物,利用mRNA差异显... 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主要由介体昆虫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循回增殖型方式经卵传播,目前RSV与灰飞虱间的互作研究很少。为了研究RSV侵染对灰飞虱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5条随机引物和3条锚定引物,利用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DDRT-PCR)技术分析了带毒和无毒灰飞虱种群基因表达差异。且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DDRT-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浓度、锚定引物浓度、随机引物浓度、dNTPs浓度、镁离子浓度及Taq酶用量。结果表明:最佳DDRT-PCR体系(25μL)为cDNA3.0μg,随机引物2.0μmol/L,锚定引物2.5μmol/L,dNTPs200μmol/L,Mg2+2.0μmol/L,Taq酶2.0U。mRNA差异显示共获得35条差异片段,选取其中6条经RNA斑点杂交验证,获得了4条阳性差异片段。其中3条阳性片段为带毒灰飞虱种群特异表达,分别与5-羟色胺受体1D、旋转酶B、60S核蛋白L40高度同源,无毒灰飞虱种群中特异表达的一条阳性片段在NCBI核酸数据库中比对无同源序列。DDRT-PCR优化体系的建立及部分差异片段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灰飞虱与RSV间的互作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水稻条纹病毒 差异表达基因 DDRT-PCR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晓翠 周冰峰 魏太云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9-503,共5页
应用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CSBV非结构蛋白,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获... 应用Gateway重组技术构建CSBV非结构蛋白,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原核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IPTG)诱导获得RdRp基因原核表达蛋白.以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兔制备相应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表明,该抗体能与RdRp重组蛋白和感病中华蜜蜂幼虫蛋白特异性结合,说明获得的抗体特异性高.利用制备的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发现其能特异地定位在感病中华蜜蜂血淋巴细胞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囊状幼虫病毒 多克隆抗体 免疫荧光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