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近年林业新害虫(Ⅱ)--竹节虫 被引量:4
1
作者 何学友 宋海天 +4 位作者 蔡守平 詹祖仁 施丹阳 郑兆飞 谢峥 《福建林业》 2019年第6期26-29,共4页
2018年光泽小异和克氏华枝在闽中地区阔叶林中严重发生,寄主植物主要为米槠、刺锥。2019年皮在福州发生严重,寄主植物主要为毛杜鹃和红叶石楠。本文介绍了这3种竹节虫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危害情况,并提出防控建议。
关键词 光泽小异 克氏华枝 皮 壳斗科 毛杜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近年林业新害虫(Ⅰ)——橙带蓝尺蛾 被引量:4
2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5 位作者 郑宏 曾丽琼 黄炳荣 钟景辉 谢峥 张珠河 《福建林业》 2019年第5期22-25,共4页
橙带蓝尺蛾自2018年以来在福建省各地罗汉松、竹柏上严重发生,危害面积迅速扩大,造成了严重损失。本文介绍了其寄主、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关键词 新害虫 橙带蓝尺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注射2%甲维盐乳油对马尾松林多光谱特征的影响
3
作者 董玉光 郭芷晴 +4 位作者 蔡守平 曾丽琼 黄丹泠 陈志云 苏军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7-63,共7页
于2022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马尾松纯林(2代种子园)开展树干高压注射2%甲维盐(EB)乳油试验(以不注射作为对照),选用大疆精灵4RTK作为飞行平台,首先提取注射前不同马尾松植株的健康度相关光谱特征,综合人工智能模... 于2022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对14年生的马尾松纯林(2代种子园)开展树干高压注射2%甲维盐(EB)乳油试验(以不注射作为对照),选用大疆精灵4RTK作为飞行平台,首先提取注射前不同马尾松植株的健康度相关光谱特征,综合人工智能模型,将样地中所有单株分成3类:健康、(线虫)轻度感染与(线虫)重度感染类群;同时以与健康度高度正相关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值、以及与松树感病程度负相关的NIR、Red Edge为核心,研究注射2%EB乳油90、120、180 d后3个类群健康度和松树感病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①注射2%EB乳油后马尾松林分枯死率比对照组下降80%。②与对照相比,注射2%EB乳油180 d后,马尾松植株的整体健康度显著提升,表现为NDVI和简单比率值指数(MSR)值比对照均有极显著的提升(P<0.01)。NIR、RedEdge、NDVI值与注射前相比,重度感染类群植株有显著提升,分别为1.18、1.36、1.55倍(P<0.05);健康类群和轻度感染类群植株也有不同程度提升,分别为1.42、1.20、1.24倍(P<0.05)和1.08、1.09、1.22倍(P<0.05);与对照相比,健康、(线虫)轻度感染与(线虫)重度感染类群植株显著提升1.17、1.34、1.39倍(P<0.05)。③时间尺度上,对照组的NIR、Red Edge、NDVI值均无显著变化或稍有下降。说明树干高压注射2%EB乳油能够有效改善马尾松林的健康状况,并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林间马尾松植株枯死情况观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松材线虫病 甲维盐 树干高压注射 无人机近地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侵染松墨天牛幼虫的球孢白僵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
4
作者 陈雅妮 蔡守平 +2 位作者 林俨 曾丽琼 詹芳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9-13,32,共6页
于2023年,对采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僵虫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株虫生真菌(BbWYZ-06),利用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性。... 于2023年,对采自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幼虫僵虫的寄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1株虫生真菌(BbWYZ-06),利用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对松墨天牛幼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菌株BbWYZ-06的培养特征与白僵菌属球孢白僵菌较为一致,基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 ITS)和RNA聚合酶Ⅱ的第2亚基(the second largest subunit of the nuclear RNA polymerase enzymeⅡ,RPB2)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该菌株与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聚在同一分支,因此将菌株BbWYZ-06鉴定为球孢白僵菌。在25℃下,菌株BbWYZ-06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速率为(2.54±0.25) mm·d^(-1),培养第15天时的产孢量为(2.11±0.23)×10^(8)个·cm^(-2)。菌株BbWYZ-06对松墨天牛幼虫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孢子悬浮液为1.0×10^(7)个·mL^(-1)时,松墨天牛幼虫第7天累计死亡率达93%,LT50值为3.95 d,在松墨天牛生物防治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球孢白僵菌 BbWYZ-06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树脂制备铝箔覆面胶合板
5
作者 刘晓辉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53-58,共6页
2020—2021年,在福建福州以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为胶黏剂制作铝箔覆面胶合板,研究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树脂用量、胶合板基材含水率等主要工艺参数对铝箔耐剥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树脂用量以及胶合板基材含水率对铝... 2020—2021年,在福建福州以热塑性树脂聚乙烯为胶黏剂制作铝箔覆面胶合板,研究热压温度、热压时间、热压压力、树脂用量、胶合板基材含水率等主要工艺参数对铝箔耐剥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压温度、树脂用量以及胶合板基材含水率对铝箔耐剥离力的影响明显;较佳工艺参数为:热压温度140℃,热压时间1 min,热压压力0.6 MPa,聚乙烯树脂用量38.8 g·m^(-2),胶合板基材含水率约8%。验证结果表明,以此工艺制作的铝箔覆面胶合板的表面胶合强度平均值1.18 MPa,表面耐剥离力最小值41 N,平均值48 N,达到相关产品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热塑性树脂 聚乙烯 耐剥离力 胶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林中茶天牛幼虫的发生特点及空间分布型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海天 蔡守平 +4 位作者 何学友 韩国勇 詹祖仁 卢世明 潘爱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3期86-89,共4页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是我国油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通过调查其幼虫的发生情况,分析该害虫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型,为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0年生油茶林茶天牛幼虫发生程度显著高于10年生油茶林(P<0.01),前者...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Newman)是我国油茶林的重要蛀干害虫,通过调查其幼虫的发生情况,分析该害虫发生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型,为预测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60年生油茶林茶天牛幼虫发生程度显著高于10年生油茶林(P<0.01),前者虫口密度为(0.11±0.01)头·株-1,是后者的1.94倍。茶天牛幼虫的发生受油茶主干分叉数的显著影响(P1<0.001,P2<0.01),两者之间的关系满足方程y=0.005 x2-0.003 x+0.038(R2=0.955);但与油茶植株地径、株高或各因素的互作均无显著的相关性。使用聚集度指标进行分析与检验,发现茶天牛幼虫在各样地都为均匀分布。此外,建立了理论抽样模型并提出了理论抽样数,研究结果能够为油茶林中茶天牛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天牛 油茶 林龄 主干分叉数 均匀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炭疽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詹芳芳 《福建林业》 2022年第5期32-36,共5页
为明确引起尤溪县杉木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西城镇东村村杉木人工林的疑似炭疽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获得的病原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病原菌进行活体条件下的致病性测定。... 为明确引起尤溪县杉木炭疽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采自西城镇东村村杉木人工林的疑似炭疽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与培养,利用形态学观察和系统发育分析对获得的病原菌株进行鉴定,同时对病原菌进行活体条件下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获得5株病原菌,菌落形态相似,气生菌丝白色、絮状,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呈圆柱状,两端钝圆。基于ITS和GAPDH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菌株S1、S3、S5、S7、S9与沧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ngyuanense均聚在同一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分析和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将尤溪县杉木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为沧源炭疽菌C.cangyuan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炭疽病 炭疽菌属 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