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酸酯酶及其介导昆虫抗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任娜娜 谢苗 +1 位作者 尤燕春 尤民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本文从分类、结构和水解作用机制、抗药性以及抗药机理等方面综述了昆虫羧酸酯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羧酸酯酶介导昆虫抗药性提供参考和奠定基础.
关键词 羧酸酯酶 亚家族分类 介导抗性 代谢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番茄对花椰菜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夏咛 杨广 尤民生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1-399,共9页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田合理间作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对菜田主要害虫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提高花椰菜田生态系统保益控害服务功能的番茄最佳间作比例。【方法】2014年2-5月... 【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田合理间作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对菜田主要害虫具有抑制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明提高花椰菜田生态系统保益控害服务功能的番茄最佳间作比例。【方法】2014年2-5月,试验在福建省闽清县省级标准农田示范区(26°10'41″N,118°48'10″E)内进行,按番茄株数占花椰菜田总植株数中的比例设置4个梯度小区,分别为0%,10%,30%和50%,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目测法对花椰菜菜田节肢动物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间作番茄显著降低了花椰菜田中菜蚜Lipaphis erysimi的个体数量,且控制效果随番茄间作比例的上升而增强(50%>30%>10%)。间作30%和50%番茄显著降低了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的个体数量,但2种间作比例的效果差异不显著。间作番茄不影响菜青虫Pieris rapae和蜘蛛的个体数量。3种间作比例都提高了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的个体数量和蜂/蛾比,但三者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花椰菜田中间作30%的番茄,对害虫控制最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椰菜 番茄 间作 害虫 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IMEX和ArcGIS的湿地松粉蚧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燕婷 尤民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704,共8页
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Ferris是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属植物。本文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湿地松粉蚧的生物学数据和已知分布资料,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对湿地松粉... 湿地松粉蚧Oracella acuta(Lobdell)Ferris是我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危害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等松属植物。本文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湿地松粉蚧的生物学数据和已知分布资料,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对湿地松粉蚧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湿地松粉蚧在我国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85°N-39.90°N之间,适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8.79%。目前主要寄主植物分布的省份其气候条件均适合于湿地松粉蚧的生存,因此它们都是潜在的分布和适生区。高风险区主要包括台湾、海南、贵州、重庆、江苏和上海;广东、广西、云南、陕西、河南、安徽、湖北和河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福建南部、山东南部、湖南北部、浙江东部和四川东部。基于本研究中湿地松粉蚧在我国的适生性分析结果,尤其针对中高风险区域,应加强湿地松粉蚧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防止其进一步的扩散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粉蚧 松树 扩散 检疫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1Ab抗虫水稻对褐飞虱取食及产卵选择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董亚强 李强 +1 位作者 尤民生 林胜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2-256,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在转cry1Ab抗虫水稻(mf-MH3301-1)和非转基因水稻(MH3301)上的取食和产卵选择行为,并通过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2种水稻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mf-MH3301-1对褐飞虱成虫的取食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褐飞虱在转cry1Ab抗虫水稻(mf-MH3301-1)和非转基因水稻(MH3301)上的取食和产卵选择行为,并通过Y型嗅觉仪研究了褐飞虱对2种水稻的趋性反应.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mf-MH3301-1对褐飞虱成虫的取食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在接虫后2、4、8 h,雄成虫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而雌成虫在接虫后4、8 h在Bt水稻上的着虫率显著低于对照MH3301.然而,Bt水稻对于褐飞虱的产卵选择性和趋性反应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BT水稻 生态适合度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靶标害虫褐飞虱对转cry1Ab抗虫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阳阳 林胜 尤民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5-371,共7页
外源基因的插入是否会改变受体作物的生态适合度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田间笼罩实验研究了转cry1Ab抗虫水稻(B4b92)及其对照非转基因水稻(MH86)对不同密度梯度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0、10、20、40、80、100... 外源基因的插入是否会改变受体作物的生态适合度是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田间笼罩实验研究了转cry1Ab抗虫水稻(B4b92)及其对照非转基因水稻(MH86)对不同密度梯度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0、10、20、40、80、100、200头/笼)为害的产量响应。结果表明,在褐飞虱各个密度梯度下,与MH86比较,B4b92各产量参数(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总穗数、千粒重、总产量和产量损失率)基本均无显著差异,仅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和总穗数在个别褐飞虱密度下有显著增加。回归分析发现,两种水稻的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总穗数、总产量和产量损失率与褐飞虱密度均呈线性关系。随着褐飞虱密度的增加,B4b92产量损失率逐渐高于MH86。该研究对于评价非靶标害虫胁迫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生态适合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转基因水稻 CRY1AB 产量参数 生态适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椰八角铁甲不同日龄和性别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种类及动态 被引量:3
6
作者 蒲宇辰 向海军 +1 位作者 黄斌 侯有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846,共9页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严重为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为了明确日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对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化学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日龄的水椰八角铁甲雌... 水椰八角铁甲Octodonta nipae(Maulik)是一种严重为害棕榈科植物的外来入侵害虫。为了明确日龄和性别等个体因素对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化学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日龄的水椰八角铁甲雌、雄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水椰八角铁甲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由21种C 18-C 30的碳氢化合物构成,包括11种正构烷烃、2种单甲基烷烃、1种多甲基烷烃、3种正构烯烃、1种单甲基烯烃和3种环烷烃。不同日龄和性别成虫的表皮碳氢化合物的组成种类相同,但是一些组分的含量有明显变化,例如1 d、5 d、10 d和15 d雌、雄成虫之间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和1-二十烯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水椰八角铁甲成虫表皮碳氢化合物具有性二型,如性成熟雄虫的表皮的正二十烷、正二十一烷、正二十四烷、正二十六烷、2-甲基十九烷、10-甲基二十烷、1-二十烯和1-二十二烯的含量显著高于性成熟雌虫。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检验检疫过程中水椰八角铁甲近缘种,以及日龄、性别和性成熟的快速鉴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椰八角铁甲 表皮碳氢化合物 化学信息素 性别二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郊常规田间管理下两种蚜茧蜂种群数量变化特点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兴红 梁霞 罗庆怀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32-36,共5页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萝卜蚜 蚜茧蜂 重寄生蜂 寄生率 种群数量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质型肽聚糖识别蛋白RfPGRP-L2在维持红棕象甲肠道菌群稳态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肖蓉 王兴红 +4 位作者 李雄伟 刘惠惠 鲁盛平 侯有明 石章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8-362,共15页
【目的】明确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胞质型肽聚糖识别蛋白RfPGRP-L2在肠道菌群稳态的维持和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将为靶向破坏肠道菌群稳态的害虫控制新策略研发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作用靶标。【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 【目的】明确入侵害虫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胞质型肽聚糖识别蛋白RfPGRP-L2在肠道菌群稳态的维持和调控过程中的作用,将为靶向破坏肠道菌群稳态的害虫控制新策略研发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作用靶标。【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fPGRP-L2的序列特征。利用RT-qPCR分析RfPGRP-L2在健康红棕象甲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脂肪体、表皮、前肠、中-后肠、血淋巴)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经注射(注射1μL OD 600=1.6的菌液)和喂食(取食涂抹1 mL OD 600=1.6的菌液的甘蔗薄片)两种不同方式分别感染后红棕象甲4龄幼虫肠道和脂肪体中的表达量;进行RfPGRP-L2原核表达,利用体外孵育方法检测重组蛋白RfPGRP-L2对大肠杆菌DH5α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凝集和抑菌活性;RNAi干扰RfPGRP-L2后,检测红棕象甲4龄幼虫血淋巴和肠道中大肠杆菌菌落数的变化;利用RT-qPCR分析RNAi干扰RfPGRP-L2后红棕象甲4龄幼虫脂肪体和肠道中抗菌肽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利用基于细菌16S rRNA的高通量测序分析RNAi干扰RfPGRP-L2对健康红棕象甲4龄幼虫肠道菌群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SMART预测发现红棕象甲RfPGRP-L2基因编码的蛋白中无跨膜结构域也无信号肽,这表明RfPGRP-L2是一种胞质型肽聚糖识别蛋白。RT-qPCR检测发现,RfPGRP-L2主要在健康红棕象甲4龄幼虫血淋巴、肠道和脂肪体等免疫组织中表达;被注射感染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6 h和12 h后,红棕象甲4龄幼虫脂肪体中RfPGRP-L2的表达量分别显著上调;被喂食感染大肠杆菌6 h后,红棕象甲4龄幼虫肠道中RfPGRP-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重组表达蛋白RfPGRP-L2能引起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凝集反应,这说明RfPGRP-L2能够识别这两种细菌。当RfPGRP-L2被干扰后,红棕象甲4龄幼虫对肠道和血淋巴中感染EGFP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清除能力显著弱于对照组;肠道中抗菌肽基因RfCecrop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健康红棕象甲4龄幼虫肠道中细菌的菌落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肠道菌群结构组成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红棕象甲体内胞质型肽聚糖识别蛋白RfPGRP-L2能够通过识别细菌并激活肠上皮细胞中相应的免疫信号通路促进抗菌肽基因的表达,从而介导对肠道菌群稳态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象甲 肽聚糖识别蛋白 表达谱 肠道菌群 免疫反应 免疫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凝集素RfCTL-S1在红棕象甲幼虫免疫防御中的作用
9
作者 鲁盛平 刘惠惠 +3 位作者 苏治平 刘倩霞 侯有明 石章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8-1397,共10页
【目的】明确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C-型凝集素RfCTL-S1在其幼虫免疫防御中的作用。【方法】对红棕象甲RfCTL-S1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RfCTL-S1在红棕象甲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体壁、前肠、中-后肠... 【目的】明确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C-型凝集素RfCTL-S1在其幼虫免疫防御中的作用。【方法】对红棕象甲RfCTL-S1序列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检测RfCTL-S1在红棕象甲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体壁、前肠、中-后肠、血淋巴和脂肪体)以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DH5α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注射感染(注射1μL OD_(600)=1.6的菌液)后在红棕象甲4龄幼虫脂肪体和肠道中的表达量,以及RfCTL-S1基因RNAi后红棕象甲4龄幼虫脂肪体和肠道中抗菌肽基因RfAttacin,RfCecropin,RfColeopericin和RfDefensin表达量;分析RfCTL-S1基因通过RNAi被沉默后对红棕象甲4龄幼虫血淋巴EGFP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清除能力以及肠道中可培养细菌菌落数量的影响。【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红棕象甲RfCTL-S1基因编码的蛋白无跨膜结构域,但包含一个信号肽和糖类识别结构域,该结构域中含有EPN基序,表明RfCTL-S1是一种能结合甘露糖的分泌型蛋白。RT-qPCR检测发现,RfCTL-S1在红棕象甲4龄幼虫血淋巴中高表达。在红棕象甲幼虫脂肪体中,与注射PBS的对照组相比,注射感染大肠杆菌24 h后RfCTL-S1的表达量显著下调;注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6 h后红棕象甲幼虫脂肪体中RfCTL-S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注射后24 h。在红棕象甲幼虫肠道中,注射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12 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注射后6和24 h。RNAi干扰RfCTL-S1后,红棕象甲幼虫脂肪体中抗菌肽基因RfCecropin,RfColeoptericin和RfDefensin的表达量都显著下降;红棕象甲幼虫血淋巴对感染EGFP标记的大肠杆菌的清除能力显著弱于对照组,然而RNAi组和对照组间幼虫肠道中的可培养细菌菌落数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分泌型RfCTL-S1蛋白能够通过识别细菌并激活红棕象甲幼虫脂肪体中相应的免疫信号通路促进抗菌肽基因表达,从而实现对入侵病原体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棕象甲 C-型凝集素 天然免疫 抗菌肽 病原 RNA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