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贫化剂强化回收渣含铜的研究
1
作者 叶军乔 刘浩宇 +3 位作者 夏俊 程启潜 翁威 衷水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45,共8页
为强化铜渣贫化回收渣含铜,设计了一种强化铜渣贫化的还原剂。采用HSC 6.0热力学软件计算对比了新型贫化剂与无烟煤、黄铁矿等常用贫化剂贫化熔炼渣回收铜锍的反应,并以某冶炼厂熔炼渣为原料进行试验并验证了新型贫化剂的强化作用。热... 为强化铜渣贫化回收渣含铜,设计了一种强化铜渣贫化的还原剂。采用HSC 6.0热力学软件计算对比了新型贫化剂与无烟煤、黄铁矿等常用贫化剂贫化熔炼渣回收铜锍的反应,并以某冶炼厂熔炼渣为原料进行试验并验证了新型贫化剂的强化作用。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新型贫化剂还原铜渣(主要成分为Fe_(2) SiO_(4)和Fe_(3) O_(4))的效果优于无烟煤和黄铁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烟煤、黄铁矿、新型贫化剂三种还原剂单独贫化回收渣含铜时,铜的回收率分别为30.83%、52.50%、66.67%。新型贫化剂能够强化回收渣含铜,有望为铜渣高效贫化并提高无烟煤等传统化石能源贫化铜渣利用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贫化剂 贫化 热力学分析 回收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十二酮对菱镁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马英强 郭思雨 +2 位作者 程贵彬 黄鑫 印万忠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7-93,共7页
为提高菱镁矿与石英的浮选分离效果,在以十二胺为捕收剂的浮选体系下,通过纯矿物与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了有机调整剂2-十二酮对菱镁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影响。结合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2... 为提高菱镁矿与石英的浮选分离效果,在以十二胺为捕收剂的浮选体系下,通过纯矿物与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探究了有机调整剂2-十二酮对菱镁矿与石英浮选分离的影响。结合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手段对2-十二酮的浮选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2-十二酮主要以静电作用吸附在菱镁矿表面,并伴有一定程度的化学吸附,增强了菱镁矿表面的亲水性,扩大了与石英之间疏水性的差异,并且使菱镁矿表面正电性增强,进一步阻碍了捕收剂十二胺的吸附,对菱镁矿产生抑制作用。而2-十二酮在石英表面无明显吸附,对十二胺的吸附未产生影响,从而能够实现菱镁矿与石英的高效浮选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剂2-十二酮 菱镁矿 石英 选择性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捕收剂浮选分离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春辉 马英强 +1 位作者 张西山 姬鹏飞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4-140,共7页
为了解决低品位铝土矿石正浮选脱硅过程中传统捕收剂油酸钠使用效果欠理想问题,研究以铝土矿中常见代表性铝硅矿物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为分离对象,开展了油酸钠与油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捕收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纯矿物试验,以及浮选分离一... 为了解决低品位铝土矿石正浮选脱硅过程中传统捕收剂油酸钠使用效果欠理想问题,研究以铝土矿中常见代表性铝硅矿物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为分离对象,开展了油酸钠与油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捕收一水硬铝石和高岭石纯矿物试验,以及浮选分离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人工混合矿试验,量化了单一捕收剂与混合捕收剂的浮选性能差异,最后通过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等手段揭示了捕收剂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浮选试验表明:在矿浆pH=10,油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混合摩尔比为1:1、用量为3×10^(-4)mol/L条件下,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纯矿物浮选回收率差异达83.86个百分点,人工混合矿(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的质量比为2:1)浮选精矿铝硅比由7.16提高到8.93,Al2O3回收率由77.27%提高到82.94%,达到了较好的分选效果。机理分析表明:油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作用比油酸钠更强,椰油酰甘氨酸钠可以促进油酸钠在一水硬铝石表面的吸附,阻碍油酸钠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从而可以改善一水硬铝石与高岭石的浮选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钠 油酸钠+椰油酰甘氨酸钠 一水硬铝石 高岭石 浮选分离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浸出含砷铜矿石过程的表面钝化研究
4
作者 黄岚 刘金艳 +4 位作者 张友谠 左蔚然 林宇凡 常宗昊 孙义豪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含砷铜矿是重要的铜矿资源,在生物浸矿的过程中,矿石表面产生的钝化膜致使Cu浸出率大幅降低。在细菌浸出含砷铜矿的过程中,利用XRD、XPS等分析矿石表面的矿物成分及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浸出初期(1~5 d),矿石表面主要产生Fe(Ⅲ)—OOH、Fe... 含砷铜矿是重要的铜矿资源,在生物浸矿的过程中,矿石表面产生的钝化膜致使Cu浸出率大幅降低。在细菌浸出含砷铜矿的过程中,利用XRD、XPS等分析矿石表面的矿物成分及物相变化。结果表明:浸出初期(1~5 d),矿石表面主要产生Fe(Ⅲ)—OOH、Fe(Ⅲ)—氧化物、S_(n)^(2-)和S^(0);浸出中期(5~9 d),矿石表面Fe(Ⅲ)—OOH、Fe(Ⅲ)—氧化物、S_(n)^(2-)和S^(0)含量增加;浸出后期(9~15 d),矿石表面产生黄钾铁矾和非晶态砷酸铁。结合Cu浸出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分析得出浸出初期并未出现钝化现象;浸出中期主要是S_(n)^(2-)和S^(0)的阻碍作用;浸出后期主要是黄钾铁矾包裹造成钝化影响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铜矿 微生物浸出 XPS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锶阳极泥湿法冶金制备碳酸锶
5
作者 段宇坤 邱小玲 +4 位作者 苏国晖 张文泽 迟晓鹏 翁威 衷水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1-208,共8页
碳酸锶是维持锌电解顺行的关键添加剂之一。通过盐酸浸出含锶阳极泥获得含锶浸出液,进一步添加碳酸钠析出碳酸锶,实现了从含锶阳极泥回收碳酸锶并返用于锌电解液的新工艺。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碳酸钠添加量等条件的优化... 碳酸锶是维持锌电解顺行的关键添加剂之一。通过盐酸浸出含锶阳极泥获得含锶浸出液,进一步添加碳酸钠析出碳酸锶,实现了从含锶阳极泥回收碳酸锶并返用于锌电解液的新工艺。探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液固比、碳酸钠添加量等条件的优化。在浸出温度65℃、浸出时间3 h、液固比30 mL/g、碳酸钠添加量为硫酸锶摩尔量的1.5倍时,阳极泥中锶的回收率为37.6%,所获碳酸锶产品含锶42.9%(等同71.5%SrCO_(3)),主要杂质为锌、锰。考虑到Zn^(2+)及Mn^(2+)均为锌电解液的主要离子,因此在所获碳酸锶产品作为添加剂返用于电解液时上述杂质不会对电解过程造成负面影响。研究结果有望为锌冶炼阳极泥中锶资源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电沉积 含锶阳极泥 碳酸锶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
6
作者 柳方正 陈享享 +7 位作者 张朝阳 欧阳云飞 邱璐 黄世毅 刘天豪 段宇坤 邓荣东 郭宝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8,共9页
选用适宜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取矿浆品位等浮选产品质量信息,从而对浮选状态作出必要的、及时的调整。为了指导相关从业人员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现有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在系统介绍了不同在线监测方法机理的... 选用适宜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可快速、准确地获取矿浆品位等浮选产品质量信息,从而对浮选状态作出必要的、及时的调整。为了指导相关从业人员科学、准确地选择和运用现有的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在系统介绍了不同在线监测方法机理的基础上,逐一回顾了各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并对各技术的特点、应用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需要结合生产实际环境和精度要求选用合适的监测技术。最后对浮选质量在线监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在线监测方法的研发将进一步推动自动化技术在选矿领域的应用,达到稳定生产指标,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品位 在线监测 泡沫图像 X 荧光品位分析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M的颗粒破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孙义豪 刘金艳 +2 位作者 左蔚然 黄岚 周子浩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8-106,共9页
颗粒破碎是矿业、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其能量耗散与破碎行为关乎工程设计和设备性能优化。传统实验方法在捕捉动态破碎过程与微观机制方面存在局限,且成本较高。基于颗粒替换法(particle replacement method,PRM)的数值模拟方... 颗粒破碎是矿业、化工、建材等领域的关键环节,其能量耗散与破碎行为关乎工程设计和设备性能优化。传统实验方法在捕捉动态破碎过程与微观机制方面存在局限,且成本较高。基于颗粒替换法(particle replacement method,PRM)的数值模拟方法为研究颗粒破碎提供了有效手段。该方法通过预设颗粒替代模式和破碎准则来模拟颗粒的破碎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系统综述了基于接触力、应力张量和能量的三类破碎准则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并探讨了子代数量确定、质量守恒实现及非球形建模等替换模式的关键问题。结果表明,PRM在预测破碎后颗粒分布与形态方面具有较好潜力,但仍存在准则缺乏统一性、替换模式依赖经验等问题。未来应致力于构建普适性破碎准则、发展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并结合机器学习与实验数据提升模拟精度与工程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破碎 数值模拟 PRM 破碎准则 替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灰石对生物柱浸高硫低铜矿石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刘金艳 黄岚 +2 位作者 李宏煦 孙义豪 左蔚然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6-203,共8页
针对高硫低铜矿石在生物堆浸过程中存在的酸铁过量累积的难题,采用生物柱浸法与MLA检测分析手段,研究了石灰石对高硫低铜矿石生物浸出铜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1.4 t矿石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粒度为-10 mm+5 mm的石灰石,能显... 针对高硫低铜矿石在生物堆浸过程中存在的酸铁过量累积的难题,采用生物柱浸法与MLA检测分析手段,研究了石灰石对高硫低铜矿石生物浸出铜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在1.4 t矿石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粒度为-10 mm+5 mm的石灰石,能显著调控浸出液pH与Eh,生物浸出7个月后,铜浸出率可达71.25%,比未添加石灰石的对照组提高52.83%;添加石灰石组的浸出渣中黄铁矿嵌布粒度增大,未发现黄钾铁钒钝化层,细粒级铜矿物解离度与浸出率呈正相关。添加石灰石可以有效提升高硫低铜矿石中铜浸出效率,降低酸铁废水处理压力,对硫化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低铜矿石 石灰石 生物柱浸 PH E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锡晶面光催化氧化正丁基磺原酸钠的各向异性
9
作者 覃卓林 杨浪 +4 位作者 蔡凯 钟书泷 吴志军 郑永明 饶峰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87-293,共7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优势晶面暴露的二硫化锡(SnS_(2))光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光催化性能及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等手段对SnS_(2)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优势晶面暴露的二硫化锡(SnS_(2))光催化剂,系统研究了其结构、形貌、光催化性能及机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DRS)等手段对SnS_(2)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001)、(101)和(110)晶面暴露的SnS_(2),分别呈现块状、花状和六角片状形貌。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SnS_(2)晶面表现出显著的正丁基磺原酸钠(SBX)催化氧化各向异性,由小到大依次为(101)、(001)、(110)。(110)晶面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归因于(110)晶面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迁移、降低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并增强了光吸收能力。自由基猝灭试验表明,^(1)O_(2)是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本研究为通过晶面调控优化SnS_(2)光催化剂的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锡 水热合成 晶面调控 光催化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基异质结在电阻式气体传感器的应用研究现状及进展
10
作者 黄世毅 陈享享 +7 位作者 刘天豪 张朝阳 柳方正 邱璐 欧阳云飞 柯骏威 谢馨瑶 吴浩宇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0-266,共7页
针对p型半导体材料在气体传感器中存在灵敏度较低,且CuO气敏材料在低温检测性能和气体选择性方面有待提升的问题,本综述旨在梳理CuO基异质结构材料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气敏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综述重点探讨了通过与... 针对p型半导体材料在气体传感器中存在灵敏度较低,且CuO气敏材料在低温检测性能和气体选择性方面有待提升的问题,本综述旨在梳理CuO基异质结构材料在气体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气敏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综述重点探讨了通过与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不同材料构建异质结构以改进纯CuO材料性能的策略,并分析了相关的敏化机制。研究表明,构建异质结构可显著提升纯CuO材料的气敏性能,不仅增强了传感器对目标气体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还实现了低工作温度下的快速响应;同时,CuO基异质结材料在环境监测、工业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得到推动。CuO基异质结构通过复合构筑能有效改善气敏性能,其敏化机制的总结可为气敏材料的定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 异质结 金属硫化物 气体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含铟液中铟的富集提取及伴生锌铜的梯次回收
11
作者 杨力衡 林涵雨 +4 位作者 迟晓鹏 林泓富 翁威 谭文 衷水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19,共7页
铟是一种稀散金属,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当前金属铟主要通过湿法工艺从矿物副产品中提取和回收。基于浸出—萃取净化—电解的工艺流程,从含铟浓度极低(<0.05 g/L)且铜、锌、银等杂质浓度较高的回转窑挥发烟尘浸出液中富集铟。首先对浸... 铟是一种稀散金属,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当前金属铟主要通过湿法工艺从矿物副产品中提取和回收。基于浸出—萃取净化—电解的工艺流程,从含铟浓度极低(<0.05 g/L)且铜、锌、银等杂质浓度较高的回转窑挥发烟尘浸出液中富集铟。首先对浸出液萃取富集获得了铟、铜及锌的富集液,进一步通过置换还原获得了铟单质及铜锌氯化液,从而实现了浸出液中铟与铜锌的分离。之后,对锌铜氯化物溶液进行置换回收锌铜元素。在铟的萃取阶段,考察了萃取剂种类、pH值、相比(O/A)、温度、萃取时间对铟萃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有机相为浓度30%的P204、水相pH值为0.5、相比为1/3、温度为20℃、混合时间5 min。在铟的反萃阶段,负载有机相经过三级洗涤、三级反萃,可使铟的反萃率接近100%。烟尘浸出液经萃取—洗涤—反萃流程后,铟回收率高达96.8%,所获含铟反萃液经锌单质还原可获得98%的海绵铟,置换率高达99%。置换后液经净化除杂、蒸发结晶制备ZnCl2及电积铜,实现了锌、铜的梯级高效回收。研究结果有望为低浓度含铟液中铟的富集提取与伴生元素的梯次回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烟尘 浸出 萃取 置换 同步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贫化回收铜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迟晓鹏 刘浩宇 +2 位作者 夏俊 翁威 衷水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303,共11页
铜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然而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是典型的“卡脖子”资源。铜主要通过火法冶炼铜精矿制得,冶炼过程渣量大、渣含铜量高达0.5%~5%,远高于我国铜矿的可采品位(0.2%)。因此,研究铜渣贫化回收铜的工艺对提升我国... 铜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然而我国铜资源对外依存度高,是典型的“卡脖子”资源。铜主要通过火法冶炼铜精矿制得,冶炼过程渣量大、渣含铜量高达0.5%~5%,远高于我国铜矿的可采品位(0.2%)。因此,研究铜渣贫化回收铜的工艺对提升我国资源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铜/铜锍在渣中的赋存状态、铜损的主要形式,重点综述了现阶段铜渣贫化回收铜的工艺技术,包括火法贫化法、浮选法、湿法处理等,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目前,电炉贫化处理量大,技术成熟,但其通常使用煤炭等作为还原剂,由于其密度小于铜渣,反应时大多漂浮渣层表面并燃烧,反应不充分,也不利于大气环保。另外,工业上常使用金属铁棒还原炉底结瘤的磁铁矿,但其密度大于铜/铜锍,在渣液中沉降速度快,对渣层的还原不彻底。因此,开发环保、高效的还原剂逐渐成为火法电炉贫化研究的重点。浮选法是处理天然铜矿的常用手段,但铜渣存在硬度高、伴生关系复杂、粒度分布不均、微细粒多等浮选难点,同时铜渣高温浮选导致捕收剂失活的问题也亟待解决。在处理低品位铜渣时,湿法浸出是常用手段,但化学试剂和废液环保问题难以解决;生物浸出具有性质稳定、对环境无污染,且浸出后金属含量较低等优点,但其浸出周期长、效率低。根据目前贫化工艺的难点,对未来贫化工艺开发与优化进行了展望,如增加外场聚集四氧化三铁以改善铜/铜锍沉降环境、开发环保高效的火法贫化还原剂、探究还原剂对不同铜渣渣型的作用机制以及开发耐高温的铜渣浮选新药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渣含铜 还原贫化 还原剂 冰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强化赤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英强 于翔州 +3 位作者 罗进 宋振国 印万忠 饶峰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表面适度氧化可以提高赤铜矿硫化浮选的效果。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探究了次氯酸钠对赤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探讨了次氯酸钠强化赤铜矿浮选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与直接硫化浮选相... 表面适度氧化可以提高赤铜矿硫化浮选的效果。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探究了次氯酸钠对赤铜矿硫化浮选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矿物表面Zeta电位测定等方法,探讨了次氯酸钠强化赤铜矿浮选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与直接硫化浮选相比,次氯酸钠能使赤铜矿的硫化浮选回收率增加8.95个百分点;次氯酸钠能够促进赤铜矿表面的Cu(Ⅰ)组分转变为Cu(Ⅱ)组分,可以增强铜组分与硫化剂的反应活性,强化赤铜矿的硫化效果,对赤铜矿的硫化浮选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铜矿 硫化浮选 氧化剂 强化硫化 表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云母酸浸液萃取除杂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东辉 谭文 +2 位作者 翁威 迟晓鹏 衷水平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84,共9页
锂云母酸法浸出液含有大量杂质金属,使用传统化学沉淀法会引起大量产物损失。为了降低浸出液除杂过程中的产物损失,使用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除杂工艺研究。通过对不同萃取剂组合萃取除杂效果的研究,确定使用P204作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 锂云母酸法浸出液含有大量杂质金属,使用传统化学沉淀法会引起大量产物损失。为了降低浸出液除杂过程中的产物损失,使用溶剂萃取法进行萃取除杂工艺研究。通过对不同萃取剂组合萃取除杂效果的研究,确定使用P204作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影响,并使用H_(2)O_(2)预氧化水相里的Fe^(2+),强化萃取效果。结果表明:在有机相组成为30%P204+70%磺化煤油、料液初始pH为2.4、相比O/A=1、萃取时间10min和振荡频率300 r/min的单级萃取最佳条件下,铁除杂率为99.89%、铝除杂率为31.23%、锂和铷的萃取率分别为7.63%和14.85%。相比于化学沉淀法,锂和铷的回收率得到了30%左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云母 硫酸浸出 化学沉淀法 溶剂萃取法 P20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用电解铜箔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蕾 朱茂兰 +1 位作者 翁威 衷水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新能源动力锂电池行业向高能量密度的逐步迈进推动了负极铜箔集流体朝超薄、低轮廓、高力学性能等高性能的趋势发展。锂电铜箔作为锂电池的关键辅材之一,其质量和特性对锂电池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锂电铜箔的性能精准调控和结构定向... 新能源动力锂电池行业向高能量密度的逐步迈进推动了负极铜箔集流体朝超薄、低轮廓、高力学性能等高性能的趋势发展。锂电铜箔作为锂电池的关键辅材之一,其质量和特性对锂电池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锂电铜箔的性能精准调控和结构定向修饰对提升锂电池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锂电铜箔电沉积技术出发,介绍了铜电沉积原理、过程以及当前铜箔市场情况,归纳总结了锂电铜箔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表面性能对锂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制,为后续对铜箔性能精准调控提供参考,并重点综述了生箔工艺参数优化和改性处理这两种综合提升锂电铜箔性能和锂电池性能的方法,分析了铜箔结构修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最后,本文指出了目前电解铜箔作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性能锂电铜箔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铜箔 锂电池 铜集流体 特性 锂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钼分离过程中辉钼矿的多方式分散效果研究
16
作者 肖世洁 邓荣东 +3 位作者 代旺 赵睿祺 吴思远 郭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0-257,共8页
针对辉钼矿在浮选矿浆中易团聚并包裹黄铜矿,导致铜钼浮选分离困难的问题,通过光学显微镜和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研究了超声波分散、机械搅拌和添加分散剂六偏磷酸钠3种方式对辉钼矿分散行为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 针对辉钼矿在浮选矿浆中易团聚并包裹黄铜矿,导致铜钼浮选分离困难的问题,通过光学显微镜和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研究了超声波分散、机械搅拌和添加分散剂六偏磷酸钠3种方式对辉钼矿分散行为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Zeta电位并结合浮选溶液化学技术对分散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分散方式都可起到分散辉钼矿团聚体的作用,其中以添加六偏磷酸钠的效果最好;加入400 mg/L六偏磷酸钠,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辉钼矿团聚体的尺寸、减少其数量,还能降低辉钼矿团聚体内黄铜矿含量,使人工混合矿浮选钼精矿的铜含量由3.86%降低至2.73%;六偏磷酸钠在辉钼矿表面吸附并产生空间位阻排斥力,电离出的阴离子增大了颗粒间的静电斥力,致使辉钼矿表现出较好的分散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铜钼分离 团聚体 六偏磷酸钠 分散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解石在硫酸溶液中表观密度变化规律及其对分选的影响
17
作者 赵睿祺 邓荣东 +4 位作者 陈佳林 毛志东 魏祥杰 方辰烨 李怀熠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59,65,共7页
研究了酸反应过程中硫酸质量分数、方解石粒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添加量和动态流体流速对方解石颗粒表观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质量分数1%时,方解石能稳定在低表观密度状态,且方解石粒径越小,表观密度越低;质量浓度300 mg/L的SD... 研究了酸反应过程中硫酸质量分数、方解石粒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添加量和动态流体流速对方解石颗粒表观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质量分数1%时,方解石能稳定在低表观密度状态,且方解石粒径越小,表观密度越低;质量浓度300 mg/L的SDS能够增强方解石表面疏水性,有效增加CO_(2)气泡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密度和停留时间,延长方解石颗粒的低表观密度时间;动态流体会加速气泡从方解石表面脱附,不利于酸反应过程中降低方解石表观密度,而SDS处理能显著减小这种不利影响。沉降试验结果表明,酸反应能延长方解石颗粒的沉降时间,创造有利分选条件,能通过重选实现方解石与非碳酸盐矿物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表观密度 CO_(2)气泡 十二烷基硫酸钠 动态流体 萤石 流态化分选 硫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炭硬模板制备ZnO气敏材料及其对低质量分数乙醇气体的检测
18
作者 王驰骋 刘天豪 +2 位作者 吴浩宇 袁浩东 陈享享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3,共5页
以煤基炭为硬模板、醋酸锌为锌源,采用高温焙烧法制备了具有优异晶体结构和孔隙特性的ZnO纳米材料,探究了基于该ZnO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乙醇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200℃时,ZnO传感器对低质量分数乙醇气体具有较高灵敏度,响应... 以煤基炭为硬模板、醋酸锌为锌源,采用高温焙烧法制备了具有优异晶体结构和孔隙特性的ZnO纳米材料,探究了基于该ZnO材料的气体传感器对乙醇的气敏性能。结果表明:在工作温度200℃时,ZnO传感器对低质量分数乙醇气体具有较高灵敏度,响应值可达5.25;ZnO传感器对质量分数为1×10^(-5)乙醇气体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 s和6 s;ZnO传感器灵敏度与乙醇气体质量分数呈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达1×10^(-7);ZnO传感器对醋酸、甲醇、氨水、甲烷等气体的灵敏度较低,对乙醇气体灵敏度高,具有优异的气体检测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传感器 气敏材料 煤基炭 硬模板法 氧化锌 乙醇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戊基黄药与水杨羟肟酸对硅孔雀石硫化浮选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马英强 李诗澜 +3 位作者 宋振国 饶峰 邓荣东 印万忠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23,共7页
为提高硅孔雀石浮选回收率,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异戊基黄药与水杨羟肟酸对硅孔雀石硫化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药剂与硅孔雀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的作用... 为提高硅孔雀石浮选回收率,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异戊基黄药与水杨羟肟酸对硅孔雀石硫化浮选行为的影响,通过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对药剂与硅孔雀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合捕收剂的作用效果好于单一捕收剂,可以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提高了18.82个百分点;组合捕收剂会使矿物表面接触角增大,负电性增强,使得药剂在矿物表面产生更强的化学吸附,从而提高了硅孔雀石的浮选回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浮选 硅孔雀石 组合捕收剂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在电解锰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3
20
作者 迟晓鹏 张瑞莹 +1 位作者 翁威 衷水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7-84,共8页
电流效率及产品质量是电解锰行业关注的重要指标,其与添加剂密切相关。SeO_(2)因具有抑制析氢反应、抗氧化、促进晶型转变等优点成为电解锰行业普遍使用的添加剂。阐述了添加剂在电解锰过程中对电流效率、晶型结构、沉积形态等的作用及... 电流效率及产品质量是电解锰行业关注的重要指标,其与添加剂密切相关。SeO_(2)因具有抑制析氢反应、抗氧化、促进晶型转变等优点成为电解锰行业普遍使用的添加剂。阐述了添加剂在电解锰过程中对电流效率、晶型结构、沉积形态等的作用及影响机理。针对现阶段电解锰行业中存在的电流效率低、品控难以及主流添加剂SeO_(2)价格昂贵、具有剧毒性等问题,对新型高效低硒甚至无硒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行了分类梳理,探讨并展望了应用于电解锰行业中的添加剂的发展方向。在使用SO_(2)或者SeO_(2)作电解锰添加剂的基础上,论述了电解锰的工艺流程、基本原理、生产技术等,并对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同时对添加剂的影响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型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 电流效率 无硒添加剂 有机添加剂 复合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