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准Z源DC-DC变换器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明珠 刘超 +1 位作者 庄一展 张艺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14-5724,I0023,共12页
文中提出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准Z源DC-DC变换器。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连续、输入与输出供地、高电压增益以及开关器件应力小等优点。同时,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都工作在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条件下,所有二极管都工... 文中提出一种非隔离型软开关高增益准Z源DC-DC变换器。变换器具有输入电流连续、输入与输出供地、高电压增益以及开关器件应力小等优点。同时,变换器中所有开关管都工作在零电压开关(zero voltage switching,ZVS)条件下,所有二极管都工作在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ero-voltage zero-current switching,ZVZCS)条件下,可以减小开关管的开关损耗以及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通过引入三耦合绕组提高变换器电压增益,同时,有源钳位电路的加入减小了开关管两端的电压尖峰。较小感值的耦合电感相应的铜损小、体积小,进而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深入分析变换器的工作模态,推导变换器的电压增益以及元器件的电压、电流应力,进行稳态分析和参数设计。最后,搭建一台100 kHz、200 W、38~380 V的实验样机,变换器在额定功率的效率为96.13%,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证明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DC变换器 输入电流连续 高电压增益 零电压开关 有源钳位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理场下薄膜电容器用聚丙烯材料劣化及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云霄 张佳瑞 +2 位作者 蔡英健 周远翔 刘育豪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905-4926,共22页
薄膜电容器可用于柔性直流换流阀、武器装备脉冲功率系统等多种大功率应用场合,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薄膜电容器长期承受着电、热、机械等多物理场作用,其劣化问题不容忽视。该文基于薄膜电容器用聚丙烯材料,首先,总结了... 薄膜电容器可用于柔性直流换流阀、武器装备脉冲功率系统等多种大功率应用场合,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薄膜电容器长期承受着电、热、机械等多物理场作用,其劣化问题不容忽视。该文基于薄膜电容器用聚丙烯材料,首先,总结了聚丙烯薄膜材料在多物理场下的电荷输运行为、局部放电、电容量变化和击穿特性等;其次,分析了不同老化过程,包括热老化、电老化、机械应力作用、多物理场耦合老化等对聚丙烯薄膜材料特性的影响规律;然后,从局部放电、介电特性、电容值等方面归纳了薄膜电容器老化的诊断方法,梳理和总结了薄膜电容器的寿命预测方法;最后,对薄膜电容器材料劣化机理及检测技术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电容器 聚丙烯 劣化机理 诊断方法 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脉冲电压和温度作用下环氧树脂电树枝生长机制的差异性
3
作者 张云霄 林温馨 +2 位作者 周远翔 刘育豪 黄婉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710-5722,I0033,共14页
电力电子封装绝缘面临着高频率脉宽调制电压及高运行温度的双重考验,其劣化性能亟待深入研究。该文通过电树枝老化和理化分析试验等手段,探究高温高频方波脉冲作用下环氧树脂的电树枝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升高,电树枝生长速率... 电力电子封装绝缘面临着高频率脉宽调制电压及高运行温度的双重考验,其劣化性能亟待深入研究。该文通过电树枝老化和理化分析试验等手段,探究高温高频方波脉冲作用下环氧树脂的电树枝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频率的升高,电树枝生长速率并非单调上升,这主要与树枝通道是否碳化及空间电荷相关。不同温度和频率耦合作用下环氧树脂电树枝生长机制有显著差异。低频下,随温度升高,电树枝形态由树枝状转变为丛状,电树枝生长速率明显下降;而在中高频下,其生长速率显著提升,并在高温-高频耦合作用下产生大面积气泡状碳化区域。结果可为高频高温下电力电子封装绝缘设计和状态评价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频耦合 方波脉冲 环氧树脂 电树枝 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价敏感堆叠变分自动编码器的暂态稳定评估方法 被引量:34
4
作者 王怀远 陈启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13-2220,共8页
机器学习算法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样本不平衡的情况,同时,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稳定样本与不稳定样本的误分类代价是不同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堆叠变分自动编码器(stacked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 机器学习算法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样本不平衡的情况,同时,对于电力系统来说稳定样本与不稳定样本的误分类代价是不同的,因此提出一种基于代价敏感堆叠变分自动编码器(stacked 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通过改变误分类结果对模型参数调整的权重系数,修正了判别模型在不平衡样本训练过程中的倾向性,并提高了模型全局准确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不稳定样本的权重系数,有效加强了模型对不稳定样本的拟合程度,降低了不稳定样本的误判情况。在IEEE-39节点系统下的仿真结果说明,在不平衡样本情况下,所提方法可以改善判别结果的倾向性;在平衡样本情况下,通过误分类代价的设定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样本的误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堆叠变分自动编码器(SVAE) 暂态稳定性 代价敏感 不平衡样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器低速大吸力合闸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汤龙飞 闫涌仁 +1 位作者 李新叶 陈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847,I0034,共11页
为了更好地抑制接触器合闸触头弹跳,提出一种控制策略以优化合闸过程。首先,利用线圈电压与电流作为输入构建参数观测器,实时观测接触器的动态吸力、弹簧反力、动铁心速度及位移。在此基础上,构造双闭环控制结构,外环采用模糊控制逐次... 为了更好地抑制接触器合闸触头弹跳,提出一种控制策略以优化合闸过程。首先,利用线圈电压与电流作为输入构建参数观测器,实时观测接触器的动态吸力、弹簧反力、动铁心速度及位移。在此基础上,构造双闭环控制结构,外环采用模糊控制逐次调节超程前吸力裕量,内环将吸力裕量与实时弹簧反力叠加用作参考吸力,进行吸力闭环控制,实现外环动铁心合闸速度的逐次迭代优化。将观测位移与触头开距进行实时比较,一旦动铁心运动到超程阶段时,增大吸力参考,使电磁吸力快速增加,实现触头的低速大吸力合闸,以压制动铁心反弹,尽量抑制触头弹跳,并兼顾可靠合闸。通过仿真与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该控制策略对依靠电磁力进行操动的电磁及永磁开关的合闸优化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器 参数观测 速度闭环 吸力闭环 优化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单稳态永磁接触器动作特性的联合仿真 被引量:6
6
作者 汤龙飞 柯昌辉 许志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1650,共10页
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单稳态永磁接触器的联合仿真方法。首先,针对传统电磁接触器等效电路在永磁接触器的保持及分闸过程中存在的应用缺陷,将电磁磁链与永磁磁链分开考虑,提出适用于全过程的永磁接触器等效电路模型。之后,采用永磁接触器的... 该文提出一种智能单稳态永磁接触器的联合仿真方法。首先,针对传统电磁接触器等效电路在永磁接触器的保持及分闸过程中存在的应用缺陷,将电磁磁链与永磁磁链分开考虑,提出适用于全过程的永磁接触器等效电路模型。之后,采用永磁接触器的有限元仿真结合等效磁路来处理永磁磁场与电磁磁场的相互耦合问题,从而给出等效电路模型中各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分合闸控制策略及永磁接触器动态模型,构建单稳态智能永磁接触器的联合仿真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该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在永磁接触器的整个动态过程中,该仿真方法详细反映出电磁磁场与永磁磁场的相互影响,为基于电磁力、永磁力及弹簧反力密切配合的高性能优化控制方案的设计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接触器 等效电路 联合仿真 智能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器静态特性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汤龙飞 谌浩 柯昌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41-1250,共10页
鉴于接触器静态特性难以直接测量,该文首次提出接触器静态特性的软件测量方法。首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梳理接触器机电能量转换关系,推导利用静态磁链求解磁共能,再求解电磁吸力的完整过程,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这一计算方法的理论可行性... 鉴于接触器静态特性难以直接测量,该文首次提出接触器静态特性的软件测量方法。首先,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梳理接触器机电能量转换关系,推导利用静态磁链求解磁共能,再求解电磁吸力的完整过程,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这一计算方法的理论可行性。其次,采用“动铁心锁紧法”配合“电流闭环控制”开发接触器静态特性测量装置,实现静态磁链及吸力特性的软件测量。最后,基于测得的静态特性数据构建接触器的全过程位移估计器,不仅间接验证静态测量的实际有效性,同时也首次实现接触器起动、保持及分断全过程的位移估计。该文开发的接触器静态特性测量方法具有通用性,因此对接触器的仿真及高性能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器 静态特性 磁共能 位移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混合拓扑实现强抗偏移性能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艺明 王辉 +3 位作者 沈志伟 吴元超 潘文斌 毛行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979-2986,共8页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由于具有自动化、安全性和便利性等优势,得到广泛的研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上存在的障碍包括抗偏移性能的问题,基于LCC-S和S-S拓扑串联构成的混合补偿拓扑,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强抗偏移性能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无线充...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由于具有自动化、安全性和便利性等优势,得到广泛的研究。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上存在的障碍包括抗偏移性能的问题,基于LCC-S和S-S拓扑串联构成的混合补偿拓扑,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强抗偏移性能的紧凑型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使用1套单极型线圈和1套田字形线圈作为2套拓扑的功率传输线圈,以提升电动汽车前进方向和车门到车门方向的抗偏移性能。原边的田字形线圈既作为功率传输线圈,又作为LCC-S拓扑中的补偿电感,实现紧凑和低成本的结构。所提系统实现2个方向的抗偏移性能。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偏移 无线电能传输 无线充电 混合拓扑 紧凑 田字形线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接触器吸合过程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策略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敬轩 许志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63-1673,共11页
对电磁接触器吸合运动过程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控制算法提升电磁接触器在不同工作环境和全寿命周期的吸合可靠性,避开接触器复杂的物理建模过程。首先,分析电流闭环控制理念下,电磁接触器吸合过程触头运动的时滞效应,设计兼顾快速动作和... 对电磁接触器吸合运动过程展开研究,旨在通过控制算法提升电磁接触器在不同工作环境和全寿命周期的吸合可靠性,避开接触器复杂的物理建模过程。首先,分析电流闭环控制理念下,电磁接触器吸合过程触头运动的时滞效应,设计兼顾快速动作和弹跳抑制的吸合过程电流闭环控制序列。然后,研究电磁接触器在实际工况下的工作特点,寻找线圈电流与动作时间之间的直接关系,并引入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案对电磁机构吸合过程实时在线优化,抑制动作分散性。控制策略不依赖于任何受控对象结构参数,不需要事先建立接触器物理模型,不需要增设传感器,根据在线数据实时优化电磁机构吸合过程控制策略,能够智能、快速地适应外部工作环境的变化和开关自身机械结构的磨损。搭建基于FPGA的快速控制原型系统,验证控制策略的实际效果,实验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抑制不同型号电磁接触器在不同输入电压下的触头弹跳和动作分散性,对电磁开关吸合动作性能的提升很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接触器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弹跳抑制 吸合时间 在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极开关的并联型接触器同步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槟鑫 许志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352-5362,共11页
将接触器触头以并联形式连接构成并联型接触器来实现扩容运行,由于触头系统互相独立,通断过程的同步性以及吸持过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极开关的同步控制策略:通过对各极接触器线圈控制信号的逻辑处理,对各个单极... 将接触器触头以并联形式连接构成并联型接触器来实现扩容运行,由于触头系统互相独立,通断过程的同步性以及吸持过程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因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单极开关的同步控制策略:通过对各极接触器线圈控制信号的逻辑处理,对各个单极开关独立触头系统进行关联控制,实现各极接触器定相合闸动作与零电流分闸动作的同步性。通过检测并联型接触器分断过程中的电流转移现象,在线判别分断顺序及分断时刻,对分断顺序进行动态调整,并跟随接触器分断动作时间变化,将分断时刻自适应调整在设定的零电流分断区域内。在吸持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不同步误动作,设计常态与非常态两种线圈电流控制模式,以触头工况为反馈自适应调整线圈电流控制模式,改变吸持过程线圈电流保持不变的单一节能运行控制方式,实现并联型接触器的自适应同步稳定吸持。相关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极开关 并联型接触器 同步控制 自适应 零电流分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