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学佺与晚明戏曲及闽剧之关系
1
作者 邹自振 《福建艺术》 2025年第3期13-18,共6页
一、曹学佺与汤显祖等戏曲家的交往。曹学佺(1575-1646),字能始、尊生、汇泽,号石仓、雁泽、西峰居士,侯官(今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南京大理寺正,居冗散七年,迁南户部郎中,历四川右参政,升按察使,刚直不阿,中... 一、曹学佺与汤显祖等戏曲家的交往。曹学佺(1575-1646),字能始、尊生、汇泽,号石仓、雁泽、西峰居士,侯官(今福州)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授户部主事,调南京大理寺正,居冗散七年,迁南户部郎中,历四川右参政,升按察使,刚直不阿,中典察议调。天启二年(1622)起为广西右参议,著《野史纪略》,秉笔直书“挺击”案本末,罢官归里。居家二十年,营建石仓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剧 戏曲家 曹学佺 晚明戏曲 进士 侯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诗性精神
2
作者 庄毓聪 《广东经济》 2025年第5期93-95,共3页
“诗画同源”乃中国画理论中重要美学概念。诗画结合久为历代文人所论证推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言:“书画异名而同体”;北宋孔武仲《东坡居土画怪石赋》:“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 “诗画同源”乃中国画理论中重要美学概念。诗画结合久为历代文人所论证推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言:“书画异名而同体”;北宋孔武仲《东坡居土画怪石赋》:“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书为骨、墨为韵、诗为魂”于当今中国画理论与创作中渐得之共识,诗之于画乃至画中诗境,唯内溯二者之渊源,方可证本相,窥端倪,探骊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中诗境 艺术理论 墨为韵 文人画 美学概念 诗为魂 书为骨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舞剧音乐创作谈
3
作者 吴少雄 《福建艺术》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我以为,我们要接触一个事物,首先要去认知它。你对这个事物认知的深度、高度、角度不一样,你得出的结果会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是舞剧呢?舞剧顾名思义就是舞蹈的戏剧,也就是说用舞蹈来表达戏剧的舞台艺术。所以舞剧首先要有故事,没有... 我以为,我们要接触一个事物,首先要去认知它。你对这个事物认知的深度、高度、角度不一样,你得出的结果会是不一样的。那么,什么是舞剧呢?舞剧顾名思义就是舞蹈的戏剧,也就是说用舞蹈来表达戏剧的舞台艺术。所以舞剧首先要有故事,没有故事的舞蹈作品,应该不能叫舞剧。既然是故事,舞剧的叙事性就很重要,它要叙述故事,文学构思要有故事,这个我觉得是舞剧首先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艺术 舞剧音乐 舞蹈作品 叙事性 创作谈 叙述故事 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法批评之两面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以撒 《书画艺术》 2023年第6期35-39,共5页
一书法批评是析理的、以理规过的。大理如书法思潮、书法现象、书法生态等。小理则为书法用笔、结构等表现技巧。在析理的过程中,分析其中的利弊成因,进行评论、判断,指出可以改进的路径。批评不是凌空蹈虚的,是一种及物的实践,批评之... 一书法批评是析理的、以理规过的。大理如书法思潮、书法现象、书法生态等。小理则为书法用笔、结构等表现技巧。在析理的过程中,分析其中的利弊成因,进行评论、判断,指出可以改进的路径。批评不是凌空蹈虚的,是一种及物的实践,批评之理也就呈现出真实、剀切的特点。首先不可忽略的是书法批评析理的客观性。书法批评毕竟是一个公器,在认知与实践中构成的价值关系只能是审美价值。这也使探求批评之理,客观性是胜于主观喜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批评 书法用笔 析理 书法思潮 审美价值 表现技巧 不可忽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编梨园戏《陈仲子》创作和演出访谈录
5
作者 张力 王仁杰 +4 位作者 赵春宁 魏惠娜 张文辉 杨惠玲 王艺珍 《艺苑》 2019年第1期19-22,共4页
王仁杰是中国知名戏曲作家,廖奔誉之为"戏曲界优雅的古典诗人"。王仁杰的剧作既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又颇具思辨的色彩,其返本开新的努力使得古老的梨园戏光彩焕然,引人注目。访谈内容围绕王仁杰的新编戏《陈仲子》,首先讨论了... 王仁杰是中国知名戏曲作家,廖奔誉之为"戏曲界优雅的古典诗人"。王仁杰的剧作既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又颇具思辨的色彩,其返本开新的努力使得古老的梨园戏光彩焕然,引人注目。访谈内容围绕王仁杰的新编戏《陈仲子》,首先讨论了陈仲子这一人物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其次,王仁杰结合本剧,提出了对"戏曲导演制"的看法,同时强调戏曲中演员的作用;最后,谈及梨园戏的独特魅力,并且对青年编剧的成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梨园戏 《陈仲子》 王仁杰 访谈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汤显祖戏剧对前代文学的继承与革新
6
作者 邹自振 《福建艺术》 2018年第10期17-23,共7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自我革新,不断在革新中进发前进力量的历史。在那些功在当时、泽被后世的改革运动中,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革新精神和改革文化。明代戏家汤显祖即是这一革新精神和改革文化的杰出代表。
关键词 继承与革新 汤显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 戏剧 改革运动 革新精神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写意精神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庄毓聪 《广东经济》 2021年第4期91-93,共3页
"意"是中国画乃至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涵盖画者心性修养与人文价值。意的释放即为"写",通过"写"诞生意境深远的中国画作品,精神风骨、立意气格,皆从此出。写意精神是艺术审美的呈现,觉醒早于文人写... "意"是中国画乃至中国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涵盖画者心性修养与人文价值。意的释放即为"写",通过"写"诞生意境深远的中国画作品,精神风骨、立意气格,皆从此出。写意精神是艺术审美的呈现,觉醒早于文人写意之前,可追溯到近万年前中华文明文化意识之渊源。大地湾文化、贾湖文化至各类岩壁线条、岩画、纹饰、陶罐、骨器,昭示先民逐渐觉醒的美学追求体系,可谓写意精神之滥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精神 中国画作品 大地湾文化 美学追求 心性修养 艺术审美 人文价值 意境深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雨缀珠”曾贤谋花鸟画精品鉴藏展作品选登
8
作者 曾贤谋 《福建艺术》 2014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共2页
曾贤谋,号白沙主人,1941年生于福建连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福建省花鸟画学会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绘画上远收任伯年、吴昌硕、石涛、郑板桥、徐渭等历代... 曾贤谋,号白沙主人,1941年生于福建连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福建省花鸟画学会主席、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绘画上远收任伯年、吴昌硕、石涛、郑板桥、徐渭等历代名家之长,近师宋省予先生。深得心印,师法造化,画风奔放洒脱,笔致苍润道劲。擅长写意花鸟,兼工山水,精于用水。所构花鸟追求浑厚华滋之墨韵,注重严整有致之布局,构图善于变化,奇肆朴茂,时创新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鸟画 选登 藏品 品鉴 协会会员 文史研究馆 福建省 师法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外象——曾贤谋、杨挺、郭东健三人作品展作品选登
9
作者 曾贤谋 杨挺 郭东健 《福建艺术》 2020年第5期65-68,F0003,F0004,共6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闽冬中国画作品选登
10
作者 刘闽冬 《福建艺术》 2011年第2期I0004-I0004,共1页
刘闽冬.毕业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现供职于福建省文史研究馆。擅长花鸟画,尤擅梅花;工篆隶,能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关键词 中国画作品 文史研究 花鸟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金句
11
作者 杨挺 余险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谷素心
12
作者 蒋平畴 《大学书法》 2022年第1期23-25,共3页
20世纪,在榕城文化人尤其是深谙诗书画印的前辈中,我大多有过不同程度的请益。回想起来,讨教方式虽不尽相同,但都顺其自然。髫龀之年,跟随父亲于诗会中遇上潘主兰先生,稍长亦逢迓好几回,由于父亲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这一位乡贤是位通... 20世纪,在榕城文化人尤其是深谙诗书画印的前辈中,我大多有过不同程度的请益。回想起来,讨教方式虽不尽相同,但都顺其自然。髫龀之年,跟随父亲于诗会中遇上潘主兰先生,稍长亦逢迓好几回,由于父亲不止一次地告诉过我:“这一位乡贤是位通人,待你书读多了再登门不迟。”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敢冒昧求见。记得有一回父亲还十分有趣地指着家中案头上的“田黄”与其他寿山石比较之后说:“此乃是石中君子,十分稀罕,潘先生就是罕见呀!”于是在脑海里我早就对先生有“罕见之材”的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其自然 诗书画印 寿山石 潘先生 诗会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彩画作品联展作品选登
13
作者 郑起妙 林有光 +5 位作者 蓝世明 高义谦 郑志光 温心坦 连佑生 谢艾非 《艺苑》 2010年第3期54-59,共6页
郑起妙 1960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水彩画协会理事、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评委、福建省水彩画协会会长、厦门市水彩画协会会长。
关键词 中国水彩画 作品选登 上海戏剧学院 工艺美术学院 福州大学 水彩画展 厦门市 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写意画的哲学性
14
作者 庄毓聪 《广东经济》 2023年第1期92-94,共3页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纵览中华文脉五千年浩浩汤汤、激浊扬清,中国画之根基乃哲学,其根须深汲于中国文化之厚土,于是乎构建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学,形成大化通神、独具中国特色之...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纵览中华文脉五千年浩浩汤汤、激浊扬清,中国画之根基乃哲学,其根须深汲于中国文化之厚土,于是乎构建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美学,形成大化通神、独具中国特色之写意精神。“哲学”源于先民仰观天宇,俯察大地,而后升华于思维,启迪于智慧,乃文化之根源,而哲性之内涵使其自然精气与最根本生命气息存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写意画 艺术美学 写意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 生命气息 中国画 哲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荆溪听瀑
15
作者 余险峰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毓聪国画作品选登
16
作者 庄毓聪 《福建艺术》 2020年第4期I0001-I0004,F0003,F0004,共6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