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SR标记的福建省多花黄精与长梗黄精种质鉴别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徐惠龙 汪英俊 +4 位作者 陈鸣 范小芳 卓飞英 魏艺聪 范世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9-624,共6页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省19份黄精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根据性状及原植物进行样品鉴别,种质1、6、7、8、9、10、11、12、13、15、16、18、19为多花黄精,种质2、3、4、5、14、17为长梗黄精;(2)从100个引...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福建省19份黄精属种质资源进行鉴别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根据性状及原植物进行样品鉴别,种质1、6、7、8、9、10、11、12、13、15、16、18、19为多花黄精,种质2、3、4、5、14、17为长梗黄精;(2)从100个引物里筛选出11个能扩增出清晰具多态性的引物,共扩增出条带170条,片段大小在250~2 000bp,其中多态性条带170条,多态性比例为100%。Popgen 32软件分析显示,供试样品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相似系数在0.604 9~0.824 4,遗传距离在0.193 1~0.502 7,霞浦种质与建瓯种质亲缘关系最近,柘荣种质与武夷山1种质亲缘关系最远;(3)UPGMA法聚类分析显示,19份样品被分为2大类,4个亚类,多花黄精种质全部聚在第Ⅰ类,长梗黄精种质全部聚在第Ⅱ类;(4)用Popgen 32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黄精属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期望杂合度(H)、Shannon信息指数(I)分别为1.484 5、0.292 3、0.423 9,4个亚类种水平的基因多样性Ht=0.4132。研究表明,ISSR分子标记适用于多花黄精与长梗黄精的鉴别及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成果为野生黄精属植物合理引种、驯化、保护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长梗黄精 种质资源 ISSR鉴别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Nogo-A/Ng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吉祥 林浴坤 +4 位作者 吴羽楠 周一平 林如辉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Nogo-A/Ng 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均15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参照Longa线栓法建...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Nogo-A/Ng 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均15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参照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组针刺"百会穴"和"神庭穴",共干预7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和抓取。利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免疫印迹法检测脑梗死侧海马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 R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找到平台所经过的路程缩短,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电针组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电针组大鼠海马区Nogo-A及其受体Ng R的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梗死侧海马组织中Nogo-A及其受体Ng 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学习记忆 NOGO-A N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黄佳 宋长明 +5 位作者 杨敏光 李建鸿 黄盛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30)。手术组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再灌注模型,符合纳入标准的24...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神庭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和手术组(n=30)。手术组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90 min再灌注模型,符合纳入标准的24只分为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共7 d。造模后2 h和干预后1 d、3 d、7 d,采用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评定;干预后3 d起行Barnes迷宫实验检测,共5 d;干预7 d后,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海马CA1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干预后7 d,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Longa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Barnes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增多(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进入错误洞口次数显著减少(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2X7受体平均光密度,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提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2X7受体表达,IL-1β、TNF-α水平减少(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能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抑制海马CA1区嘌呤受体P2X7表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嘌呤受体 P2X7 海马 学习记忆 炎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秀峰 金昊 +8 位作者 林冰冰 李珑 宋长明 李钻芳 梁胜祥 毛敬洁 柳维林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探讨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只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为AD组,12只同窝阴性小鼠为野生组。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卢卡斯快蓝染色观察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免疫... 目的探讨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与胼胝体脱髓鞘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12只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为AD组,12只同窝阴性小鼠为野生组。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学习记忆能力;卢卡斯快蓝染色观察胼胝体神经纤维形态;免疫组化检测胼胝体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硫黄素S染色观察淀粉样斑块在胼胝体的沉积情况。结果与野生组相比,AD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Z>2.873,P<0.01),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t=-7.339,P<0.001)。AD组胼胝体神经纤维髓鞘稀疏,排列紊乱,出现较多空洞;MBP含量较野生组显著降低(t=-4.481,P<0.001);胼胝体区出现淀粉样斑块沉积。结论 12月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可能与淀粉样斑块在胼胝体的沉积引起胼胝体神经纤维脱髓鞘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胼胝体 脱髓鞘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5-羟色胺1A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金昊 柳维林 +7 位作者 林冰冰 李珑 彭洪卫 张秀峰 宋长明 黄佳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45-1151,共7页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手术组(n=72)。手术组参照线栓法制备MCAO/R大鼠模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只手...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神庭穴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8)和手术组(n=72)。手术组参照线栓法制备MCAO/R大鼠模型。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只手术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电针组(n=18)和非穴组(n=18)。电针组电针百会、神庭穴共14 d。小动物磁共振扫描检测脑梗死体积;Morris水迷宫测试检测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5-羟色胺1A(5-HT_(1A))受体的定位和表达。结果干预前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无显著性差异(F=1.678,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和非穴组相比,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01)。Morris水迷宫测试中,电针组较模型组和非穴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5-HT_(1A)受体在缺血侧海马CA1、CA3和DG区均出现表达,电针组表达量较模型组和非穴组均降低(P<0.05)。非穴组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百会、神庭穴可有效改善MCAO/R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区5-HT_(1A)受体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学习记忆 5-羟色胺1A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颗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嘉泳 柳维林 +1 位作者 陈立典 陶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5-329,共5页
神经颗粒素(Ng)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突触后蛋白,大量存在于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主要通过磷酸化反应和氧化还原作用改变与钙调蛋白的亲和力,并通过谷氨酸受体依赖方式参与钙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神经元间信息传导调控和突触可塑性调节。Ng... 神经颗粒素(Ng)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突触后蛋白,大量存在于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主要通过磷酸化反应和氧化还原作用改变与钙调蛋白的亲和力,并通过谷氨酸受体依赖方式参与钙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神经元间信息传导调控和突触可塑性调节。Ng在相关脑区参与记忆的形成和编码,在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Ng与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并可作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突触生物标志物;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大脑Ng表达减少有关;Ng还是精神分裂症易感性相关的基因变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颗粒素 突触可塑性 认知功能障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