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SD模型的福建省医养护理员培训体系设计探索 被引量:19
1
作者 司明舒 梁栋 +3 位作者 徐晨悦 刘亚南 赵曦曦 苏源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本研究针对福建省当前医养护理员的现状,基于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服务的需求,设计一个较为科学、系统、规范的医养护理员培训体系,为福建省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从而提高福建省医养护理员的整体素质。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 目的:本研究针对福建省当前医养护理员的现状,基于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服务的需求,设计一个较为科学、系统、规范的医养护理员培训体系,为福建省养老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从而提高福建省医养护理员的整体素质。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结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及医疗护理员培训与规范服务和管理标准,并基于实地调查法和深入访谈法,对医养护理员现状进行调查,拟定医养护理员的培训体系框架。结果:教学系统设计(ISD)作为一种常用的培训体系设计模型,针对目前福建省医养护理员及其培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基于ISD模型的养老护理员培训体系。结论:基于ISD培训体系设计模型,从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五个环节,构建了医养护理员培训体系,并详细介绍每个环节可操作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养老护理员 培训体系 IS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创新人才跨专业教育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2
作者 林为平 潘燕霞 +3 位作者 陈旻 徐煜凌 王喆 王诗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8-80,F0003,共4页
为顺应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和大健康社会需求,在梳理医学跨专业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跨专业教育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健康领域跨专业教育的模式,并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健康养老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两条主线,... 为顺应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趋势和大健康社会需求,在梳理医学跨专业教育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跨专业教育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基础上,提出了健康领域跨专业教育的模式,并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健康养老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两条主线,搭建跨专业教育创新平台,把握课程整合、组织创新和机构建设三个要素,在理念塑造、知识技能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融入医学多学科知识和人文素养,探究了医教协同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专业教育 复合型人才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的机构内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司明舒 邵梅英 +3 位作者 吴胤歆 刘慕淳 苏源 崔乃雪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全方位、多层级、不同类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体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通过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2...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全方位、多层级、不同类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体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Andersen行为模型,通过焦点访谈和问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对青岛市7个区43家医养结合机构2040位入住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机构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机构老年人当中选择养中有医模式最多(42.32%),医养并重的次之(37.55%),医中有养的最少(20.14%)。与医养并重模式相比,中低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好、半自理、无任何疾病、睡眠时间较短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养中有医机构模式(P<0.05);教育程度低、与子女在同一市居住、无任何疾病、睡眠时间较短的老年人更愿意选择医中有养机构模式(P<0.05)。从Andersen模型各维度来看对医养结合机构模式选择影响最大的是促成性因素,其次分别是需求性因素、倾向性因素和健康行为因素。结论青岛市机构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以养中有医机构模式最多,机构老年人医养结合模式选择受社会人口学特征、居住安排、健康状况和日常生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促成性因素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模式选择 影响因素 Andersen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司明舒 冯倩 +4 位作者 邵梅英 井淇 梁栋 曾雁冰 苏源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医养结合视域下加强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1907名...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收入水平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医养结合视域下加强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190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得分为(3.90±0.908)分,收入水平的平均得分为(3.29±1.12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有疾病、感到一般或有孤独寂寞感、感到一般或有焦虑抑郁感、对人际关系满意度感到不满意、有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障碍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低;收入水平高、最理想的医养结合机构类型为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模式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较高(P<0.05)。结论收入水平与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应加大对老年人的经济救助,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和经济状况,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机构 老年人 收入水平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行为方式对中国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2018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司明舒 艾迪 +2 位作者 黄枭 梁栋 许建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52-556,共5页
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方式因素对中国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干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选取年龄≥60岁的城市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样本1962例。使用流行... 目的:探讨生活行为方式因素对中国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干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全国调查数据,选取年龄≥60岁的城市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最终样本1962例。使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测量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被调查的1962名中国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平均得分为(6.90±5.977)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为6~10小时、文化程度为中学及以,上的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较高;自评健康为一般、不好、很不好的,生活满意度低的,家庭未接入互联网的以及非在婚的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均P<0.05)。结论:生活行为方式、健康因素、社会因素与人口学特征会对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应倡导和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高质量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创新发展老年社交生态组织,提升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行为方式 城市老年人 心理健康 健康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鸿沟与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安全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司明舒 陈旻 +2 位作者 谭卫华 段海玲 许建强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68-673,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鸿沟与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 目的:探讨数字鸿沟与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之间的关系,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升老年人的安全感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190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多重线性回归对老年人安全感感受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1907名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安全感感受程度的平均得分为(3.79±0.93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使用智能手机或互联网、经济状况较好、睡眠时间较长、子女给予最主要的支持为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安全感较好;自评健康较差、生活满意度一般或不满意、感到一般或有孤独寂寞感和焦虑抑郁感的老年人安全感较差(均P<0.05)。结论:数字鸿沟与老年人安全感密切相关。应着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培育银发经济,营造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加强子女代际支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安全感 医养结合机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的我国卫生资源配置预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司明舒 陈洁 +1 位作者 苏源 井淇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03-706,共4页
目的对我国医疗卫生规划实施的进展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以2014-2018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以及人均卫生费用、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基础数据,通过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2019-2030年我国执业... 目的对我国医疗卫生规划实施的进展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以2014-2018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以及人均卫生费用、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作为基础数据,通过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对2019-203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人均卫生费用、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的变化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我国未来的卫生资源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2.88人、3.4人;医护比为1∶1.18;人均卫生费用为5343.81元,人均卫生费用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8.28%;到2030年,我国每千常住人口的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分别为4.94人、6.87人;医护比为1∶1.39;人均卫生费用为16225.68元,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6.67%。结论到202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和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基本能够达到规划的要求,医护比未能达标;到2030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及医护比达到并且超过规划的要求,但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未达到规划标准;我国应当合理控制卫生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不断优化卫生总费用的结构,降低个人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维灰数递补动态模型 卫生资源配置 预测 健康中国20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安排对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司明舒 梁栋 苏源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4-659,共6页
目的探讨居住安排对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为我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1907名老年人进行问... 目的探讨居住安排对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为我国老年人的居住安排研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6月-2018年8月在山东省青岛市7个区抽取43家医养结合机构入住的190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利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老年人自评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医养结合机构入住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属于中等水平。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子女就近居住、生活感到满意、无焦虑抑郁感、给予老年人最主要的代际支持为经济支持以及居住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老年人自评健康较好;经济状况越差、婚姻状况为非在婚的老年人自评健康较差(均P<0.05)。结论居住安排与老年人自评健康显著相关。应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倡导子女等家庭成员与入住机构的老年人近邻居住,增强对机构老年人的社会关爱,创新和发展不同类型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维护和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安排 自评健康 医养结合机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