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价值取向与模式优化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郑健成
-
机构
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6-48,共3页
-
-
关键词
幼儿园
骨干教师
省级培训
价值取向
培训模式
优化
继续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
-
分类号
G615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0~3岁早教社区服务现状与示范性幼儿园作用的发挥
被引量:26
- 2
-
-
作者
郑健成
-
机构
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闽港人才合作资助项目"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培育与社区示范性教育基地建设"
-
文摘
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总体目标。但在我国社区构建与发展刚起步阶段,社区这一"基础"还很不完善,建立和运行这一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需要理顺关系、规范各种行为。在建设和运行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中,可以将示范性幼儿园培育成为核心的实体单位、重要的推动力量,以发挥其作为研究基地与社区早教服务枢纽的示范、辐射作用。
-
关键词
0-3岁
早期教育
社区服务
示范性幼儿园
-
Keywords
aged 0-3, early education, community service, exemplary kindergarten
-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3-6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及其引导
被引量:20
- 3
-
-
作者
彭琦凡
-
机构
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7-30,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2008年度A类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幼儿科学探究年龄特点比较研究"(编号J:A08248S)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3-6岁幼儿在探究的兴趣点与目的性、所适宜的探究方法与探究记录方式、表达结果与交流等方面既具有共性又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更喜欢探究自己日常喜欢、熟悉的事物,探究兴趣不稳定,其探究方法更多局限于直接的感知与操作,探究视角小,对操作过程感兴趣,但不喜欢记录与表达,同伴间较少主动交流,对教师的提问虽能给出实时的回答,但说得极为简单,通常是重复已有的想法或同伴的表达。中班幼儿对生活中时有接触但不太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喜欢观察特征明显、多元、有变化且好玩的事物与现象,会主动记录自己探究的猜想或结果,但还缺乏逻辑性与层次性,经常是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围绕问题进行整体有序观察或两两比较探究,乐于与同伴交流。大班幼儿则开始逐渐对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或问题表现出探究兴趣,喜欢关注事物的变化、细节特点与功用等,活动前预测、活动中检验与求证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开始乐意尝试多元化、个性化的记录与表达方式,常常会边探究边交流讨论,甚至还会出现争论与协商。教师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需求,提升自己研究幼儿发展、提供支持性教育的能力,以增进幼儿科学教育的适宜性,最终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
关键词
3-6岁幼儿
科学探究
学习特点
年龄差异
-
Keywords
3-6 years old children, scientific inquiry, developmental features, age differences
-
分类号
G610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示范性幼儿园0~3岁早教骨干师资的“培植”
被引量:11
- 4
-
-
作者
郑健成
-
机构
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3-25,55,共4页
-
基金
福建省闽港人才合作资助项目"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培育与社区示范性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在0~3岁早教师资极缺的现时期,把示范性幼儿园骨干教师培植成为0~3岁早教骨干教师是最行之有效和最快捷的应对措施。优势互补的专业共同体研究与实践的环境是培植的肥沃土壤。根植0~3岁早期教育服务的先进理念,认清幼儿园骨干教师所需要加强和提升的早教专业素质是培植取得成功的关键。运行教师发展的内驱动力、外在保障和交互作用的联动系统能有效、快捷地促进0~3岁早教骨干教师自主成长。
-
关键词
0-3岁早期教育
骨干师资
培植
-
Keywords
early education for 0-3-year-olds, cadre teacher, train
-
分类号
G615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
被引量:8
- 5
-
-
作者
彭琦凡
-
机构
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8-30,共3页
-
文摘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必须以儿童发展为本,关注科学教育内容与探索过程设计的人文化,实现教师指导的人文化,使教育不断与幼儿的现实需要、认知特点和水平相适宜,积极培养幼儿对生命和环境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行为,重视幼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培育,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完整人格的形成。
-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人文关怀
完整人格
-
Keywords
science education, humanistic care, fine personality
-
分类号
G613.3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
-
题名幼儿科学探索的特点及其指导策略研究
被引量:6
- 6
-
-
作者
彭琦凡
-
机构
福建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
-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7-40,共4页
-
文摘
教师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指导既要遵循幼儿的特点,又要引导幼儿循着科学研究的流向去探索,教师应深入研究和支持幼儿的经验建构过程,使探索活动成为幼儿自己的学习需要和有效的、富有价值的经验建构过程。
-
关键词
幼儿科学教育
探索特点
指导策略
研究
-
Keywords
science education to children,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scientific exploration,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research
-
分类号
G612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