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夜光藻配子在赤潮生消中的作用
1
作者
杨玉香
杨晓彤
+3 位作者
陈淳
陈乃华
游建勇
顾海峰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夜光藻是甲藻的一种,为全球常见的赤潮生物,其有性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数量众多的配子细胞,但是配子细胞在其赤潮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于2021年对宁德海域的夜光藻赤潮过程开展了跟踪采样,利用显微镜计数的方法对藻...
夜光藻是甲藻的一种,为全球常见的赤潮生物,其有性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数量众多的配子细胞,但是配子细胞在其赤潮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于2021年对宁德海域的夜光藻赤潮过程开展了跟踪采样,利用显微镜计数的方法对藻类细胞进行了计数,研究发现由于无机氮和硅酸盐的降低,出现明显的硅藻向甲藻的演替过程。夜光藻种群密度维持主要依赖于环境中硅藻的密度,而其他甲藻不能被夜光藻高效摄食,可能是夜光藻赤潮消亡的重要原因。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了夜光藻配子细胞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营养体细胞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环境适宜和食物充足时,夜光藻营养体释放的配子细胞可能促进赤潮的维持;当营养体细胞密度达到环境承受能力时,营养体细胞解体和配子细胞扩散共同促进了赤潮的消亡。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夜光藻配子对赤潮生消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赤潮暴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藻
夜光藻
赤潮
有性生殖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后向轨迹的平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陈乃华
胡宝叶
+3 位作者
杨玉香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8-945,共8页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式,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平潭不同季节和O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和平潭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季节不同气流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式,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平潭不同季节和O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和平潭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季节不同气流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法分析O3污染潜在源区。并以2017年4月28-30日平潭O3污染为例研究O3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影响平潭的气团来源季节差异性较大,受内陆地区气流影响时O3浓度明显高于受海洋型气流影响。平潭O3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其次为江西及福建内陆。江西中部、福建中北部及沿海地区的污染物外来输送对2017年4月28-30日期间平潭O3污染具有一定的贡献。可见,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对O3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轨迹
O3
潜在源区
平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峡西岸清洁岛屿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玉香
陈乃华
+4 位作者
胡宝叶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邓以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33-1743,共11页
近地层臭氧(O3)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二次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不少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本文利用2017年平潭综合实验区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分析了海峡西岸清洁岛屿平潭O3污染特征及...
近地层臭氧(O3)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二次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不少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本文利用2017年平潭综合实验区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分析了海峡西岸清洁岛屿平潭O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前体物、区域输送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清洁岛屿O3污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7年平潭4个监测站的O3浓度基本相近,最大监测浓度为241μg·m-3(JS站、JJW站)、247μg·m-3(36JH站)、256μg·m-3(XZF站),全年平均值为89.3μg·m-3(JS站)、82.9μg·m-3(JJW站)、86.4μg·m-3(36JH站)、88.8μg·m-3(XZF站);O3日变化因光化学反应呈现出单峰特征,受季风及气象因素影响,月变化呈现春秋高夏季低的双峰特征;高压、高温、低湿是引起平潭O3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非降雨日的O3浓度要比降雨日高3—5μg·m-3,超标率高5%左右;O3与CO正相关,与NOx负相关,O3浓度高值出现在CO浓度为400—1000μg·m-3、NOx浓度为5—20μg·m-3范围内;区域输送对平潭O3污染存在一定的贡献,2017年9月12日的O3浓度突升是一次典型的污染物外来输送,同时叠加本地生成造成的污染过程.可见,气象条件、前体物、区域输送是清洁岛屿O3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气象因素
前体物
区域输送
清洁岛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夜光藻配子在赤潮生消中的作用
1
作者
杨玉香
杨晓彤
陈淳
陈乃华
游建勇
顾海峰
机构
福建省平潭环境监测中心站
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海岛研究
中心
出处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9-278,共10页
基金
福建省环保科技计划(2022R005)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J011384)。
文摘
夜光藻是甲藻的一种,为全球常见的赤潮生物,其有性繁殖过程中能够产生数量众多的配子细胞,但是配子细胞在其赤潮形成和消亡过程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于2021年对宁德海域的夜光藻赤潮过程开展了跟踪采样,利用显微镜计数的方法对藻类细胞进行了计数,研究发现由于无机氮和硅酸盐的降低,出现明显的硅藻向甲藻的演替过程。夜光藻种群密度维持主要依赖于环境中硅藻的密度,而其他甲藻不能被夜光藻高效摄食,可能是夜光藻赤潮消亡的重要原因。此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研究了夜光藻配子细胞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营养体细胞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环境适宜和食物充足时,夜光藻营养体释放的配子细胞可能促进赤潮的维持;当营养体细胞密度达到环境承受能力时,营养体细胞解体和配子细胞扩散共同促进了赤潮的消亡。我们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夜光藻配子对赤潮生消的调控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其赤潮暴发机制。
关键词
甲藻
夜光藻
赤潮
有性生殖
qPCR
Keywords
dinoflagellates
Noctiluca scintillans
red tide
sexual reproduction
quantitative PCR
分类号
P735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后向轨迹的平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研究
被引量:
11
2
作者
陈乃华
胡宝叶
杨玉香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机构
福建省平潭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科学院城市
环境
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
环境
研究卓越创新
中心
中国科学院城市
环境
研究所城市
环境
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38-945,共8页
文摘
利用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DAS)数据和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HYSPLIT)模式,分析了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平潭不同季节和O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和平潭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各季节不同气流类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法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法分析O3污染潜在源区。并以2017年4月28-30日平潭O3污染为例研究O3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影响平潭的气团来源季节差异性较大,受内陆地区气流影响时O3浓度明显高于受海洋型气流影响。平潭O3潜在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其次为江西及福建内陆。江西中部、福建中北部及沿海地区的污染物外来输送对2017年4月28-30日期间平潭O3污染具有一定的贡献。可见,加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对O3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后向轨迹
O3
潜在源区
平潭
Keywords
backward trajectory
O3
potential source area
Pingtan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峡西岸清洁岛屿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
3
3
作者
杨玉香
陈乃华
胡宝叶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邓以勤
机构
福建省平潭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科学院城市
环境
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
环境
研究卓越创新
中心
中国科学院城市
环境
研究所城市
环境
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平潭
综合实验区气象局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33-1743,共11页
文摘
近地层臭氧(O3)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形成的二次污染物,近年来已成为我国不少地区的首要污染物.本文利用2017年平潭综合实验区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分析了海峡西岸清洁岛屿平潭O3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前体物、区域输送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探索清洁岛屿O3污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7年平潭4个监测站的O3浓度基本相近,最大监测浓度为241μg·m-3(JS站、JJW站)、247μg·m-3(36JH站)、256μg·m-3(XZF站),全年平均值为89.3μg·m-3(JS站)、82.9μg·m-3(JJW站)、86.4μg·m-3(36JH站)、88.8μg·m-3(XZF站);O3日变化因光化学反应呈现出单峰特征,受季风及气象因素影响,月变化呈现春秋高夏季低的双峰特征;高压、高温、低湿是引起平潭O3污染的主要气象因素;非降雨日的O3浓度要比降雨日高3—5μg·m-3,超标率高5%左右;O3与CO正相关,与NOx负相关,O3浓度高值出现在CO浓度为400—1000μg·m-3、NOx浓度为5—20μg·m-3范围内;区域输送对平潭O3污染存在一定的贡献,2017年9月12日的O3浓度突升是一次典型的污染物外来输送,同时叠加本地生成造成的污染过程.可见,气象条件、前体物、区域输送是清洁岛屿O3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臭氧
污染特征
气象因素
前体物
区域输送
清洁岛屿
Keywords
ozone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meteorological factors
precursors
regional transport
clean island
分类号
X5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夜光藻配子在赤潮生消中的作用
杨玉香
杨晓彤
陈淳
陈乃华
游建勇
顾海峰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后向轨迹的平潭大气污染输送来源研究
陈乃华
胡宝叶
杨玉香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海峡西岸清洁岛屿臭氧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
杨玉香
陈乃华
胡宝叶
游建勇
林浩然
杨育姗
邓以勤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