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竹蛏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云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对长竹蛏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技术关键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 ;幼虫对温、盐度的适应较广 ;变态附着采用缩光培育 ,未经缩光的附着时间延长 ,存活率降低 ;幼虫长至约 2 40 μm变态附着 ,附着量在 ( 0... 本文对长竹蛏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技术关键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 ;幼虫对温、盐度的适应较广 ;变态附着采用缩光培育 ,未经缩光的附着时间延长 ,存活率降低 ;幼虫长至约 2 40 μm变态附着 ,附着量在 ( 0 6~ 1 0 )× 1 0 6个 /m2 之间 ,其繁殖盛期为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竹蛏 亲贝 促进性成熟 人工育苗 繁殖习性 缩光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育苗技术之二 长竹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郑升阳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1-52,共2页
长竹蛏分布在我国、朝鲜和日本内湾潮间带细沙底质上,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贝类。过去长竹蛏仅限于自然海区采捕,产量低,市场供不应求。笔者开展了土池半人工育苗的试验,对长竹蛏的自然繁殖和生长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 长竹蛏分布在我国、朝鲜和日本内湾潮间带细沙底质上,是一种名贵的海产经济贝类。过去长竹蛏仅限于自然海区采捕,产量低,市场供不应求。笔者开展了土池半人工育苗的试验,对长竹蛏的自然繁殖和生长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长竹蛏全人工育苗,取得了一些成果和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竹蛏 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经济贝类 自然繁殖 半人工育苗 全人工育苗 供不应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竹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郑升阳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对长竹蛏的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幼虫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较广;变态附着期的培育需降低光照度,培育时未降低光照度的幼虫,附着时间延长,存活率低;幼虫长至约240μm... 对长竹蛏的繁殖习性、胚胎发育和人工育苗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贝经暂养可促进性成熟;幼虫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较广;变态附着期的培育需降低光照度,培育时未降低光照度的幼虫,附着时间延长,存活率低;幼虫长至约240μm时变态附着,附着量在(0.6~10)×10^6粒/m^2,其繁殖盛期为6—8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竹蛏 亲贝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之一 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孙俊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池塘养殖 苗种放养 日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褶牡蛎自然海区采苗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孙俊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1-51,共1页
褶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固着型经济贝类,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随着福建省平潭县褶牡蛎养殖业的发展,褶牡蛎养殖已从传统的滩涂养殖发展成为浅海浮筏式(垂下式)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等,技术水平得... 褶牡蛎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固着型经济贝类,具有食物链短、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随着福建省平潭县褶牡蛎养殖业的发展,褶牡蛎养殖已从传统的滩涂养殖发展成为浅海浮筏式(垂下式)养殖、棚架式养殖等等,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其中,苗种普遍采用自然海区采苗法获得,现将其采苗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苗技术 褶牡蛎 海区 养殖业 经济贝类 经济效益 滩涂养殖 技术要点 食物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养殖技术之五 南方地区皱纹盘鲍育苗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周小文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南方地区 育苗技术 苗种培育 耐高温品种 山东沿海 日本盘鲍 商品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养殖技术之二 提高坛紫菜壳孢子附着率的技术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孙俊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坛紫菜 壳孢子 附着率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县坛紫菜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7
8
作者 游华 《水产科技情报》 1999年第6期272-273,共2页
坛紫菜( Porphyra haitanensis )是我国东南沿海养殖海藻中的优良品种,1998 年福建省坛紫菜养殖面积达9733 hm 2,产量为2.4万吨,居全国紫菜养殖的首位。平潭县是坛紫菜的原产地,为保持其传统的生产优势,作者分析了目前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坛紫菜( Porphyra haitanensis )是我国东南沿海养殖海藻中的优良品种,1998 年福建省坛紫菜养殖面积达9733 hm 2,产量为2.4万吨,居全国紫菜养殖的首位。平潭县是坛紫菜的原产地,为保持其传统的生产优势,作者分析了目前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养殖 技术措施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养殖技术 (之二) 南方地区牙鲆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霞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南方地区 牙鲆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鲍人工饲养技术
10
作者 魏爱芳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人工饲养技术 黑鲍 养殖发展 示范项目 养成技术 科学管理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鲍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蜇养殖技术之二 海蜇池塘养殖技术
11
作者 刘孙俊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海蜇 池塘养殖 养殖技术 池塘选择 清塘消毒 苗种放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之二——南美白对虾兑淡养殖技术初探
12
作者 王云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55-56,共2页
南美白对虾具有繁殖周期长,对营养需求低,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的特点,是广盐性种类,能在海水里生长,也能在淡水中生长,也是解决目前海水病毒性虾病一个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兑淡养殖 养殖技术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尾胡椒鲷海水网箱养殖技术
13
作者 周裕平 《福建水产》 2006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网箱养殖技术 花尾胡椒鲷 海水养殖品种 营养丰富 平均体重 俗称 结实 肉质 试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红石首鱼养成实用技术
14
作者 李晓霞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2年第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鲇鱼 拟红石首鱼 养成 实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仙女蛤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碧全 周小文 +4 位作者 陈明达 郑杰民 游剑涛 黄标武 李迪贵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8,共6页
2009年在福建平潭进行了2批次中华仙女蛤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程度与催产方法是影响中国仙女蛤亲贝催产成功率和排放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在2批亲贝的平均鲜出肉率分别为(31.6±2.0)%和(32.8±2.3)%的前提下,... 2009年在福建平潭进行了2批次中华仙女蛤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程度与催产方法是影响中国仙女蛤亲贝催产成功率和排放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在2批亲贝的平均鲜出肉率分别为(31.6±2.0)%和(32.8±2.3)%的前提下,采用阴干、碘钨灯照射提高亲贝体温、流水刺激相结合的物理综合刺激方法可有效地催产中国仙女蛤并培育出健康苗种。但中国仙女蛤亲贝排精产卵的个数比例较小,即亲贝的排放率较低,2批次育苗的排放率分别仅为16.7%和26.7%。2批次共培育出平均壳长为2.87±0.14mm的中国仙女蛤苗种1 331×106c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仙女蛤 育苗 催产 鲜出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稚幼鲍微囊饲料对鲍苗免疫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云 朱庆国 +4 位作者 潘瑞珍 林美凤 梁萍 郑升阳 陈启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575-579,共5页
以市售粉态鲍苗饲料作对照,传统鲍苗生产模式下,研究稚幼鲍微囊配合饲料对鲍苗非特异性免疫生化活性及生长特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试验组(31%的稚幼鲍微胶囊饲料+69%对照料),为期137d,测定鲍苗壳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 以市售粉态鲍苗饲料作对照,传统鲍苗生产模式下,研究稚幼鲍微囊配合饲料对鲍苗非特异性免疫生化活性及生长特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试验组(31%的稚幼鲍微胶囊饲料+69%对照料),为期137d,测定鲍苗壳长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鲍苗的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菌酶(LZM)含量略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鲍苗壳长日增长分别达到(83.23±3.41)μm·d-1和(70.91±5.77)μm·d-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鲍苗壳长变异系数低于对照组,鲍苗规格较整齐。试验结果表明,稚幼鲍微囊饲料对杂交鲍苗有免疫增强、减少鲍苗死亡和促生长的效能。稚幼鲍微胶囊饲料对鲍苗的促生长效应在饲喂后的71d左右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饲料 鲍苗 免疫 生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α1螺旋藻培育鲍苗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钟传明 章军 +1 位作者 郑升阳 叶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89-192,共4页
在8口23.2 m2的池中,于水温12.5~17.7℃、盐度30的传统养殖模式下,研究饲料中定量添加Tα1螺旋藻喂养鲍苗的培育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放壳长(3.68±0.04)mm和(3.66±0.07)mm,密度(5755±429)粒·m-2和(5 7... 在8口23.2 m2的池中,于水温12.5~17.7℃、盐度30的传统养殖模式下,研究饲料中定量添加Tα1螺旋藻喂养鲍苗的培育效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投放壳长(3.68±0.04)mm和(3.66±0.07)mm,密度(5755±429)粒·m-2和(5 733±169)粒·m-2的鲍苗,经过133 d的养殖,鲍壳长、成活率、日增长分别达到(15.65±0.19)mm和(15.08±0.63)mm、(93.57±0.68)%和(89.25±2.48)%、(90.04±1.49)μm·d-1和(85.81±4.48)μm·d-1。结果表明:添加Tα1螺旋藻培苗,可显著提高鲍苗培育成活率(P〈0.05),促进鲍苗的生长(P〉0.05);且壳色泽好、规格较整齐。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鲍苗体内的胸腺素α1含量也表明,添加Tα1螺旋藻能明显提高鲍苗体内的胸腺素α1含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α1螺旋藻 鲍苗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西氏鲍与皱纹盘鲍杂交试验初报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升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96-298,共3页
2005年在福建省平潭县对日本西氏鲍(H a liotis siebold ii)与皱纹盘鲍(H a liotis d iscus hanna i)进行了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西氏鲍♂和西氏鲍♀×皱纹盘鲍♂的受精率分别为14.5%和13.8%,西氏鲍和皱纹盘鲍自交... 2005年在福建省平潭县对日本西氏鲍(H a liotis siebold ii)与皱纹盘鲍(H a liotis d iscus hanna i)进行了杂交试验。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西氏鲍♂和西氏鲍♀×皱纹盘鲍♂的受精率分别为14.5%和13.8%,西氏鲍和皱纹盘鲍自交的受精率分别为80.5%和75.3%。杂交鲍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和越冬成活率均略低于日本西氏鲍,而明显高于皱纹盘鲍,显示出了良好的生产性状和一定的杂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西氏鲍 皱纹盘鲍 杂交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密度对鲍参混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33-636,共4页
沿用水泥池笼养成鲍模式进行鲍参混养生产试验。固定幼鲍放养密度,分设5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混养密度组。起始幼鲍放养密度为每层40粒,各组每层分别混养刺参0(对照)、1、3、5和7头。度夏后疏苗续养,幼鲍放养密度... 沿用水泥池笼养成鲍模式进行鲍参混养生产试验。固定幼鲍放养密度,分设5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混养密度组。起始幼鲍放养密度为每层40粒,各组每层分别混养刺参0(对照)、1、3、5和7头。度夏后疏苗续养,幼鲍放养密度为25粒·层-1。各组刺参数量顺其自然存活数不变。经度夏历时510d出池检数。经统计分析,鲍参混养度夏阶段,鲍和刺参的成活率、规格与混养刺参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都不显著(双侧,P>0.05)。本次鲍参混养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混养刺参密度每层2~3头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混养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池长竹蛏肥满度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云 郑升阳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1年第z1期57-59,共3页
本文作者于 1 997年 4月至 1 998年 3月期间 ,对幸福洋垦区虾池生长的长竹蛏进行了周年肥满度测定研究 .结果表明 :长竹蛏 5~ 9月份较肥 ,肥满度在 6 0 %~80 %之间 ,1 1月至翌年 4月份较瘦 ,肥满度在 5 5 %~ 47%之间 ;根据肥满度的测... 本文作者于 1 997年 4月至 1 998年 3月期间 ,对幸福洋垦区虾池生长的长竹蛏进行了周年肥满度测定研究 .结果表明 :长竹蛏 5~ 9月份较肥 ,肥满度在 6 0 %~80 %之间 ,1 1月至翌年 4月份较瘦 ,肥满度在 5 5 %~ 47%之间 ;根据肥满度的测定 ,长竹蛏的繁殖期为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竹蛏 肥满度 虾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