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控转向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查云飞 于淼 +1 位作者 马芳武 郑寻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3,共7页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 针对搭载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问题,基于汽车动力学仿真软件分析车辆转向特性,推导出横摆角速度对转向盘转角的稳态增益曲线,并获得了仿真稳态增益与理论稳态增益之间的修正系数,以此搭建单点预瞄模型和变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模型。通过预瞄式横向运动控制与线控转向变角传动比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智能驾驶车辆路径跟踪控制策略的设计,并与搭载固定角传动比线控转向系统的智能驾驶车辆进行仿真对比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跟踪精度和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驾驶车辆 线控转向系统 路径跟踪 修正系数 变角传动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车后排3人椅试验仿真与钩件尺寸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友名 肖光华 +1 位作者 陈昌萍 薛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1-675,共5页
为了降低座椅钩件的材料成本,采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款客车后排3人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进行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上、中、下3条绳索最大位移量... 为了降低座椅钩件的材料成本,采用Hyperworks软件建立某款客车后排3人座椅的有限元模型.基于GB 14167-2013《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及上固定点系统》进行座椅安全带固定点试验与仿真,对比分析上、中、下3条绳索最大位移量,验证仿真模型有效.在仿真模型基础上,针对座椅后脚钩件提出3组优化方案,选取最优方案,利用Optistruct模块对最优方案钩件进行尺寸优化.结果表明:在满足安全带固定点试验法规的前提下,座椅钩件厚度从10mm减至2.5mm;采用Q235材料代替原SAPH590材料,可以降低座椅钩件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座椅 安全带 尺寸优化 汽车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MQ6838Y客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参数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盛精 潘迎春 +2 位作者 SOHAIL Aamir 王志敏 王蒙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2-298,共7页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 针对XMQ6838Y客车怠速时方向盘抖动和座椅振动剧烈的问题,以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各阶模态的解耦率最大为目标和固有频率的分配为约束,构建一种以悬置元件离散刚度与连续位置为设计变量的优化设计模型.通过建立系统自由振动模型,获取其固有频率和六阶模态;利用能量解耦法,求解系统六自由度的解耦率.在MATLAB和iSIGHT集成条件下,采用刚度离散化的方法和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优化悬置系统设计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该车型在启、闭空调时方向盘和各排座椅的三向振动均明显降低,尤其在开启空调时,方向盘Y向振动加速度由3.43 m·s^-2下降至0.35 m·s^-2,提升了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置系统 XMQ6838Y客车 怠速 优化设计 固有频率 解耦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道路下自动驾驶车辆的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 被引量:8
4
作者 高秀晶 陶林君 +1 位作者 黄红武 刘显贵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4-461,共8页
针对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等复杂道路下存在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和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设计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并生成平... 针对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等复杂道路下存在精度低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和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运动鲁棒控制策略。通过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设计曲率平滑优化算法并生成平滑目标路径;分析外界干扰影响机理,优化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建立误差模型;设计了基于反步滑模的自动驾驶横向控制器。通过Truck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路面曲率变化、路面超高和侧风干扰的复杂道路下,应对不同速度均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具有较好的路径跟踪精度和控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 横向控制 路径平滑 车辆动力学 反步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和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下肢损伤风险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丙雨 邹俊 +2 位作者 韩勇 OTTE Dietmar 刘天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4-330,共7页
研究车辆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等参数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影响。为此,从德国深入事故数据库(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GIDAS)中挑选出471个带有骑车人下肢损... 研究车辆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中骑车人的下肢损伤风险,并确定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等参数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影响。为此,从德国深入事故数据库(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GIDAS)中挑选出471个带有骑车人下肢损伤的案例,并对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成组独立样本T检验,使用逻辑回归方法建立自行车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函数模型,分析车辆碰撞速度、自行车速度和骑车人特征(年龄、身高和体重)对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碰撞速度、骑车人年龄和体重是影响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的显著性因素,其中车辆碰撞速度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年龄和体重,且骑车人的下肢严重损伤风险与车辆碰撞速度、骑车人年龄和体重呈正相关。当汽车碰撞速度为55 km/h时,骑车人下肢严重损伤风险几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车人下肢损伤风险 逻辑回归模型 车辆碰撞速度 骑车人年龄和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典型场景提取及关联规则分析
6
作者 聂进 张翔 +3 位作者 张越 王丙雨 易向贤 周伍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基于视频信息提取了货车-两轮车碰撞典型事故场景,对事故场景中不同事故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挖掘以补充代表事故遗漏的事故特征。应用210例带视频信息的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获取相关事故信息,采用K-modes聚类方法对事故案例进行聚... 基于视频信息提取了货车-两轮车碰撞典型事故场景,对事故场景中不同事故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挖掘以补充代表事故遗漏的事故特征。应用210例带视频信息的货车-两轮车碰撞事故案例获取相关事故信息,采用K-modes聚类方法对事故案例进行聚类得到典型事故场景,采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每个事故场景中事故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货车-两轮车事故可分为4种典型场景,即2种十字路口事故,1种直行道路事故以及1种丁字路口事故。十字路口事故场景中事故特征与存在视觉障碍关联度较高,且在十字路口事故中“货车左转”所带来的风险也比较高;直行道路事故中货车制动规避与道路上是否有信号灯存在关联性;丁字路口事故中型货车转向规避与骑车人遭到碾压之间存在关联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两轮车骑车人安全对策和安全测试场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交通事故视频 货车 两轮车 K-modes聚类 关联规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两轮车前碰撞事故中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及损伤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翔 王丙雨 +2 位作者 杨垚 聂进 王平 《汽车工程学报》 2024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 为探究货车-两轮车前部碰撞事故中参与双方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与损伤的影响,基于MADYMO软件开展事故重建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货车和两轮车的多体碰撞模型,对一起货车前部碰撞两轮车事故进行了事故重建;使用验证后的模型进行了25组不同速度下的全因子仿真试验;分析了不同碰撞速度和骑行速度对骑行者运动学响应和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骑行者身体旋转幅度会随着两轮车及货车车速的升高而增加;当货车速度超过20 km/h时,骑行者头部损伤指标(Head Injury Criterion,HIC)与胸部3 ms加速度将超过阈值;而当货车速度超过25 km/h时,骑行者下肢接触力也超过阈值;货车速度处于30~40 km/h时,相同货车速度下,骑行者头部HIC值出现随着两轮车速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而胸部加速度出现相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 碰撞速度 运动学响应 头部损伤 胸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前部造型的改变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王丙雨 刘天泉 +3 位作者 韩勇 Otte Dietmar 秦利燕 李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297,共7页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 研究了欧盟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为此,在德国深度事故调查数据库选取了283起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事故案例,并将事故案例以欧洲行人保护指令发布时间为界限分为两组。首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了两组案例中各个事故车辆前部结构值,然后利用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找出两组案例车型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前部结构参数,最后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别建立两组案例车型与行人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骨折风险曲线,分析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车辆前部造型的改变及对行人下肢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的车型具有更宽的前保险杠和更浅的保险杠伸出量,更高的引擎盖前缘以及更低的副保险杠下缘高度。在0~40 km/h的碰撞速度内,对于年龄不超过60岁的行人,行人保护指令发布后生产的车型对行人整体下肢严重损伤和腓骨/胫骨的保护性能相比于以往的车型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秩检验 逻辑回归 行人下肢损伤风险 汽车前部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部结构对轿车侧风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袁志群 谷正气 +2 位作者 杨明智 彭倩 刘显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4,共7页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带光滑底部和真实底部结构的某轿车进行侧风气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力影响显著,与光滑底部相比,实际底部结构使尾涡扩散区增大,车底流速减小,导致气动力增加;加装车底阻流板能改善...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分别对带光滑底部和真实底部结构的某轿车进行侧风气动特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汽车底部结构对气动力影响显著,与光滑底部相比,实际底部结构使尾涡扩散区增大,车底流速减小,导致气动力增加;加装车底阻流板能改善侧风状态下汽车的底部、尾部和背风侧的流场结构,降低整车气动力,特别是气动升力。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所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本研究对指导汽车底部结构设计和侧风稳定性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轿车 底部结构 侧风 气动特性 气动力 尾涡结构 车底阻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碰撞中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损伤防护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友名 颜凌波 +1 位作者 罗骞 曹立波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2-1458,共7页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碰撞事故中,约束系统对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比男性差。本文旨在确定约束系统中对前排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的响应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约束系统,以提高其对小身材女性乘员的防护... 事故统计数据表明,在碰撞事故中,约束系统对小身材女性乘员损伤的防护效果比男性差。本文旨在确定约束系统中对前排小身材女性驾乘人员的响应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NSGA-II优化约束系统,以提高其对小身材女性乘员的防护效果。结果表明,合理匹配约束系统参数可有效降低前排驾乘人员的头部损伤,但对其胸部损伤的影响较小。驾驶员和前排乘员胸部损伤的主要来源分别为安全气囊和安全带载荷。参数优化后,前排驾乘人员头部和颈部损伤风险明显降低,在欧洲NCAP测试中总评分提高3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乘员 正面碰撞 约束系统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扭转减振器性能的试验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盛精 贺梦达 +1 位作者 王方 肖祖玉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4-519,共6页
为了分析减振器的装配性能与工作性能,以某型汽车发动机的一款橡胶扭转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扭转减振器橡胶圈压装、滑移扭转和压脱过程进行仿真.比较压入力、滑移转矩与压脱力3个参数峰值的试验值与模拟值... 为了分析减振器的装配性能与工作性能,以某型汽车发动机的一款橡胶扭转减振器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扭转减振器橡胶圈压装、滑移扭转和压脱过程进行仿真.比较压入力、滑移转矩与压脱力3个参数峰值的试验值与模拟值,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采用该仿真模型,对橡胶扭转减振器结构的再设计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减振器型腔结构改进后的装配性能、工作性能都有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扭转减振器 压入力 滑移转矩 压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面冲击作用下SUV副驾驶乘员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友名 刘娜 宋名洋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90-394,共5页
为降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副驾驶座乘员在正面冲击载荷下的乘员损伤,运用多体软件MADYMO建立某上市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正面碰撞副驾驶乘员仿真模型,并运用滑台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有效模型,分析安全带预紧方式、限力等级、带扣摩... 为降低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副驾驶座乘员在正面冲击载荷下的乘员损伤,运用多体软件MADYMO建立某上市运动型多功能车(SUV)正面碰撞副驾驶乘员仿真模型,并运用滑台试验验证模型有效性,基于有效模型,分析安全带预紧方式、限力等级、带扣摩擦力对乘员损伤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安全带双预紧降低乘员胸压量达31.75%;限力等级越高乘员损伤越大;带扣摩擦力增大至3.5 kN,导致肩带力下降320 N,胸部刚度提高至175 kN/m,胸部压缩量降低26.47%,而头部HIC_(36ms)基本不变。因而,安全带双预紧、适当降低安全带限力等级、适当加大带扣摩擦因数有利于降低SUV副驾驶乘员伤害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正面冲击 副驾驶乘员 约束系统 乘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对下肢严重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丙雨 聂进 +3 位作者 Dietmar OTTE 王方 韩勇 彭倩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研究了真实交通事故中的行下肢损伤风险。应用了"德国深入事故调查研究"(GIDAS)数据库中的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404个案例,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汽车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对行人下肢严重损伤(AIS2+)以及胫骨/腓骨骨折风险的... 研究了真实交通事故中的行下肢损伤风险。应用了"德国深入事故调查研究"(GIDAS)数据库中的带有行人下肢损伤的404个案例,采用逻辑回归的方法,研究了汽车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对行人下肢严重损伤(AIS2+)以及胫骨/腓骨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碰撞速度和行人年龄都是影响行人下肢AIS2+损伤和胫骨/腓骨骨折风险的显著性因素。在所用样本中,当碰撞速度为47.5 km/h时,行人下肢AIS2+损伤风险为50%;当碰撞速度高达64.5 km/h时,胫骨/腓骨骨折风险为50%。同时,行人下肢损伤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被动安全 行人碰撞事故 下肢AIS2+损伤 胫/腓骨骨折 逻辑回归模型 碰撞速度 祗人辱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RUs深度事故重建的AEB效能对头部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韩勇 李永强 +4 位作者 许永虹 王丙雨 高秀晶 黄红武 聂冰冰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0-498,共9页
为保护道路弱势使用群体(VRUs,含行人和二轮车骑车人)的、主被动一体化的、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该文利用高精度事故再现和事故碰撞前场景重建方法,分析了VRU事故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传感器探测角(FOV)及制动减速... 为保护道路弱势使用群体(VRUs,含行人和二轮车骑车人)的、主被动一体化的、汽车安全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该文利用高精度事故再现和事故碰撞前场景重建方法,分析了VRU事故的汽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的传感器探测角(FOV)及制动减速度等参数的防护效能及VRUs头部损伤风险。结果表明:FOV为30°时事故规避率为45%;当FOV增加到40°、50°和90°时,较FOV为30°事故规避率又分别增加了5%、10%和20%;在FOV为90°,减速度为0.8 g时,即碰时间(TTC)为1 s工况下,车辆平均碰撞速度降低最为明显,高达84%;AEB介入能降低VRUs与车辆前部撞击造成的损伤,但在头部落地损伤存在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弱势使用者(VRUs)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 头部损伤 事故重建 多体分析 传感器探测角(FO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袁志群 杨明智 张炳荣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7-544,555,共9页
针对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降低气动阻力为目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侧风工况下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设计了阻流板、侧裙、底部抽吸控制槽和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4... 针对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以降低气动阻力为目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侧风工况下汽车底部复杂流场的主动和被动控制减阻方法,设计了阻流板、侧裙、底部抽吸控制槽和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4种减阻方案,分析了各方案对气动阻力的影响和减阻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减阻效果与横摆角、阻流板高度、侧裙高度、底部控制槽抽吸速度和尾部控制槽气流喷射的速度与角度有关,4种减阻方案的气动阻力最大降幅分别为9.4%,10.4%,13.5%和4.7%。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宜根据汽车运行环境采用动态控制方法,以达到最优减阻效果。汽车模型风洞实验验证了本文中数值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汽车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阻力 阻流板 侧裙 底部抽吸控制槽 尾部气流喷射控制槽 动态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前挡风玻璃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超 兰靛靛 +4 位作者 王方 王丙雨 李桂兵 李凡 彭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9-197,共9页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 头部/颅脑损伤在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中频繁发生,而行人头部与挡风玻璃的碰撞是导致头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旨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乘用车挡风玻璃倾斜角度对行人头部/颅脑损伤的影响。采用TNO多刚体行人模型和THUMS4.0头颈部有限元模型耦合得到新的行人碰撞数值模型,并结合已有的多刚体乘用车模型,借助真实的行人碰撞交通事故案例对该耦合模型进行基于人车动力学响应的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构建人车碰撞模型矩阵,其中挡风玻璃角度的变化范围设定为24°~50°(间隔为2°),车辆速度设置为45 km/h,行人与车辆碰撞位置时分别处于车辆前保险杠前端1/2和1/3处。分析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型可以较准确地再现事故中的行人动力学响应;行人碰撞保险杠前端中间(即1/2处)位置时的头部损伤较1/3处更严重;头部损伤在本文所分析的变化范围内随挡风玻璃角度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当挡风玻璃角度位于32°~34°左右时损伤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碰撞事故 头部/颅脑损伤 挡风玻璃角度 多刚体(MB) 有限元(FE)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信息的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吴贺 韩勇 +1 位作者 石亮亮 许伟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78-783,792,共7页
为提高事故重建精度,本文中采用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VRU事故案例进行重建,验证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首先,采用直接线性变换理论(DLT)对视频信息分析并获取碰撞车速;然后,通过PC-Crash与MA... 为提高事故重建精度,本文中采用多体系统与有限元相结合的方法对两起具有清晰视频信息的VRU事故案例进行重建,验证并提出了一种高精度事故重建方法。首先,采用直接线性变换理论(DLT)对视频信息分析并获取碰撞车速;然后,通过PC-Crash与MADYMO耦合方法精确重建VRU碰撞运动学响应;最后,采用THUMS(Ver 4.0.2)人体有限元模型对VRU颅内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深度分析。结果表明:重建所得的车辆-VRU碰撞部位、VRU碰撞过程的运动学响应、旋转角度、落地姿态与着地部位与视频信息完全一致;VRU与车辆最终位置绝对误差小于7%;VRU头部损伤部位及损伤严重度与伤情报告完全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重建方法 头部损伤 视频分析 直接线性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大桥上厢式货车侧风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袁志群 吕恒庆 +2 位作者 林立 林晓波 高秀晶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38-1247,共10页
建立了跨海桥上厢式货车的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经风洞试验验证。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以研究桥上货车在阶跃阵风作用下的高速气动稳定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结构参数的挡风屏障的抗风性能及其对汽车气动稳定... 建立了跨海桥上厢式货车的空气动力学和系统动力学单向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并经风洞试验验证。对该模型进行仿真,以研究桥上货车在阶跃阵风作用下的高速气动稳定性,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和结构参数的挡风屏障的抗风性能及其对汽车气动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最后提出了桥上汽车风致行车安全和桥梁抗风设计的量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厢式货车 侧风稳定性 单向耦合法 风致行车安全 挡风屏障 瞬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约束载荷下三岁儿童乘员胸部运动方程与损伤风险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勇 唐慧聪 +2 位作者 田丰翼 黄红武 水野幸治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6-222,共7页
3岁儿童乘员胸部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运动学响应一直是研究的盲点,本文基于ECE R44法规前碰撞动态试验方法,采用Hybrid Ⅲ 3岁儿童假人和第四代学术版THUMS 3岁儿童人体有限元模型(THUMS 3YO)建立了两款儿童约束系统(CRS)的正面碰撞台车... 3岁儿童乘员胸部在冲击载荷条件下的运动学响应一直是研究的盲点,本文基于ECE R44法规前碰撞动态试验方法,采用Hybrid Ⅲ 3岁儿童假人和第四代学术版THUMS 3岁儿童人体有限元模型(THUMS 3YO)建立了两款儿童约束系统(CRS)的正面碰撞台车数值分析模型。建立了Hybrid Ⅲ 3岁假人胸部运动力学方程,分析了胸部加速度和胸部所受内外力的相互关系。同时,定性对比分析了两款CRS中THUMS 3YO儿童胸部软组织器官损伤风险。分析结果表明:Hybrid Ⅲ 3岁假人胸部加速度与胸部所受的外力和内力都相关,外力是胸部加速度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两款CRS中THUMS 3YO儿童乘员胸部内脏软组织器官所受的应力应变均超出了损伤阈值,前置护板型CRS对儿童胸部器官损伤风险相对五点式背带式CRS更大。该研究内容厘清了儿童乘员胸部在动态载荷条件下的运动学方程及不同加载方式的胸部软组织损伤风险,对儿童乘员约束系统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岁儿童乘员 儿童约束系统 胸部运动方程 损伤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汽车座椅设计的人体单一尺寸确定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盛精 于贝贝 +2 位作者 韩勇 符升平 薛清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4-778,共5页
针对汽车座椅尺寸设计,结合人机工程学和统计学理论,提出基于累积概率和分组插值的人体静态尺寸的两种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第95个百分位假人模型,验证这两种设计方法对人体身高尺寸进行计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身高数据精... 针对汽车座椅尺寸设计,结合人机工程学和统计学理论,提出基于累积概率和分组插值的人体静态尺寸的两种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第95个百分位假人模型,验证这两种设计方法对人体身高尺寸进行计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身高数据精度较好、结果相近,可以为汽车座椅的尺寸确定提供设计依据,也能为不同百分位假人模型的建立提供合理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座椅 人体尺寸 百分位数 统计学理论 人机工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