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佳琪 马东旭 +6 位作者 蓝伟立 陈块明 郑鸣鸣 叶义全 江先桂 江祥庆 林开敏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8,共9页
【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 【目的】探究间伐保留密度对基于大径材培育下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径阶分布和材种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规律,为杉木大径材定向培育的间伐密度控制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9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设置高间伐保留密度(H:2 250株/hm^(2))、中间伐保留密度(M:1 800株/hm^(2))、低间伐保留密度(L:1 200株/hm^(2))3个处理,进行连续观测5 a。【结果】1)林分胸径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林龄为11 a时,出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间伐对树高的影响不显著;2)单株材积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林分蓄积量表现为H>M>L;3)总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总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表现为L>M>H;4)小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为H>M>L,H处理显著大于L处理(P<0.05),出材率表现为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中径材出材量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与林龄呈正相关,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大径材出材量与出材率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且L处理显著大于H处理(P<0.05)。【结论】抚育间伐能促进杉木人工林的生长,优化林分结构,有利于大径阶林木培养,这些作用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减小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保留密度 生长 林分结构 大径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块明 蓝伟立 +3 位作者 马东旭 江先桂 林开敏 叶义全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4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目的]了解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人工林生长和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分配特征。[方法]以9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200(D_(1))、1800(D_(2))和2250株·hm^(-2)(D_(3))等3种间伐保留密度,于间伐第6年比较不同间... [目的]了解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人工林生长和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分配特征。[方法]以9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200(D_(1))、1800(D_(2))和2250株·hm^(-2)(D_(3))等3种间伐保留密度,于间伐第6年比较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杉木单株及林分的树枝、树叶、树干、树皮和树根的生物量及分配特征。[结果](1)林分平均胸径随间伐保留密度增大而减小,且D_(1)处理显著大于D_(2)、D_(3)处理(P<0.05);间伐对平均树高影响不显著;平均单株材积随间伐保留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D_(1)>D_(2)>D_(3),蓄积量表现为:D_(3)>D_(2)>D_(1)。(2)杉木单株宿存枯枝和枯叶生物量表现为:D_(1)>D_(2)>D_(3),宿存枯枝、枯叶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分别为73.62%~74.81%、25.19%~26.38%;单株鲜枝和鲜叶生物量表现为:D_(1)>D_(2)>D_(3),单株鲜枝、鲜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48.06%~49.77%、50.23%~51.94%。(3)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下,宿存枯枝、宿存枯叶、鲜枝、鲜叶生物量均随着垂直空间高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宿存枯枝和枯叶生物量在6~8 m区段最高,鲜枝和鲜叶生物量在8~10 m区段最高。(4)杉木单株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D_(1)>D_(2)>D_(3),杉木林分各器官生物量表现为:D_(3)>D_(2)>D_(1)。杉木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均表现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其中树干所占比例为50.69%~52.43%、树枝为14.57%~15.30%、树根为13.00%~14.13%、树叶为11.59%~12.65%、树皮为8.17%~8.36%。[结论]在一定间伐保留密度下,低间伐保留密度能促进杉木人工林的生长、增大单株各器官生物量,有利于林木培养,高间伐保留密度则能增加林分各器官的生物量。在一定垂直空间高度下,宿存枯枝及枯叶、鲜枝及鲜叶生物量均随着高度的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间伐保留密度 生物量 分配特征 垂直空间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油茶幼苗光合速率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雨水 《福建林业科技》 2011年第1期41-46,共6页
以油茶品种"杂优闽1"为试验材料,以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为对照,研究了油茶幼苗在(10±0.5)℃低温锻炼、(2±0.5)℃冷胁迫和常温恢复期间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锻炼3 d可明显提高油茶幼苗... 以油茶品种"杂优闽1"为试验材料,以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为对照,研究了油茶幼苗在(10±0.5)℃低温锻炼、(2±0.5)℃冷胁迫和常温恢复期间的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锻炼3 d可明显提高油茶幼苗的抗寒性;冷胁迫3 d,经低温锻炼后的油茶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相对含水量明显高于对照;且其在常温下的恢复也较对照迅速。在低温锻炼和冷胁迫期间,油茶幼苗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且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则均明显高于未经低温锻炼的油茶幼苗,说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和保护酶活性增强在低温锻炼诱导油茶幼苗的抗寒性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低温锻炼 冷胁迫 光合速率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