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乌龙茶发源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建明 吴小猛 陈志明 《福建茶叶》 2023年第9期168-173,共6页
乌龙茶发源于福建无可置疑,但具体发源于闽南安溪还是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尚有争议。至于后来有人提出的闽南漳州说,显然有主观臆断之嫌。为厘清乌龙茶发源地问题,本文从大量的、权威的文献资料出发,结合茶叶传统命名方法的逻辑考证... 乌龙茶发源于福建无可置疑,但具体发源于闽南安溪还是闽北崇安(今武夷山市),尚有争议。至于后来有人提出的闽南漳州说,显然有主观臆断之嫌。为厘清乌龙茶发源地问题,本文从大量的、权威的文献资料出发,结合茶叶传统命名方法的逻辑考证、早期实地走访调查报告、民间传说等为辅助,通过认真思考、比对,得出乌龙茶发源于闽南安溪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发源地 安溪 武夷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广优673高产栽培因子优化与抗瘟性分析
2
作者 李福德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分析杂交稻品种广优673的栽培试验技术和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来源,为水稻抗病新品种选育和广优673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优673为试验材料,运用最优设计进行密度、施氮量、秧龄3项栽培因子试验,建立产量与3项措施的回归模... 【目的】分析杂交稻品种广优673的栽培试验技术和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来源,为水稻抗病新品种选育和广优673推广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优673为试验材料,运用最优设计进行密度、施氮量、秧龄3项栽培因子试验,建立产量与3项措施的回归模型,分析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并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2、Pi9和Pigm已开发的功能标记,开展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析和检测。【结果】广优673水稻秧龄短的,早插本田生长期长,需施用较多氮肥,有利于高产;而秧龄长的,本田生长期相应短些,不需施用过多的氮肥。密度、施氮量、秧龄3项栽培因子对广优673的产量都有影响,综合高产栽培措施为:每公顷插20.52万-27.48万丛,每公顷施纯氮144.70-183.76 kg,秧龄26-33 d。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与分析表明广优673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2。【结论】杂交稻广优673具有高产、抗病、生育期适中等特点,产量≥8 250 kg·hm^(-2)的栽培因子模拟寻优结果为:每公顷插24.00万丛,每公顷施纯N 164.23 kg,秧龄29.5 d,并推测稻瘟病抗性主要来源于稻瘟病抗性基因Pi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广优673 特征特性 栽培试验 稻瘟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