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海区缢蛏苗种生产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苏仰源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5,共3页
用平畦预报技术指导自然海区缢蛏苗种生产,重点介绍苗埕选择、苗埕建造、平畦预报、以及蛏苗附苗后的管理。
关键词 缢蛏 平畦预报 海区采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蓄水养蛏提高产量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苏仰源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5-277,共3页
池塘蓄水养殖缢蛏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单位成本低等优点。池塘蓄水养蛏,提高产量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并有效地控制水质、饵料、底质三要素。
关键词 缢蛏 池塘养殖 水质 饵料 底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养蚶高产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仰源 《福建水产》 2006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水养殖 高产技术 水产技术推广 经济效益 养殖方式 海水池塘 滩涂养殖 养殖周期 高产量 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安涵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6期500-502,共3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但大黄鱼病害一直影响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见的虹彩病毒病、假单胞菌病、盾形纤...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但大黄鱼病害一直影响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见的虹彩病毒病、假单胞菌病、盾形纤毛虫病、刺激隐核虫病、白鳃症、贝尼登虫病、涡虫病等病害症状、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网箱养殖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 蓄水养蚶高产技术
5
作者 苏仰源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技术 水养殖 养殖技术 贝类 水产技术推广 经济效益 生长速度 养殖方式 海水池塘 滩涂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鲍三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6
作者 林美金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3,共5页
为研究杂交鲍的三倍体诱导技术,通过预试验,观察和了解23.5℃下杂交鲍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持续时间下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测定鲍... 为研究杂交鲍的三倍体诱导技术,通过预试验,观察和了解23.5℃下杂交鲍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持续时间下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测定鲍的三倍体率,进行了杂交鲍三倍体的诱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鲍在水温23.5℃下,处理起始时间为20 min,诱导剂浓度为0.70 mg·L^(-1),诱导的持续时间为10min时,表观三倍体率最高,达75%以上。检查稚鲍的倍性,三倍体率达到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松弛素B 杂交鲍 三倍体率 诱导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池塘蓄水养蛏产量的三项关键技术
7
作者 苏仰源 《水产养殖》 CAS 2007年第1期30-31,共2页
池塘蓄水养殖缢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单位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模式,严格掌握并有效地控制水质、饵料、底质三要素,是提高蓄水养蛏产量的关键。
关键词 缢蛏 池塘蓄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低盐养殖技术
8
作者 林美金 刘宝玲 黄伟卿 《科学养鱼》 2017年第8期48-49,共2页
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鲙鱼,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一种重要鱼类。尽管网箱养殖石斑鱼优点很多,但是仍然存在着养殖过密、海区污染严重,以及病害严重,特别是赤点石斑鱼被鱼虱寄生而发病致死,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同时,随着... 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鲙鱼,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一种重要鱼类。尽管网箱养殖石斑鱼优点很多,但是仍然存在着养殖过密、海区污染严重,以及病害严重,特别是赤点石斑鱼被鱼虱寄生而发病致死,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同时,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扩大了江河入口的湖泊沼泽等低盐水环境,因此,海水养殖石斑鱼并不是唯一理想的养殖方式。但鱼虱等多种海水寄生虫在低盐环境中不易存活,进行低盐养殖石斑鱼的试验研究具有生产上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养殖技术 低盐 海水网箱养殖 经济损失 温室效应 养殖方式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活体倍性检测技术的研究
9
作者 林美金 《福建水产》 201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在生物有机体中,一个细胞核中所含的DNA总量对于某种类有机体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测量细胞中的DNA含量,可以用来鉴别有机体的倍性。本研究分别取杂交鲍[即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盘鲍(Haliotis.discus discu... 在生物有机体中,一个细胞核中所含的DNA总量对于某种类有机体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测量细胞中的DNA含量,可以用来鉴别有机体的倍性。本研究分别取杂交鲍[即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盘鲍(Haliotis.discus discus)]的一小块触手、足肌,设计不同的振荡时间、不同的DAPI染色时间、不同的取样部位,制备成不同的细胞悬液检查样品;用PA-Ⅱ型倍体分析仪测定其倍性,以探讨其对倍性检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荡的最适时间为1.5~2.0 min,染色的最适时间为4.0~5.0 min;取材部位的不同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性检测 流式细胞仪 DA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蓄水养蛏大规模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仰源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59,共2页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为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沿海群众池塘与滩涂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蕉城区缢蛏养殖历史悠久,过去主要以滩涂养殖为主,90年代以后利用原有虾池进行池塘养殖。由于缢蛏池塘蓄水养殖... 缢蛏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为重要的经济软体动物,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沿海群众池塘与滩涂贝类养殖的主要品种。蕉城区缢蛏养殖历史悠久,过去主要以滩涂养殖为主,90年代以后利用原有虾池进行池塘养殖。由于缢蛏池塘蓄水养殖周期短、投资小、收益大,生产比较稳定,且首次采用人工蓄水养蛏技术,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掀起养蛏热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 缢蛏 死亡原因 水养 防治 滩涂养殖 经济效益 养殖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蓄水养蛏大规模死亡原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仰源 《福建水产》 2007年第2期44-45,43,共3页
从水质、底质、施肥、敌害等方面分析了池塘蓄水养殖缢蛏大规模死亡原因。认为水质恶化或底质老化是造成缢蛏大规模死亡的根本原因,而养殖密度过大、施肥不当以及敌害生物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缢蛏的死亡,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 池塘蓄水养蛏 大规模死亡 原因分析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