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林怡 庄金宝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观察和分析,来探求文化变迁表象背后之实质和深层原因,从而引发对文化变迁所导致的种种矛盾及冲突之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力图对当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①本文试图通过对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观察和分析,来探求文化变迁表象背后之实质和深层原因,从而引发对文化变迁所导致的种种矛盾及冲突之思考,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力图对当今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起到借鉴之作用及启发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文化变迁 和平(和谐)文化 竞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淡与深切——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剑南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周作人纯散文是一种温情的流露,而鲁迅纯散文是一种热情的倾吐。周作人只求淡淡表示,喜欢折情就理、折情就“知”、折情就事,从情致意味的层面来看,他的纯散文呈现出平淡的风格。而鲁迅崇深入挖掘,重情尚理、移情入“境”、以情驭事,其... 周作人纯散文是一种温情的流露,而鲁迅纯散文是一种热情的倾吐。周作人只求淡淡表示,喜欢折情就理、折情就“知”、折情就事,从情致意味的层面来看,他的纯散文呈现出平淡的风格。而鲁迅崇深入挖掘,重情尚理、移情入“境”、以情驭事,其纯散文呈现出深切的风格。两者均领导了一代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情 热情 平淡 深切 散文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庾信“性灵说”:中国个体诗学与“文的自觉”的成熟标志——兼议“性灵说”与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 以庾信“性灵说”为代表的南北朝诗学理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个体诗学和“文的自觉”的成熟;“性灵说”与现代美学中的主体间性有异曲同工之处;‘性灵说”所昭示的中国诗学的主体间性反映了中国本土美学固有的主体间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美学与当代世界美学的接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说 言志说 个体诗学 群体诗学 主体性 主体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芸《小黛轩论诗诗》 被引量:1
4
作者 林怡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0,共2页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诗诗 陈芸 洋务运动 陈季同 毕业生 外交官 参与者 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格比较:周氏兄弟散文比较研究的一个生长点 被引量:1
5
作者 肖剑南 《重庆社会科学》 2007年第6期62-69,共8页
周氏兄弟散文的比较长期以来是个学术热点,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迄今尚未被充分发掘出来。以丰富的风格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进行研究,是周氏兄弟散文比较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应具体落实到相同(近)散文体裁... 周氏兄弟散文的比较长期以来是个学术热点,但其艺术特质和审美价值迄今尚未被充分发掘出来。以丰富的风格学作为主要理论依据进行研究,是周氏兄弟散文比较的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应具体落实到相同(近)散文体裁的比较,从文本肌理的几个不同层面逐一辨析风格形态,并以探讨创作个性和体裁、时代、民族、区域诸因素在散文风格形成中的关系为契机,考察周氏兄弟散文风格现代化和民族化的艺术魅力,揭示其独创性贡献和互补性意义。周氏兄弟散文是散文风格研究的富矿,期望能通过这一个案研究探索出现代散文风格辨析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方法,为散文风格学的理论建设略尽抛砖引玉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氏兄弟散文 风格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文艺的文化生成机理及制度安排
6
作者 邓小琴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9期112-116,共5页
基于文化社会学和文艺美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在历时性层面梳理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艺的文化生成机制,寻求文艺发展的现实与潜在动力资源,提出当前文艺制度化建设的理性安排。从而... 基于文化社会学和文艺美学的理论视角。通过在历时性层面梳理文艺的审美意识形态及价值取向的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文艺的文化生成机制,寻求文艺发展的现实与潜在动力资源,提出当前文艺制度化建设的理性安排。从而实现优化文艺生态、促进先进文化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文艺 文化生成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