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孕期睡眠障碍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黄世宏 王菁 +1 位作者 林星 周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睡眠障碍在妊娠女性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妊娠的中后期,其发生率远高于非妊娠妇女[1]。此外,睡眠质量与疼痛感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缺乏睡眠可能会增加对痛觉的敏感性,而改善睡眠则可能帮助降低疼痛感[2]。睡眠情况常用的评估量表为匹兹... 睡眠障碍在妊娠女性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妊娠的中后期,其发生率远高于非妊娠妇女[1]。此外,睡眠质量与疼痛感受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缺乏睡眠可能会增加对痛觉的敏感性,而改善睡眠则可能帮助降低疼痛感[2]。睡眠情况常用的评估量表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在一项针对中国患者术后疼痛的调查中,剖宫产手术后有相当比例的产妇经历了中到重度的疼痛[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非妊娠妇女 评估量表 睡眠障碍 疼痛感受 PSQI 睡眠质量 改善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 被引量:39
2
作者 吴希珠 郑晓春 +1 位作者 李荣钢 涂文劭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2-654,共3页
目的测定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致清醒或咪达唑仑镇静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成年女性患者60例,年龄20~5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S组单次静注舒芬太尼,MS组静注咪达唑仑0.0375mg/kg,5min后... 目的测定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致清醒或咪达唑仑镇静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成年女性患者60例,年龄20~50岁,随机均分为两组,S组单次静注舒芬太尼,MS组静注咪达唑仑0.0375mg/kg,5min后单次静注舒芬太尼。舒芬太尼单次注射剂量按Dixon上下序贯法确定。呼吸抑制的判断标准为SpO2≤92%或RR<10次/分。计算舒芬太尼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S组出现呼吸抑制的舒芬太尼ED50为0.19μg/kg,95%CI0.15~0.25μg/kg。MS组出现呼吸抑制的舒芬太尼ED50为0.089μg/kg,95%CI0.065~0.12μg/kg。结论清醒患者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致呼吸抑制的ED50为0.19μg/kg,辅用小剂量咪达唑仑镇静时舒芬太尼单次静脉注射致呼吸抑制的ED50降至0.089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咪达唑仑 呼吸抑制 半数有效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在切口痛大鼠超前镇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7
3
作者 卢国林 林财珠 +1 位作者 陈小琳 魏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0-802,共3页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超前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方法128只大鼠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分为两组:P组于造模前15 min经尾静脉给药;C组于造模后即刻经尾静脉给药,根据药物不同再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组(P0、C0组)、氟比洛芬...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切口痛大鼠超前镇痛效应的中枢机制。方法128只大鼠按Brennan法制成切口疼痛模型,分为两组:P组于造模前15 min经尾静脉给药;C组于造模后即刻经尾静脉给药,根据药物不同再分为四组:即生理盐水组(P0、C0组)、氟比洛芬酯1 mg/kg组(P1、C1组)、3 mg/kg组(P3、C3组)、9 mg/kg组(P9、C9组);分别于术后2、24、48 h进行累积疼痛评分(CPS)和热板实验,观察注药后反应。应用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大鼠脊髓后角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水平。结果与C3、C9组比较,P3、P9组的CPS及热痛阈在术后2、24、48 h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3、C9组相比,P3、P9组大鼠脊髓后角p-ERK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脊髓后角p-ERK表达量下调可能参与了氟比洛芬酯预给药对大鼠急性疼痛抗伤害效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腰麻对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舒芬太尼量效关系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敏 王菁 陈小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423-1425,1440,共4页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0.5%罗哌卡因8 mg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腰麻的ED50和ED95。方法:23例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第一个患者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8 mg+舒芬太尼2.5μg。麻醉效果满... 目的:采用序贯法测定0.5%罗哌卡因8 mg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腰麻的ED50和ED95。方法:23例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第一个患者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8 mg+舒芬太尼2.5μg。麻醉效果满意时下一个患者的舒芬太尼用量减少0.5μg;若麻醉效果不满意时下一个患者的舒芬太尼用量则增加0.5μg。结果:23例患者入选研究,舒芬太尼的ED50为1.51μg,95%CI为1.09-1.81μg;ED50为2.12μg,95%CI为1.81-3.95μg。结论:采用序贯法测定0.5%罗哌卡因8 mg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腰麻的ED50和ED_(59)分别为1.51μg和2.12μ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子痫前期重度 剖宫产术 量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卢欢 郑晓春 +2 位作者 陈小琳 吴希珠 郑官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索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孕20 d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LIP对照组、胎鼠宫内窘迫组(FD组)和LIP+FD组。通过实验设计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观察各... 目的:探索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孕20 d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LIP对照组、胎鼠宫内窘迫组(FD组)和LIP+FD组。通过实验设计建立胎鼠宫内窘迫模型,观察各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海马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测定海马组织活性氧簇(ROS)、三磷酸腺苷(ATP)、丙二醛(MDA)含量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变化。结果:(1)与S组比较,FD组和LIP+FD组电镜下观察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呈不同程度破坏,线粒体膜电位下降,ATP含量和Mn-SOD活性降低,ROS和MDA含量增加(P<0.05)。(2)与FD组比较,LIP+FD组胎鼠海马CA1区线粒体的超微结构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线粒体膜电位明显提高,海马ATP含量和Mn-SOD活性显著增高,ROS和MDA含量减少(P<0.05)。结论: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线粒体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胎儿缺氧/复氧损伤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希珠 郑晓春 +4 位作者 陈小琳 陈江湖 李荣钢 郑官林 卢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9-732,750,共5页
目的:观察母体的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动脉夹阻断母鼠通向子宫和卵巢的动静脉15 min后开放以制备胎鼠宫内窘迫模型。孕19 d 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S)组、LIP组、胎儿窘... 目的:观察母体的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动脉夹阻断母鼠通向子宫和卵巢的动静脉15 min后开放以制备胎鼠宫内窘迫模型。孕19 d 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S)组、LIP组、胎儿窘迫(FD)组和LIP+FD组。各组母鼠再灌注2 d时剖宫取活胎鼠12只断头取脑。TUNEL法测定胎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FD组和LIP+FD组胎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指数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降低;与S组比较,LIP组胎鼠海马CA1的Bcl-2、Bax蛋白表达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比值无明显改变(P>0.05);与FD组比较,LIP+FD组细胞凋亡指数降低(P<0.05),Bcl-2/Bax比值增加。结论:母体肢体缺血预处理减轻了宫内窘迫胎鼠复氧后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蛋白表达的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后肢 再灌注损伤 胎儿窘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