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植保无人机施药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田新湖
陈益生
肖灿荣
邱良妙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福建省大田县桃源镇农技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20年第1期48-53,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项目YDXM2019002
-
文摘
采用植保无人机和机动喷雾器2种施药方法,开展了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2种农药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种施药械施药对2种农药的田间防效均没有显著差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mL/667m 2药后7d防效最高,植保无人机施药和机动喷雾器施药防效分别为89.0%、91.8%,叶片保护率分别为86.5%、88.3%。150g/L茚虫威乳油18mL/667m 2药后3d防效最高,植保无人机施药和机动喷雾器施药防效分别为85.5%、85.2%,叶片保护率分别为75.8%、76.4%。茚虫威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氯虫苯甲酰胺表现出更长的持效性。
-
关键词
植保无人机
玉米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田间药效
-
Keywords
plant protection UAV
maize
fall armyworm
insecticide
field efficacy
-
分类号
S482.3
[农业科学—农药学]
S481.9
[农业科学—农药学]
-
-
题名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田新湖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中国茶叶》
2020年第4期40-42,共3页
-
文摘
为了探究福建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于夏梢生长初期在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农药形成不同虫口密度,测定不同虫口密度与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大田美人茶小绿叶蝉每百梢虫口数量与产值间的曲线拟合方程为Y=-0.1926X^2+43.337X-1524.7(R^2=0.9844),为保证最大的经济效益,大田县美人茶小绿叶蝉防治指标为每百梢虫口125头。
-
关键词
美人茶
小绿叶蝉
防治指标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 3
-
-
作者
陈秀琴
刘其全
田新湖
何玉仙
邱良妙
占志雄
-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福建省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出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1-988,共8页
-
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对外合作项目(DWHZ2021-19)
福建省科技计划公益类专项(2020R1024007)
+1 种基金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CXTD2021002-1)
“5511”协同创新工程项目(XTCXGC2021011)。
-
文摘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害虫,可对近180种农作物造成破坏,严重威胁着粮食安全。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能力强,成虫一晚能飞100 km以上,迅速传播。其自2019年入侵我国,已在26个省发现入侵和为害,并呈继续北迁的趋势,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将是一项长期重大的任务。目前,国内外对草地贪夜蛾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但易致使其产生抗药性和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开发有效、低风险的防控方法以实现对草地贪夜蛾的可持续治理成为研究热点。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有效替代化学防治的经济、环保的防控措施,主要是利用天敌昆虫(寄生性和捕食性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线虫、病原真菌、病毒)、植物源农药及性信息素等对害虫进行科学防治。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概况,以期为今后科学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物防治
天敌昆虫
病原微生物
植物源农药
性信息素
-
Keywords
Spodoptera frugiperda
biological control
natural enemy insect
entomopathogen
botanical pesticide
sex pheromone
-
分类号
S43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鱼藤酮等生物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被引量:9
- 4
-
-
作者
田新湖
陈益生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127-128,共2页
-
文摘
为给茶树病虫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2011年在福建大田一高山茶园开展了生物农药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d各药剂防效差异明显。药后1d、3d两次调查还发现,喷施鱼藤酮的小区残存虫口活动不活跃,行动呆滞,中毒症状明显,可大力推广使用该药剂。
-
关键词
鱼藤酮
防效
茶假眼小绿叶蝉
茶树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西红柿嫁接抗病栽培技术
被引量:1
- 5
-
-
作者
田新湖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34-35,共2页
-
-
关键词
栽培技术
嫁接育苗
西红柿
抗病
病害发生
嫁接成活率
土壤酸性
栽培措施
青枯病
枯萎病
-
分类号
S64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反季节萝卜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陈益生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现代园艺》
2007年第10期30-31,共2页
-
文摘
大田县地处福建中部,高山区(海拔800-1200m)气候温凉,昼夜温差大,土质多为黄壤土,土质疏松,种植反季节萝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不需要设施,自然条件栽培生产的萝卜品质好,产量高,且可进行周年生产,3-9月是其主要的生产季节。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反季节萝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种植在200hm^2以上,是我县反季节蔬菜的优势品牌之一,给广大菜农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该时段正值适温、高湿、多台风的季节,病虫发生频率也增加,为害程度有加重趋势,给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抓好病虫防治已成为反季节萝卜生产的重要环节。
-
关键词
反季节蔬菜
病虫防治
无害化治理技术
萝卜
栽培生产
种植面积
土质疏松
昼夜温差
-
分类号
S436.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闽中茶叶害虫种群变化与无公害治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陈益生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2期37-38,共2页
-
文摘
我县地处闽中,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明显,加上毗邻我省茶叶主产区安溪、永春,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优越。近年来以铁观音为主的高山名优茶得到长足发展,现有茶园面积2.5万亩,而成为我省高山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由于茶叶种植区域,茶叶品种布局,栽培管理措施的改进,不合理使用农药等因素影响,使我县茶叶害虫种群发生变化。本文就我县茶叶害虫种群变化与为害特点、
-
关键词
茶叶害虫
种群变化
无公害治理
闽中
技术
气候类型
立体气候
人文环境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高山茶园病虫害防治存在问题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 8
-
-
作者
陈益生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年第9期67-69,共3页
-
文摘
大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凉,无污染,自然条件优越,适宜高山优质茶的生产。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把高山名优茶定位为我县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高山名优茶发展迅猛,至2006年底,全县茶园面积达2200hm^2,产量1100t,产值1.72亿元,是我省名优茶主要产区之一,也是我县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为保障我县茶产业的健康、持续、稳步发展,解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突出问题,现就我县茶叶病虫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治理对策。
-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
高山茶园
治理
名优茶
资源丰富
特色产业
茶园面积
农民增收
-
分类号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山区单季稻病虫综合治理技术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陈益生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7期59-59,67,共2页
-
文摘
总结福建省大田县山区单季稻区实施病虫综合治理的做法和体会。
-
关键词
山区单季稻病虫害
综合治理
依据
技术
成效
体会
-
分类号
S436.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夏播花椰菜软腐病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技术
- 10
-
-
作者
王隆都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现代园艺》
2006年第9期33-34,共2页
-
-
关键词
无公害防治技术
花椰菜
软腐病
夏播
市场需求量
经济效益
种植面积
发生危害
产量损失
有效防治
-
分类号
S436.35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30%爱苗EC对水稻中后期病害的综合防控效果初探
- 11
-
-
作者
陈益生
田新湖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2007年第3期110-111,共2页
-
文摘
纹枯病是水稻中后期最主要病害,属普发性病害,我县常年发生面积达0.55万hm^2,减产420t.近年来,水稻生长后期“早衰综合症”逐年加重,也直接影响了水稻的增产、增收.为探讨30%爱苗EC对水稻中后期病害和生长发育的综合防控效果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2005年8月我们开展了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
关键词
中后期病害
综合防控
水稻
EC
爱苗
发生面积
生长后期
生长发育
-
分类号
S435.1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吡蚜酮防治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
- 12
-
-
作者
田新湖
陈益生
-
机构
福建省大田县植保植检站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
文摘
为明确吡蚜酮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开展了50%吡蚜酮WG5000倍、4000倍、3000倍、50%吡蚜酮WG4000倍+10%联苯菊酯EC1500倍和10%吡虫啉WP1500倍等5个处理对假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5个处理对假眼小绿叶蝉均有一定的防效,持效性稍好,但速效性较差,以药后7d的防效最佳。生产上建议在低龄若虫高峰期喷施50%吡蚜酮WG3000倍为宜。
-
关键词
吡蚜酮
假眼小绿叶蝉
-
Keywords
Pymetrozine, Empoasca vitis
-
分类号
S435.7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