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连城5级地震与构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卿团 雷土成 叶盛基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17-22,共6页
1992年11月26日在福建连城发生了5.0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黄地-赖源-带(116°57′E,25°32′N),震中烈度Ⅵ度强,震源深度7-8km。极震区等震线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为NE,与震中区的黄地-梅... 1992年11月26日在福建连城发生了5.0级地震,宏观震中位于黄地-赖源-带(116°57′E,25°32′N),震中烈度Ⅵ度强,震源深度7-8km。极震区等震线呈椭圆形,长轴方向为NE,与震中区的黄地-梅村头断裂展布方向基本一致,余震沿该断裂分布,并自NE向SW方向迁移。黄地-梅村头断裂可能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构造 等震线图 地震活动特征 地震参数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南部地磁场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郑阿栗 卓金填 +2 位作者 李克绳 胡文营 詹志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本文利用1977─1987年福建地区地磁测量与五个台站的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研究了地磁异常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东南部地区1983─1989年地磁场总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平均年度变化率... 本文利用1977─1987年福建地区地磁测量与五个台站的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研究了地磁异常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东南部地区1983─1989年地磁场总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平均年度变化率约为20nT/年,且存在长期变化的局部差异性。对于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M=5.6级地震,在离震中约10km的寻乌测点上观测到约13nT的震磁信息;对于台湾及其邻区发生的M≥6.0级地震,亦有地磁变化异常。这些结果,对于了解福建地区地磁变化,震磁研究与地震预报都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磁场 地磁异常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汕头地震带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性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丁祥焕 陈玉仁 王耀东 《台湾海峡》 CAS 1983年第2期71-81,共11页
几年来作者对泉州——汕头地震带进行了以活动断裂为中心的地震地质调查,先后完成了福建长乐——诏安断裂带近期活动的初步研究、福建沿海NW向断裂近期活动性与地震活动和福建沿海晚更新世滨海相地层的初步分析等论述,最近又在泉州等地... 几年来作者对泉州——汕头地震带进行了以活动断裂为中心的地震地质调查,先后完成了福建长乐——诏安断裂带近期活动的初步研究、福建沿海NW向断裂近期活动性与地震活动和福建沿海晚更新世滨海相地层的初步分析等论述,最近又在泉州等地作较细的研究,并结合确关文献,写成本文。由于作者的水平限制,文中错误难免,望予指正。一、地震活动带的基本特征泉州——汕头地震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强震发生带。在此带内强震主要分布于闽江口以南到粤东沿海和近岸海域里。自西向东有三条近于平行的地震带分布,即:(1) 福州——诏安——揭阳地震分布带,北起福州经永泰、安溪、华安、漳州、三饶到揭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沿海地区 地震带 地震构造带 断裂活动性 断陷盆地 地堑盆地 标志层 标准层 汕头 广东 泉州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大陆边缘活动断裂与地震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耀东 丁祥焕 许东亚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3期58-64,共7页
呈NE向展布于闽东南大陆边缘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一条规模较大、深切地壳、新活动明显的复式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强度有自陆向海逐渐增强的趋势,近岸海域断裂活动速率最大。在与NW向断裂交汇地段,两组断裂活动速率都趋增大... 呈NE向展布于闽东南大陆边缘的长乐—诏安断裂带,是一条规模较大、深切地壳、新活动明显的复式断裂带。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强度有自陆向海逐渐增强的趋势,近岸海域断裂活动速率最大。在与NW向断裂交汇地段,两组断裂活动速率都趋增大。断裂活动主要表现为NE向和NW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下的断块差异运动,其运动方式既有垂直活动又兼具剪切走滑性质,地震是断裂活动的结果,区内地震空间分布与断裂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长乐 诏安 大陆边缘 大洋边缘 断裂带 断层带 构造带 断陷盆地 地堑盆地 活动速率 地震 断裂构造 断块 标志层 标准层 红土 粘土 活动强度 闽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福建海岸升降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园田 《台湾海峡》 CAS 1982年第1期62-68,共7页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东濒台湾海峡,与祖国宝岛台湾省隔海相望,海岸线漫长曲折。前人对我省海岸升降做了很多工作。德国人李希霍芬1912年提出中国海岸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是上升的,以南是下降的。林观得认为福建海岸是上升的... 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东濒台湾海峡,与祖国宝岛台湾省隔海相望,海岸线漫长曲折。前人对我省海岸升降做了很多工作。德国人李希霍芬1912年提出中国海岸以杭州湾为界,杭州湾以北是上升的,以南是下降的。林观得认为福建海岸是上升的。还有许多人认为华南海岸以上升为主,有升有降。作者经过多年的野外调查,结合前人的资料,认为我省海岸大致以福清龙江为界,龙江以北的福鼎—长乐海岸,以下降为主。龙江以南的福消—诏安海岸,以上升为主,但也发生过较大幅度的下降;局部地段则以下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 长乐 上升海岸 诏安 海退海岸 冲洪积扇 滨海相 风化壳 海陆交互相 泥炭层 粘土 红土 地壳构造运动 地壳运动 福鼎 冲海积 福清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深沪湾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发现的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庆元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3期89-92+102,共4页
本文研究了分布于福建深沪湾南岸潮间带的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结果表明,古森林属陆相裸子植物,距今约8ka;牡蛎礁主要由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化石组成,其形成年代约距今3k—4ka,从而为研究该区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古地理环境... 本文研究了分布于福建深沪湾南岸潮间带的古森林遗迹和牡蛎礁。结果表明,古森林属陆相裸子植物,距今约8ka;牡蛎礁主要由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化石组成,其形成年代约距今3k—4ka,从而为研究该区的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古地理环境演变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沪湾 遗迹 森林 海滩岩 碳酸盐岩 潮间带 潮汐带 老红砂 古地理环境 牡蛎礁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金门岛东北海区牡蛎礁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姚庆元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1期108-109,共2页
七十年代初期,晋江县沿海渔民在围头湾大伯岛附近捕捉对虾时,发现了牡蛎壳层富集。此后,陆继发现沿着安海湾口的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的大伯水道。堆积着丰富的牡蛎壳层,称为牡蛎礁。近些年来,金门岛东北水道也发现了同样的牡蛎礁堆... 七十年代初期,晋江县沿海渔民在围头湾大伯岛附近捕捉对虾时,发现了牡蛎壳层富集。此后,陆继发现沿着安海湾口的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的大伯水道。堆积着丰富的牡蛎壳层,称为牡蛎礁。近些年来,金门岛东北水道也发现了同样的牡蛎礁堆积(附图)。大伯水道源安海湾口,经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全长15—17.5公里,走向N310°—320°W,宽1000—2000米。根据水深不同,分上、中、下三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 金门岛 水深 水文要素 水下阶地 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园田 谢志平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7-84,共8页
在我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4次7—8级地震,数十次5—6.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近海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区。台湾海峡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菲律... 在我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4次7—8级地震,数十次5—6.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近海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区。台湾海峡位于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结合地带,地壳运动强烈。海峡中北东、北西向断裂发育,第四纪以来,上述断裂均有强烈的活动。在这种地质构造背景下,发生了历史上一系列强烈地震和这次7.3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地震 地质构造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 被引量:1
9
作者 何昭星 《台湾海峡》 CAS 1985年第1期61-67,共7页
本文所指的台湾海峡,北以福建闽江口至台湾岛北端的富贵角连线为界;南界广东南澳岛至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东、西界分别至台湾岛海岸和福建海岸。台湾海峡在地质上的中—新生代时期是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东为台湾新生代褶皱... 本文所指的台湾海峡,北以福建闽江口至台湾岛北端的富贵角连线为界;南界广东南澳岛至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东、西界分别至台湾岛海岸和福建海岸。台湾海峡在地质上的中—新生代时期是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东为台湾新生代褶皱隆起带(属琉球-菲律宾岛弧-海沟构造系的一部分);其西为戴云山中—新生代隆起褶断带(属浙闽粤东部隆起带的一部分),而台湾海峡则是介于上述两大隆起褶断带之间的断陷(块)沉降带。断陷始于中生代末期,新生代以来继续发生大幅度沉降运动并接受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地质构造 沉降带 中强地震 近岸海域 地震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笏石半岛—湄洲岛海滩岩与海滨砂丘岩之鉴别
10
作者 吴立成 曹敏 +1 位作者 丁祥焕 叶盛基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67-73,102,共8页
本文根据岩性、沉积结构、胶结物成分、胶结类型和产状等特征区分海滨砂丘岩与海滩岩,从而把福建莆田笏石半岛—湄洲岛地区的海滨砂丘岩从以往所称的海滩岩中划分出来。为了便于鉴别,文中对海滨砂丘岩、潮上带海滩岩和潮间带海滩岩的特... 本文根据岩性、沉积结构、胶结物成分、胶结类型和产状等特征区分海滨砂丘岩与海滩岩,从而把福建莆田笏石半岛—湄洲岛地区的海滨砂丘岩从以往所称的海滩岩中划分出来。为了便于鉴别,文中对海滨砂丘岩、潮上带海滩岩和潮间带海滩岩的特征作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滩岩 笏石半岛 潮上带 胶结物 沉积结构 湄洲岛 胶结类型 生物碎屑 陆源碎屑 碳酸盐胶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筼筜港区环境地震地质的若干问题
11
作者 何昭星 姚庆元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本文研究了厦门筼筜港区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分区特征,讨论了该区环境地质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地震 环境地质 厦门市 YunDan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地震与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9
12
作者 谢志平 陈园田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38-347,共10页
在我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Ms≥7级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3次7~8级地震、34次5~6.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方。台湾海峡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菲律宾海... 在我国辽阔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只有渤海发生过Ms≥7级地震。而面积狭小的台湾海峡却发生3次7~8级地震、34次5~6.9级地震,是我国大陆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强度最大、频度最高的地方。台湾海峡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太平洋菲律宾海板块的接合地带,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它与其两岸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壳差异运动相当强烈,才使它不同于黄海、东海和南海,具有强烈的地震活动。根据发震构造背景、断裂活动年代和现今小震活动水平,本文认为,在NE向近岸海域断裂与NW向断裂交汇的泉州海外、厦门海外和东山海外,未来仍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地震 台湾海峡 地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岛—诏安湾一带晚更新世以来的断裂-断块活动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玉仁 丁祥焕 《台湾海峡》 CAS 1986年第1期49-57,共9页
东山岛一诏安湾一带地处闽粤交界,是华南地区主要强震发生区之一。本文根据实际调查,参考有关文献,拟从地貌水准面和滨海相沉积层的变形,结合沟谷、河床、分水岭、水系、洪积扇和温泉等,分析其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断块活动特征。
关键词 晚更新世 诏安湾 沉积层 断块活动 地壳运动 福建东山岛 滨海相沉积 断陷盆地 地堑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筼筜港的形成与演变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昭星 姚庆元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4-42,共9页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资料,概述了筼筜港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重点论述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阐述了该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把它划分为5个发育阶段。
关键词 YunDan港 港区 形成 演变 地质地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海-漳浦沿海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结构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昭星 姚庆元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45-253,共9页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资料,对研究区的第四纪地层层序进行了较系统地划分,并初步探讨了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结构特征。
关键词 第四纪 地层 沉积结构 福建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岛台南地区历史时期的海陆变迁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土成 丁祥焕 欧秉松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2期119-126,共8页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古地图对比、考古和地质资料分析,探讨了台湾岛台南地区在明末清初(公元1622—1724年)的海陆变迁。结果表明,台南平原是上升的滨海平原。明末清初年间,台南市安平之间曾为宽约4km、深3—14m的“台江”海域,后来海岸西...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古地图对比、考古和地质资料分析,探讨了台湾岛台南地区在明末清初(公元1622—1724年)的海陆变迁。结果表明,台南平原是上升的滨海平原。明末清初年间,台南市安平之间曾为宽约4km、深3—14m的“台江”海域,后来海岸西移,至清道光末年(1842年)成陆。究其主因乃地壳上升(平均约4mm/a)和泥沙淤积(平均约30mm/a)。该区自明末(1622年)至20世纪初曾出现过3次海面上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耳门 台湾岛 赤嵌 台南 道光 明末清初 台湾县志 海陆变迁 台南市 安平 大井头 台湾 台江 曾文溪 安平镇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安埔塘-青山断裂的活动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姚庆元 何昭星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1-108,共8页
本文从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学等研究了福建惠安埔塘-青山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的断层面具有新鲜擦痕、破劈理,有未固结的断层泥、角砾岩;断层两侧地貌面差异变形,有断层陡崖、三角面和跌水与瀑布;第四纪沉积层受构造... 本文从构造、地貌和第四纪沉积学等研究了福建惠安埔塘-青山断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断裂的断层面具有新鲜擦痕、破劈理,有未固结的断层泥、角砾岩;断层两侧地貌面差异变形,有断层陡崖、三角面和跌水与瀑布;第四纪沉积层受构造扰动,发生拖曳和变形。经14C年代测定认为,该断裂最新活动年代介于42000~24000a,B.P.间,断裂活动性质为兼具右旋水平错动的正断层(张扭性),年均垂直活动速率为2.1mm/a左右(时限以18000a计算),断裂活动具有逐渐向南迁移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活动特征 活动标志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篔筜港一钟宅断裂带的活动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庆元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81-86,共6页
本文根据野外地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结合卫片和航片影象分析等,论述了筼筜港—钟宅断裂带的存在,并从地貌面、沉积物、风化层的变形、断裂物质、地形、水系及微地震等方面分析了该断裂带自距今30k—40ka以来的活动性问题。
关键词 地貌法 野外地质 筼筜港 微地震 断裂构造 积层 第四纪地质 航片 火山熔岩 上覆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第四纪地层的时代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园田 谢志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5-242,共8页
台湾地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成因类型复杂。它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头科山组、中更新世中期大南湾组、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冲—洪积层、晚更新世中—晚期恒春石灰岩层、全新世冲积层和全新世珊瑚礁。上述各地... 台湾地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沉积厚度大,成因类型复杂。它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头科山组、中更新世中期大南湾组、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冲—洪积层、晚更新世中—晚期恒春石灰岩层、全新世冲积层和全新世珊瑚礁。上述各地层单位基本上可与福建省的镇海组(Q1)、同安组(Q2)、龙海组(Q3)、长乐组(Q4)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地层 时代划分与对比 台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岛地貌类型的划分及其开发利用
20
作者 姚庆元 何昭星 《台湾海峡》 CAS 1988年第4期85-91,共7页
本文依形态成因结合、突出形态的分类原则,较系统地划分了厦门岛的地貌类型,简介其分布与特征,并就其在土地利用、工程抗震、旅游资源和环境地质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地貌类型 地层 更新统 断块构造 大地构造 厦门岛 滨岸相 海岸相 侵蚀作用 剥蚀作用 盆地 地质构造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