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顺昌县山后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乃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0-579,共10页
山后铅锌矿床位于福建省顺昌县高阳乡境内,目前已发现12个铅锌矿体和3个低品位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F13、F14断裂之间的东岩组透辉(透闪)石岩中,铅+锌品位7.21×10-2,求得铅+锌(332)+(333)金属量12.46万吨,矿床达中... 山后铅锌矿床位于福建省顺昌县高阳乡境内,目前已发现12个铅锌矿体和3个低品位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F13、F14断裂之间的东岩组透辉(透闪)石岩中,铅+锌品位7.21×10-2,求得铅+锌(332)+(333)金属量12.46万吨,矿床达中型规模。通过对山后铅锌矿的地层、构造、岩体以及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分析,认为铅锌矿体受东岩组绿片岩层位控制,并受热液叠加改造,属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总结出中-晚元古代东岩组绿片岩层、地表矿体氧化后常见有黑色的褐铁矿斑点、围岩常伴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硅化等蚀变以及物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其对省内乃至华南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寿宁县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文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5-674,共10页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相关行业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评价法对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养分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 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大量高精度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和养分元素数据,参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和相关行业标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因子评价法对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养分质量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将两者叠加分析,对研究区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结果表明:福建寿宁县土地总体质量较好,以三等、四等土地为主,土壤较清洁,两者面积之和占全区的80.80%,且三等、四等土地覆盖区内有占全区10.46%的富硒土壤分布,适宜于发展一般性农业和富硒特色农业;一等、二等土地次之,土壤清洁,是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最佳区域,应加强保护并合理利用;五等、六等土地分布很少,仅占全区的6.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 评估 福建寿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曹容浩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82-288,共7页
在龙海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开展土壤硒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4394件样品硒全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龙海市... 在龙海市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开展土壤硒含量特征、影响因素分析等项研究工作,可为研究区富硒土地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福建省龙海市表层土壤4394件样品硒全量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龙海市表层土壤的硒含量为0.031~2.361 mg/kg,平均值为0.354mg/kg,足硒、富硒土壤面积占全地区面积的88.69%。同时发现,成土母质、土地利用方式、土壤pH、有机质含量以及海拔高度是影响龙海市土壤硒含量的重要因素。火山凝灰岩区、花岗岩区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较高;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地土壤的硒含量最高,园地、耕地土壤的硒含量适中;土壤硒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海拔高度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说明在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环境中硒元素易于富集,尤其是高海拔的山地丘陵区土壤中硒的富集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成果对龙海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富硒产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硒含量 影响因素 福建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宁化县稻米镉含量调查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锐敏 欧阳辉 +2 位作者 吴俊 刘兰英 傅建炜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5期30-36,共7页
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所辖16个乡镇共采集水稻样品120份,对稻米样品中的镉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合我国居民大米消费量数据,采用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概率模型法,对宁化县范围内水稻中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宁化县... 2018年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所辖16个乡镇共采集水稻样品120份,对稻米样品中的镉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结合我国居民大米消费量数据,采用基于Monte-Carlo模拟的概率模型法,对宁化县范围内水稻中镉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宁化县水稻镉含量均值为0.0685 mg·kg^-1,稻米样品总体镉污染程度很轻;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的化学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消费人群对稻谷Cd的暴露水平总体呈现低龄高于高龄的特点,稻谷Cd暴露水平相对较高的是11岁以下人群(2~11岁);消费人群食用宁化县种植水稻引起的镉暴露水平较低,风险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金属污染 膳食暴露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长汀县水土流失的地质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国光 刘红樱 +2 位作者 陈进全 张晓东 湛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6-35,共10页
为揭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地质成因规律和模式,促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选择福建长汀县开展地质背景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性对水土流失侵蚀速度、侵蚀剧烈程度、水土流失发育阶段等具有控制作用;地形坡度和部位、节理裂隙... 为揭示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地质成因规律和模式,促进水土流失精准治理,选择福建长汀县开展地质背景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岩性对水土流失侵蚀速度、侵蚀剧烈程度、水土流失发育阶段等具有控制作用;地形坡度和部位、节理裂隙对水土流失程度具有重要影响;区内不同岩性不同地形部位风化壳-土壤分布具明显的规律性。建议长汀县进一步依据地质背景优化水土流失治理布局,优选水保植物和种植方式,优化茶果园等坡地农业开发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成因模式 地质条件 福建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漳平北坑场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8
6
作者 张达 吴淦国 +3 位作者 刘乃忠 狄永军 吕良冀 曹文融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28-1437,共10页
福建漳平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东缘。中生代以来,闽西南坳陷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并伴随多期次成矿作用的发生。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存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早白垩世成矿作用,但缺少与晚侏... 福建漳平钼多金属矿床位于闽西南晚古生代坳陷东缘。中生代以来,闽西南坳陷经历了强烈的构造岩浆作用的改造,并伴随多期次成矿作用的发生。已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存在早侏罗世、中侏罗世以及早白垩世成矿作用,但缺少与晚侏罗世大规模岩浆作用相关的成矿年代学记录。本文选取漳平北坑场钼多金属矿床开展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根据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结合矿床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以及与岩体的相互关系,指出钼矿化的形成经历了多个成矿阶段,其中小规模的矿化发生在148.8±2.2Ma。主矿化阶段形成的矿床以细脉或网脉状赋存于下二叠统翠屏山组石英细砂岩中,其等时线年龄为139.8±2.3~143.7±2.1Ma,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成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域转换后闽西南地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壳源花岗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年龄 辉钼矿 北坑场钼多金属矿 福建漳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大湾钼铍矿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兼论福建省钼矿时空分布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22
7
作者 赵芝 陈郑辉 +1 位作者 王成辉 杨武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99-405,共7页
闽东大湾钼铍矿是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新近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的燕山期钼矿之一。铍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中,隐伏的黑云母花岗岩体为主要的成矿母岩,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钼铍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 闽东大湾钼铍矿是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新近勘查取得重要进展的燕山期钼矿之一。铍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南园组火山岩中,隐伏的黑云母花岗岩体为主要的成矿母岩,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钼铍矿床。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等时线年龄为92.2±1.3Ma,表明钼矿成矿时代为晚白垩世。结合近年来福建省钼矿成矿年代学资料,发现自闽西(武夷成矿带)到闽东(沿海火山岩成矿带),钼矿成矿时代从165~102Ma过渡到112~90Ma,显示逐渐变新的趋势。综合分析认为,165~131Ma的钼矿可能形成于岩石圈伸展背景,110~90Ma的钼矿可能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之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Re—Os同位素年龄 时空分布规律 闽东大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应用于永久基本农田划分方法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国光 周国华 +1 位作者 梁晓红 陈腾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7-442,共6页
为了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地球化学指标与土地环境指标应用于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流程,通过基本农田概念与功能、基本农田划定的需求、土地质量指标与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关联性等分析,提出充实基本农田数据库、农产... 为了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地球化学指标与土地环境指标应用于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评价的思路与流程,通过基本农田概念与功能、基本农田划定的需求、土地质量指标与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关联性等分析,提出充实基本农田数据库、农产品安全指标与品质指标、土壤肥力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等应用于基本农田划分及后备基本农田选区评价的方法、思路与工作流程。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各项成果指标及图件应纳入到基本农田图、表、册中,土地质量环境指标评价中对超过土壤污染管制值的土壤实行一票否决,调出基本农田;对满足无公害产地要求的富硒集中连片区等,应直接纳入基本农田中;对其他指标可根据不同的功能区要求,纳入到综合评价中。永久基本农田评价需进一步吸收利用地质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成果资料,从影响耕地的物理、化学、生态、地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现土地资源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调查 永久基本农田 划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探在福建北部1∶5万区域矿产远景调查中的找矿效果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乃忠 陈郑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4-422,共9页
根据福建省北部井后、上房等新发现的钼、钨、金矿产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阐述区域矿产远景调查的异常评价,评价步骤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地质观察→地表揭露→深部钻探验证。研究认为,次生晕异常特征可反映矿床原... 根据福建省北部井后、上房等新发现的钼、钨、金矿产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阐述区域矿产远景调查的异常评价,评价步骤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1∶1万土壤测量→地质观察→地表揭露→深部钻探验证。研究认为,次生晕异常特征可反映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的组份分带,可用原生晕分带理论判断异常的含矿性与否,进而选择有较强针对性的指示元素,开展下一步化探工作,以最经济成本达到最好的异常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万化探 井后 上房 找矿效果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三稀(稀有稀土稀散)矿产资源调查研究成果综述 被引量:99
10
作者 王登红 王瑞江 +17 位作者 孙艳 李建康 赵芝 赵汀 屈文俊 付小方 江善元 黄华谷 冯文杰 徐平 李胜苗 黄新鹏 周辉 朱永新 涂其军 李新仁 方一平 周园园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9-580,共12页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 三稀资源是稀土、稀有和稀散资源的统称,是新一代尖端武器、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医药和医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所需要的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关键性原料。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2011年组织全国33个单位220余人开展了我国三稀金属资源战略调查工作。在五年时间里,初步建立了全国三稀调查研究的专业队伍,研究分析了国内外三稀资源的分布、产出特征及其开发现状、选冶技术与市场供需状况,编制了稀土矿产地、价格等多项数据库(涵盖全球);在稀土矿山开采和建设用地压覆资源调查等多方面为矿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专业服务;在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估算等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四川甲基卡、福建永定大坪等多个地区取得了重要找矿突破;在三稀成矿规律和赋存状态研究尤其是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规律和勘查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该项工作提升了我国三稀矿产资源的理论、技术研究水平,为通过矿产地质供给侧调查研究引导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稀金属 矿产调查 综合研究 矿政管理 进展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小溪组地层层序、岩石组合及时代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林敏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565,共11页
小溪组是福建东部晚中生代最重要的火山地层之一,是叶腊石矿最主要的含矿层位,然而,自小溪组创建以来,各家认识颇不一致。1:250000周宁县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通过系统剖面研究及路线调查认为,小溪组代表福建东部地区一套早白垩世早期... 小溪组是福建东部晚中生代最重要的火山地层之一,是叶腊石矿最主要的含矿层位,然而,自小溪组创建以来,各家认识颇不一致。1:250000周宁县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通过系统剖面研究及路线调查认为,小溪组代表福建东部地区一套早白垩世早期陆相杂色沉积-火山喷发岩系,其构成一个完整的沉积-喷发旋回,岩浆由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演化旋回组成,平行不整合于南园组之上,其上被石帽山群不整合覆盖;并根据小溪组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石组合特征、火山活动旋回及岩浆演化规律等,将小溪组自下而上进一步划分为第一、二、三、四、五段等5个岩性段;综合地层接触关系、生物群及同位素测年资料,将小溪组时代置于早白垩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岩石组合 早白垩世早期 小溪组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新划分 被引量:4
12
作者 傅树超 马金清 林亨财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52-1159,共8页
在新近完成的全省1:25万和部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院校专题研究及其陆续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变质岩石的组合类型、变质变形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和同位素测年资料,对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进行划... 在新近完成的全省1:25万和部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院校专题研究及其陆续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变质岩石的组合类型、变质变形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和同位素测年资料,对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进行划分和对比,重新建立了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中级变质岩 岩石(构造)地层单位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大田琴山铁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乃忠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7,共9页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福建大田琴山铁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均一温度均值355.6℃,盐度(Na Cl质量分数)均值4.4%,流体密度均值0.65 g/cm3。流体演化成矿经历了400~420℃和2...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通过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研究,探讨福建大田琴山铁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均一温度均值355.6℃,盐度(Na Cl质量分数)均值4.4%,流体密度均值0.65 g/cm3。流体演化成矿经历了400~420℃和240~280℃两个主要阶段,其中400~420℃为晚矽卡岩阶段磁铁矿主要成矿温度,形成深度约3 km,该阶段以混合作用为主;240~280℃为晚硫化物阶段铅锌矿主要成矿温度,形成深度约1 km,以沸腾作用为主。激光拉曼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含少量CH4和CO2。氢氧同位素显示,早期成矿流体主要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成矿流体混入大量大气降水。研究结果表明琴山铁矿属于热液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氢氧同位素 物理化学条件 琴山铁矿 矽卡岩型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尤溪峰岩铅锌银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探讨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建设 黄仁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12期13-18,共6页
福建尤溪峰岩铅锌银矿床产于龙北溪组(Pt2-3l)绿片岩中,成矿构造环境为大陆古裂谷,矿床成因类型属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一年多的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大调查项目)工作,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控制的铅锌银资源量均达大型规模,预测该区... 福建尤溪峰岩铅锌银矿床产于龙北溪组(Pt2-3l)绿片岩中,成矿构造环境为大陆古裂谷,矿床成因类型属块状硫化物矿床。通过一年多的资源调查评价(地质大调查项目)工作,地质找矿取得了重大进展,已控制的铅锌银资源量均达大型规模,预测该区具有寻找超大型矿床的潜力。该矿床的解剖对于福建北部、西部及相邻的浙江南部寻找同类型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找矿方向 块状硫化物型 铅锌银矿床 福建峰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估算、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15
作者 王文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95-1305,共11页
基于福建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土壤有机碳数据,采用单位土壤碳量计算方法,按照7种不同分类方式,统计了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等特征参数,并与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国内其他地区及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对... 基于福建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所获得的土壤有机碳数据,采用单位土壤碳量计算方法,按照7种不同分类方式,统计了福建省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等特征参数,并与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国内其他地区及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对比。结果表明:福建省表层土壤(0~0. 2 m)有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分别为427. 5 Mt和3 446. 8 t/km2,中层土壤(0~1. 0 m)分别为1 495. 0 Mt和12 052. 9 t/km2,深层土壤(0~1. 5 m)分别为1 986. 8 Mt和16 017. 5 t/km2,高于中国典型地区平均水平,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储量和碳密度。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呈现出随海拔高度增高而变大,内陆地区高于沿海地区的区域空间变化规律。近30年来,表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为地貌景观、气候环境、植被发育状况、土壤质地及理化、生态系统稳定性、人类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储量估算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寿宁县土壤硒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6
作者 吴俊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67-1176,共10页
通过福建省寿宁县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土壤硒分布和富集特征,研究了土壤硒与pH值及其他元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13~0.92 mg/kg,平均值为0.35 mg/kg,深层土壤硒含量为0.14~0.54mg/kg,平均值为0.29 mg/kg... 通过福建省寿宁县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土壤硒分布和富集特征,研究了土壤硒与pH值及其他元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硒含量为0.13~0.92 mg/kg,平均值为0.35 mg/kg,深层土壤硒含量为0.14~0.54mg/kg,平均值为0.29 mg/kg,燕山晚期正常花岗岩(ξγK_1)发育的土壤中硒含量最高,平均值为0.39mg/kg,其次为南园组四段(J_3n^4)和小溪组上段(K_1x^2)发育的土壤,不同土壤类型硒平均含量呈现出黄壤>红壤>水稻土的特点。表层土壤总体上属于富硒、足硒土壤,富硒土壤面积为405.04 km^2,占28.24%,表层土壤硒含量相对于深层土壤表现出明显的富集特征,强烈富集区域与富硒土壤区域基本吻合,具有开发富硒农产品的潜力。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TOC、Al_2O_3、TFe_2O_3、Mn等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理化性质、铁锰氧化物等对硒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宁县 土壤硒含量 分布特征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2
17
作者 林才浩 许美辉 杨军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5-612,共8页
介绍了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成果。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8.44%,Ⅲ类和劣Ⅲ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1.56%,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内,主要污染元素为Hg、Cd、Cu;质量好、适合海水养... 介绍了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成果。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8.44%,Ⅲ类和劣Ⅲ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1.56%,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内,主要污染元素为Hg、Cd、Cu;质量好、适合海水养殖的第一类沉积物样品占92.36%,质量较差的第二类沉积物样品占6.84%;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样中大部分元素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Mn、Fe超标。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土壤pH值低,Ca、Mg缺乏;②岛屿、半岛及台地土地贫瘠;③河口平原土壤、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高。较高的自然背景含量、强酸性的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造成部分农产品有害元素含量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球化学 环境质量 福建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近岸浅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环境质量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开毕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52,共8页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福建近岸浅海区域共采集47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标准,对底积物中Cr、Cu、Pb、Zn、Cd、Hg、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了... 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在福建近岸浅海区域共采集479个沉积物样品,分析测试了52种化学元素以及pH值和有机碳等指标。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的标准,对底积物中Cr、Cu、Pb、Zn、Cd、Hg、As等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岸浅海基本为清洁区,约占70.8%;连江以北闽东海域为Cr、Cu超标的轻污染区,约占26.7%;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为Pb、Zn超标的重污染区,约占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沉积物 地球化学 环境质量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平和福里石铍(钼)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12
19
作者 黄新鹏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9-106,共8页
平和福里石铍(钼)矿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碎屑岩的断裂裂隙中,侧伏和隐伏的花岗岩体为主要的成矿母岩,是岩浆热液和成矿物质的提供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围岩蚀变以硅化(石英脉)、绿泥石化、次生石英岩化为主,成矿作用... 平和福里石铍(钼)矿矿体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南园组火山碎屑岩的断裂裂隙中,侧伏和隐伏的花岗岩体为主要的成矿母岩,是岩浆热液和成矿物质的提供者。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围岩蚀变以硅化(石英脉)、绿泥石化、次生石英岩化为主,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和裂隙构造关系密切。与绿柱石(铍矿)共生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等时线年龄为152.7±3.9 Ma,表明铍(钼)矿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属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型铍钼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火山期后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矿 地质特征 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 福里石铍(钼)矿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西岸城市群地质环境特征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林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44-450,共7页
福建南部沿海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福建省的51.64%,现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社会(人口、劳动、智力)与城市空间(地质、资源、环境)对立统一的... 福建南部沿海是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国内生产总值占福建省的51.64%,现已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城市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城市社会(人口、劳动、智力)与城市空间(地质、资源、环境)对立统一的系统。区域地壳稳定是城市建设的基本条件,水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闽南沿海花岗岩风化壳发育,软土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突出。本文重点讨论城市区域稳定性问题、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问题和城市开发建设可能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质 区域稳定 水资源 工程地质 福建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